大家好啊,今天我們繼續來聊一聊熱播劇《藏海傳》里的角色和劇情!
追完了全集的觀眾應該都知道,雖然庄蘆隱、曹靜賢以及趙秉文是明面上的惡人與反派,但3人卻有着非常深厚的友誼。
從當年的同窗之情,到後續在朝堂上暗中幫扶,出身寒門的3人在某個時段里就是最好的朋友與戰友。若不是趙秉文生了歹心,讓藏海用縱橫之術瓦解了他們之間的情感,這3人想要下線其實挺難的。
與這三人相比,4次反水的庄之行,則看起來人設是更加不堪的那一個!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從交友角度來看待的話,與庄之行深交無異於是玩火自焚!
庄之行的第一次反水,就是他答應與男主藏海合謀,一起對抗自己的父親庄蘆隱!
當藏海告知庄之行,他的母親是被蔣襄毒害,而這一切是在庄蘆隱默許下發生時,庄之行悲痛萬分,隨即就答應了與藏海合謀。
但實際上這里的邏輯是有些牽強的!藏海也曾說過蔣襄在其中使用了一些伎倆,離間了庄蘆隱和沈宛的關系後,才有了之後的行動。
也就是說庄之行真要復仇,蔣襄是他最直接的仇人,父親庄蘆隱有錯但不致死!
庄之行明知藏海要復仇的前提下,仍答應與之合謀,完全不顧及父子之情,看似是大義滅親,實際上則是有點無情無義了!
庄之行的第二次反水,則是他在成功上位,即將獲封武狀元時,給了藏海關於第三人的假消息!
要知道,庄之行能從一個紈絝廢柴,成長為能繼承庄蘆隱衣缽的人,是藏海為其一手謀劃的結果。
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庄之行稱藏海一聲恩師,或也是絲毫不為過。
但即便是這樣,庄之行卻仍為了保全自己的父親欺騙了藏海,讓他錯把冬夏女王當做了第三個仇人。若如不是冬夏女王和藏海父親的過往,藏海或許就已經是與之同歸於盡了。
為了自己目的,不僅欺騙,而且還是設下了一個必死之局,庄之行背刺藏海的這招,不可謂不狠毒!
庄之行第三次與第四次反水,則是在藏海來到了冬夏後,庄之行先是再度背刺藏海,將其消息傳給了趙秉文。
隨後在藏海的說服下,又反過來背刺了趙秉文!兩次立場轉變之快,做出的選擇之果決,讓人清楚看到了庄之行自私、以利益為重的本性!
當然,你可以說他依附趙秉文,是為了更好的上位,從而更快的重振庄家!也能說他最後的反水,是出於天下百姓的大義!
但很顯然,這樣反復多變的立場,以及始終以自我利益為中心的人,真的非常不適合做朋友。
試着想想,一個人既能為了仇恨背刺自己的父親,也能為了自己的目的背刺恩師,同時更能為了權勢再度反水,這樣始終都以自己為中心,所有人都是可以被他背刺與反水,毫無誠信、原則的人,又怎能是可以深交的好友呢?
魯迅曾說過:“人與人之間,只有真誠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誰要是算計朋友,等於自己欺騙自己。友誼是兩顆心真誠相待,而不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敲打。”
但看起來庄之行,對於任何人都沒有真誠以待過!
面對曾經對自己疼愛有加的父親,他可以為了保全庄家於宮門前斬殺!
面對幫助自己成長的恩師,他也能為了自己的目的背刺與背叛,甚至是設下必死的陷阱。
面對權臣,他能為了自己上位,認對方為爪牙,但同時也能火速反水背刺!
如果按照魯迅關於“朋友”的標准,庄之行不僅不能深交,而且更不能算是朋友!
在劇中,藏海曾說過庄之行是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惡狼!他的惡不在於其手段有多狠,做的事有多壞,而是在於他從未真正真心待過他人,有的只是利用與算計。
當然了,庄之行只是劇中的一個人物,他存在於特定的背景之下!
只不過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了像庄之行這樣的人,如果選擇與之深交,那所要承擔的風險無疑是巨大的。
我們交朋友,除了志同道合,對方的品行也是一大考量的標准。
朋友之間不求互相扶持,也不需要像當初子期伯牙那般情深義重,更不用像管仲與鮑叔牙的友誼被譽為千古佳話。但至少要彼此真誠,尤其是不應該背刺!
像4次反水的庄之行,在現實中碰到的話要避而遠之,至少不能深交吧!
對此,大家是怎么看呢?大家對朋友的標准都是怎么樣呢?歡迎私信留言,我們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