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蔣斌大校罕見以直白強硬之語對外宣布:約有500名美軍現役人員正在台灣島上活動,而這場貿然“登陸”行為,正是美方與“台獨”勢力合謀制造既成事實的實錘證據。
“誰在破壞台海穩定、反復拱火滋事?世人一目了然。”蔣斌的這句冷峻發言,不只是一次回應,更像是一紙公函,向美台兩方遞出最後通牒:台海這條紅線,不容試探。
戰略模糊覆滅:500美軍現身台灣,事實先於法律
這一次,美國連偽裝都懶得做了。
五角大樓在6月初發布聲明:約500名美軍現役人員已部署至台灣,參與所謂“聯合戰備提升”項目。而這個數字,比美國國會此前對駐台軍事存在承認的“50人顧問組”整整多出十倍。
沒有公開兵種、沒有說明任務期限、沒有列出編制結構——這不是演習,是一場精准控制的信息戰與心理戰。與其說是臨時部署,不如說是一次默認成型的“准駐軍”,美方悄然越界,卻等待北京的第一道反應。
這一舉動,也等於徹底宣告1979年以來美國奉行的“戰略模糊”政策壽終正寢。它不再是回旋的空間,而是明確的挑釁。
解放軍東出亮劍:第一島鏈外的實戰布陣
北京的回應沒有留給對方猜測的空間。
不到48小時,“遼寧號”航母編隊便從東海艦隊母港起航,穿越宮古海峽,出島鏈直指台灣東部外海。東部戰區同步宣布啟動“聯合戰備實戰演訓”,短短兩天之內,艦載機出動超過120架次——構建出完整的空海一體打擊網。
90架次殲擊機與30架次反潛、預警直升機編組行動,海空協同,首次在西太海域展開體系化拒止作戰訓練,不再局限於象征性“巡航”,而是以實戰功能構築拒敵屏障。
這不只是對“台獨”的亮劍,更是對美國的直視。在解放軍的航跡中,台灣已不再只是政治地標,而成為演訓邏輯的內環節點。任何外部力量在此妄動,必然撞上這片重火力包圍網。
全球南方集結:北京重構台海國際話語戰
就在航母編隊出發前數日,一場幾乎未被西方主流媒體正視的外交行動已然展開。
5月底,超過50個非洲國家駐華大使及非盟代表齊聚釣魚台,集體發表聲明,重申對“一個中國”原則的支持,並明確反對任何形式的外來干涉。這不是一次外交走秀,而是北京有意在全球南方展開“反孤立”外交回擊的前奏。
幾天內,東盟十國、波斯灣國家與拉美部分代表團也通過多邊或雙邊形式,向國際社會發出同一信號:不歡迎域外軍事力量將台灣問題復雜化,更不容忍對中國內政的干預。
與此同時,中國在這些地區加強投資、能源合作與安全伙伴關系,逐步建構起一個圍繞“主權完整”展開的外交共識網絡。而台海,不再只是西方價值觀敘事中的“民主前哨”,而成為大多數國家重新定義“合法性與干涉邊界”的核心議題。
三線同步:中國台海反制戰略的立體展開
這一輪中美圍繞台海的沖突,顯然已經告別以往的“言語攻防”階段,轉向立體化、實戰化對峙。而北京的布局,也不再是單點發力,而是形成完整戰術體系:
軍事層面,美軍駐台坐實,等同於對台海紅線的正面撞擊,中國以航母外延壓制回應,在“第一島鏈外作戰”戰略中推進一步;
外交層面,北京不再指望說服美國,而是加緊塑造“全球多數派”認知陣線,以非西方國家為基石,沖擊美主導的國際輿論結構;
心理戰層面,蔣斌首次以具體數字揭破美軍駐台內幕,終結了“軍事顧問”幻象,等同於用信息公開迫使美方陷入自相矛盾的敘事窘境。
從軍事前推到外交反制,這一整套策略的核心目標並非沖動出擊,而是遏制代理人戰爭的成型路徑,穩控局勢主動權。
台海進入“不可試錯期”
正如中國國防部最後通告所言:這句話不僅是對美軍的喊話,更是一份戰前告知。台海的地理定位沒有改變,但它的戰略含義已經徹底重構:這里不再是象征性爭奪之地,而是現實意義上的“戰略通感器”——稍有擾動,便是系統性震盪。
如果美國真以為可以繼續在“模糊與突破”之間試探紅線、攀升代理沖突,北京的這次響應,已清晰劃出一條邊界:
台海,不再容許任何形式的戰略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