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正式宣布,第十七屆海峽論壇將於6月中旬在福建舉辦,15日上午舉辦論壇大會,集中活動為期一周。消息一出,引發島內各界高度關注。
據朱鳳蓮介紹,本屆論壇堅持“民間性、草根性、廣泛性”定位,延續“擴大民間交流、深化融合發展”主題,一如既往設置基層交流、青年交流、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四大板塊,這深刻表明祖國大陸持續擴大兩岸民間交流合作,彰顯為台灣同胞謀福祉的不變初心。而反觀民進黨當局,在阻撓和禁限海峽論壇方面可謂劣跡斑斑。今年5月初,民進黨當局即已對島內各界人士參加海峽論壇發出警告,措辭也由此前的“不樂見”改為更嚴厲的“勿出席”。前不久來大陸參加第二屆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的島內有關人士,亦遭到了民進黨當局的恐嚇與打壓。
民進黨當局為何如此懼怕海峽論壇?因為兩岸交流合作能直接戳破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精心構織的詆毀祖國大陸、阻撓兩岸統一的謊言。特別是海峽論壇自2009年以來成功舉辦16屆,已成為兩岸最大的民間交流平台,每年吸引數千名島內同胞跨海而來,掀起兩岸民間交流熱潮。民進黨當局顯然懼怕海峽論壇給兩岸關系帶來的正面效應:
第一,懼怕台灣同胞看到真實的大陸。長期以來,民進黨當局在島內肆意“妖魔化”大陸,在島內媒體持續綠化的趨勢下,到處充斥着“大陸民眾吃不起茶葉蛋”、“大陸高鐵沒有靠背”等荒誕離奇的謬論。民進黨當局通過制造障礙阻撓兩岸交流,妄圖使台灣同胞永遠蒙蔽在其編造的“信息繭房”中。一旦台灣同胞踏上大陸,看到大陸日新月異的發展成就則會立即使民進黨當局構織的謊言不攻自破。這也是近日民進黨當局煽動綠營媒體側翼大肆攻擊即將來大陸訪問的台灣網紅“館長”的原因,因為他們懼怕島內突破“信息繭房”、看到真實的大陸,懼怕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對島內青年產生強大磁吸效應。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台灣同胞不懼阻撓跨海出席海峽論壇,2024年即有7000余名台灣同胞來大陸參加海峽論壇,其中新面孔占一半,“首來族”和台青占比再創新高。民進黨當局的倒行逆施阻擋不了台灣同胞搶抓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的步伐。
第二,懼怕兩岸民眾越走越近。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經濟互補,1987年以來,兩岸同胞交流交往便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並形成兩岸大交流大發展大合作局面。深化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壯大中華民族經濟,有助增進兩岸同胞的利益鏈接,鑄牢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2016年民進黨再次上台以來,為謀取“台獨”私利,極力限縮兩岸交流,甚至通過所謂“新南向政策”及配合美國的“脫鉤斷鏈”行徑,強行切割台灣與大陸經濟紐帶。如今再次恐嚇、打壓參加海峽論壇的台灣各界人士,同樣是懼怕兩岸民眾越走越近。2024年海峽論壇期間,大陸將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貫穿全過程,比如福建省面向台灣青年提供1600多個實習就業崗位,廈金在養老服務、青年就業創業等領域簽約多個合作項目等,為台灣同胞不斷融入大陸高質量發展進程積極創造條件。台胞在大陸扎根發展、共享大陸發展機遇的一個個鮮活案例,便是兩岸越走越近的生動詮釋。
第三,懼怕台灣民眾認同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的根脈和歸屬,是兩岸關系中最天然的聯結、最深沉的力量、最牢固的紐帶。文化交流與經濟交流猶如發展兩岸關系的“兩個輪子”,有助拉緊兩岸同胞利益聯結和情感紐帶。兩岸同胞攜手弘揚中華文化,既可以喚醒台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歷史記憶,又可以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攜手推進民族復興偉業。民進黨當局上台以來,大肆推行“去中國化”,如今又在島內操弄“中正路”更名等,妄圖徹底斬斷台灣與祖國大陸的歷史文化紐帶。2024年海峽論壇共舉辦35場活動,其中文化交流是四大板塊之一,多數活動涉及中華文化,比如兩岸姓氏文化、宗教信仰、民間風俗、歷史檔案、茶文化、客家文化、中醫葯文化、影視文化等等,這些交流活動無疑為兩岸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對於增進台灣同胞的文化認同、建設兩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園發揮積極作用。
要和平、要發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灣同胞的主流民意,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民進黨當局的所謂限縮、打壓,不過是兩岸交流進程中遇到的短暫挫折。海峽論壇是促進兩岸各界廣泛交往、推動兩岸民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借助以海峽論壇為代表的兩岸民間交流平台,兩岸交流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兩岸同胞的心也將越走越近。
(作者簡介:徐曉全,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