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命軍隊鎮壓,洛杉磯高呼:我們不是你的人,加州要正式鬧獨立?

6月初,美國洛杉磯爆發的移民執法風波,已然突破地方性“治安事件”的范疇,正在迅速演變為一場全國范圍內的政治地震。特朗普政府點燃的火焰,以“非法移民”為名,卻燒向了聯邦與地方的根本裂痕。在這場由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主導的大規模搜捕行動背後,是一場摻雜意識形態、族群矛盾與選舉考量的系統性權力試探。

特朗普鐵腕落地,移民搜捕卷起政治風暴

這並非一次偶然的執法任務。早在競選階段,特朗普就曾承諾發動“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非法移民驅逐行動”,誓言每日遣返3000人。這一數字雖帶有明顯的競選修辭成分,卻在他再次上任後被迅速制度化。6月6日,ICE配合國土安全部兵分三路,突襲洛杉磯市中心的大型商鋪、服裝廠和超市,在短短數小時內拘捕至少118名非法移民。

但行動的執行方式——不經地方通報、不分種類、不問背景,幾乎等同於“治安掃盪”——引發了加州地方政府、基層社區組織以及部分激進團體的迅速反彈。抗議浪潮當天便在社交平台上發酵,墨西哥國旗、口罩蒙面、石塊與火焰,再次構成了美國城市熟悉的街頭場景。

地方政府集體反水,特朗普“內戰邏輯”浮出水面

值得注意的是,洛杉磯市警察局當即宣布“拒絕協助聯邦移民執法”,市長凱倫·巴斯更在公開聲明中強烈抨擊ICE的突襲“未經通知”“嚴重侵犯自治權”。而加州州長加文·紐森的回應更為強硬,不僅痛斥特朗普政府“蓄意挑釁”,甚至威脅將考慮扣留加州每年上繳聯邦政府的800億美元稅款,地方政府的反應之迅速與烈度,顯然超出了白宮預期。

但對於特朗普而言,這或許正中下懷。街頭抗議越激烈,聯邦干預越正當。6月7日,特朗普正式簽署調令,派遣2000名國民警衛隊進駐洛杉磯,國防部長赫格塞斯隨後聲明:此次抗議“由外國犯罪集團操縱”,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緊接着,位於南加州的海軍陸戰隊被調至一級戰備,隨時准備應戰。

聯邦政府對地方政府動用軍事威懾,言辭激烈,直指“造反”與“恐怖組織入侵”。加州則以“自治權”與“庇護政策”迎戰中央權威,洛杉磯一夜之間成為聯邦制裂解實驗的火山口。

街頭火線升溫,安提法重返前線

在動亂升級的過程中,一個極具象征性的力量再度浮出水面——安提法。這個在2020年“黑命貴”運動中大放異彩的激進左翼組織,此番並未缺席。根據多方目擊者與視頻證據,抗議隊伍中出現了帶盾牌、頭盔與戰術橫幅的“安提法小隊”,有人試圖沖擊聯邦拘留中心、制造破壞,甚至企圖強行解救被捕者。

雖然民主黨官方並未公開為這些行動背書,但他們長期對“進步團體”的庇護與縱容,早已在事實層面為這類政治暴力提供了輿論和行動空間。

而在另一端,特朗普陣營的“硬核保守派”迅速以“MAGA”口號集結回擊,輿論戰、街頭戰、政策戰同步推進。

白宮副幕僚長、特朗普“新國師”斯蒂芬·米勒直言不諱地表示:“我們面前只有兩條路:要么驅逐入侵者,要么向叛亂分子投降。”語言的戰爭,已不加掩飾地走向內戰式二元對抗。

加州不是孤島:“庇護城市”與“聯邦鐵拳”正面碰撞

洛杉磯並非孤例。在紐約、芝加哥、西雅圖、舊金山,類似的“庇護城市”正密切關注白宮下一步動向。特朗普政府推進全國驅逐計劃的決心已然明確,聯邦與地方之間的矛盾,也不再能靠例行的司法“妥協”解決。

對地方政府而言,這不僅關乎治安邏輯,而是關乎對特朗普時代聯邦集權傾向的總體抵抗。對特朗普而言,加州此番反彈正可作為政治“反例”,用於激發選民對“民主黨縱容非法移民”的恐懼。

更深層的政治結構已悄然浮現:民主黨靠庇護政策維系城市階層生態,共和黨則借打擊非法移民激活選舉基本盤。所謂“移民問題”,早已不是政策爭議,而是國家身份認同的深層分裂。

槍聲未息,斗爭未止

6月的洛杉磯街頭,火焰尚未熄滅,聯邦軍車轟鳴而過,州政府與白宮的對峙仍在升級。這場由移民執法引發的風暴,實際上正預演着美國社會的結構性震盪——地方對抗中央、身份對抗主權、族群對抗法治、暴力對抗程序。

如果說過去的政治斗爭仍停留在法案與投票之中,那如今,沖突的邊界已越過了議會的穹頂,走向城市的街道與社區的防線。

這一場“造反”是否會蔓延、升級,抑或轉化為下一輪選舉的政治籌碼?無人知曉。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美國的裂痕已不僅僅是隱喻,它正切實發生在每一座城市、每一條法律、每一個身份之中。

本文標題: 特朗普命軍隊鎮壓,洛杉磯高呼:我們不是你的人,加州要正式鬧獨立?
永久網址: https://laoziliao.net/military/info/61887091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俄軍導彈從天而降,火力近乎覆蓋烏全境,為何會漏掉烏決策中心?
日前,俄羅斯國防部高調宣布,為回應烏克蘭基輔政權的“恐怖主義行徑”,俄軍的高精度遠程空基、海基、陸基武器與攻擊型無人機組成“復仇之師” 撲向烏克蘭的軍工命脈,設計局、武器生產維修企業、無人機裝配廠、飛機訓練中心和軍火倉庫。 這場報復的導火索
标签
普京的“合法殺戮”來了:“斬首”與“核反擊”並行,澤連斯基還能撐幾天?
6月,戰爭的鍾擺再次劇烈晃動。 烏克蘭“蛛網行動”發起無人機編隊深襲俄羅斯本土,撕裂了原本已趨平緩的戰線態勢。數十架無人機突防成功,摧毀俄境內多座戰略空軍基地,重創圖-95與圖-160等關鍵轟炸機——這些被克里姆林宮奉為“核武平台”的巨獸,
标签
猛!猛!猛!無錫小伙 駕戰機迎敵!逼退…
6月5日 錫北鎮張涇老街鑼鼓喧天 軍地聯合為錫北鎮現役軍人沈浩 送上二等功喜報 2011年 沈浩 從空軍航空航天大學畢業 進入軍營後 多次帶隊執行遠海、高原重大任務 直面外軍飛機挑釁 成功逼退來犯敵機 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 三等功2次
标签
2025年6月上旬國防部例行新聞發布
6月9日下午,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 6月9日下午,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就近期涉軍問題發布消息。李曉偉 攝 首先,我發布兩條消息。 第一條消息 應蒙古國防部邀請,6月中
标签
成飛六代機首次被正面拍攝,碩大的機頭為什么就是戰斗力?
近日,中國“殲-36”超重型第六代戰術噴氣式飛機的正面照片首次曝光,引發全球關注。這組圖像清晰展示了殲-36的獨特設計,尤其是其寬大的機頭和氣泡式座艙蓋,凸顯了其作為下一代隱形戰機的強大潛力。 殲-36的正面照片揭示了其異常寬大的機頭設計
标签
“威懾中國”的兩種日本新導彈,首次亮相
關注中國周邊軍事動態的網友可能都記得,日本近年來不斷叫囂要部署改進型12式反艦導彈封鎖中國海軍進出太平洋的通道,也吹噓要發展新型高超音速導彈用於“島嶼爭奪”。但這些被日本寄予厚望的導彈到底什么樣?外界卻難得一見其“真容”。這不,機會來了,在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