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俄羅斯國防部高調宣布,為回應烏克蘭基輔政權的“恐怖主義行徑”,俄軍的高精度遠程空基、海基、陸基武器與攻擊型無人機組成“復仇之師”
撲向烏克蘭的軍工命脈,設計局、武器生產維修企業、無人機裝配廠、飛機訓練中心和軍火倉庫。
這場報復的導火索,是月初那場震驚歐亞的“蛛網”行動:
烏軍耗時18個月籌劃,跨越4000公里直擊俄羅斯西伯利亞空軍基地,讓俄戰略轟炸機隊傷筋動骨,70億美元的損失如同一記重錘砸在克里姆林宮的辦公桌上。
導彈呼嘯而過的夜空下,烏克蘭多地燃起沖天火光
沃倫盧茨克的米格-29發動機維修廠冒起濃煙,基輔郊區的“愛國者”防空導彈裝置被炸成廢鐵,捷爾諾波爾與利沃夫的工業區騰起蘑菇雲,切爾尼戈夫的關鍵設施陷入癱瘓。
澤連斯基6日在其官方社交平台發文表示,俄對烏發動大規模襲擊,幾乎覆蓋全境。
但細心的觀察者發現,這場看似“無差別”的轟炸中,俄軍的導彈像長了眼睛般繞開了總統辦公室、國防部大樓等決策中樞,就像獵人舉起獵槍卻故意避開獵物的咽喉。
為什么普京的怒火在關鍵時刻收束?
或許克里姆林宮的決策者們心中有本明白賬:
盡管俄方多次暗示要“換個政府談談”,甚至提出過聯合國代管烏克蘭的設想,但澤連斯基政府的合法性如同一條隱形的紅線,橫亘在軍事行動與國際輿論之間。
還記得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婉拒代管提議時的措辭嗎?“任何繞過合法程序的政權更迭,都將打開潘多拉魔盒。”
如果導彈直接砸向總統府,不僅會讓俄羅斯被貼上“侵略政權”的標簽,更可能讓烏克蘭上下徹底關上和談的大門,畢竟當子彈飛向決策者的腦袋時,談判桌上的橄欖枝只會顯得蒼白無力。
這場復仇行動讓本就渾濁的俄烏局勢更加動盪
5月底那場三年來最大規模的空襲還未被人們遺忘,如今“蛛網”行動的余波又掀起新的波瀾。
西方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正在升級,德國總理默茨透露,射程覆蓋俄本土的武器即將踏上東行列車;
而經歷內亂風波的“瓦格納”雇佣軍,也結束了在馬里的任務,帶着滿身征塵向俄羅斯本土集結。這些信號如同烏雲般籠罩在談判桌上方,讓停火的希望愈發渺茫。
或許正如戰地記者的感慨:“子彈可以摧毀建築,卻永遠無法摧毀人心的隔閡;硝煙能夠遮蔽天空,卻永遠遮不住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