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筍1979年演講披露:中越戰爭的爆發,早在1954年就已埋下伏筆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在中越綿延五百余公里長的邊境線上全面爆發。這一戰,似乎來得並不意外,畢竟,早在1978年,越南就先後制造了諸如浦念嶺、友誼關等一系列慘絕人寰的血案。雙方的開戰,終歸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從近年來解密的一些資料來看,中越戰爭的導火索或許還要往前埋得更深。根據美國威爾遜中心研究院克里斯托弗·戈沙獲得並翻譯的解密資料——黎筍於1979年的秘密演講來看,早在越南同美國的戰爭之前,也即中越兩國親如兄弟的那段日子里,黎筍和我國主要領導人之間就已然產生了嫌隙。中越之戰,早在那時,便已經埋下了草蛇灰線的伏筆。

一、日內瓦協定

根據黎筍在演講當中的回憶,兩國兩黨關系的不愉快最早出現於1954年。這一年的4月26日,為謀求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印支問題的日內瓦會議開幕。同年7月21日,與會各國達成協議,簽署了《越南停止敵對行動的協定》。

《日內瓦協議》的簽署本該是件皆大歡喜的好事,可在黎筍看來,周恩來在這份協議中出賣了越南,將完整的越南以北緯17度線為界一分為二。1954年,黎筍曾痛斥:“周恩來強迫我們接受分裂,這是越南痛苦的開始。”他認為,中國此舉是為了遏制越南的統一進程,維護自身地緣利益。

根據黎筍回憶,在推動越南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後,又是中國再次向他們施加了壓力,要求他們不要對南越政權采取任何行動,不要我們站起來反對美國支持的越南共和國。

在黎筍的回憶里,他提到《日內瓦協定》簽訂後不久,自己就組織部隊在越南南方准備打游擊戰時,毛澤東卻在黨的代表大會上說,必須立即迫使老撾把兩個解放省移交給萬象政府。否則,美國人就會毀掉這兩個省,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情況!越南必須立即與美國合作解決這一問題。

在黎筍看來,毛主席這樣的舉動無異於強迫他們和美國合作,放棄武裝斗爭,而他們勢單力薄,也只好屈從中國方面的意見。這件事像一根刺,扎在黎筍心中,他始終不能忘懷,多年後,他仇視中國,在中越邊境屢屢挑釁,與這件事有着莫大的關系。

二、游擊戰爭

進入六十年代後,黎筍盡管沒有在明面上發起武裝斗爭,但是,他始終在秘密地發展越共的武裝勢力,積蓄力量,顯然他內心深處一點也不認同中共方面給出的和平意見,他仍舊妄想着反對現有秩序並奪取吳廷琰政府的權力。

當奪取吳廷琰政權的起義開始後,黎筍為了爭取中共的外部支援,倒是厚着臉皮,又去中國會見了周恩來和鄧小平。

只是,從黎筍的演講來看,他的這次訪華,反倒是讓他心中對中共的態度更加怨恨。在北京,鄧小平對黎筍說:“同志,你的錯誤既已發生,你就只能在排級以下打仗了。”

鄧小平的這句話在黎筍看來,就是中共以大欺小,給他們越共施加的壓力。在這樣的壓力下,黎筍作為一名政治斗爭經驗豐富的政客,自然沒有選擇當場翻臉,而是連聲允諾道:“好的,好的!我會去的。我只會以排級或更小的規模來打這場戰爭。”

只是,回到了越南後,黎筍似乎就將自己做出的承諾拋到了九霄雲外。黎筍秘密擴軍,試圖在南越發動全面游擊戰,完全無視了中共所要求的“僅限排級以下小規模戰斗,不要激怒美國”。

1968年,美國大舉入侵越南後,黎筍帶着他的部隊與之展開了殊死的搏斗。盡管中國從未中斷過對北越的援助,可在黎筍看來,中共方面的許多舉措,無異於是在出賣越南。比如向越南直接派遣部隊。

根據黎筍在其演講中所言,在北越部隊進行了戰斗並且中國方面意識到他們可以進行有效戰斗之後,毛澤東突然有了一個新的想法——派遣中國軍隊來幫助北越修建道路。在黎筍看來,毛主席的這個想法可謂是狼子野心,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他們的國家,以便以後可以攻擊越南,並從那里擴展到東南亞,而不是真心實意地要去幫助北越。

黎筍大義凜然地在演講中表示:毛澤東強迫我接受他的2萬軍隊以修建從義靜到南博的公路。我拒絕。他們不斷要求,但我不讓步。他們向我施壓,讓我讓他們的部隊進來,但我沒有同意。他們不斷向我施壓,但我仍然拒絕。我很清楚毛澤東的意圖,但我不允許中國軍隊的入侵。即便中國軍隊的士兵帶着槍支和彈葯,我也絕不出賣自己的國家!

黎筍在演講中坦言道:“我舉這些例子是為了讓各位同志知道,他們長期密謀接管我們的國家,以及這個陰謀是多么邪惡!”

三、外交離心

黎筍在他的演講中還提到了兩件事令他對中國感到失望至極,這兩件事都和外交方面相關,一是中美關系、二是中蘇關系。

時間進入七十年代,美國已經深深地陷入了越南的雨林和泥潭之中,越共距離取得完全勝利的日子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了。但正當此時,發生了一件令黎筍難以接受的事情——尼克松訪華。

黎筍在演講中回憶道:“他們(中國)一直與美國進行大量貿易,並以這種方式迫使我們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當美國人意識到自己已經輸掉戰爭時,他們立即利用中國來協助他們從南越撤軍。尼克松和基辛格親自去了中國討論這個問題。”

1972年,尼克松訪華。在此之前,尼克松始終希望通過某種方式解決越南問題,既符合美國的利益,減少美國的失敗,又能把中國拉到美國一邊。

尼克松離開中國後,周恩來又來到越南,向黎筍詢問有關南越戰爭的一些問題。周恩來對黎筍說:“尼克松這次來見我,主要就是為了討論越南問題,所以我必須來見您,和您討論這個問題。”

黎筍回答道:“同志,你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但我不會聽你的。你是中國人,我是越南人。越南是我的(我的國家),根本不是你們的。你沒有權利談論(越南問題),也沒有權利(與美國討論這些問題)。”

在黎筍看來,美國和中國互相談判,為的是對越南施加更嚴厲的打擊。關於對中美秘密陰謀的擔憂這種觀點,周恩來認為它毫無根據,說:“沒有這樣的事。”事實上,即便中美關系日趨正常化,可我國仍然給越南輸送了大量的米面糧食、武器彈葯、紗布葯品等後勤物資。

或許是心臟的人見到的世界也是骯臟的,在黎筍眼中,中美雙方秘密討論了如何對越南進行更猛烈的打擊,包括B-52轟炸和封鎖海防港。

顯然,中國同美國關系的緩和令黎筍難以接受,他甚至認為中國已經背棄了越南,將和美國人斗得不可開交的越南像棋子一樣扔了出去。黎筍在演講中着重指出:“中美秘密交易,犧牲了越南利益。這是對越南革命的背叛!”後來,鄧小平於1979年訪美,更是被黎筍視為“對越開戰的信號”。

令中越雙方外交離心的不止有中美關系正常化這一件事,還有中蘇關系的顯著惡化。據黎筍回憶,中蘇關系破裂後,中國要求越南與蘇聯劃清界限,蘇聯則要求越南一同加入封鎖中國陣營。顯然,越南遭遇了中蘇分裂下的站隊困境。

可是,黎筍既舍不得中國方面的援助,也舍不得來自蘇聯方面的支持。彼時,當時中國每年提供50萬噸糧食援助,還有槍支彈葯、金錢,更不用說美元援助了。蘇聯也通過這種方式提供了幫助,蘇聯為越南防御美國空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大型武器裝備,包括雷達系統,防空火炮,薩姆地對空導彈(SAM)。如果沒有這些蘇聯軍事援助武器,越南防空系統,幾乎無法抵抗美國的空襲。

面對兩個大國的分歧,越南既然想要聯合蘇聯,又不想和中國交惡失去援助,事情就很危險了。所謂“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世界上哪里有既要又要的好處呢?,面對這樣的困局,黎筍采取了“騎牆”策略。狡詐的黎筍采取了自以為雙方都不得罪的政策,其實這樣的“騎牆策略”反倒為日後沖突埋下導火索。

四、謠言駁斥

事實上,黎筍在1979年的開戰演講中所說的事情大多是斷章取義,只是服務於政治宣傳的無稽之談。

首先,關於日內瓦會議,當時該協議由中、蘇、美、英、法等九國共同簽署,非中國方面決定。且彼時北越代表范文同明確接受臨時分治,並沒有絲毫反悔意願。

其次,根據《周恩來外交文選》第332頁記載1962年時周總理曾明確表態:“越南南方是越南的一部分,任何外國不得干涉”。

另外,關於黎筍所說的我國高層阻撓越南武力統一進程的話更是一面之詞。我國勸誡越南不要發動大規模攻勢是基於自身革命經驗的建議。根據越南解密檔案(檔案號VKD 784)顯示:1968年春節攻勢前,我國曾警告越南傷亡可能超10萬,實際結果印證了我國的擔憂,越軍傷亡超6萬,平民死亡14萬……

最後,根據解密的黎筍本人1972年2月會議記錄顯示,尼克松訪華前,周恩來三次赴越通報。黎筍認為中國同美國緩和關系之前沒有和越南通氣,完全是他的污蔑。

1975年越南統一後,中越關系急轉直下。在地緣政治上,一方面,中國擔憂越南控制中南半島,威脅西南邊疆;另一方面,越南將中國視為“北方帝國主義”,黎筍強調:“中國若擴張,必先吞並越南。”在意識形態上,雙方同樣決裂,越南指責中國“背叛社會主義”,推行“霸權修正主義”。

在1979年的戰爭演講中,黎筍直言:“中國從未放棄控制東南亞的野心。”所以,在1975年打敗美國之後,越南保留了一百多萬軍隊。蘇聯領導人曾問黎筍:“你們保留這么龐大的常備軍,是要跟誰打仗?”

黎筍當時說:“以後你就明白了。”到了1979年,秘密終於揭曉,越南保留這樣一支常備軍的唯一原因是中國對越南的威脅。

時隔四十七年後再看中越戰爭,它的爆發確實早有預謀。早在1954年時,中越矛盾的深層裂痕便已然埋下歷史的伏筆,此後,中越兩國的嫌隙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了雙方互信崩塌。

中越雙方無法調和的結構性沖突注定了兩國戰爭的必然性。無怪乎到了1979年,雙方會在綿延五百公里的邊境線上大打出手,一決雌雄。

本文標題: 黎筍1979年演講披露:中越戰爭的爆發,早在1954年就已埋下伏筆
永久網址: https://laoziliao.net/history/info/61887082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鄧公如何做到不內耗?
本來我想了個題目叫「鄧公說話為什么短」,主要是想講鄧小平的語言特色。但是想來想去,總感覺這個題目太淺,沒有說到要害上。簡而言之,說話短到底說明了什么問題? 今天早上忽然想到,這就是代表着不解釋,而不解釋就是不內耗的一種特征。 尤其當遭遇困境
标签
遵義記憶·歷史上的今天|國務院批准遵義撤地設市
 6月10日  歷史回眸 1.1997年6月10日,國務院批准遵義撤地設市,撤銷遵義地區行政公署,建立省轄遵義市(地區級)人民政府。 延伸閱讀: 20世紀90年代,中國進行了一系列行政區劃調整,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遵義地區在當時的發
标签
北伐!北伐!諸葛亮的畢生所願為什么沒有成功?
影視劇新版三國在趙雲病逝時,安排他在臨終前大喊三聲北伐,而當諸葛亮聽到趙雲的遺言後不由得淚流滿面。此事雖然是虛構,但卻是一次不錯的演繹——北伐中原、興復漢室一直是諸葛亮的願望和抱負,為此他在公元228年到234年里發動了五次北伐,兵出蜀中直
标签
“台灣義勇隊檔案”入選國家級名錄 海峽兩岸不可分割再添鐵證
▲圖為台灣義勇隊少年團。 ▲抗戰勝利後,台灣抗日志士李友邦在廈門五老峰山石上題寫的“復疆”。   據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檔案雖無聲,歷史永留痕。今年6月9日是第十八個國際檔案日,國家檔案局公布第六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評選結果
标签
澹台、獨孤、漆雕、羊舌……歷史上那些罕見的復姓,如今都去哪了
朋友,您貴姓? 要是回答姓張,姓李,姓劉,別人一般不會有什么反應。如果回答慕容,端木,歐陽,或許會收獲一些感嘆——復姓啊!真少見。如果回答令狐、澹台、申屠,那收獲的可能就是——哇!好高級! 為什么這些復姓會讓人感覺“高級”呢?最直接的原因就
标签
朱元璋吹的牛,得整個明朝來背
如果讓明太祖列舉他引以為傲的政績,“軍衛屯田法”八成會進入前三,畢竟他曾多次自詡過“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當下不少朋友以及明史專家們,也將此視為明朝的一大成就。但事實果真如此么? 首先,明太祖的“養兵”標准非常低,簡而言之不餓死就行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