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是人體重要的內分泌器官,主要負責分泌甲狀腺激素,調節機體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神經系統功能等。
甲狀腺位於頸部的前下方,形似蝴蝶,其功能好壞、健康與否有很多外在表現。《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結合多位專家觀點解讀,並告訴你如何保護好甲狀腺。
甲狀腺好的3大表現
世界中醫葯學會聯合會慢病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宋添力表示,甲狀腺健康與否大體可從3方面判斷。
1
精力旺盛
甲狀腺功能正常時,分泌的甲狀腺激素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增強臟腑功能,使人體氣血充盈、陽氣充沛,從而表現為精力旺盛、不易疲勞。
若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陽氣不足,則可能出現疲乏無力、嗜睡、精神不振、動作遲緩等。
2
情緒穩定
甲狀腺功能正常者情緒穩定。甲亢患者常會情緒激動、心慌、失眠、多汗、易怒等,中醫認為這是肝火亢盛、氣機不暢的表現。
甲減的人情緒低落或抑郁,可能為肝氣郁結導致。
3
吞咽順暢
若甲狀腺功能正常,氣血運行通暢,痰瘀得化,則頸部柔軟,吞咽順暢。
若甲狀腺腫大或長結節,說明痰瘀滯留頸部,就會表現為吞咽困難、聲音嘶啞等。
甲狀腺病了,全身不舒坦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施秉銀提醒,甲狀腺疾病發病隱匿且危害性高,一旦甲狀腺激素分泌異常,將會引發全身一系列蝴蝶效應。
!
心臟易受損
心肌和血管內皮對甲狀腺激素變化非常敏感,甲狀腺激素過多會導致心臟快速、強有力地收縮,心肌對血液和氧氣的需求明顯增加,容易發生心肌缺血。
甲狀腺激素過少則會令心肌收縮力變弱,可導致心臟電活動生成及傳導出現異常。
!
血糖不穩定
對於甲亢患者來說,甲狀腺激素過多會誘導胰島素抵抗,造成糖代謝異常,進而推動糖尿病進程。
甲減患者則會因基礎代謝率降低,更易導致血糖、血脂雙升。
!
骨代謝紊亂
骨骼的代謝、生長發育均需要甲狀腺激素的調節,如果甲狀腺激素過多,骨新陳代謝過快,成骨、破骨平衡被打破,容易造成骨量減少或骨質疏松。
有些甲減患者則會因骨代謝變慢,增加骨折風險。
!
大腦反應慢
甲狀腺激素水平過高,神經系統會異常興奮,干擾大腦正常功能,從而影響記憶和認知。
反之,甲減患者腦細胞代謝變慢、交感神經不興奮,會出現情緒低落、反應遲鈍等表現。
!
生殖受影響
甲狀腺與妊娠關系密切,甲亢、甲減都可導致女性月經紊亂,出現排卵障礙,進而引發不孕。
甲狀腺功能異常對男性的影響也很大,可能擾亂雄激素合成,導致精子活力低下,給孕育帶來阻礙。
甲狀腺疾病還可能合並其他慢病,給治療提高難度。比如,糖尿病與甲狀腺疾病均是內分泌系統常見病,共病率很高,同時發生會令患者血糖更加難控,並增加酮症和心血管疾病等急性、慢性並發症風險。
風險人群如何定期自查
甲狀腺疾病來襲,並非毫無預兆,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內科副主任醫師張楊介紹了幾個簡單自查法。
1. 照鏡子。從正面和側面照鏡子,看頸部兩側是否對稱,脖子前邊是否略微突出。
2. 用手摸。觸摸頸部前部中間兩側,看是否有突出的小腫塊。
3. 看症狀。如果有心慌、失眠、消瘦、多汗、易急躁等症狀,可能是甲亢;如果出現嗜睡、水腫、體重增加、皮膚干燥等表現,可能是甲減。
若女性月經周期紊亂、經期短、經血量減少,要警惕甲亢;甲狀腺激素過少,則會影響凝血功能,導致經血量增大、淋漓不盡、經期延長。
護好甲狀腺就是在保護其他組織和器官,日常生活中,建議做好以下3件事。
No.1
少熬夜別焦慮
每天23點前上床睡覺,避免過度勞累;
保持心情愉快,焦慮、憤怒等情緒會使甲狀腺激素過量分泌,導致甲狀腺失控;
心情壓抑時可通過深呼吸、冥想、聽歌、運動、傾訴等方式快速化解。
No.2
多運動控飲食
經常鍛煉能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發生率;保持均衡飲食,碘攝入過多過少都不好。
施秉銀表示,我國從1994年開始實行食鹽加碘政策,如今很少有碘缺乏患者,但不少人認為碘鹽有害,不宜長期食用,其實如果醫生沒有特別提醒,仍可作為日常調味品使用。
注意含碘葯物或補劑的使用,比如鹽酸胺碘酮、西地碘含片,甲狀腺功能異常者需遵醫囑服用。
No.3
常體檢排隱患
對於沒有甲狀腺疾病的人群,每年體檢或間隔幾年評估均可。
伴有甲狀腺風險因素者,如甲狀腺疾病史(甲狀腺癌、甲減、甲亢等)、家族史、老年、女性、特殊職業(放射作業等)、超重/肥胖、慢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營養失衡(碘、硒、B族維生素、維生素D、鐵等)、生活習慣不良(吸煙、飲酒)等,建議定期檢查,包括甲狀腺功能、超聲等項目,以便早發現甲狀腺疾病隱患,及時干預治療。
檢查發現1厘米以下的甲狀腺乳頭狀癌,若未迅速生長,隨訪觀察即可,不主張過早進行活檢。▲
本期編輯:吳夢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