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經歷過“鬼壓床”?醒來時大腦清醒,身體卻動彈不得,甚至感覺胸口被壓、眼前出現詭異身影,讓人驚恐萬分?其實,這種現象在醫學上被稱為“睡眠癱瘓症”(sleep paralysis),全球約30%的人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研究指出,這是睡眠“快速動眼期”時清醒與睡眠狀態交錯失調所致,不過成因尚不完全明確,部分人還會產生強烈幻覺。對此,哈佛大學研究員提供了4個步驟,幫助緩解“鬼壓床”時的狀況。
柏克萊加州大學人類睡眠科學中心主任沃克解釋,“鬼壓床”多發生在睡眠的“快速動眼期”(REM)。此時夢境豐富且生動,心律和呼吸也會加快。這一階段對個體的記憶、專注力、情緒調節和免疫功能等都至關重要。
據美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REM在睡眠周期中處於深度睡眠之後,此時大腦清醒且警覺,但身體仍處於睡眠的“癱瘓”狀態,無法動彈。沃克描述,這是因為“大腦在肌肉擺脫REM引發的癱瘓之前率先恢復了意識”。
克里夫蘭醫學中心表示,睡眠癱瘓症通常會持續幾分鍾,也可能長達20分鍾;全球約有30%的人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睡眠癱瘓症。
哈佛大學心理系研究員賈拉專門研究與治療睡眠癱瘓症,他指出,約40%經歷過睡眠癱瘓的人會出現視覺、聽覺或觸覺幻覺,如胸口壓迫感或靈魂出竅等,其中90%的幻覺極為恐怖,包括遇見鬼魂、貓形或外星生物,有的靠近,有的則試圖攻擊或侵犯。
賈拉提到,幻覺的內容、詮釋和恐懼程度往往受文化影響。埃及與意大利人傾向於認為這是女巫或邪靈作祟,而在丹麥、波蘭與美國部分地區則較少有迷信解釋,也相對不那么害怕。
至於為何會產生幻覺,賈拉認為,並非單純是夢境畫面闖入清醒意識,而是人在清醒卻癱瘓、混亂時,試圖逃離卻無法動彈,大腦發出移動指令卻得不到身體反饋,進而觸發恐懼與幻覺。
另外,在睡眠癱瘓期間,掌管邏輯與理性的大腦前額葉活動減弱,而情緒中樞杏仁核過度活躍,會讓幻覺顯得特別真實且情緒強烈。
雖然科學家已知睡眠癱瘓是清醒與睡眠狀態交錯失調的結果,但成因尚不完全清楚。壓力、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躁郁症與恐慌症等,都可能增加睡眠中斷與癱瘓的風險。
據克里夫蘭診所,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物質使用障礙與某些葯物,比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葯物,也會提高罹患睡眠癱瘓的風險。
盡管“鬼壓床”聽起來可怕,但它本身並不危險。不過,若頻繁發作,可能暗示潛在的睡眠障礙,也會導致對睡眠產生焦慮,甚至出現創傷反應。
至於如何治療或改善症狀,CNN報道建議,養成每晚睡7至9小時的良好睡眠習慣、保持作息穩定、進行壓力管理,以及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必要時也可使用治療憂郁症的常見葯物SSRI或三環抗憂郁劑,來調節睡眠階段。
除此之外,賈拉還自創了4步驟冥想放松療法,以緩解發病時的狀況:
認知重評:閉眼並提醒自己這種經歷很常見,且不會致命。
情緒抽離:告訴自己這只是大腦的“惡作劇”,沒必要驚慌。
轉移注意:專注在正面想法,如祈禱或摯愛之人的臉孔。
放松並避免動作:不要嘗試移動身體,以免加劇幻覺。
在朋友圈分享這個故事;關注『跟着大事跑的人』,每天了解全球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