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心血管介入術以前都是主任自己把持,
現在年輕醫生想做就做!
主任們開始躺了,以前集中把持的手術,恨不得自己全做完,現在也放開給年輕醫生了。
6月7日,自媒體評論人、寧夏某醫院醫生就透露表示:“心內科好幾個正高副高都不再上介入手術了,已經把這項五年前還是傳內不傳外的拿手絕活完全放開了,年輕的醫生只要想學習就都可以學習,而且都可以跟台做介入,快的話三個月就可以上手,哪怕獨立做心血管支架植入這種常規操作,也僅僅半年不到就掌握了。我在心內科的同學說這在幾年前都是不敢想象的,不勤勤懇懇跟台個三年五年以上,上級醫生術中根本不會多說一句話,關鍵步驟全部自己獨立操作,絕不讓你有上手的機會。”
“以前的心內科年輕醫生和進修醫生們為了學這門技術,對上級醫生各種恭維、各種鞍前馬後,可以說除了手術和查房上級醫師必須到場的情況外,其他所有臨床工作都放心地交給這些下級醫生就行,誰表現優異,誰更會向上管理,誰就能早點進入學技術的門檻,早日學到介入技術。”
在心血管內科,主任們曾經十分在意的獨門絕技,一直被視為高端技術的心血管介入手術,現在也全部放開讓年輕醫生學習了,這是什么情況?
6月8日,河北一名心血管醫生對此做出了解釋,他認為:“現在的高年資醫生恨不得你能立馬學會,趕緊上手替他們做介入手術呢!做心內科介入手術時,醫生吃的射線最多,比放射科、骨科、神經科介入醫生都多。放射科醫生在控制室里遙控操作,而心內科醫生是穿鉛衣在射線下工作,自己踩射線照自己。以前高年資醫生喜歡做介入,是因為收入高,現在集采了,收入低,還影響健康,主任們自然不想做介入手術了。”
“由於患教工作挺成功,現在的患者不想開刀做大手術,都想做介入,所以自然需要醫生去做這個手術,主任們嫌做介入不劃算,但又需要醫生去做,所以就放開技術了,誰想去學都可以。其實,這都是人家高年資醫生權衡利弊的決定,要是介入手術還像以前那樣掙錢,你肯定很難輕易學到!”
四川一名介入科醫生也認為:“以前收入高,就算有輻射風險,在利益面前,這種手術還是會被把持壟斷,能做的人都是主任級別的。現在支架不掙錢了,主任們也就不會冒着吃射線的風險了,自然就丟給年輕醫生了。”
集采有利於技術的傳播,有利於遏制刀霸?
年輕醫生:不掙錢的手術才能輪到我們
以前,冠脈支架每只動輒幾萬或幾十萬,醫生做這個收入高,並且由於介入技術高端新穎,對患者傷害小,好評度也高,因此,這在當時的心內科是香餑餑手術。常有人用“心臟里有輛小汽車”來形容支架貴,貴是介入手術最顯著的特點。
所以,在第一次國家組織的高值耗材集采中,首要瞄准的就是冠脈支架,中選產品價格降到最低七八百元,在隨後的多次集采中,中選產品逐步覆蓋國內外主流企業的各種產品。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主任們開始不喜歡做介入手術了,正如他們所言,做冠脈介入,不掙錢,還吃射線,還不如都讓年輕醫生去做。
不做冠脈介入了,主任們豈不是沒活可干了?並不是,據全國各地三甲心內科的醫生普遍透露,高年資醫生在放棄冠脈介入後,轉頭又把持了左心耳封堵介入、TAVI手術、心房分流器介入,以及可降解封堵器介入。
山東一名心內科醫生就表示:“集采有利於技術的傳播,有利於遏制刀霸!高值耗材應該全部集采,只要集采了、賺不到錢了,高年資醫生也就沒有必要藏着掖着了,就能讓年輕人多學點。比如,大家都知道做左心耳介入封堵手術很貴,這就導致做這個手術的都是高年資醫生,其實這個術式並不難,年輕人眼疾手快,還怕學不會?主要就是這個手術能掙錢,高年資醫生不願放手。”
高年資醫生躺了
技術也流通了
主任們放開自己的獨門絕技,介入技術誰想學就學,一些人認為是因為主任不掙錢了,覺得性價比低,所以“施舍”給年輕醫生的。對此,有一些主任並不認同。
河南洛陽某三級醫院一名心內科主任就表示:“介入手術下放給年輕醫生去做,確實有這種情況,但並不是施舍,純粹就是一些高年資醫生都躺平了,他們沒有心氣了,覺得做醫生沒意思,不想干了!臨床醫生事多且雜,責任大,風險大,上夜班,不停的學習,時刻面臨投訴、暫停執業,甚至吊銷執業證的風險。現在薪酬直線下降,使醫生的職業榮譽感喪失殆盡,從責任、義務、風險與收益比較,均嚴重失衡,我下面好幾個副高都找我談話,說不想干了,年輕人誰願意干就讓他頂上,自己等着退休。”
四川某省級三甲醫院主治醫生、眼科博士也表示:“我們科室以前還有刀霸,現在沒有了,反正工資也不會多很多,同事們現在絕對不會自主加班做手術,誰想學技術、誰想做手術,只管去學去做,沒人攔着,申請就行,高年資醫生都躺了。”
我們看到很多醫生都有躺平的想法。按照他們的意思,躺平不是不干活了,而是沒有努力的想法了,干好干差都不在意了,現成的技術和大量的手術,年輕醫生想學想做,有能力的話,就去做吧。
其實,這個情況在骨科也有發生。骨科集采之後,特別有對比性的畫面出現了。以前,手術室骨科片區凌晨燈火通明,頗有要當勞模鐵人不惜累死在手術台上的沖勁。
但隨着創傷、關節類、脊柱類高價值耗材集采價格嚴格落地執行,各地大醫院的骨科臨床也都給出了反應:能不做的手術就不做了,能保守治療的就保守治療。因此,骨科的各種技術也都下放了,年輕醫生輕易都能學到。
在骨科,也沒人想着當刀霸了,骨科主任們的獨家技術也都松了口,“不掙錢”似乎真的讓年輕醫生更容易學到技術了。
撰文 | 阿拉斯加寶
編輯 | 阿拉斯加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