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判定責任前,首先要確定事實。
圖1:這是目前的調查結論。
簡單概述事實:
6月2日凌晨零點多,女孩跟男朋友走路回酒店被什么東西咬了右腳腳趾,用手機照明也沒看清是啥,回酒店洗洗傷口,半小時後打車去三亞中心醫院,1點05分到急診。
衛健委調查報告明確寫着,醫院監控和病歷都顯示,女孩自己說的是"被不明生物咬傷後惡心嘔吐、右下肢麻木1小時",根本沒提被蛇咬。
圖2:為家屬說法,家屬認為當時是有提及可能是蛇咬傷的。
圖3:醫生的診斷
根據以上事實,可以肯定地說: 不管第一次接診時,病人和家屬是否提及被蛇咬傷,首次接診醫生的對蛇咬傷缺乏足夠培訓,經驗缺乏,這點是確定的。
我引用國際權威的教科書里的話:
1,毒蛇咬傷可以是單個或多個小孔或擦痕,有些種類的蛇咬傷後難以看到毒牙痕。
2,多種眼鏡蛇咬傷後幾乎沒有局部反應,例如環蛇、某些樹眼鏡蛇或死亡蝮蛇。
3,蛇咬傷的症狀可能不具特異性,常常難以與咬傷引起的焦慮和情緒障礙表現相區分。
4,惡心、嘔吐、腹痛和頭痛等表現可能是全身性咬傷中毒的首發症狀;患者還可能發生暈厥、腹瀉和抽搐(尤其是兒童),但較少見。
5,根據咬傷蛇的毒液特性不同,症狀也會有差異。例如,被神經毒性蛇咬傷的患者可訴無力、麻痹、復視、說話困難或吞咽困難。味覺或嗅覺可能受損。有些蛇還會引起金屬味。
參考文獻:White J. Overview of venomous snakes of the world. In: Medical Toxicology, 3rd edition, Dart RC (E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Philadelphia 2004. p.1543.
既然醫生第一次接診時就懷疑到動物咬傷,為什么想不到蛇毒?
一開始的:惡心、胃痛、腳麻;2小時後出現舌部麻木等症狀 ,這都是典型的神經蛇毒。
既然醫生第一次接診時就懷疑到動物咬傷,為什么想不到蛇毒?
雖然不能確定到底是哪種蛇咬傷,但依據神經蛇毒的特征,應盡快選擇抗銀環蛇毒血清治療。
①,神經毒類蛇咬傷使用抗銀環蛇毒血清,
②,血液毒類蛇咬傷選擇抗五步蛇和(或)抗蝮蛇毒血清,
③,細胞毒類蛇咬傷選用抗眼鏡蛇毒血清和(或)抗五步蛇毒血清,
記住,蛇毒咬傷診療時的原則是:
1,不要試圖識別什么蛇;而是根據臨床表現判斷到底是“神經蛇毒、血液蛇毒、還是組織細胞蛇毒”。然後根據這3分類原則選擇不同的抗蛇毒血清。
2,如果初始判斷神經蛇毒,後續發現有血液蛇毒,那可以更換抗蛇毒血清種類,或者聯合兩個抗蛇毒血清。
抗蛇毒血清使用的原則是:“盡早足量、及時追加、同種專一、異種聯合”原則。 需根據病情、治療反應來“及時追加”抗蛇毒血清劑次。
3,靜脈注射,且使用前用腎上腺素肌肉注射作為預處理。 如果有蛇毒血清過敏反應,可以放緩靜脈輸入抗蛇毒血清的速度,添加腎上腺素+激素、抗組胺類葯物。
如果沒有明顯的蛇毒血清過敏反應,多劑次輸入是合理選擇。
4,被蛇咬傷後,禁止飲酒止痛或喝咖啡做提神。但靜脈輸入鹽水是不能算錯的。
海南是一個蛇咬傷較多的省份。按理說,在急診接診動物咬傷的醫生應該有看蛇咬傷的能力。但實際上,海南省的急診醫生里有幾人得到過規范全面的蛇咬傷培訓?
與其說,這個病人死於某個醫生的水平和經驗不足,到不如說,這病人死於中國醫生培訓的整體質量較差,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要求。
筆者的蛇咬傷知識是在急診科工作後自學的。 因為我院有動物傷害門診,歸我院的急診外科醫生看診。
我作為本院急診內科上班的醫生(我同時負責本院的風濕病門診、風濕病人診療),按照本院的要求是不需要接診“蛇咬傷病人”。
但我認為,這類病人較多,總是有病人走錯門診來咨詢,我雖然不直接接診這類病人,但也需要懂一點。所以專門去學習了相關知識。
我相信很多醫生都是工作後自學的相關知識。
醫生本身也需要反復更新知識,為工作需要而提升自己。
但是,很顯然有醫生做到了,有醫生沒做到。
那么,我們要如何讓醫生做到呢?
比如,此次事件的急診醫師們,是不是應該就蛇咬傷,動物傷害做專門的再培訓?
海南省作為一個相對常見蛇咬傷的省份,急診或急診外科醫生,是不是應該就蛇咬傷做專門的培訓?
全中國的急診醫生們,是否就這方面再做培訓?
同時,在網絡上否定蛇咬傷的網紅醫生們,是不是應該反思自己,好好回頭重新學習蛇咬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