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復牌,按照兩家公司的公告,參與本次換股的中科曙光股票為14.63億股,海光信息為本次換股吸收合並發行的股份數量合計為8.08億股,按照換股比例1:0.5525計算。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吸收合並方即海光的換股價格為143.46元/股,被吸收合並方曙光的換股價格為79.26元/股。
這里的換股價格並不是當前股價,也不是對復牌後兩家公司股價的承諾或預測,而是雙方協商確定的 “合並專用定價”。
中科曙光換股價格79.26元比公司目前的股價61.9元高28%,其實相當於給原股東的一種 “溢價補償”。因為如果我們直接按61.9元計算換股比例,應該是 61.9÷143.46≈0.4315,每股只能換 0.43 股,比合同約定的0.5525股少了22%。
所以79.26 元的定價是為了讓中科曙光的股東在換股時 “多拿股份”,而非保證股價上漲,大家不能認為這就是復牌後的目標價,千萬不要因此操作錯了。
我想目前大家最大的疑問應該是:海光曙光復盤後,如果曙光漲過79.26元,是賣掉中科曙光收益大?還是繼續持有等海光信息吸收合並完成後,持有海光信息股票收益大?
我覺得這個取決於海光信息未來的股價,曙光的短期上漲更多的是預期推動。就算沒有合並這事兒,單憑海光在國產替代主線里的攻堅地位,公司新高也是遲早的事,更不用說這次景氣度重組的戰略意義和有可能吸引的資金流入。
強者恆強的邏輯,兩光合並只會把盤子變大,把利潤擴大而非縮小,長期股價非常樂觀,短期波動反而是機會。
不過合並前沒有持有的海光的估計今天開盤後也很難搶到,畢竟現在大家都在關注這件事情。這種時候可以借道一些重倉海光、長期業績又很能打的基金來布局,比如$半導體設備ETF(SH561980)$,海光是第四重倉股,權重將近9%。
前三大是北方華創、中微公司和中芯國際,都是半導體設備和材料龍頭,芯片產業鏈的賣水人,也是國產替代的扛把子,產業壁壘非常高,76%的高集中度馬太效應強者恆強。
資金面顯示,ETF昨天2156萬凈流入,上周五3430萬,兩天共計吸金5586萬,可見這次海光曙光復牌有多少資金在埋伏。
另外兩光停牌這段時間科技外部環境有修改,懂王幾次改弦更張但對科技這塊一直限制都很嚴重,未來自主可控只會不斷加速推進。國內現在只有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國產化率最低,所以替代空間也是最大的。
這次海光合並後將與華為成為唯2承擔大規模供貨GPGPU的國產企業,之前英偉達讓出了大量的AI芯片市場,大家完全可以對上游設備端客觀一點。
作者:ETF金鏟子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E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