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連的《穩定幣條例》發布之後,美國參議院火速通過《GENIUS法案》。
這件事情從表面看是加密貨幣的技術升級,背後卻是刀光劍影的貨幣暗戰。美國想用穩定幣給美元霸權“打補丁”,順帶消化36萬億天量美債;中國反手在香港試點人民幣穩定幣,直接捅了美元的老窩。這場“數字版布雷頓森林體系”爭奪戰,中國已經和美國短兵相接了。
穩定幣真的能夠解決36萬億的天量美債問題嗎?中國在這場貨幣戰之中是否有着充足的准備?
用穩定幣給美元“裝渦輪增壓”?
5月19日,美國《GENIUS法案》強行闖關,核心就一句話:“全球穩定幣必須用美元和美債當儲備,誰不聽話就制裁誰。”
按照特朗普的想法,穩定幣就像給美債裝了“鏈上渦輪增壓”,如果未來穩定幣的規模足夠大,一枚穩定幣對應的是億美元的美國債務,那么美國白宮就能繞過美聯儲解決財政上的收支平衡,畢竟所有的加密貨幣投資者都需要購買美債來給虛擬貨幣進行信用背書。
全球每發行1美元穩定幣,美國財政部就能白嫖1美元現金或短期美債。按渣打預測,到2028年穩定幣規模沖到2萬億美元,美債直接多出1.6萬億接盤俠,比美聯儲印鈔機還猛。
很多人認為《GENIUS法案》通過之後,USDT、USDC就不再是幣圈玩具,而是美債隱形買家!從此就找到靠山。
目前Tether和Circle兩家就囤了1220億美債,抵得上德國央行全年購債量。更騷的操作是,法案允許“1美元抵押→發1穩定幣→再買1美債”的套娃玩法,理論能造出雙倍美元。這哪是金融創新,分明是美債危機的呼吸機,畢竟中日俄都在狂拋美債,總得找新韭菜接盤。
中國的破局:在香港埋了顆“金融核彈”
在美國的《GENIUS法案》通過之前,5月30日,香港《穩定幣條例》先帶頭刊憲,
條例明面上要求2500萬港元實繳資本、100%儲備隔離,我們可以將香港的穩定幣看做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
中國的穩定幣和美國的穩定有着巨大的不同,《GENIUS法案》中規定,穩定幣所綁定的金融資產只能是美元或者美債。
而香港的穩定幣則大為不同,只要是有價值的金融資產都能夠為加密貨幣提供信用背書,無論發行方持有的是美國國債還是人民幣國債,又或者是其他國際的金融資產。
或者說,香港的穩定幣是在脫離美元體系上跨出了重要一步。
京東、渣打已經沖進監管沙盒,擺明要推CNH Coin(人民幣穩定幣)。這招釜底抽薪,直接捅了美元霸權的腰眼。
以前是美國在SWIFT掐脖子,現在是中國在區塊鏈上直接掀桌子。
你美國不是逼全球用鏈上美元嗎?我就在區塊鏈上建個“人民幣結算網”。大灣區企業用CNH Coin交關稅,東南亞貿易商鏈上換匯,一帶一路項目智能合約自動清算。
這可比數字人民幣跨境快多了——畢竟不用等各國央行扯皮,直接上鏈搞定。
當穩定幣將世界金融資產之間的關系直接打通,那么人民幣就可以直接獲取大宗商品定價權,
最近中東油輪開始用數字人民幣結算,廣州搞起“特別提貨權”系統,錨定原油、鐵礦等硬通貨。
說白了就是:“美元不是靠石油綁定的霸權嗎?我直接拿人民幣掛鉤油氣,看誰才是真硬通貨!”這招比拋美債狠多了——畢竟美債能印,石油可沒法憑空變出來。
這不是技術戰,是生存戰
當前98%國家都在搞央行數字貨幣,但玩法截然不同美國玩的是“舊霸權+新技術”,中國打的是“新基建+實體錨定”。
舉個例子,美國穩定幣本質是“美債永動機”,中國數字人民幣卻在打通油氣貿易、跨境電商、供應鏈金融。
一個在虛擬世界放高利貸,一個在實體經濟修高速公路,高下立判。
美元霸權最大危機:信用塌方遇上技術革命。
現在全球央行美債持倉跌至15年新低,連貝萊德都說“長期美債狗都不買”。
這時候強推鏈上美元,就像給危房刷油漆——刷得再亮,地基早被36萬億美債掏空了。反觀人民幣,一邊用香港試水離岸穩定幣,一邊用大宗貿易夯實信用,這波叫“用魔法打敗魔法”。
“最後說句扎心的:貨幣戰爭沒有贏家,但躺平肯定輸。俄烏開打後,俄羅斯企業用穩定幣繞開SWIFT。
當國家貨幣成了廢紙,普通人只剩鏈上美元或人民幣能信。
這場戰爭,爭的不是技術高低,而是誰能給世界提供“數字諾亞方舟”。
信息來源:《穩定幣條例》---香港金融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