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停牌多日的國產CPU/GPU龍頭海光信息與服務器整機巨頭中科曙光雙雙發布公告,將於今日(6月10日)正式復牌,換股方案也隨之浮出水面。
【海光信息擬1160億元換股吸收合並中科曙光】
本次換股吸收合並中,若不考慮合並雙方後續可能的除權除息等影響,按照換股比例1:0.5525計算,海光信息為本次換股吸收合並發行的股份數量合計為8.08億股。
根據公告,本次吸收合並方海光信息換股價格為143.46元/股(停牌前股價為136.13元/股),被吸收合並方中科曙光換股價格為79.26元/股(停牌前股價為61.90元/股)。本次換股吸收合並中,海光信息擬購買資產的交易金額為換股吸收合並中科曙光的成交金額為1159.67億元。
【影響有多大?超4000億元芯片算力巨頭“呼之欲出”】
數據統計顯示,截至復盤,海光信息總股本為23.2億股,市值3164億元;中科曙光總股本為14.63億股,市值為906億元。二者合並,也就意味着逾4000億市值的算力巨頭“呼之欲出”。
從產業鏈來看,海光信息處於中科曙光的業務上游,中科曙光與海光信息吸收合並,是國產算力產業整合的標志性事件,不僅順應國家算力自主可控戰略,也契合了全球科技競爭背景下的產業鏈協同需求,是一場資本與產業邏輯的雙向奔赴。
估值層面看,合並後有望成為半導體新一哥,或可對標國際巨頭,相應估值體系將升級,疊加科創板平均60 倍PE 對比主板35 倍PE 的估值溢價,具備一定的“杠桿效應”,兩股合並重組也有望推動重塑算力市場的競爭格局。
中泰證券觀點認為,戰略重組後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有望實現算力產業鏈的互補和技術協同,打造“國產芯片+服務器整機”一體化解決方案能力,探索高算力集群建設方案,並發揮軟件和算法層面對芯片性能的調優能力,從而實現芯片設計-服務器制造-雲服務優化的產業鏈貫通和循環。並且,研發、供應鏈、市場銷售資源的互通共用,有助於推動高端芯片的研發和一體化技術方案的優化,助力規模效應加速顯現。
【ETF成資金布局對象,半導體設備ETF連續2日吸金近5600萬元】
重組並購趨勢下,相關重倉了海光信息的ETF成為不少資金布局的焦點。上交所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半導體設備ETF(561980)已經連續2日獲資金連續大額凈申購,累計凈申購額近5600萬元。
指數公司資料顯示,海光信息目前為半導體設備ETF標的指數第四大權重股,最新占比將近9%。值得注意的是,該ETF前十大權重股還覆蓋北方華創、中微公司、中芯國際、韋爾股份、南大光電、華海清科、拓荊科技等股,合計占比近76%,集中度較高,指數彈性也較強。
【AI催化疊加周期復蘇,半導體基本面持續改善】
從最新的一季報數據看,中證半導指數或迎新一輪周期上行。該指數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3.37%,凈利潤同比大漲48.98%。
過往來看,一季度為半導體行業傳統淡季,但在算力類芯片供不應求、消費類芯片需求回暖以及設備、材料、零部件等環節自主可控加速推進等多方面因素加持下,半導體行業2025年一季度整體呈現“淡季不淡”特征,營收、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板塊或處於新一輪周期復蘇階段。
數據來自Wind,過往表現僅供參考,不預示未來表現。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E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