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注: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李佳佳攝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李佳佳 李未來 北京報道
近幾年,光伏市場競爭加劇,產業鏈價格大幅下跌,不少企業深陷“投產即虧損”的泥沼,這場困局的背後,源於行業上下游產能快速擴張引發的供需錯配。當前,光伏行業正處於深度調整期,行業整體開工率走低。據媒體統計,僅去年一年,109家光伏領域上市公司減員規模超過14萬人。
為了解行業一線實況,《華夏時報》記者深入素有“世界綠色硅都”之稱的包頭進行實地探訪,在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記者注意到,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包頭阿特斯陽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包頭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頭部企業旗下公司扎堆布局。
整個園區規劃井井有條,一座座龐大的廠房散落在縱橫交錯的道路之間,主要集中光伏上游拉晶、切片環節,供下游電池廠使用。在鼎盛的2022年,由這里制造的光伏產品發往全國各地,制造成電池、組件,將光能轉化為電能,送往千家萬戶。而現在園區的繁榮的景象已經不再,由於訂單減少,一些生產線出現了停工,有的廠區空盪盪,只有保安在門口晃盪。員工數量急劇減少,周邊原本熱鬧的商業街也沒有了當年的人氣。
薪資不明朗:員工自述“給多少是多少”
“沒訂單就結束,人嘩嘩就走了,想辦法把人弄走,訂單來了,嘩嘩再招人。”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員工張波(化名)向記者描述了園區用工情況。他坦言,工資降低了,人干不住了,這很正常。
“逼着人走,沒辦法,人家不會開除。”張波表示。記者在與張波的交流中了解到,這類員工離開也沒什么賠償,公司簽合同給開底薪。現在,工廠每天有人來,也有人走。
在工時與薪資方面,張波告訴記者,一個月必須得上夠工時,上不夠的話,少一天扣三天工資。工廠滿產時,他有時候賺六七千,有時候能掙七八千。不忙的時候(比如裁人時段),一個月下來上夠工時,掙四千多塊錢。他表示,員工崗位不同薪資也不同,拉晶的員工之前能掙到1萬多塊錢。
記者走訪發現,園區內一家大型企業門口的餐飲攤生意冷清,顧客稀少。攤主楊天(化名)表示:“沒什么人了,該企業在附近有四個廠子,二廠和三廠在生產,一廠和四廠停了,效益不好,附近的企業還不如這家。去年,工人差不多可以掙一萬多塊錢,幾乎每天上班。”
上述大型企業一名老員工王偉(化名)告訴記者,他入職已有兩年,工資一降再降,人現在是越來越少,工資降得太低了,部分員工現在發兩三千。他上個月拿到了3000多工資,現在根本沒有上滿的時候,每個月最起碼放七八天假,以前忙的時候,他整整一天閑不下來,工作12個小時。
記者了解到,王偉之前工作的一車間拉晶產線停產了。此前,石英坩堝產線開工率高時,最多開過五條產線,但也僅有幾天。日常四條產線運轉,現在僅剩一條產線在生產。目前,他剛剛被調到二車間工作。王偉表示,除了高層以外,其他的人工資也不明朗,給多少是多少。
“當前光伏行業確實存在停工現象,一方面主要是由於光伏行業內的非理性競爭導致的部分企業現金成本虧損,疊加企業的現金流壓力,二三線的光伏企業會通過減產等措施緩解經營壓力,甚至部分企業出現破產清算。另一方面企業通過裁員、資本開支縮減等措施應對整體的成本壓力,疊加現階段的融資渠道比較受限,經營壓力傳導至人力成本的可能性也是較高的。”隆眾資訊資深光伏分析師方文正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有企業回應:不存在開工率較低情況
降薪、裁員的重要誘因無疑是行業開工率的下滑。開工率方面,方文正告訴記者,今年3月和4月,受終端搶裝潮影響,企業開工率有所提升,除此之外整體處於較低水平,從硅片行業看,最近兩家一線企業的開工率分別為50%和56%,一體化企業的開工率在56%—80%之間,其余企業的開工率在55%—80%之間,並且後續市場需求可能會有所回落,導致開工率再次波動調整。
包頭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匯聚了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包頭阿特斯陽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包頭晶澳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幾家行業大型光伏企業。據悉,這些公司主要從事拉晶方面的生產。
圖注: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李佳佳攝
圖注:包頭阿特斯陽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李佳佳攝
弘元綠能方面回復記者,公司旗下子公司——弘元新材(包頭)有限公司自2019年在內蒙古包頭市建成投產以來,始終專注於光伏單晶硅棒及硅片領域的研發與生產制造。阿特斯方面表示,阿特斯包頭公司產品為單晶硅棒,產能10GW。記者了解到,晶澳科技主要是生產拉晶、石英坩堝等產品。
針對開工率和員工入離職情況,記者也采訪了園區內光伏企業的上市公司。
其中,阿特斯方面回復記者,阿特斯包頭公司今年以來,平均開工率保持在80%左右。公司表示,公司嚴格遵守勞動法律法規及企業規章制度,承擔必要的社會責任,保證按時發放員工工資、正常繳納在職員工五險一金,並嚴格按照勞動法規定辦理入離職。
弘元綠能證券部工作人員回復《華夏時報》記者,在產能規劃方面,公司始終堅持穩健經營原則,科學制定生產計劃,動態調整產能釋放節奏,確保生產運營與市場需求保持匹配。
弘元綠能方面稱,公司不存在開工率較低的情況,同時,公司始終嚴格遵守《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堅持規范用工管理,所有人員變動均依法履行程序,不存在以降低工資的方式讓員工離職的情況。公司將持續優化人力資源策略,確保員工隊伍穩定與企業可持續發展。
記者注意到,在弘元新材料廠斜對面,有一個停工的魯商商業金街項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他了解,工人確實在減少,主要是階段性減產,硅料價格上不來,總是這種階段性減產,需要產量的時候,可能勞務公司一下子派去大幾千人。
對於光伏行業開工率,方文正告訴《華夏時報》記者,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基本上一體化企業開工率在80%—90%之間,其余企業也在70%以上。2024年下半年,開工率降得比較厲害。2025年上半年,光伏企業的開工率趨勢基本為從低谷到階段性回升的過程。
商業街人氣滑坡
產業調整的漣漪似乎也波及了周邊商業。距離園區不到一公里,坐落着一個沙爾慶社區,社區門前有一條商業街,分布着幾家酒店,還有大大小小不少餐館,這條商業街的熱鬧光景已不復往昔。
圖注:園區附近商業街/李佳佳攝
一家超市老板向記者透露,在園區上班的人沒以前多了,現在工人工資不高,以前高時一萬多元,從去年開始就不太好了。
同樣感受到寒意的還有經營餐飲攤的李鋼(化名),他直言,園區人不多,工資低了,消費也低了。他的生意也受到了影響,過去人多的時候能賣千八百塊錢,現在只能賣四五百,差不多少了一半。據他介紹,附近川菜館以前起碼要賣到5千多塊錢,現在只能賣到3千多塊錢。從去年人就變少了,臨近的山西面館從去年就開始轉租了。去年有工人,還有工地,今年沒有工地,工人還少。
正值用餐高峰期,但記者實地走訪這條商業街發現,街道上行人寥寥。部分燒烤店、家常菜館鎖着大門,處於歇業狀態;樂美基漢堡、牛簽串串、安徽牛肉板面旁邊店面以及多家商鋪,同樣大門深鎖,醒目的轉讓告示與聯系方式張貼在門口。
一家面館老板對記者表示,以前中午來店里吃飯都排隊,現在連座位都坐不滿。
中國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秘書長彭澎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本輪光伏行業的停產波及面非常大,這次整個電價體系的一個變動帶動了風光資產端投資的波動。如今,隨着節點結束,投資也隨之萎縮,采購設備需求減少,進而帶動整個上游鏈條一直到硅料端需求出現下滑。停產會帶來一些連鎖反應,波及到工廠周圍的餐館等服務性行業。
針對當前行業開工率低和員工降薪的問題,方文正認為,可以通過供需改善、政策支持、行業自律、技術創新以及提升行業集中度等方式來解決,優化行業結構,提高企業盈利能力,達到穩定員工薪資水平。
不過,彭澎則表示,短期之內這個問題暫時還看不到解決的方案,需要各省盡快推出機制電價細則,同時,這個細則還要滿足投資人的心理預期。否則,我們還是會看到風光電站投資需求的這種下滑,如果持續下滑,恐怕目前的裁員或者工廠停工的現象還會繼續惡化。
責任編輯:李未來 主編:張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