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天弘基金前總經理郭樹強股權激勵分紅1.57億元的消息,在理財圈引起廣泛關注。
在余額寶收益率持續下滑之下,這一巨額分紅數字顯得格外“扎眼”。有網友評論稱“定投的都在虧損,他們竟然還能如此賺錢”。
值得注意的是,郭樹強早在2023年7月已經從天弘基金卸任。據財新報道稱,郭樹強已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案由或與2014年華夏基金曝出的老鼠倉案有關,後再無下文。但這不妨礙其繼續參與公司分紅。
那么,究竟是一份什么樣的股權激勵可以獲得如此豐厚的回報呢?
1
回報豐厚的股權激勵計劃
時間還要回到2023年,當年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正式入股天弘基金,後者進行了一輪增資擴股。
期間,天弘基金管理層通過股權激勵計劃獲得11%的股權,由新疆天瑞博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新疆天惠新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新疆天阜恆基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新疆天聚宸興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四家員工持股平台分別持股3.5%、2%、2%和3.5%。
郭樹強通過持有新疆天瑞博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55.9135%的股權,以及新疆天阜恆基股權投資合伙企業30%的股權,間接持有天弘基金約2.55%的股權,這也是其分紅的主要來源。
據統計,郭樹強在2015-2022年期間累計分紅1.57億元,年均分紅超1900萬元。2023年7月卸任後,郭樹強還未退股,依然會有穩定的分紅,這兩年分紅超5000萬,累計獲得分紅2.09億。
這與其當初認購的金額相比,漲了將近5倍。當初實施股權激勵時,天弘基金的管理層獲得了極為廉價的股權。據報道,在增資擴股中,螞蟻金服和內蒙君正對天弘基金1元錢的注冊資本支付的對價是4.50元,天弘基金管理層則是1元。
這對於天弘基金的管理層而言無疑是一筆“買到就是賺到”的投資,郭樹強瞅准機會重金入股,成為這次股權激勵中認購金額最大的高管。據企查查數據,郭樹強對新疆天瑞博豐股權投資的認繳出資額2888.3088萬元,對新疆天阜恆基的認繳出資額為1333.0008萬元。
當然,天弘基金其他股東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其中,螞蟻集團在過去十多年中獲得累計分紅41.67億,君正集團獲得分紅12.75億元。
2
余額寶收益率不敵銀行存款
在巨額分紅之下,基民們關心的是錢從何而來?和基金產品的分紅不一樣,基金公司股東的分紅主要來自公司的利潤,但最終還是來自對基金收取的管理費用。
據wind數據統計,2020年至2024年,天弘基金收取的管理費用分別為43.69億元、37.64億元、39.46億元、36.96億元、38.59億元。期間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26.44億元、18.17億元、15.48億元、14.08億元、16.79億元。
不過與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管理費不同,近年來基民的余額寶收益率是每況愈下。想當初余額寶剛問世時,年化收益率超6%,萬份收益最高達1.7元以上,10萬元日收益可達17元,足以支付一頓午餐。
不過余額寶的高收益僅維持了兩年,從2015年開始,余額寶的收益率就不斷下滑,當年10月收益率跌破3%,2018年上半年一度反彈至4%以上,隨後又一路下滑,並於2020年4月跌破2%,隨後幾年維持在這一水平上下波動。
從2024年6月開始,天弘余額寶的收益率已經跌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截至2025年6月4日,天弘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降至1.1830%,萬份收益僅為0.3369元。
3
收益率倒掛之下規模大幅縮水
天弘基金的主力產品貨幣市場基金,雖然貨基的費率遠低於權益類產品,但是天弘基金贏在規模上。
2013年牽手余額寶後,在僅五年左右的時間,天弘基金從規模不到百億的公募基金一躍成為規模近2萬億的巨無霸。
然而隨着收益率持續下滑,天弘余額寶吸引力也不復往日。從2018年開始,天弘基金的規模就出現了縮水,到今年一季度末,其規模已降至12280億元,相較於巔峰時期縮水了超6000億元。在收益率倒掛之下,天弘余額寶依然面臨資金流失的風險。(內容來源|遠見資本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