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峰退場:是“草根英雄”,還是“含淚賺了幾個億”?

一邊是粉絲的狂熱追捧,一邊是同行專家的口誅筆伐,始終在爭議中前行的張雪峰,在今夏高考季前夕突然宣布停播。4日,剛剛宣布停播的張雪峰,又因在微博怒斥“學歷貶值無用論”而再提熱搜。他在該話題下回復,“提這個問題的人怎么那么閑!”此前張雪峰還曾在直播間直言,不讀書連被淘汰的資格都沒有。

在評論區,有一眾網友留言力挺:“一邊說讀書無用論,一邊讓自家孩子狂卷,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人。”但也引發了“本科生就業率暴跌的現實下,是否還要執着於大學這一條路”的不同探討。

近幾日的熱搜榜上,張雪峰的話題度始終居高不下。6月2日,“張雪峰自曝可能告別直播”話題就曾沖上熱搜。一直以來,張雪峰也靠着爭議與話題在維持流量。從“新聞無用”到“文科都是服務業”再到“讓女兒帶存款進銀行”,他頻繁引發熱議,持續維持個人熱度。

揮淚暫別直播,動了誰的蛋糕?

5月31日晚,這位年入上億的“高招網紅”在鏡頭前哽咽鞠躬,“這可能是你們最後一次見到我”。一句話瞬間引發彈幕刷屏海嘯,“別走啊”“我們需要你”“為什么”...張雪峰淚別直播間直言:“干這個行當不容易的,我動了太多人的蛋糕了。”

張雪峰究竟動了誰的蛋糕?“有些東西我不能說得過於直白”,語焉不詳的表述,更加劇了外界猜測的浮想聯翩。

2016年憑借《七分鍾解讀34所985高校》走紅網絡,微博坐擁近800萬粉絲,巔峰期的張雪峰一句話就能引發高校招生地震。當年一句“普通家庭別學新聞”,直接導致某高校新聞系報考人數斷崖式下跌,氣得重慶大學、廈門大學的新聞系教授們集體下場炮轟他的“新聞無用論”。

在該事件火出圈的網傳視頻中,張雪峰對學生家長表示:“理科590報新聞?你會崩潰的”“別報新聞,從中國本科專業目錄里面閉着眼睛摸一個都比新聞好”“如果我是家長,孩子非要報新聞學,我一定會把他打暈,然後給他報個別的”“你可以把它當個愛好,不要把它當成職業。”

後來在對機構媒體回應這段爭議言論時,張雪峰依然堅持己見:“現在每個人都是自媒體。這就是我常說的要看時代的變化,還要看這個專業畢業生大部分在做什么工作,畢業生的就業難度有多大。如果學生跟我說一定要進入媒體工作,有這個夢想,我也會建議他去學漢語言文學,而不是新聞傳播,萬一進不了媒體,出路和崗位是不是比學新聞的孩子要多?”

最終,這場爭論以張雪峰發文,稱自己因過度勞累被強制住院而草草收尾。

大談出路與謀生,為普通家庭考生規劃志願遵循“草根實用主義”,是張雪峰在直播間傾力塑造的“底層代言人”形象。他在直播間連麥引流的過程中,免費提供大量擇校建議,這類營銷手法不可避免擠壓到部分靠信息差盈利的中小咨詢機構生存空間;此前其更曾直言“考研圈名師塌房”現象,批評部分同行“炫技投機”,這種“同行揭短”也易招致競標對手的反制。一邊讓同行生源銳減,一邊自己賺得盆滿缽滿,難免成為眾矢之的。與此同時,習慣性地公開批評部分專業(如新聞學、管理學、生化環材等)就業前景,導致相關專業分數線和報考人數波動,更間接影響高校相關院系的招生經費和資源分配。

與此同時,南都記者注意到,隨着高考即將拉開大幕,教育部正式啟動“2025高考護航行動”,眼下正是教育、網信、公安等部門集中整治"有害信息""高價咨詢"的敏感期。此前,教育、市監等多部門亦聯合梳理過志願填報市場上的典型問題,其中包括:"內部數據"並不神秘、"專家團隊"並不專業、服務質量難以保障,以及過度營銷、渲染"教育焦慮"等等。

其實,早在2022年,教育部就曾提醒家長,警惕“高價”志願填報咨詢活動,並表示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願規劃師”這類職業資格證書,相關機構的“志願規劃師”都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為了減少“考得好,不如報得巧”“三分靠考,七分靠報”等營銷干擾,政策端對相關市場亂象的整治,或許會讓張雪峰的業務面臨監管趨緊的壓力。

在這一背景下,亦有分析聲音認為,這次“告別”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策略。考前官宣停播、開學後計劃復播的操作,令部分網友猜測其是否在暫避監管鋒芒的同時,為線下高考志願填報服務留出時間。畢竟在2024屆高報季,他的服務套餐價格上漲了1000元卻依然售罄,甚至就在高考結束當晚,其售賣志願填報套餐的直播間,短短3小時即吸金2億。而這次高考前夕的停播預告,亦讓張雪峰再次輕松收割全網熱搜流量。

是真坦誠,還是賣人設?盡管無法判斷他口中的“蛋糕”究竟為何,但無論這次是營銷策略還是真心告別,張雪峰在高招咨詢行業打破的生態平衡已不可逆轉。

打破信息差的教育“先鋒”

最終也成了新的高牆?

伴隨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選科組合越發靈活,填報規則越發復雜,高招季集體焦慮的情緒愈發濃郁。在填志願面前無比鄭重,是因為當代青年及其背後家庭的試錯機會並不算多。時代的焦慮映射到每個普通人身上,在看得見的現實困境里,年輕人紛紛一頭扎入考公、考研的池子里。

志願填報的熱搜新聞背後,凸顯的是普羅大眾對不確定性的恐懼,還有對下一代人生規劃乃至家庭階層滑落的不安。在流動性愈發緊縮的時代風向中,張雪峰的課程,本質上更像在售賣一種“確定性”——用高價服務,為孩子的未來增添一份“保障”。

細翻他這些年出圈的“暴論”,雖然被批判為“飯碗思維”,內核的實用主義卻精准踩中了大眾情緒的敏感點。他用一種戲謔、反雞湯的風格,為家長和考生講解“專業避坑指南”“志願填報技巧”,直擊中國家長的最大焦慮點,以至坊間一度祭出口號:“窮人的孩子不能沒有張雪峰”。

一端是以“注意力吸引”為內核、自帶“牟利”“娛樂”屬性的網紅經濟,另一端卻是本應以“嚴肅”“公益”為初心的教育行業,游走在天平兩端的張雪峰躬身入局,化身“表演型教育博主”,頻頻以“口無遮攔”贏來聲勢浩大的出圈。不少被網友翻出來的言論,更是伴隨着冰冷的現實引發連鎖反應:諸如他不建議報考臨床醫學,“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協和“4+4”輿情發酵後他又貢獻銳評:“醫學生的天亮了!”又諸如,向考生調侃適合報考金融專業的標准,是“有顏值,能喝酒”。

2021年5月,張雪峰在蘇州創立峰學蔚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業務主攻人才培養、升學規劃,年營收高達幾十億,其中最熱門的便是高考志願填報。在“峰學未來”小程序中,除價格從8999-12999的高報服務·PRO外,還有專科志願填報、高一選課等百元到千元不等的咨詢服務。據“新抖”數據,張雪峰的直播月打賞收入超過300萬元,品牌廣告報價高達每條10萬元。

一直以來,張雪峰最大的爭議就是課程定價11999元的夢想卡、17999元的圓夢卡,最便宜的套餐也要8999元,這到底是值得買單的專業服務,還是榨取焦慮價值的名人溢價與飢餓營銷?眾說紛紜。

事實上,張雪峰的產業版圖,也只不過是當前國內付費填報行業的一個縮影。在張雪峰身後,是近年來極速膨脹的志願咨詢生意,更是社會公眾集體焦慮的泛濫。不難發現,"張雪峰們"將志願填報變成高回報生意的背後,折射的是教育與就業如何掛鉤的課題。

公開信息顯示,盡管2025年高考報名人數首次迎來下降,但龐大的總數和當前的就業焦慮,仍然讓考生家長們對於付費志願填報服務"如飢似渴"。張雪峰的爆火,無疑如一把干柴,燃旺了整個高考咨詢行業的熱度,讓更多考生家庭把希望寄托於專業咨詢服務“改寫命運”,也吸引了大量從業者入局。艾媒咨詢數據顯示,超九成高考生願意選擇這一服務,志願付費咨詢行業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7年將增至12.2億元。

“教育網紅”的盡頭:

是信息平權還是用戶覺醒?

在互聯網上,張雪峰擁有兩極分化的口碑。反對者認為他所提倡的就業導向思路過於功利主義,嘲諷他是個精明的商人;支持者則認為他為普通家庭孩子打破了教育精英化的信息繭房,提供了一條普娃通往世俗成功的捷徑。

有文科生博主以"人格貶低"為由將他告上法庭;教育界人士則痛斥其強化“唯就業論”,將教育異化為赤裸的功利計算,擾亂了冷門專業學科體系的建設;"讓女兒帶資進銀行"的言論,更是讓他飽受"破壞就業公平"的批評。

2023年6月16日,“新聞無用論”發酵後,張雪峰曾通過微博解釋,“大多數家庭,條件沒有那么好,選專業就要選適合自己的,能讓自己吃上飯的。”在就業焦慮席卷年輕人的當下,這番立足於實用主義的言論迅速點燃了大眾情緒,為他贏得了認同。

事實上,拋開網絡上各圈層價值觀點的嘴炮爭鋒,以張雪峰為代表的教育網紅博主們,凸顯出的更深層矛盾在於——教育領域的“去魅化”與專業化之間的張力。

在流量經濟時代,教育類內容創作者容易陷入人設綁定與商業變現的雙重壓力。張雪峰的表達風格帶有強烈的大眾傳播特征,擅長用通俗語言解構專業議題,但也因此被質疑“過度娛樂化”“販賣焦慮”。這種爭議背後,反映的是精英教育話語與大眾教育需求的沖突:體制內教育咨詢體系尚未完全下沉,而市場化服務又常因資質參差不齊引發信任危機。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就曾公開表示:“高考志願填報行業之所以出現,一個重要原因還是高中學校、高校招辦以及大學網站和正規國家考試服務部門服務不到位、信息不對稱,而大量高考考生又需要這方面的服務。”

如何讓教育信息傳播擺脫“流量綁架”與“利益博弈”,真正回歸“服務育人”的本質?

其實教育圈多年來都有反復強調的共識,即教育信息的普惠化不能僅依賴市場主體的自發行為,更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公共服務供給。例如,建立官方權威的志願填報數據平台、推動職業規劃課程納入基礎教育、培育非營利性教育咨詢組織等,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模式,逐步消除信息差帶來的不公平。

客觀地說,官方也一直有在努力。能看到,去年教育部就在“陽光高考”平台上線了“陽光志願”信息服務系統,並在成績發布前後提供免費咨詢。近幾年也有不少高校主動“走出來”借助互聯網平台開展志願填報直播。但平心而論,有些高校宣講內容細聽下來,更像學科建設成果和就業率的展示匯報,學術化、體制化的套路表達太多,脫離家長、考生的真實個性化需求。這也就“制造”出對民間志願填報服務機構的需求。

“為什么群眾會尋求第三方市場咨詢,僅僅是缺乏官方信息嗎?嚴格講,從教育部到地方考試院,到高校,所有信息都是開放的,重要的是公眾能否全面了解掌握,更重要是能否讀懂。”談及高招咨詢市場的根源與痛點,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曾向南都記者犀利指出,“我一直講,關鍵不在於信息差,而是認知差!”在他看來,信息平權也只是過程,認知平權才是用戶覺醒的終點。

透過現象看本質,張雪峰的暫別背後,不論是教育焦慮下的“頂流退場”還是資本大佬“退居幕後”,有一點是明確的:如何在保持透明度與專業性的同時,提升公共教育咨詢服務的可及性,這才是教育界真正亟待正視和解決的課題。當公共服務能夠有效回應民眾需求,所謂的“蛋糕”之爭自然會失去生存土壤。

采寫:南都記者洪子翾 發自北京

本文標題: 張雪峰退場:是“草根英雄”,還是“含淚賺了幾個億”?
永久網址: https://laoziliao.net/ent/info/61887003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黃一鳴直播再吐槽王思聰:頭疼王思聰不認閃閃,連看都懶得來看一眼
6月6日,王思聰的緋聞前女友黃一鳴再度開啟直播,毫不意外地,她又把“國民前男友”王思聰送上了熱搜。這次她吐槽的重點依然是那個老問題——王思聰不僅不認女兒“閃閃”,甚至連看都懶得看一眼。 黃一鳴在直播間情緒復雜,一邊強調自己“有能力養孩子”
标签
那爾那茜“高考移民”事件發酵,央視刪除與其相關內容
近日,演藝圈冉冉升起的新星那爾那茜被曝“高考移民”,相關事件在網絡上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最近正值全國高考,在涉及教育公平、抵制特權等問題上,公眾和媒體的態度都是“零容忍”。 那爾那茜出道很早,但出演的作品並不多。大學期間參演了一部叫《借槍
标签
賈乃亮、李小璐離婚後多次同框被傳復合,女兒甜馨首次發文回應:不用再勸復合啦,時間太久已成習慣
今天,賈乃亮、李小璐的女兒甜馨在社交平台曬照,罕見出現一家三口的合影照片和一些舊照,配文:想念變成空氣在嘆息。 據了解,賈乃亮、李小璐離婚之後都是分開帶娃,即使陪伴孩子一起過節也鮮少公開同框。這次甜馨曬出全家福,不少網友在評論區表示,這是
标签
演員尹正發長文道歉:快四十了,一事無成
6月9日,演員尹正在個人社交平台上發文道歉,引發熱議。 尹正道歉稱:快四十了,一事無成,為自己將粉絲稱為“影迷”而引發的爭議道歉,並真誠感謝過去以及如今依舊愛自己的人。 #尹正發長文道歉#的相關話題也火速登頂熱搜榜,不少網友為尹正打氣加
标签
知名男演員尹正發長文道歉,多位藝人留言力挺!
6月9日,男星尹正發長文回應入圈12年,給“影迷”道歉,起因是在某綜藝節目里聊起粉絲名叫什么,尹正遲疑了一下說叫“尹正的影迷”,此事引發部分粉絲的不滿。 尹正稱自己快四十了,一事無成,覺得自己很糟糕,抬不起頭來。尹正寫道:有一天我看一位已故
标签
賈乃亮是黃聖依的初戀,他們目前還有聯系,是很好的朋友
黃聖依在綜藝節目爆料,直接給主持人李艾嚇得瞳孔放大,因為她爆料賈乃亮是她大學初戀。 黃聖依透露初戀是在北電讀書以後,而且是賈乃亮,兩人經常在一起練習,於是擦出火花,最終在一起。黃聖依表示現在兩人還有聯系,是很好的朋友。 黃聖依透露都是在一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