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量子比特運算精度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在單個量子比特的控制精度方面創下新紀錄,實現了量子邏輯運算史上最低錯誤率:0.000015%,即每670萬次運算中僅出現一次錯誤。這一成果相較於十年前該團隊創下的紀錄,精度大幅提升,向開發出强大且實用的量子電腦邁出了重要一步。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在單個量子比特的控制精度方面創下新紀錄,實現了量子邏輯運算史上最低錯誤率:0.000015%,即每670萬次運算中僅出現一次錯誤。這一成果相較於十年前該團隊創下的紀錄,精度大幅提升,向開發出强大且實用的量子電腦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論文將於13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在量子電腦中,為完成實用計算,往往需要對多個量子比特重複執行數百萬次運算。如果出錯率過高,最終結果將毫無意義。儘管可通過量子糾錯來彌補錯誤,但這需要大量額外的量子比特,從而新增了硬體複雜度和成本。

  此次的新方法以更低的錯誤率顯著减少了對糾錯的依賴,有望降低未來量子電腦的成本和體積。為了更直觀地理解這一成果,團隊成員打了個比方:一個人一年內被閃電擊中的概率為120萬分之一,而該量子邏輯門的出錯概率比這還低得多,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牛津大學物理系研究生莫莉·史密斯表示,通過顯著降低出錯概率,他們减少了糾錯所需的基礎設施,這為未來量子電腦朝著更小、更快、更高效的方向發展鋪平了道路。她還表示,精確控制量子比特對於其他量子科技,如時鐘和量子感測器,也大有幫助。

  這一成果是基於被俘獲的鈣離子實現的。由於其穩定性和長壽命,鈣離子是理想的量子比特載體。與傳統依賴雷射控制的管道不同,團隊採用微波訊號來操控鈣離子的量子態。這一方法更穩定、成本更低,更易集成到晶片中。此外,該實驗在室溫且無磁遮罩的條件下進行,從而降低了實用量子電腦的科技要求。

  研究團隊表示,這一成果是個重要的里程碑,但這只是更大挑戰的一部分。量子計算需要單量子比特門和雙量子比特門協同工作。現時,雙量子比特門的錯誤率仍然遠高於理想水准,在迄今為止的最佳演示中,錯誤率約為兩千分之一。囙此,降低雙量子比特門的錯誤率是實現完全容錯量子計算的關鍵。

本文標題: 單量子比特運算精度創新紀錄
永久網址: https://laoziliao.net/doc/1749723133510340
相关資料
世界首臺非矽二維資料電腦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矽在支撐智能手機、電腦、電動汽車等產品的電晶體科技中一直佔據著王者地位,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矽王”的統治地比特可能正在受到挑戰。該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突破
標籤:
古老油畫“膜”改煥新生
左圖:損壞的油畫右圖:人工修補後的油畫新的層壓膜方法能顯著提高修復嚴重受損畫作的速度。一幅歷經歲月滄桑、破損嚴重的古老油畫,靜靜地躺在博物館角落裏,等待著修復師的“妙手回春”。
標籤:
實驗室生成最短硬X射線雷射脈衝
科技日報北京6月12日電(記者張佳欣)據11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首次在硬X射線領域發現了强雷射現象,並生成了迄今最短的硬X射線脈衝。這一突破有望推動量子X射線光學的發展,甚至用於
標籤:
地面望遠鏡觀測到偏振微波訊號
科技日報北京6月12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科學家利用位於智利安第斯山脈高處的一臺地面望遠鏡,觀測了來自宇宙早期的偏振微波訊號,首次用地基設備揭開宇宙誕生後僅幾億年時的神秘面紗——這是天文學中一個極其關鍵但也最不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