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超高效柔性發電薄膜資料研發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6月9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組織的科研人員,在智慧可穿戴設備的柔性發電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研發出一種超高效的新型柔性發電薄膜資料。這種資料通過特殊結構設計,其功率密度創造了硒化銀基柔性熱電器件所有已報導同類資料的最高值。

  科技日報北京6月9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組織的科研人員,在智慧可穿戴設備的柔性發電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研發出一種超高效的新型柔性發電薄膜資料。這種資料通過特殊結構設計,其功率密度創造了硒化銀基柔性熱電器件所有已報導同類資料的最高值。相關研究成果線上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我們利用化學溶液法,把硒化銀做成細小的納米線,然後和石墨烯混合,鋪在一種多孔的尼龍底布上,再經過抽濾和快速熱壓處理,最終做成了這種超高效能的柔性‘發電薄膜’資料。”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電工所研究員丁發柱說。用這種薄膜做成的立體“小拱橋”形狀的發電裝置,裡面有100對發電單元。這個拱橋結構設計能更好地利用人體和環境的溫差。這一微型“體溫發電機”的發電能力創了同類器件的世界紀錄,產生的電量足够驅動電子手錶、溫濕度計等小設備運轉。

  丁發柱表示,這項研究將熱電轉換科技成功應用於柔性發電器件,為智慧可穿戴設備提供了一種高效、永續的供電方案,對熱電轉換科技的規模化應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標題: 新型超高效柔性發電薄膜資料研發成功
永久網址: https://laoziliao.net/doc/1749550331499474
相关資料
巨型太陽暗條爆發新途徑揭示
科技日報南京6月9日電(記者金鳳)太陽暗條是如何爆發的?記者9日獲悉,雲南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員,基於我國“羲和號”衛星和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搭載的46.5納米極紫外太陽成像儀等設備的最新觀測,揭示了太陽表面小尺度磁活動
標籤:
2025年高考試卷中的科技元素
編者按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然而對於廣大考生而言,人生新征程才剛剛拉開序幕。本報推出專題策劃,深入解析高考試卷裏的科技元素,感受科技魅力;分享院士的高考故事,汲取奮進力量;送上實用小貼士,助考生規劃假期生活。
標籤:
AI正在變革現代醫療管道
然而,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佈的《醫療人工智能未來藍圖》白皮書顯示:在AI應用這場全球競賽中,醫療保健行業卻落後於大多數領域。在這場變革中,AI正在四大覈心領域重塑著現代醫療的格局。
標籤:
實驗室“誕生”最重質子發射原子核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質子發射(又稱質子放射性)是一種罕見的原子核衰變現象,指質子從原子核中逃逸的過程。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加速器實驗室報告稱,他們合成出現時已知最重的質子發射原子核——砹-188。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