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前曾經主動向孫權投降孫權為什麼會拒絕關羽投降

實際上,《吳範傳》也提到,關羽派遣使節,請求投降的時候,孫權召集謀士商討是否接納,而主角吳範認為,關羽只是一門心思想要逃跑而已。囙此關羽的投降在孫權看來,也不過是權宜之計。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關羽投降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自然是人氣最高的幾個角色,在演義中,關羽的死也極其的悲壯,率兵攻打曹魏的時候,不料被東吳偷襲了後路,最終敗走麥城,從而被俘虜,英勇就義。

不過關羽確實是自有取死之道,他輕敵驕傲,數次侮辱孫權來使,對於部下糜芳等人,又不會收攏人心,將孔明入川交待的“東和孫權,被拒曹操”完全忘得一乾二淨。

當關羽被擒獲會帳中,孫權本有招降之意,結果關羽卻厲聲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吾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汝叛漢之賊為伍耶!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關羽的這番話,也就徹底决定了自己的一番命運。但是關羽的“義絕”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然而與小說不同的是,在史册中,關羽最後的時光卻完全不是這樣度過的。他在被殺前,曾放弃抵抗主動向孫權投降。

根據陳志《吳範傳》記載,西元219年12月,關羽在麥城,被東吳大軍團團圍困,關羽知道,這一仗必敗無疑,囙此屢屢派遣使節請求投降:“後(關)羽在麥城,使使請降。”然而孫權的態度,卻是果斷拒絕,反而加大力度攻擊城池,最終關羽被迫帶領人馬出逃,在臨沮受到埋伏,和長子關平一同遇害。為何孫權會拒絕關羽的投降?不妨讓我們來好好分析分析。

實際上,《吳範傳》也提到,關羽派遣使節,請求投降的時候,孫權召集謀士商討是否接納,而主角吳範認為,關羽只是一門心思想要逃跑而已。“彼有走氣,言降詐耳。”而在《吳主傳》中記載,關羽高舉象徵投降的幡旗在城頭,然而自己卻偷偷的帶著部隊,企圖從城中側門突圍。“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由此可見,關羽的投降確實沒有太多誠意。

演義中有一段話也構成了孫權殺他的理由:昔曹操得此人時,封侯賜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如此恩禮,畢竟留之不住,聽其斬關殺將而去,致使今日反為所逼,幾欲遷都以避其鋒。今主公既已擒之,若不即除,恐貽後患。

想當年曹操如此厚待關羽,卻依然得不到關羽的效忠,孫權比起大漢丞相曹操的勢力,又能够强大多少呢?囙此關羽的投降在孫權看來,也不過是權宜之計。

或許有人感到好奇,既然孫權已經奪取了他夢寐以求的荊州,而北方的曹操依然是最為强大的敵人,為何不留下關羽一命,送回給劉備,而要讓形勢更加惡化下去呢?

從史料上來看,比起地盤的遺失,雖然關羽是劉備情同手足的手下,是否放回,已經沒有了太多必要,而關羽對於東吳本來就是輕視和敵視的,將其放回去,或許會讓蜀國的決策層更加的厭惡,囙此從孫權的角度來看,留之無意,他轉而將首級送給了曹操,企圖禍水東引,不過劉備明顯沒有上這個當,率軍大舉伐吳,聯盟也正式破裂。

資料標籤: 三國 曹操
本文標題: 關羽被殺前曾經主動向孫權投降孫權為什麼會拒絕關羽投降
永久網址: https://laoziliao.net/doc/1636552873729603
相关資料
人們稱第二個“和珅”的廣興,為何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廣興這樣的人就受到了嘉慶皇帝的重視,他一直都把廣興當成是自己的心腹,所以對付和珅這件事就交給了廣興。就是因為這樣廣興也就越來越膨脹,他在辦案期間也利用職務的便利收受賄賂,克扣銀兩,他活成了他當初最討厭的樣子。
標籤: 和珅 嘉慶帝 清朝 歷史 乾隆 嘉慶
諸葛亮空城計為什麼要四個老人掃地司馬懿真的識破了嗎
有人曾經說過,司馬懿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也有人說司馬懿並沒有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但整體而言,司馬懿識破諸葛亮的空城計的可能性還要大一些。諸葛亮為了向司馬懿證明這個城裡面沒有人,與此同時又不想讓司馬懿疑惑,把城門開著,這個時候其實諸葛亮已經
標籤: 司馬懿 諸葛亮 三國
馬超投靠劉備之後,邊疆都有誰來鎮守呢?
為了報殺父之仇,馬超義無反顧的跟隨了劉備,希望可以殺了曹操為父親馬騰報仇,但是機智的劉備並沒有給予馬超太多的機會,劉備告訴馬超,報仇歸報仇,鎮守邊疆的大任可不能鬆懈,就此,劉備依然派馬超鎮守邊疆。
標籤: 馬超 劉備 邊疆 三國 歷史 東漢
朱允炆對其他藩王做了什麼事情朱棣攻打南京的時候諸侯們為何不出手
可是沒有想到,朱允炆倒過來倒過去,倒鼓到了朱棣的頭上。因為當朱棣舉行靖難之役,當朱棣把大明帝國翻了一個圈之後,大明帝國的其他子嗣好像不為所動,這個時候他們根本沒有起兵勤王,幫助朱允炆。並不是這些人侮辱了朱元璋,或者說不遵守使命。
標籤: 朱允炆 明成祖 明朝 歷史 朱元璋 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