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識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 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

世界首臺非矽二維資料電腦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矽在支撐智能手機、電腦、電動汽車等產品的電晶體科技中一直佔據著王者地位,但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矽王”的統治地比特可能正在受到挑戰。該團隊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突破
標籤:
單量子比特運算精度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張佳欣)英國牛津大學物理學家在單個量子比特的控制精度方面創下新紀錄,實現了量子邏輯運算史上最低錯誤率:0.000015%,即每670萬次運算中僅出現一次錯誤。這一成果相較於十年前該團隊創下的紀錄,精度大幅提升,
標籤:
製備理想單光子源有了新方法
科技日報訊(記者魏依晨通訊員李靜雯)記者6月10日從上饒師範學院獲悉,該校應用光學科技江西省重點實驗室光量子傳感方向(量子資訊交叉研究中心)副教授周彥輝團隊聯合東北師範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沈宏志、杭州師範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楊垂平,在《物理評論快
標籤:
數百顆衛星墜落!馬斯克的“星鏈”遭遇了什麼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網站8日報導稱,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發射的“星鏈”衛星近期出現大量墜落現象。太陽活動强烈讓衛星“提前退休”
標籤:
“聞著都感覺飽了”有科學依據
科技日報北京6月11日電(記者張佳欣)美食當前,有人卻說“聞著都感覺飽了”?據《自然·代謝》雜誌11日報導,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代謝研究所團隊通過動物實驗發現,一種新的神經細胞網絡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標籤:
科學家證實大模型能像人類一樣“理解”事物
科技日報北京6月10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10日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組織的科研人員首次證實,多模態大語言模型在訓練過程中自己學會了“理解”事物,而且這種理解管道和人類非常類似。“當前人工智慧可以區分猫狗圖片,但這種‘識別
標籤:
Z玻色子稱重結果出爐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大型强子對撞機(LHC)底誇克實驗合作組報告了首個Z玻色子質量測試結果:911.842億電子伏特,測量精度達到0.1%(不確定度僅950萬電子伏特)。這是LHC在精密物理研究領域作出的又一貢獻。
標籤:
實驗室“誕生”最重質子發射原子核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質子發射(又稱質子放射性)是一種罕見的原子核衰變現象,指質子從原子核中逃逸的過程。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加速器實驗室報告稱,他們合成出現時已知最重的質子發射原子核——砹-188。
標籤:
AI正在變革現代醫療管道
然而,世界經濟論壇最新發佈的《醫療人工智能未來藍圖》白皮書顯示:在AI應用這場全球競賽中,醫療保健行業卻落後於大多數領域。在這場變革中,AI正在四大覈心領域重塑著現代醫療的格局。
標籤:
2025年高考試卷中的科技元素
編者按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然而對於廣大考生而言,人生新征程才剛剛拉開序幕。本報推出專題策劃,深入解析高考試卷裏的科技元素,感受科技魅力;分享院士的高考故事,汲取奮進力量;送上實用小貼士,助考生規劃假期生活。
標籤:
巨型太陽暗條爆發新途徑揭示
科技日報南京6月9日電(記者金鳳)太陽暗條是如何爆發的?記者9日獲悉,雲南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員,基於我國“羲和號”衛星和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搭載的46.5納米極紫外太陽成像儀等設備的最新觀測,揭示了太陽表面小尺度磁活動
標籤:
新型超高效柔性發電薄膜資料研發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6月9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獲悉,來自該所等組織的科研人員,在智慧可穿戴設備的柔性發電科技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研發出一種超高效的新型柔性發電薄膜資料。這種資料通過特殊結構設計,其功率密度創造了硒化銀
標籤:
“搭積木”法可高效構建更大分子
科技日報北京6月9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劍橋大學團隊開發出一種全新的化學“搭積木”方法,能够簡便、高效地在分子結構中添加單個碳原子,從而構建出更大分子。這項科技突破提供了一種簡單通用且可大規模推廣的分子構建策略,為藥物研發和複雜化學品設計帶
標籤:
按摩面頸部就能“清潔”大腦?
在忙碌的工作中,你是否常有這樣的時刻:一天高强度腦力勞動後,傍晚時分大腦仿佛宕機了,反應變慢,只想放空?其實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就像一座始終在運轉的工廠,連續工作會堆積“垃圾”,也就是代謝廢物。
標籤:
夏季開空調需警惕軍團菌肺炎
進入6月,溫度持續升高,開空調成為不少人解暑納涼的首選。然而,近日“男子吹空調肺‘白’了一半”卻成了微博熱搜話題。
標籤:
國際首個大功率超構資料速調管研製成功
科技日報北京6月8日電(記者陸成寬)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P波段大功率超構資料速調管研製成功,並順利通過所有測試完成驗收。P波段大功率速調管是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直線加速器的覈心器件。
標籤:
行星誕生地探尋到“生命原料”踪迹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在探索宇宙生命奧秘的征程中,科學家再次獲得突破性發現。由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麻省理工學院及荷蘭萊頓大學組成的國際團隊,利用天文望遠鏡陣列,在恒星周圍的行星形成盤內首次檢測到罕見的甲醇同位素訊號。
標籤:
國際首支P波段大功率超構資料速調管研製成功
中國散裂中子源直線加速器首支緊湊型P波段大功率超構資料速調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圖
標籤:
宇宙能從一個黑洞中誕生嗎?
長久以來,宇宙大爆炸被視作解釋宇宙誕生的權威模型。根據這一理論,宇宙誕生於一個密度和溫度都無限高的奇點,空間、時間和物質由此瞬間湧現。
標籤:
科學家合成新核素鏷-210
科技日報蘭州6月5日電(記者頡滿斌)記者5日從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甘再國研究員團隊與合作者利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加速器裝置,首次合成了現時已知最缺中子的鏷同位素——新核素鏷-210。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量子多體系
標籤:
星地量子直接通信系統模塊級驗證完成
科技日報訊(記者崔爽)記者日前從北京量子資訊科學研究院獲悉,我國科研團隊首次完成星地量子直接通信系統模塊級驗證,標誌著我國的星地量子直接通信技術正式邁入空天地一體化量子直接通信網絡的構建階段。團隊採用模組化設計,盡可能利用國內驗證平臺和有限
標籤:
實驗室類比出極端“量子真空”效應
科技日報北京6月5日電(記者張夢然)英國牛津大學與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高等技術學院合作,借助先進的計算模型,首次實現了强激光束改變“量子真空”的實时三維類比。這一突破性成果標誌著人類首次在實驗室條件下類比光與真空空間的相互作用,將原本僅存在於科
標籤:
暑期來臨,這些健康謠言不要輕信
塗抹香油或酒精能讓蜱蟲自行脫落、被蚊子叮咬後塗抹牙膏或肥皂水就能好、戴眼鏡早會讓近視度數漲得更快、一些產品能够使眼軸回退消除近視……隨著季節變化、暑假來臨,一些“應季”的謠言捲土重來。
標籤:
數字人“唱戲”,參觀者“入戲”
【文化中國行·科技賦能典型案例】安慶師範大學(以下簡稱“安慶師大”)黃梅戲表演專業2021級學生吳銀梅身著動態感知設備,張開雙臂站在綠幕虛擬環境中。
標籤:
小鼠胚胎性別竟能“由男變女”
你可能以為,决定一個哺乳動物是雌性還是雄性,全看它有沒有Y染色體。但《自然》雜誌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卻打破了這個常識:一些攜帶XY染色體的小鼠,竟然發育出了卵巢,“由男變女”。
標籤:
“本源悟空”完成超50萬個全球量子計算任務
科技日報合肥6月4日電(記者吳長鋒洪敬譜)記者4日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我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電腦“本源悟空”自2024年1月6日上線運行以來,已為143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完成超50萬個量子計算任務,全球訪問量突破2900萬次,
標籤:
能自愈可拉伸的電晶體電路問世
科技日報北京6月4日電(記者劉霞)韓國成均館大學、基礎科學研究所(IBS)等機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製造柔性電路的新方法。該方法製造出的電子元件可以拉伸且能自行修復,還能擴展組裝成高性能可穿戴設備和可植入設備,有望為監測、診斷和治療各種疾病開
標籤:
新材料兼具超導性和拓撲電子結構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美國萊斯大學科學家領銜的團隊在資料領域取得一項突破性進展。他們通過向二硫化鉭(TaS2)中摻入微量銦元素,製備出具有特殊電子結構的“克萊默節點線”金屬。
標籤:
這顆會下金屬雨的狂暴行星從何處來
在浩瀚宇宙中,有一顆行星堪稱“地獄級”存在——它的表面溫度足以蒸發鋼鐵,大氣中飄著金屬蒸汽,甚至可能下起滾燙的“金屬雨”。這顆行星名叫WASP-121b,聽起來像科幻小說裏的設定,但它真實存在於宇宙中。
標籤:
昆蟲可以“暫停”生命?我科學家破解其中奧秘
本報合肥6月4日電(記者田先進)面對嚴冬、食物短缺等挑戰,昆蟲如何“暫停”生命,以“假死”狀態對抗惡劣環境?近日,安徽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王耀輝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詹帥研究員團隊,發現一個名為Cycle的生物鐘基因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