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生因胸部發育被叫“奶牛”,暴露青春期孩子的社交問題

莉莉自從上初中好久,就有些不開心。

剛開始,媽媽以為是,剛進入初中,學習壓力大導致的。沒想到,女兒的情緒越來越強烈,甚至開始抵觸上學了。

媽媽很擔心,就問莉莉,到底是怎么回事?這一問不要緊,才知道莉莉在學校被欺負了,而且,不是一次了。

莉莉說:“有同學笑我的胸部發育快,還叫我nai牛”。

媽媽很詫異,覺得女兒剛上初中,怎么會遇到這種情況呢?聯系班主任以後,第二天莉莉去上學了,回來後,還是表示不想上學了。

媽媽問過後才知道,班主任雖然在班上說了,不許給同學起外號。

但下課後,這些同學還是不放過她,依然這樣稱呼她。

所以,莉莉不想去上學了。

媽媽勸說了一會兒,莉莉情緒大爆發,拿起書包就走了。媽媽跟在後面追,但也沒追上。

後來,還是親戚打電話,說莉莉暫時住在她們家。

莉莉媽很苦惱,怎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呢?剛上初中的孩子,怎么會有這么差的社交關系?同學之間的一點小矛盾,怎么就讓孩子變成這樣了?

跟班主任聊過後,莉莉媽才知道,原來,進入初中後,孩子們會有一些細微變化,也是青春期比較常見的變化。

比如,身體、心理的變化。出現這種情況後,需要及時干預。

莉莉媽發愁的問題,在不少初中的孩子身上,也出現了。而且,家長也很苦惱。為啥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有社交問題呢?

青春期孩子為啥容易出現社交問題?

Phyllis Fagell撰寫的《中學問題》一書中說到:“青春期心理普遍比較復雜、多變的孩子們與父母、彼此之間進行溝通,僅籠統的指導顯然是不夠的。”

文章開頭的莉莉,出現的這些問題,不是一兩句安慰就能解決的。還得看下,背後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一:沒有合適的社交技巧

兒童心理學家邁克爾·湯普森指出:“孩子與同齡人交往是親子交往經驗的對外表現,如果孩子出現社交問題,那么家長就要從日常相處中反思。”

也就是說,如果家長沒有在日常與孩子相處展現社交技巧,也沒有注重培養社交能力,不僅是親子關系出現問題孩子與其他人相處也會出現各種問題。

原因二:敏感不自信,導致社交焦慮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指出,約有14.85%的未成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其中75%有自卑、孤僻心理。

原因則是青春期出現的外形變化、自我意識增強、荷爾蒙刺激、家長的批評與否定等導致孩子長期處於焦慮不安、尤為注意他人的評價,也對自身有着很可能達不到的高標准等,進而變得自卑、內向。

孩子處於這種不良心理狀態,也令他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他人交往時很容易緊張

原因三:經歷失敗或負面社交

心理學家林恩·亨德森認為:“經歷過負面社交或在社交中受挫,會令人對社交產生害怕、回避的心理。”

如果孩子曾經歷被嘲笑、欺凌負面社交現象,又或是遭到拒絕、否定挫折,那么他就可能對社交產生畏懼心理。

文章開頭的莉莉,就是被同學嘲笑了自己的身體發育情況,所以,很抗拒社交,也不想去上學了。

青春期孩子的社交問題如何解決?

首先,培養社交能力。

比如,傳授孩子與他人溝通的技巧,包括尊重對方、使用禮貌用語、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話語、懂得傾聽等。

同時,也要引導孩子懂得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想法

比如,選擇精准語言進行表達:“我很生氣,我很憤怒,我不喜歡你這樣做”等等。

其次,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青春期。

不管是因為外形變化感到自卑還是堅持自我與他人發生矛盾,這些常見的青春期表現,如果孩子不了解,很可能產生誤區、困擾。

家長可以借助書籍、影像資料、自身經歷等方式,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青春期內出現的各種現象(包括第二性征發育使得外貌發生變化、心理成長引發敏感多思情緒)。

Tips:莉莉的媽媽沒有跟她聊過這些,以至於莉莉沒有清楚的認知,覺得自己被這樣稱呼很羞辱,也不知道怎么消解情緒和處理社交矛盾。

最後,為孩子拓展社交圈。

進入青春期孩,子一般正處於初、高中階段學業繁重每天幾乎都是兩點一線的生活,社交圈有限

可以鼓勵孩子利用課余時間、周末、假期約上同齡人一起郊游、逛街、到圖書館看書,又或是到家里做客等,通過豐富的活動增加社交機會拓展孩子的社交圈

同時,也要教會孩子分辨什么樣的朋友值得交往,那些喜歡嘲笑別人,不尊重人的同學,盡量遠離。

凌晨媽媽來叨叨:

馬克思說過:“人不能沒有朋友,也不能缺少社交。”而對於由孩子逐漸過渡至成人青春期孩子來說,擁有良好的親子關系、良師益友,無疑能讓他們度過復雜重要的青春期成長為更好的人。你家孩子在青春期,有沒有社交問題呢?你是怎么處理的?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標題: 初二女生因胸部發育被叫“奶牛”,暴露青春期孩子的社交問題
永久網址: https://laoziliao.net/baby/info/61887068 (請複製分享給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關文章
北京部分考生已完成高考,家長手捧鮮花共同慶祝
2025年北京高考學考等級考歷史科目考試結束後,考生輕松走出陳經綸中學考點。部分考生已經完成了自己所有的高考科目,家長手捧鮮花迎接,共同慶祝。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程功
标签
家長們,別逼孩子學熱門專業!選對一點,甩開90%同齡人
本期要點:選大學,首要考慮什么? 你好,我是王煜全,這里是王煜全要聞評論。 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落幕了。不過,很快大家又要開始准備志願的填報了。 而且,和以往不同的是,AI已經對於就業市場產生了明顯的影響。 例如,微軟的CEO納德拉說他們公
标签
14歲少年花37萬游戲充值誰買單?法院:家長擔主責
14歲少年李某沉迷游戲 一年半內充值552次 累計金額高達37萬 這筆巨額消費該由誰買單呢? 李某父母由於工作忙 長期未注意到孩子游戲充值行為 現在他的充值款已消耗完畢 法院審理中發現 案涉游戲雖設有防沉迷系統 但未充分采取措施識別和預防
标签
聲稱三歲孩子玩游戲氪金兩萬要退款,爸爸被法院識破
在游戲氪金日益普遍的當下,未成年人游戲充值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博士去查了一下,目前《民法典》規定:8歲以下兒童的充值行為一律無效;8-16歲未成年人超出認知能力的充值需監護人追認才有效。雖然目前家長針對的未成年人游戲充值的維權步履維艱,但是不
标签
為何越來越多的孩子罹患抑郁、雙相?顛覆性的“榕樹理論”說清背後的病根
當代的青少年真不容易,自殘自殺、厭學暴食、抑郁症、雙相障礙、精神分裂症等出現率越來越高! 很多大眾和父母難以理解:是不是孩子這一代人變脆弱了?還是現在的孩子“基因突變”了?是不是這個社會出問題了?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用一棵樹,來深入揭開精神
标签
未成年孩子在酒吧揮霍兩萬七千元,這錢該誰買單?
17歲的小王多次去酒吧消費 共揮霍兩萬七千余元 因無力支付 酒吧員工老楊為其墊付了費用 轉頭把小王及其監護人老王 一起告上了法庭 法院如何判? 三年前,老楊在南通某酒吧當酒水服務生(兼業務員),2022年認識了當時剛滿16歲的小王。202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