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2-08-15第1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忍看黑土付流波?——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调查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

  忍看黑土付流波?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调查
本报记者 李和信 李忠辉 中国水利报记者 郑秀文
  编者按: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体现了中华民族长远的根本利益。然而,在广袤无垠的东北地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水土流失已相当严重,正危及黑土区的生存与发展。日前,记者根据读者来信反映的情况,前往黑龙江省、吉林省调查了解并撰写本文,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并进行有效治理。
  原本平整的黑土地被肆虐的地表径流冲刷、切割出道道沟壑,壁立百尺,岩基裸露;一株根须外现的榆树,行将葬身沟底,却依然固守着植根的沟岸,伸出一条并不粗壮的树枝,挽住一根已与沟壁分离的土柱,宛如一位深情的父亲执意挽留去意已决的游子……这是记者在东北黑土区腹地——吉林省榆树市刘家乡合心村采访时看到的情景(见下图)。
  在东北黑土区的乡村、田野,记者实地踏勘了“流血”的黑土地,耳闻了干部、群众保护黑土地的声声呼唤,也目睹了黑土区父老乡亲为黑土地“止血疗伤”的回春妙手。
  黑土地风光不再
  北起大小兴安岭南麓,南至辽宁省盘锦市,西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总面积101.85万平方公里的松花江、嫩江、辽河流域,即东北平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其中,更有几块弥足珍贵的“典型黑土地”,土壤全部为黑土、黑钙土及草甸黑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与其它平原不同,东北平原多为坡度3度至5度、坡长500至2000米的坡地,即“漫川漫岗”。“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榛柴岗,艾蒿塘,不上粪,也打粮”,曾是人们对东北黑土区自然生态的真实描绘。如今,走进这片黑土区,记者陡生风光不再的感慨。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负责水土保持工作的沈波处长告诉记者,松花江、嫩江、辽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1.96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黑土区,包括“典型黑土地”。黑土区开发已近百年,初垦时黑土层一般在60至80厘米,有的达1米。随着岁月流逝,黑土层逐年变薄,有机质含量大幅度下降。开垦20年的黑土地土层厚度减少为60至70厘米,有机质下降1/3;开垦40年的黑土层厚度减少为50至60厘米,有机质下降1/2左右;开垦70至80年的黑土层一般只剩下20至30厘米,有机质下降2/3左右。据估算,黑土区每年流失的黑土达1亿至2亿立方米,流失的氮、磷、钾元素折合成标准化肥达四五百万吨。仅黑龙江省每年因水土流失就减产粮食20亿至40亿公斤。
  据统计,黑土区内现有侵蚀沟25万多条,侵蚀耕地590多万亩。其中黑龙江省有大型侵蚀沟14万多条,侵蚀耕地140多万亩。辽宁省每年大约有60多万亩耕地因水冲沙压和侵蚀沟发展而消失。吉林省仅榆树市刘家乡松花江沿岸15公里内便有49条深10至40米的大型侵蚀沟,10米以下的支沟306条,沟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4440延长米,侵吞耕地4125亩。这个乡的合心村因侵蚀沟不断扩张,村民被迫搬家,整个村子平移了一个位置——原来的村东头变成了村西头。千余亩耕地被侵蚀沟切割成11个孤岛,村民不得不带着干粮,翻“山”越“岭”下田干活。据测量,这里年土壤侵蚀模数达每平方公里11万立方米,超过了黄土高原侵蚀强度。
  当地人告诉记者,现在田里长满庄稼,遮住了黑土地被侵蚀的真面目,如果在秋后,随处可见“破皮黄”、“朽泥岗”、“火烧云”等典型的水土流失地貌。
  水土流失带走大量养分,致使土壤物理性能逆向发展,旱时板结僵硬,涝时朽粘,蓄渗水和供肥能力大大下降。
  水土流失造成淤塞水库、河流、道路的情况也相当普遍。西辽河上游的红山水库,总库容为25亿立方米,竣工40年淤积泥沙8亿多立方米,防洪能力比原设计降低80%,专家预计七八十年后将报废。截至目前,西辽河流域已报废水利工程89座。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河床比上个世纪50年代平均抬高30至40厘米,江水由清变混,几乎成为“黄河”。滨州桥下游淤积的沙滩长达3400多米,淤积量达490多万立方米,比50年前增高4米多。这座11孔铁路桥原有8孔可以通航,现在只剩2孔能容船只通过。松花江安全泄洪量由原来的7300立方米/秒,减少到3500立方米/秒;航道由1500多公里缩短到580公里,过去千吨货轮可由哈尔滨直达黑河市,如今五六百吨的货轮也只能通航到佳木斯市。吉林省沐石河、辉发河一些河段河床已高出地面1米多,成为地上悬河。辽河干流及柳河等支流一些河段也出现了类似情况,柳河河口的沙滩竟高出辽河河床近3米。
  水土流失导致环境的生态功能弱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黑龙江省50年来年均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例增加了14倍,风蚀危害严重的西部干旱地区,风剥表土、扒地毁苗、埋没垄顶、吞噬粮田的现象时有发生,年风蚀面积高达1100多万亩。黑龙江省宾县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坡地黑土层流失殆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1994年7月13日一次降雨135.4毫米,全县62.4%的农田受灾,8条主要河流被河水冲刷平均扩宽了50至100米,8万亩耕地从此在宾县消失。
  记者所到之处,听到看到的事实印证了有关专家的忧虑:水土流失已经对东北平原这个不可或缺的商品粮基地构成严重威胁,如不有效防治,坡耕地的黑土层将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谁伤害了黑土地
  黑土地为何会“遍体鳞伤”?伤害黑土地的凶手在哪里?来自基层水土保持工作者的回答是:“既有天灾,也有人祸。”
  ——黑土区年均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70%至80%的降雨集中在6至9月份,且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极易发生水蚀现象。冬季积雪量大,春季融雪径流对解冻的黑土形成冲刷。土壤冻融侵蚀的速度不亚于暴雨造成的水土流失,特别是侵蚀沟的冻融侵蚀和重力侵蚀,危害极大。
  ——黑土区十年九春旱,每年有100多天风力在4级以上,且多集中在春季。风增旱情,旱助风威,风蚀土壤势所难免。
  ——黑土耕地主要集中在“漫川漫岗”地区,坡度虽然较缓,但坡面很长,积雨面积大,径流集中,农民又习惯于顺坡打垄,助长了水蚀的威力。
  ——松辽流域的林草覆盖率虽然比较高,但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黑土区的广阔农田,特别是缓坡耕地林草覆盖率很低,对土壤的防护作用微乎其微。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北黑土区人口增长近3倍,特别是原来人口稀少地区,移民大量涌入,人口成倍增长,有的乡镇甚至增长近10倍。为了解决吃饭问题,人们只好不断扩大耕地面积。加之普遍存在种地不养地、广种薄收的耕作习惯,耕地越种越瘦、越硬,加剧了水土流失。
  ——1960年到1980年,新增耕地2477.5万亩,占黑土区耕地面积近三成,其中60%以上是毁林、毁草开荒增加的。典型黑土地几乎全部被开垦为耕地。整个黑土区的森林覆盖率由60年代的7.1%下降到5.2%,分布还很不均匀。如今,松嫩平原天然屏障——大小兴安岭南麓林缘比50年前平均后退了上百公里。
  ——土地承包经营后,地块过于零碎,翻地面积缩小,翻地深度变浅。据对黑龙江省绥化市9个县230户农民抽样调查,17.8%的农户从未耕翻过承包的土地,42.6%的农户用小型拖拉机和牛马犁耕翻土地(其中搅麦茬占60%),耕翻深度仅8至12厘米,不足大型拖拉机耕翻深度的一半。29.6%的农户虽然使用大型拖拉机耕翻,但机耕面积只占应耕翻面积的30%。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土壤的物理性能不断恶化,蓄水能力降低。
  ——有些地方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生产与保护资源的关系,为了追求暂时的、局部的利益,不顾对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掠夺性地开矿、挖沙、砍伐林木、过度放牧……
  黑土地能康复吗
伤痕累累的黑土地能医治并重现昔日风采吗?回答是肯定的。
  世界上与东北大平原齐名的另外两块黑土地——乌克兰大平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在开发过程中都曾出现过非常严重的水土流失。乌克兰大平原是前苏联主要粮食基地,由于大面积毁草开荒,一年一季农作物,地表裸露时间太长,春季很容易出现大面积的风蚀灾害。在美国,1930年以前大量向黑土区移民,大面积开垦草原,地表植被被破坏,水土保持功能丧失殆尽。为了防治风蚀灾害,两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他们的防治办法有共同点——营造防风林,也有自己的特色——前苏联主要采取保土轮作、保留根茬、套行耕作、无犁壁耕地、在地缘种植高秆作物当围篱等办法,美国则采取少耕、免耕、套种等技术措施,均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北黑土区的水土保持工作者和广大群众便开始了对水土流失治理的研究和实践,如今已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在黑龙江省拜泉县,记者看到一幅为黑土地“止血疗伤”的杰作(见右图)。上个世纪70年代末,拜泉县水土流失面积525.8万亩,占幅员面积的97.4%;森林覆盖率下降到3.7%,黑土层厚度由原来的1米下降到20至3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由8%下降到3%左右,年风蚀表土厚度达4毫米(自然形成1厘米表土需要400年),坡耕地年跑水1亿立方米,跑肥12万吨,流失表土1400万吨;大小侵蚀沟3万多条,吞噬耕地8万亩……进入80年代,拜泉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50多万人民“绘山水画,写田园诗,奏松涛曲,唱兴牧歌”,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人民战争”。他们采用“十子登科法”(山顶栽松戴帽子;梯田埂种苕条扎带子;退耕种草铺毯子;沟里养鱼修池子;坝内蓄水养鸭子;坝外开发种稻子;瓮地栽树结果子;平原林网织格子;立体开发办厂子;综合经营抓票子),以治沟治坡为主攻方向,设立了“三道防线”,层层拦蓄,控制水土流失。第一道防线——坡面防护工程,即山顶栽松戴帽,林缘与耕地接壤处开挖截流沟,控制坡水下山;第二道防线——田间工程,即按等距离营造农田防护林,等高打垄修梯田,蓄水保墒就地渗透;第三道防线——沟道工程,即沟道修跌水,沟底修谷坊,沟侧削坡插柳,育林封沟,顺水保土。修水库、塘坝1490处,围泉、打机电井943处,构建了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第一种水库——工程水库;营造人工林123万亩,10629个500×500米的农田防护林网格,有效庇护了361万亩农田,使拜泉成为“农区绿海”,构建了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第二种水库——生物水库;采用松、翻、耙、旋等耕作技术,使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大大提高,构建了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第三种水库——土壤水库。齐齐哈尔市委常委、拜泉县委书记王树清兴奋地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县治理侵蚀沟9526条,建设生态示范区182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3万亩,占应治理面积的52%。治理后的坡耕地减少径流78%,泥沙流失量减少88%,示范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1%,空气湿度提高10%至14%,风速降低58%,已连续13年没有出现“风剥地”。1996年获国际生态工程一等奖;2000年被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县;2001年被国际工发组织确定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王树清荣获第三届地球奖和全国造林绿化十大标兵称号。在治理水土流失过程中,全县干部群众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并化为自觉行动。良好的自然环境,也给了人们更多的回报,全县已连续11年粮食年产量超过5亿公斤。
  在明水县和宾县,记者也同样感受到了人们从单纯向大自然索取向与自然交朋友的变化,看到了小流域治理的成果。
  水土保持工作起步较晚、进展缓慢地区的领导干部、水保工作者、农民在与记者交谈时,无不流露出对治理黑土地水土流失的渴望和力有未逮的无奈。他们希望国家能够给予更多的财力、技术支持,尽快制定让治理者得到相应回报的政策规定。
  令人欣慰的是,由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倡议发起的“黑土地保护行动计划”,将对黑土地进行为期20年的综合治理,总投资288亿元。如果这项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可以设想,再过50年,也就是共和国百岁诞辰的时候,黑土地仍将与我们同在,并再现她的无穷魅力!
  压题照片:吉林省榆树市刘家乡合心村侵蚀沟。本报记者 李和信摄(附图片)
郑秀文摄
李和信摄于黑龙江明水县繁荣乡富民村
黑龙江省拜泉县水务局 黄金明摄

强令高价补课 增加额外负担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强令高价补课 增加额外负担
  今年放暑假前,铜陵市英才学校借“按照市教育局通知精神”名义,给家长发通知,要求下学期升入高二、初三年级的学生一律“7月22日至8月29日到校上课,每个学生缴费864元”。该校现在已经按照自己定的课程表上课,课时每天早读1节,上午4节,下午4节,晚上自习4节,计13个课时。
  今年暑期气温高,每天给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增加这么重的学习负担,让他们怎能承受得了?再说,30多天补课就要收每个学生864元,相当于其他学校学生一个学期的费用。如此补课收费,额外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安徽铜陵市 郑实

暑期胡乱办班 意在乘机敛财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暑期胡乱办班 意在乘机敛财
  暑假开始以后,诸如“音乐特长班”、“书法速成教学”、“英语提高班”等内容的广告在南漳县城街头随处可见。有的学校甚至利用特权,强行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所谓的补习班;一些不具备教学资格的非教育工作人员也打着办班的幌子,伺机敛财。7月15日,笔者在一个“英语补习班”发现,20多名学生挤在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房间内,当时室外温度接近40摄氏度,室内连电风扇等起码的降温设施都没有,空气污浊,闷热不堪。经打听,房子是临时租来的,教学人员只有一人,补习时间为25天,每个学生交费200元。其他许多各种名目的补习提高班,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这些临时办的班都没有经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收费也没有经过物价部门审核,存在许多问题。让孩子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补习”、“提高”,实在让人担忧。希望有关部门严格规定办班条件,加强审查监督工作,制止暑期乱办班、乱收费的歪风。湖北南漳县 胡海波

成天伏案作业 学生苦不堪言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观察台

  成天伏案作业 学生苦不堪言
日前,去一同事家串门,刚进屋,就见同事上小学的儿子气恼地说:“成天让写作业,放暑假也不让出去玩,我快变成‘作业机’了。”同事也满脸苦相,直说孩子不懂事。
  这对顶牛的父子的样子,令人慨叹。现在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要想孩子学习好,就得大量做功课,用买新衣服、买好吃的许诺,想方设法将孩子引到书桌前。一旦孩子提出去玩一会儿,家长就亮“红灯”,全然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弄得孩子常与家长顶牛,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的过程中不仅活动了筋骨,也增强了对周围环境的感受、认识。家长不该也不必反对孩子玩。当然,如果玩得太疯、忘了学习也不行,家长该提醒时还是要提醒。但为了让孩子早成“气候”,而让孩子“三更灯火五更鸡”地伏案学习,对孩子并无多大好处。一个孩子能茁壮地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才是正途。让孩子在交往、做事中修德行,在蹦跳嬉戏中壮身体,才可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
  山东济南市陈庄大街213号 宋振东

把假期还给学生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编辑视角

  把假期还给学生
  赵蓓蓓
  暑假本是紧张忙碌了一个学期之后的学生们休整的阶段,是孩子们能够喘喘气、松松绑、舒缓身心、过过自主自在日子的时候。可近些年来,一个轻松愉快的暑假对学生来说却几乎成了奢望。对大部分学生特别是中学生而言,每年的暑假其实都是有暑无假,冒着酷暑“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多如牛毛、五花八门的暑期补习班也成了盛夏的一大景观。当疲惫不堪的学生汗流浃背地“加班”、“充电”、补习时,当望子成龙的家长或“不惜血本”或迫不得已地忍痛掏钱时,有人却在兴高采烈地数着“银子”——当然是那些办班者。暑假“吃”学生如今成了不少人的谋生、敛财之道。其中虽不乏靠本事吃饭、靠实力和质量赚钱的,但坑人蒙事、混饭骗钱的也大有人在。吃亏上当的是学生,痛心疾首的是家长。给我们写信的读者,恐怕都有切肤之痛。
  痛定思痛。为什么已经热了多年的各式各样且价格不菲的暑假补习班会持续“高烧不退”?归根到底是有市场。
  这种市场有的是硬造出来的,是学校或其上级部门的“强买强卖”,家长不敢不掏钱,学生不得不补课;有的却是学生特别是学生家长的欲求引发的。如今在家长看来,要让孩子有个好前途,没有什么比上好学、读好书更重要的了。孩子学习好的想让其更好,学习中等的想让其变好,学习差的想让其不再差。看着那些节衣缩食带着孩子奔波于各类补习班之间的家长,不能不让人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这么大的市场需求,有利可图,才会有如此多的人去做这种办班的生意,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也就不足为奇。
  除了那些“强买强卖”的班,许多补习班还是学生主要是家长自己选择的结果。家长们会说,“没办法,不补不行啊,你不补别人补”,“还不是为让孩子将来能考个好学校,被逼无奈啊,别无选择”。其实,那种坑人骗钱、没什么实质内容的补习班,真不如不上。你选择不上,也是一种选择。这类收费班若没人报名,想骗钱的人也就没了市场。当然,对那种“强买强卖”办班的学校,督查部门极有必要拿出点硬措施来整治,因为,对这样的办班者,学生和家长大多是无力也不敢抵制的。
  如今,高考这根“指挥棒”已在改变方向,只让孩子死读书或学点皮毛的东西已经不管用了,考试成绩的好坏将越来越有赖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才实学。而真才实学与孩子的兴趣爱好、视野、阅历、阅读量等都有直接关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古人的经验之谈。即使没有条件“行万里路”,假期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了解社会,多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肯定是有益的。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如果说,平时的学习更多的是学校意志、家长意志的体现,暑假也该让孩子体现一下自己的意志了。把暑假还给学生,让他们紧张的神经得以放松,疲惫的身体得以休养,内心的欲求得以实现,不仅是科学的,也是人道的。

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推进农村工作创新 征文启事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

  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推进农村工作创新
  征文启事
  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农村工作机制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之际,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和农村工作手段、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适时总结和推广农村在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的新办法、新对策,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村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更好地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从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持续健康发展,这既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实际需要,也是学习、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为此,福建省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联合举办“实践‘三个代表’思想推进农村工作创新”征文活动。欢迎各地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围绕农村基层作风建设、农村工作机制创新等问题深入探讨。
  征文活动从今年8月初开始,到10月份结束。稿件请寄: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并在信封上注明“征文稿”;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邮编:100733。征文组织单位将在适当时候召开研讨会,届时邀请部分优秀作者与会,并对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福建省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
  人民日报群众工作部

泰山深处种药人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朴素人生

  泰山深处种药人
张玉清是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大津口乡范家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前不久,他带上十几位弟兄攀泰山,将泰山四大名药(何首乌、四叶参、紫草、黄精)的5万粒种子,播到山上的古树下、崖缝间。至此,在两年时间里,他已将10多万粒名药种子播撒到泰山的旮旮旯旯。
  54岁的张玉清多年来一直苦苦搜寻、培育绝迹或濒临绝迹的泰山四大名药,被四邻八乡的人们誉为“泰山药王”。80年代中期,张玉清从泰城一位老中医那里得知:除由他试种成功的何首乌外,四叶参已在泰山上绝迹逾百年,紫草、黄精也几近绝迹。面对这位老中医的深深遗憾,张玉清暗下决心全力挽救泰山四大名药,使其重新扎根生长在泰山上,让名药与名山共存。为实现这个心愿,整整15个春秋,张玉清和他的家人找遍了泰山的悬崖峭壁、山涧沟壑,搜寻数百次,访问、请教老专家和林场老职工上千人次,行程近万里。为寻绝迹上百年的四叶参,他费尽周折,后来从《泰山药物志点校》等资料上得知,四叶参只生长在泰山和昆嵛山上。于是,2000年8月,张玉清经朋友帮助来到烟台,登上了昆嵛山,历尽千辛万苦讨回了8棵四叶参。
  为了避免游客和好奇者进山乱采、乱挖重新播撒到泰山上的这些药材,尽力消除泰山四大名药的神秘感,张玉清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建起了四大名药种苗繁育基地,在达到一定规模时还要开办泰山四大名药专卖店,让国内外游客不花重金便可购到真正的泰山名药。如今,张玉清付出的心血已结出累累硕果:除一年一度定期到泰山播撒几万粒药种外,他的四大名药种苗繁育基地已达500亩,扶持起一大批名贵中药专业户。他所培育的泰山何首乌还被泰山市作为馈赠礼品,紫草、黄精等也被空运到昆明世博园参加展览。
  山东泰安市 孟宪飞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