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2-02-14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民间的红(组诗)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

  民间的红(组诗)
  胡 弦
  春联
  春风轻轻黏上了门楣
  乡村的面颊一片潮红
  最早的鸟儿来这里筑巢
  老屋旧墙恢复了年轻
  草体的鸟儿,隶体的鸟儿
  在一片红光中拍动着翅膀
  把瑞气和欢喜荡满屋梁
  把庭院领往春天的深处
  岁月在春联下悄然流动
  我们的祝福
  世代相传,新鲜如初
  剪纸的人
  渐渐枯干的是一双手
  剪底的事物却新鲜生动
  梅花开放,喜鹊啼鸣
  红喜字重复着同样的吉庆
  剪一片窗花抵挡寒冷
  剪一张富贵抵御贫穷
  时光从剪刀外簌簌掉落
  剪纸人的大悲和大喜
  一生都在刀锋上转动
  红果
  光阴环田绕户
  夏露秋霜里
  这些农家的女儿次第成熟
  换上一身大红衣裳
  羞羞的笑里
  默默计数自己的嫁期
  这些同一棵树上的姐妹呀
  呼吸相闻,笑语盈盈
  秋风快跑完了她们还未站稳
  她们说
  咱们没攒下什么财富
  只有这用汗水一点点喂大的红
  寒冷的冬天
  她们甜甜地笑着
  红光里送来醉人的香
  那醉人的红呀
  亮亮的
  是面颊上的红
  红头巾的红
  是能把日子照料得火红的红啊!
  红灯笼
  其实还是那一盏灯笼
  明朝亮过,清朝亮过
  说岁月是高高低低的流水
  前程是一颗光明的心
  其实还是那一盏灯笼
  祖父手里亮过,父亲手里亮过
  说轻飘飘的纸器有嘱托的重
  火红的日子都有它的根
  其实还是那一盏灯笼
  春天里亮过,冬天里亮过
  说一粒火躲在纸里酿酒
  欢乐的源泉一捅就破
  枣
  家乡最小的灯
  挂在高高树上
  秋风把它点亮了
  像从青色的梦中醒来
  一场寒露,一场青霜
  碰上了它们内心的闪电
  但不发出声响
  被坚硬的木棍再敲打一遍
  悄无声息落地
  有的还带上了伤痕
  这小小的灯,小小的暖
  在渐渐凉下去的秋天里
  以沉默
  说出了游子回家的原因
  梅
  推开腊月的大门
  雪花飘飘
  雪中站着美丽的梅
  我大声说:进来吧
   外面多冷啊
  梅好看的笑着
  笑声化成了缤纷的花瓣
  院子里飘着香和艳红
  养一株梅在院子里
  是古老的诗人传下的遗训
  整个冬天,我把雪片寄往外省
  把纯洁和美越寄越远
  养一树花在诗歌里
  养一簇簇火焰在我胸中
  和梅相携走在季节深处
  “多好啊!”我对自己说
  “这样的冬天怎么会冷?”

过年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

过年
任秀峰
小时候,我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天天盼着过年,特别是到了腊月,每天早上刚起床就问奶奶,还有几天过年呀?这时,奶奶就笑着顺口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那时,我家在农村,是个八口人的大家庭。在我们淮北农村,进入腊月,就开始办年货、蒸白馒头、擀炸果、熬红芋糖、爆米花、杀猪剥羊、剁饺子馅,整个村子都弥漫着香甜的年味。直到现在,每当我听到小区门口“嘭”的一声炸响,闻到空气中爆米花的香味,儿时过年的温馨和快乐马上充盈心间。在我家,置办年货不但为过年,更为了迎接父亲归来。那时父亲远在辽宁省设计院工作,大姐在外求学,家中只剩下奶奶、母亲和我们四兄妹,一家人总是离多聚少,父亲就把一年唯一的一次探亲假放在春节,此时大姐也放寒假在家,春节就成了全家人团聚的幸福日子。那时没有电话,通常父亲回来前都是先写信告诉归期,接信后,我们几个孩子“漫卷诗书喜欲狂”,掰着指头算着父亲的归期,小弟还用硬纸板做个倒计时牌放在床头。到了这一天,一大早,母亲就掩饰不住脸上的笑容,把我们叫起,让大姐带我们到火车站接父亲;而她也会从箱子最底层,拿出一冬都舍不得穿的那件淡绿色的碎花小袄,对着镜子,这扯扯,那拽拽;奶奶更是沉不住气,踮着那双小脚,一半天就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张望几次……父亲的归来让我们兴奋得雀跃。在那个一年也难见一颗小糖的岁月里,看着父亲从东北带来大包小包的特产和糕点、糖果,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心里像灌了蜜。但奶奶却不允许我们敞开肚皮吃,她和母亲合计着送给那些因父亲不在家曾在农活上帮助过我们的人及前后院的老人和孩子。这样三下五除二,留给我们的就所剩无几了。望着空空如也的食品盒,我们摇着奶奶的胳膊心疼地哭闹起来:“爸爸一年才给我们买一次啊,都是你,给分净了!”这时,奶奶就会把我们揽在怀里,爱怜地对我们说:“孩子,独口不香众口香,自己都吃完有啥味?人不能光想着自己呀。乖甭哭,奶奶这就给你们炸丸子!”耳濡目染,以后我们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把每次父亲带来的糕点愉快地分给大家。
  给我们童年留下温馨记忆的还不仅仅这些。每年旧历大年三十这天,雄鸡刚报晓,父亲就起床把庭院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搬出八仙桌,开始写春联。毕业于同济大学城乡规划系的父亲写得一手好字,他不光写自家的,邻居也来者不拒。此时奶奶和母亲忙着炒花生、包饺子,我们则像大人的尾巴,乐颠颠地跑里跑外。
  除夕守岁,母亲破例地点上两根红蜡烛(那时乡间没通电,平时晚上只点一盏豆油灯),在堂屋当中燃上一堆柴棉豆草,全家人一边烤火,一边嗑着瓜子花生,吃着母亲熬制的红芋糖,一边听父亲讲大城市的新鲜事。
  交子时刻到了,奶奶先让全家人每人喝碗红糖水,说是甜甜蜜蜜过一年,然后在八仙桌上焚几炷香,放几碗干鲜果供品,再盛几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开始祭奠老祖宗,祈求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全家平安。每当此时,奶奶就会指挥我们几个孩子一字排开,给祖宗磕头,表面装得严肃的弟弟们常在头着地的一刹那挤眉弄眼扮鬼脸,惹得我和哥姐常常笑得瘫在地上爬不起来。祭祀完毕,屋内已是欢声笑语,八仙桌上的供品被我们“洗劫”一空,接着是奶奶和父母给我们发压岁钱,此刻整个村庄的鞭炮声震耳欲聋。我们走出室外融入孩子们自发组成的“放炮大军”。虽是女孩,我的热情一点也不比男孩低,跟着哥弟们满村跑,冒着纷飞的烟火拾哑炮。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说着说着,年就来到了。但现如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商品丰富了,人们真正过上了天天饺子月月年的日子。那曾令大人们煞费苦心置办年货、令孩子们扳着指头期盼的那种过年方式,新世纪的孩子们已不感兴趣,他们自有他们的欢乐童年。而我每到过年这个时候,总会怀念童年过年时全家围火团聚、其乐融融的那种亲情交织的温馨和棉花糖般膨化了的生活的甜蜜,怀念我们在寒风中跺着小脚缩着脑袋在火车站接父亲的情景,怀念那红红的春联,怀念除夕夜空气中浓浓的香甜味,怀念奶奶亲手为我们沏好的一碗碗酽酽的红糖水……

山村的春节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

  山村的春节
  侯龙柱
  春夜蹑手蹑脚
  从含苞欲放的花蕾中
  走下山坡悄悄地经过欢腾的小溪旁
  闪烁的繁星
  掮着一夜的满足
  钻进灰色的天幕
  山村潇潇洒洒的庭院里
  爆竹如迭出的妙语
  和远天作亲切的交谈
  与此起彼伏的鸡啼声
  组成一支激越雄壮的立体
   交响
  山村那缕缕升腾的炊烟
  弥漫着温馨的谷香
  金鸡用翅膀
  驮起一个喜气洋溢的新年
  温馨的春风
  把绿色纱衣轻轻扬起
  洁白的栀子花
  驱逐着残冬的严寒
  绿色的信念
  注入村头封冻的柳枝
  枝头的新芽绽开了笑口
  雄鸡之声
  饱含着浓浓的情韵
  把晨之门轻叩
  太阳如游鱼
  驾缤纷彩虹
  在云海间跳跃
  山村热热闹闹
  蓬蓬勃勃
  用烧酒渲染山峦
  酿造浓浓的希冀
  山村被目光和激情
  涂得鲜明透亮
  一条窄窄的小路
  被巨大的步伐踩得宽宽
  小孩争得脸红耳赤
  为飞向太阳的日期打赌
  雄鸡报晓
  那嘹亮的歌喉
  沉沉甸甸饱含激情
  涂抹山村风景线
  山村因歌声变得激动
  流水因歌声而永恒

准备年夜饭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多味斋

  准备年夜饭
  谢旧我
  冬至之后,天气晴好,租居屋的门前,每到做中饭前,至少有一个小时的阳光灿烂。冲着阳光,爱人早摆好小矮凳,在篮子或盆子里,放些蔬菜拣拣洗洗,等待里弄的阿姨、奶奶们,来门口坐坐,谈些开心事。在冬天的上海里弄,能租到这么好的一片阳光,真是幸运。它能促进我们这个外来人家悄悄地融入大上海宜人的里弄风情。
  算来过年不到二十来天了,大家自然要讨论年夜饭。东家徐奶奶说,在山东老家,一定吃水饺。水饺似元宝,年夜吃了,招财进宝。里弄管自行车的张奶奶,本是湖南人,说湖南的年粑很好吃,还做成福、禄、寿、喜印花年粑,吃了大吉大利。我爱人说,我们浙江人,就是喜欢过年吃年糕。小时候,大人说吃了年糕,明年长高。我们那里年糕很多种,有八宝年糕、夹心年糕、炸白条年糕、炸花年糕,都很好吃。喜欢打毛衣的曹阿姨说,我们上海人,什么都能吃,饺子、年粑、年糕,湘菜、鲁菜、杭菜、粤菜、本帮菜,年夜饭我喜欢去大酒店吃自助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很方便。
  徐奶奶说,年夜饭我家就做自助餐,是我女婿准备的菜单。东西都不贵,比如鸡蛋芦笋色拉,风干火腿拌蜜瓜,海鲜意大利通心粉等等,其实我女儿什么都不会,全是女婿做的。张奶奶说,我还是喜欢去年自助式家宴,是我女儿做的。就像玉米色拉,里面是土豆、罐装甜玉米粒、青豆、红肠丁、胡萝卜丁,拌上色拉酱就可以吃。另一种酸拌九丝,很爽脆很开胃,原料是用土豆、黄瓜、青椒、胡萝卜、海带、冬笋、香干、鲜香菇、金针菇、绿豆芽、蛋皮、粉丝等等,在沸水中汆熟所切的丝,用盐、生抽、糖、米醋、麻油、味精调味拌匀,爱辣的还可加些辣油。再来一盆酒炒河虾,以米酒相辅,还能强筋健骨,治腰冷腿软。方法是将洗净沥干的虾,用米酒浸半小时,不加油,在热锅中用旺火翻炒,见泛红加盐和味精,炒匀即起锅。此时虾肉原汁原味,特别鲜嫩。此外,再买些诸如烤鹅、酱鸭、盐擦鸡、醉凤爪、卤肫肝、酱牛肉之类,熟菜、冷菜就十分丰富了。曹阿姨说,你听你听,张奶奶就是这么内行,我看让她到电视上开个年夜饭讲座,肯定不错。
  曹阿姨对我爱人说,你家的年夜饭怎么准备呢?我爱人说,就怕老谢忙,还没有最后决定。我说黄鱼烧年糕,年年有鱼年年高。老谢说是黄鱼烧面,什么五彩健康面,冬至我们已经吃过一回,味道不错,只是你们没见过的。曹阿姨说,笑话,我们能没有见过,不会吧?我爱人说,那就让老谢出来说说,反正他做的面很讲究。
  我只好从网上下来,加入她们的年夜饭讨论行列。我说,我们一家天天挤在一块过日子,天天吃的团圆饭,所以年夜饭也不必讲究,只是喜欢瞎弄弄。我们的健康面,就是普通的面粉,不同的是看起来五彩缤纷,分红的、绿的、黄的、黑的、白的五种颜色。我和面时不用水,是用各种菜汁。那是冬至前在市场上买了蔬菜榨汁机,本来是加工蔬菜饮料的,后来想想,如果揉面加上蔬菜汁,是不是天然健康呢?于是,在面里揉进西红柿汁,就是红面条;揉进绿菠菜汁,就是绿面条;揉进蛋黄加桔子汁,就是黄面条;揉进赤豆籽麻糊,就是黑面条;揉进椰子汁或牛奶,就是白面条了。我们将这些面放在一锅烫,就能烫出五彩面来。这样的年夜饭,要是加野生黄鱼,那是全上海少见的。
  徐奶奶与张奶奶听了,都称奇不已,说到时她们一定要来参观品尝。曹阿姨在感叹之余,还问我,知不知道“面而优则菜”这句老话的?你要是真正把这面搞好了,就可以当专卖店老板了。就说上海的徐福面,真是不同凡响,二合一的组合,一碗荠菜黄鱼羹,一碗炒粗面。荠菜黄鱼羹十分清鲜,在酱香面味之外,还有一股真醇鲜美的滋味,不是用现在的鸡精能搞得出来的,而是以黄鱼骨熬了浓汤,再加鱼茸提鲜为卤汁,边炒边下。其中奥妙,一是让面条充分饱吸鲜味,二是可免面条在武火催逼之下易变成焦枯。老谢,你现在会做这五彩面,如果借用徐福面的方法,相信这种年夜面,一定是大上海独一无二的。
  曹阿姨的话让我感激不尽。想来为了这顿年夜饭,为了上海里弄的人情风味,我得好好借鉴一下徐福面,好好地研究研究如何做这五彩面的面汤了。

汉俳组曲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

  汉俳组曲
  董耀章
贺岁
  蛇年喜福多,国家昌运民增乐,飞马迎春客。
  雄鸡
  一唱东方白,云蒸霞蔚紫气来,万千金梭开。
  雪情
  仙女舞雪咏,万千玉龙吻梅唇,天心寓纯真。
  春意
  嫩柳抹鹅黄,红杏枝头好鸢唱,细雨吟华章。
  高山瀑布
  玉皇醉九天,开宫泻碧走百川,山魂舞飞仙。
  壶口瀑布
  飞身劈崖吼,满壑惊雷裂岸走,黄龙金鳞抖。
  阿里山望乡
  秋风叹无奈,一杯浊酒销离怀,乡月醉中来。
  五台山
  清气绕台山,古刹寺庙绿中闪,心净意高远。

老家的春节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

  老家的春节
  李业成
  老家的春节,味道就在于浓厚的民俗。而城市的年味,反而被现代文明给冲淡了。这不免叫人遗憾。因为春节是我们民族的传统节日,所以有非常浓的民俗文化。一个人如果从小受了它的熏染,那是不容易忘记的。因此,好多人长大进了城,过城市的春节,就感到没有那种味道了。就说贴春联吧,在乡间这是多么喜气洋洋的事,大门楼又高又阔气,一幅大红纸几乎是对折裁开,又宽又长,个头矮的还拎不起来。往那两扇大门上一贴,用扫帚扫平了,红红火火,气氛立刻有了,这才像过年!门头还要贴“福”字,乡间的门头高,“福”字裁得又特别大,把门头贴满,真有一种福气临门之感。进了大门,里面的所有的门窗还要贴,屋门贴春联,都是吉祥如意的话,看了心恣,听了舒服。还有,不只是粮囤粮仓上要贴,盆盆罐罐上也要贴,甚至一副家具、农具上也要贴。贴到哪里,哪里吉祥。比如,出门的碰壁上,要贴上一副“开门见喜”,炕头上要贴“身体健康”,堂前要贴“年年有余”,把这种喜庆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而城里就没有这种气氛了。有年老家捎来一抱春联,展开,浓墨饱蘸,令人欣喜,可贴在哪里呢?城里的楼房都是独扇门,怎么贴对联呢?令人为难,一副对联硬糊在一扇门上,实在叫人不忍心。罢了,门上贴一个“福”字还比较顺眼。所以过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城市就没有乡间红火了。
  老家还有一个最大的年俗是赶年集,也叫赶会,南方有的地方叫赶圩。乡间过年是一个消费高潮,平时生活水平比城里低,所以过年就更讲排场,甚至奢侈。吃的、穿的、用的,尽力往家买,叫办年货。过年不但自家消费,还有七大姑八大姨春节闲着也要走动。亲戚面前更要讲排场,这年集便成了消费高潮。赶集的人几乎人山人海。年集,也有的地方叫赶耍集,耍就是玩的意思。年集上办年货,一般是大人的事,其他的姑娘们、孩子们、小媳妇们都是赶耍集,或者单买自己用的玩的东西,“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就是这个意思。喜欢民间工艺的,喜欢吉祥物的、玩具的、年画的,每个人对年集都有浓厚的兴趣。年集只有乡间才有,城市就没有这种闲心闲趣了。好多单位农历二十八九才放假,都赶着往家奔。
  拜年更是乡间春节的一大风俗,这和城市又不同。乡间人热情,过年大门敞开着,热情迎送,无拘无束。不用开防盗门,不用按门铃,人与人之间无障碍,拜年的人有热情。再者,一个村子里住的,不是一个家族就是街坊邻里,过年不互相拜一拜,那还算什么乡亲?这种民俗加感情成分,拜年是一个重要内容。还有晚辈在外的,有的出息了,好多年没回家,不仅父母家人想,甚至全村的人都想,难得回家过年,老街坊都得拜一拜,了却彼此的心愿。一个村子的人,热情得像一家,特别是在春节,最能体会这种气氛。
  城市不能放鞭炮,在乡村则少不了它。鞭炮声、锣鼓声、高跷、秧歌、旱船,走村穿街,引得满村的人看故事,哪个村子都会出几个踩高跷的人才、跑旱船的人才,这是很多人在画上见过的。如果在乡间过春节,人也在画中了。

图片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

  剪 纸 谢成飞

松江小昆山(图片)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

松江小昆山(油画) 李 坚

春风袅娜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大地

  春风袅娜
林 岫
又东风劲鼓,春满神州。增气象、骋骅骝。喜今宵、九野三江同醉。堆盘簇锦,霞溢香浮。肆列丰盈,城乡放眼,旖旎千般不胜收。衢达东西复南北,飞桥虹驾万重楼。申奥连翩入世,十强出线,试身手,蜚誉全球。锤镰举,擘划周。兴邦有道,浩气长留。国步骐骧,腾飞指顾;与时俱进,人杰风流。午窗日煦,看炎黄骥子,先鞭更著,力展鸿猷。

军人的思念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

  军人的思念
  邱朝成
  在万家团聚的除夕夜晚,
  我在边疆站岗值班;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我站在哨所把亲人思念;
  在城镇乡村灯火通明的时刻,
  我在巡逻中把爸爸、妈妈呼唤!
  啊,我是军人!
  军人的职责
  就是建设国防,保卫安全。
  军人的宗旨
  就是为了祖国富强,万家团圆。
  军人的品质
  就是带头把“三个代表”实践。
  军人的情操
  就是忠于职守,无私奉献!
  有人说:军人苦,军人累。
  我说:为国苦,为民累,我们心甘
   情愿。
  有人说:军人奉献多、收获少,
   是不是傻了点?
  我们的回答是——没有军人的
   奉献,哪有国家的安全,
  没有军人的傻气,哪有万家
   团圆。
  我们不能在节日与亲人团聚,
  那是为了祖国的安全;
  我们不能天天守候在父母身边,
  那是因为忠孝难两全;
  我们不能满足妻子儿女的心愿,
  那是因为国家利益重于亲人的
   团圆!
  啊,军人的思念——
  是纯真的思念,是充满激情的思念,
  是无私的思念,
  是幸福的思念,
  是人类最崇高的思念!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