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2-02-12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黄胄 千军万马起雄风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黄胄
千军万马起雄风
黄胄(1925—1997),河北蠡县人,自幼酷爱绘画,自学有成。1943年夏,黄胄师从于赵望云先生,不久即开始旅行写生。1949年,黄胄入伍,在西北军区从事美术工作。1953年,他创作的《打马球》获全国青年画展一等奖。1957年,他的《洪荒风雪》获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金奖。次年,其作品《赶集》又获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铜奖。1980年,黄胄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1987年,黄胄筹建炎黄艺术馆,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炎黄艺术馆馆长。
  黄胄一生遵循“生活是创作源泉”的创作原则,经常深入边疆、高原、牧区写生,体验生活,其绘画题材广泛,精于人物、动物,兼工山水、翎毛。黄胄一生作画上万,尤长于创作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的巨幅作品,被誉为新中国的画卷。这幅《叼羊图》表现的是塔吉克人民在吉庆之日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几十名青壮年分成两队,进行叼羊比赛。人物众多,构图宏阔,又疏密有致,张弛得当,大气磅礴。它把水墨和重彩糅在一起,粗犷的大写意水墨语言画出了马的骨骼与肌肉,细致的工笔重彩勾勒出马鞍的花纹与质地,由此而展示了油画般的厚重大气、水墨画固有的潇洒灵动与工笔重彩画的装饰效果。(崔之)(附图片)
叼羊图(中国画) 黄胄

韦江凡 其峻在骨韵在墨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韦江凡
其峻在骨韵在墨
  韦江凡,1920年生于陕西澄城,早年师从赵望云,后拜徐悲鸿为师,毕业于北平艺专,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
  韦老以画“马”享有声誉。他在继承徐悲鸿画马艺术的基础上,“以真马为师”,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都留有他写生的足迹。他仔细观察马的骨骼形体、神态情貌,创作时使之其峻在骨、其韵在墨,不论是静立休养、引颈长啸,还是扬鬃奋蹄,都从整体上追求准确。多年来,又以草书笔法带入画马之中,使人感觉有力度,有变化,富于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晓天)(左图为其作品《飞腾》。)(附图片)

彭先诚 仪态端方出唐风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彭先诚
仪态端方出唐风
彭先诚,1941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现为四川省诗书画院一级美术师。
  踏春、寻梅……仕女与雕鞍,这些中国画里寻常见的题材,在彭先诚的笔下,凸现出一种高贵、一种华美,全然盛唐气象。中国艺术的传统浑厚广阔,把艺术的触角深入唐风之中,且有突出成就,是彭先诚之于当代中国画坛的贡献所在。
  彭先诚所作鞍马,大多以静为上,浓淡干湿,互破互补;明暗虚实,形神兼备;有气势,更有韵味;有意趣,更有境界。(川三歌)(右图为其中国画作品《游春》局部。)(附图片)

谢志高 笔精墨妙自超逸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谢志高
笔精墨妙自超逸
  谢志高,1942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汕头人,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现任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美术师、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0年,谢志高参加“聚焦西部”创作活动,《青藏高原》便是他推出的力作。作品强调笔墨的表现性、内含的叙事性和主题的深刻性,大的场面与准确的细部,黄与绿的块面分割,造成色彩的视觉冲击效果。在谢志高的作品中,马与人经常处在同等的精神高度,这种源自精确比例的安排其实是一种思想的尺度,虽然与传统文人画拉开了距离,却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观不谋而合。(厉也)(右图为其作品《青藏高原》。)(附图片)

杨力舟 无须扬鞭自奋蹄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杨力舟
  无须扬鞭自奋蹄
  “双肩挑的画家必然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作为专家型的领导干部,学术上、艺术上不求进取就没有发言权,徒有虚名就会变成欺世盗名,所以只有像奔马一样驰骋,才能不断进步。”这是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力舟先生的感慨。
  杨力舟画了许多马的速写,对马的运动特征和马本身的美感做了大量的分析与思考,但他更钟情于内蒙古草原上马背少年那种雄强、豪放的气概。他的这幅《飞动的彩云》表现的是那达慕大会上众马急驰的场景:驭手英姿勃发,烈马长空嘶鸣,彩色的头巾在飞扬。肯定而又流畅的线条,透明而富变化的色块,幻化出骏马的力量、骑手的勇猛、草原的辽阔,还有阳光的闪烁、草地的芬芳与围观者的跃动。侧锋急走,排笔横扫,与略加变形的人物,一切服从于主旨,服从于整体,服从于精神力度的强化与诗意境界的纯粹,因此,这件作品不仅成为作者的代表作,也成为近年来中国画的一件力作。(甄双)(附图片)
  ▲飞动的彩云(中国画) 杨力舟

蔡超 立马关山多雄篇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蔡超
立马关山多雄篇
  蔡超现任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博物馆馆长、江西省美协主席兼江西画院院长,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蔡超擅长人物画,兼工山水、花鸟,画马只是他的艺术的一个侧面。日前,蔡超的《壮志凌云图》参加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作品展,获得普遍好评。画面上,骏马昂首屹立,仰天长啸,神采飞扬,雄姿英发,既有“泛舟沧海、立马昆仑”的伟岸,又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慷慨。特写镜头般的构图,在连绵的远山、滚涌的云气的映衬下,回荡起悲壮而又高亢的旋律,是对历史人物的描述,也是画家心怀的表达,更是对时代精神的张扬。(江其才)(上图为其中国画作品《壮志凌云图》。)(附图片)

贾浩义 大笔大墨气如虹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贾浩义
大笔大墨气如虹
贾浩义,自称老甲,1938年生于河北遵化,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他是一个生活上不讲究的人,但是一个有品位的艺术家。他偏爱画马——放浪形骸的野马。他画的马,大笔大墨,风驰电掣,气势如虹,渗透着一种热情、豪气和刚劲雄强的霸气。(上图为其中国画作品《飘动的白云》。)(附图片)

刘大为 平和之中显沧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刘大为
平和之中显沧桑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古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生班,现任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
  刘大为兼擅工笔与写意,以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生活风情及重大历史题材著称于世,其代表作品《马背上的民族》,是他用传统工笔重彩手法创作出的佳构,曾在全国大型美展上获奖。此画虽然摄取的是一个现代牧民家庭旅途小憩的场景,却让人从中读到了一个马背民族的历史。作为背景的两匹骏马既是对画中人物生活特征的交代,也是对其历史渊源的提示:马背上的家庭、马背上的民族、马背上演绎的血与火的历史、酒与歌的文化。这种平凡中见伟岸、平和中显沧桑的功力是刘大为十几年边陲生活的展开,也是其对历史风貌与时代精神的独特把握。(墨天阁)(左图为其中国画作品《马背上的民族》。)(附图片)

刘勃舒 画马识马两昆仑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刘勃舒
画马识马两昆仑
  马年来临,马以及以马为题材的艺术品成为人们谈论的主题。谈及画马,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刘勃舒坦言:“画马是艺术,更是文化。在中国艺术史上,众多充满智慧的艺术家留下了不可胜数的以马为题材的佳作。研究画马,其实也是研究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是研究传统。马是勇猛的化身,代表着勇往直前的奋进精神,所以,我们在画马的同时,必须树立民族自信心,重塑新的审美理想,要有追求真善美理想的崇高信念,以民族兴旺、国家强大为己任,时刻不能忘记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职责和历史使命,注重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的提高,激活自身的艺术创造力,与时俱进,紧贴时代,大胆挥洒,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和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力作。”
  在当今画坛,刘勃舒笔下的骏马为大众所熟知,备受推崇。
  而多年任教于中央美院的刘勃舒还是画坛公认的一位伯乐。中青年一代成名画家中,许多都在出道之前得到过他的提携、帮助和指教。平时,刘勃舒对一般性社会活动大多婉言谢绝,却抽出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邀请年轻画家聊天谈艺。每次观看画展或翻看画册时,他总要把有水平、有个性的作者一一记录下来,或将其材料收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并创造机会。因此,美术界人士称赞他是“画马识马两昆仑”。(彭利铭)(附图片)
奔马(中国画)刘勃舒

徐悲鸿 笔争墨进气纵横——再读《奔马》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

  徐悲鸿
笔争墨进气纵横
——再读《奔马》
杨悦浦
又到马年。新春之际,一幅令人精神振奋的中国画作品《奔马》再次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更加怀念画家徐悲鸿。
  徐悲鸿自幼随父习画,后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留法,1927年归国,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
  1928年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29年移居南京,任教中大。抗日战争爆发后,曾赴南洋义卖,将全部收入捐献祖国救济难民。1940年归国继续任中央大学教授。1946年出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常务委员。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中国绘画艺术的悠久历史,其雄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传统成为新时代艺术的发展基础。在上个世纪初,中国正处在向现代社会转化过程之中,中国绘画艺术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当时文化艺术界开始了有针对性的改革行动,其中一个举措就是派遣一批艺术家到国外学习。徐悲鸿在国外求学八年,后又应邀赴法、德、比、意等国进行艺术交流和考察,因此对欧洲和绘画艺术有深透的研究,极富成果。徐悲鸿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没有忘记自己的历史责任,回国后,身体力行于中国绘画艺术的变革,将所学到的艺术新思维、绘画新技艺以最快的速度和最适宜的方法传授给美术青年。他认为一个具有很好技艺的艺术家,如果只是自己做一个优秀的艺术家是不够的,应当从艺术教育入手,教育更多的人成为艺术家才是最重要的。他一生从事和钟爱艺术教育事业,他的很多学生成为了新中国重要的美术家。此外,他还做了许多社会性组织工作,将艺术家们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团结的力量,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缔造者之一,也是首任主席。
  徐悲鸿的一个重要功绩,是将西方绘画技艺与中国绘画相结合所作出的大胆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徐悲鸿对中国传统绘画素有研究,出国前已经掌握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绘画的精髓。回国之后,他带着满腔热情投身到对中国画的改造之中,决心改变旧中国画存在的“天地之大,造化之奇,人民生活,胥无所见,漠不关心”的“八股之害”。当年他所创设的“彩墨画”,将西方的素描和色彩等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中国画中,使新中国画与明清以降的传统样式相比有了本质区别。徐悲鸿对传统绘画艺术的改造和创新,其影响至今不衰。
  徐悲鸿强调艺术创作在艺术发展中的重要性,且身体力行,创作了一些很有影响的作品:1928年创作了油画《田横五百士》,1930年创作了油画《奚我后》,1931年创作了中国画《九方皋》,1940年创作了中国画《愚公移山》,1941年创作了中国画《奔马》等等。
  徐悲鸿是一个很有思想的艺术家,深知艺术家要融入社会,参与到时代精神的创造之中。他从来没有离开时代精神和时代生活的主流。他所描绘的奔马、猛狮和雄鸡等作品,体现了他对振兴民族与国家奋起的思考与期待。这种思想在抗日战争民族危难时期尤为突出。他以自己的艺术为武器,创作了许多具有民族意识的作品,表达了他的拳拳爱国之情。值得一提的是他所创作的《奔马》,画中马的形象塑造生动,注重刻画其精神气质。在新中国建立后,他在另一幅《奔马》中题写道:“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这很能说明他的思想境界。
  徐悲鸿离开我们将近半个世纪了。今天,当我们迈进新世纪的时候,再次欣赏徐悲鸿创作的《奔马》等作品,仍然能够感受到它所张扬的精神力量:《奔马》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永远奋进的精神。
  无论是老马识途,还是群马飞驰,日行千里的骏马一直是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也是历代艺术家人生感慨与社会理想的寄托所在。在新世纪第一个马年来临之际,我们掇选现代中国画画马名家的这些作品,集纳成版。祝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新的一年,跃马扬鞭,再展宏图。——编者(附图片)
奔马(中国画)徐悲鸿
河边(中国画)徐悲鸿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