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1-12-08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明耻篇题词》(图片)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明耻篇题词》
毛泽东
  1915年5月7日日本要袁世凯政府接受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湖南教师石广权愤然写了《明耻篇》一书,毛泽东读后,写了这四句题词。(选自《毛泽东诗词详析及墨迹欣赏》,肖毅、胡敏编著,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时代颂歌——评孙梽文报告文学集《世纪之约》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读书一得

时代颂歌
——评孙梽文报告文学集《世纪之约》
晨钟
  青年作家孙梽文的报告文学集《世纪之约》,近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它收入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十七篇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作者饱蘸激情,讴歌时代创业者的精神,抒写了在建设现代化的征程中一代建设者的形象,读后鼓舞人们的斗志,催人奋进。
  这些作品以饱满的激情,向我们展示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当代中国尤其是齐鲁大地上发生的巨变。全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颂扬了华夏儿女艰难跋涉、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豪迈之气和优秀品质,从宏观的把握到微观的描绘,都真实、生动、真切、感人。这些作品的艺术风格多姿多彩,或厚重深沉,或清新淡雅,显示了作家的才华。
  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时代精神,是这部作品集的特色。不少作品,体现了作家对时代人物的描绘和发现,倾注着作家强烈的爱憎之情。《为了你,沂蒙》讲述的是时任沂蒙革命老区蒙阴县委书记刘宗元的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开拓务实、敢于向劣势和困难挑战、千方百计为党尽责、为人民谋福利的共产党人的风采。《世纪之约》奉献给读者的则是诸城市电力局长万胜长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心系万民的感人事迹。这些作品通过一些典型的细节描写刻画了顶天立地、心热似火的一代共产党人的形象。
  作品集的另一特点是直面现实,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正视现实,勇于改革,关注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当代文学的宝贵精神。集中的《世纪之约》、《情系沧海》及《“兰凤”传奇》等,都力图在时代的背景下,捕捉社会的热点,关注那些人心所系、人民群众利益所系、与经济改革、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的重大问题,包括国企改革、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管理海洋等。在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主题开掘中,作者从当代中国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进行形象生动的描绘和分析,字里行间充溢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这个时代离不开一些普普通通、默默奉献的人物,他们支撑了历史,并为历史的曲折和进步作出了贡献。因此,讴歌普通人物,也是报告文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个选集中,作者既对那些站在创业前线的领导者形象进行了描绘,也对普通人的奉献精神进行了抒写,如《第一等的事业》、《艰难的跋涉》、《生命之火》等作品,作家发掘普通劳动者身上闪光的精神亮点,从时代变革中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那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那艰苦卓绝的无私奉献,那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无一不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具备和倡导的。在这些人物的描绘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潜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也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孙梽文同志的故乡在山东,那里有着广袤膏腴的土地和丰富的文化积淀。正是扎根于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作家才能幻化出选集中那撼天震地的“黄席棚精神”和“沂蒙精神”。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种无坚不摧的中华“民族精神”。只要我们拥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我们的明天就会更加灿烂辉煌!

难忘的过去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难忘的过去
曾克
  八十高龄的老战友崔璇,在两年多的病痛中,以惊人的毅力,写出了四十余万字的回忆录《过去并不遥远》(华龄出版社出版),献给母亲——中国共产党八十诞辰。
  她以时间为顺序,从家庭、出生、学校和参加抗日、解放战争以及从事农业科技研究和文学创作,把八十年的人生历程,用马列主义的观点,艺术的笔触,炙热的情感,生动的情节记述下来。这中间包含着近一个世纪的革命女性一生的爱与恨,喜怒与哀伤。正如她自己动笔时所怀的希望和心愿:“要把自己经历的呐喊与挣扎,烽火死亡线上的搏斗,人间的真情、友情、爱情与家庭的种种遭遇写下来,也可以说是个过滤认识自己人生价值的过程,再现征途的过程。”
  她的希望和心愿达到了。回忆录从童年、家庭到进入新世纪,每一章都写到时代的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土地革命,作者的家乡震撼平原的高蠡暴动,给少年的崔璇留下劳苦人民要生存就要和压迫者斗争的首次记忆,接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以及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都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地写了出来。
  回忆录不像小说,小说的人物是典型塑造的,故事是精心编织的;而回忆录中出现的都是真实人物,各级党、政、军领导,引导学生接受马列主义真理、走向革命的教师,游击战中不念家庭、不顾生死的女战士和同生共死的广大战士群众,她和金肇野同志相濡以沫、白头偕老的伴侣生涯都像佳作精品的人物、故事一样活在我的眼前,刻在我的记忆中。
  离休后,作者重新拿起放下多年的写作之笔,凭着自己的热情爱好,执著追求,和一股子韧力犟劲,跋涉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她先后写出近八十万字的反映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白洋淀三部曲》和反映辽东解放战争的近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山杜鹃》,所写都是作者亲历的战争年代的生活,出版后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的确,作者经历的八十年的人生,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胜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政权斗争的八十年。事情确实并不遥远。它给历史留下了多少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珍贵的经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教育、科学兴国,文艺作品也是战斗的武器,这些真理在作者的人生征程中又一次得到证实。

《史魂·司马迁传》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史魂·司马迁传》陈桐生著
司马迁是中国的史学之父,也是一位文化巨人。他的文学巨著《史记》记载了华夏民族近三千年的历史,真实再现了秦汉时代中华民族刚健奋发的文化精神。本书在翔实史料和严谨求实的基础上,运用文学笔法,描述了司马迁一生既波澜壮阔又坎坷曲折的生命历程,展示了司马迁从龙门一位耕读少年到一代文化巨子的成长足迹。作者将笔触深入到司马迁的心灵世界,揭示司马迁的悲欢苦乐。以司马迁为中心,书中还描写了司马谈、汉武帝等一系列历史人物,再现了司马迁当年所处的政治文化氛围。

《百年电影经典》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百年电影经典》 尹鸿何健平著
本书选择二十世纪二百部具有不可替代价值和魅力的经典电影收录其中,在用体验性的笔触对电影进行认识、体验和读解的同时,也介绍了专业的电影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还考虑到普通爱好者的电影观看乐趣和兴味,试图用感性的电影经验激活读者对这些影片的记忆,唤起读者对这些影片的关注。本书既是一种电影资料,也是一本电影笔记,努力为热爱电影的人搭建一个平台,畅所欲言地交流对电影的感性印象和评价,传达电影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以上两书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武则天传》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武则天传》 雷家骥著
本书属于“历代帝王传记丛书”之一。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富传奇性和争议性的人物,其一生行事甚多,角色复杂。本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以严谨的态度、细致的考辨、流畅的文笔,叙述了武则天跌宕起伏、充满传奇的一生,作者从对武氏家世的考证开始逐渐展开,叙述和分析了武氏的人格,武后个人权威的发展,皇室政权斗争、建立大周及至神龙政变与大周覆亡等,也论述了那个时代的国防外交和社会文化。书中对武则天的性格特征、家庭关系及统治风格所做的细致分析,廓清了以往研究中许多模糊观点。
 (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联新书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三联新书
  《列奥那多·达·芬奇——第一科学家》麦克尔·怀特著阚小宁译
你知道吗?达·芬奇不仅创造了蒙娜·丽莎的微笑,而且在五百年前就卓有成效地探索了光学、解剖学领域,还在战争器械、新型城市、狂欢晚会方面表现了天才的想象。
《产权、政府与信誉》张维迎著
经济学家手札之一。作者认为,企业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企业的制度环境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关系。我国企业普遍缺乏信誉、追求短期利益的行为,产生于我们的产权制度和政府管制的方法。
《产权与法》 纪坡民著
经济学家手札之一。产权问题是民法的基石,也是我们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碰到的一个很大的难题。本书围绕着产权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展开,作深入分析。
《数网竞争——中国电信业的改革和开放》 周其仁著
本书收集了作者关于中国电信改革的十九篇文章,包括电信业的并购;如何打破垄断、引进竞争;电信业的现状和制度空间。行文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从许多案例中去分析问题,阐发观点。
《纽约明信片》 娜斯著
作者长期生活在纽约,又长期担任《三联生活周刊》“纽约明信片”专栏的主笔,专门介绍作者体验与关注的多姿多彩的纽约文化生活。在既轻松幽默又闪烁机智的随笔中,展示了纽约独特的人文风貌。本书选取其中的精彩之作。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读杨黎光报告文学《生死一线》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读杨黎光报告文学《生死一线》
张锲
  近几年来,我国报告文学创作保持了长盛不衰、蓬勃发展的势头。在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获奖名单中,五部获奖报告文学作品是从一百二十余部推荐作品中精选出来的,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现实题材占绝大多数,表现出作家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和强烈的责任感,从不同侧面回答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作家们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艺术成就也是上乘的,获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报告文学创作的水平。
  在这些获奖者中,杨黎光是一位值得关注的报告文学作家。多年来,他凭借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和扎实的文学功底,始终把笔触伸向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现实问题,以一种报告文学作家的良知和使命感,深刻抒写祖国现代化建设最前沿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较典范地实践了报告文学作为“文学轻骑兵”的要求和特点,是记者型报告文学作家中比较优秀的代表。杨黎光的报告文学,比较注重新闻性、社会性和真实性,在主题的提炼和题材的选择上都很独特、新颖,在写法上比较精致、讲究,语言精炼而有穿透力,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杨黎光的报告文学创作进入喷涌阶段,在中国文学的原野上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是当代报告文学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在杨黎光的报告文学创作道路上,除九十年代中后期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的《没有家园的灵魂》外,《生死一线》无疑是另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
  《生死一线》是杨黎光1998年应公安部之邀赴东北嫩江灾区采访后写成的。1998年的7、8月间,中国的“三江”(长江、嫩江、松花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生死一线》就是以这次特大洪水灾害为背景,真实而艺术地描写了吉林省政法系统的领导、干部和数千名干警,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千里之遥的嫩江大堤上营救被洪水围困的一万多名囚犯的感人故事。作者在介绍了嫩江三次洪峰后所造成的灾害后果,以及事件发生地吉林省监狱管理局镇赉分局所属九座监狱被水围困的灾情后,以这次营救囚犯大转移的总指挥、吉林省政法委书记兼公安厅厅长赵永吉深入灾区调查、确立转移方案、实施转移、转移途中发生各种曲折的故事直至营救成功为主线,给读者展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人水大战图。无论是对大营救事件的总体介绍,还是对千里长堤囚犯转移过程的详细叙写,都体现了一种真实性和艺术性融合的创作追求,表明杨黎光对报告文学真实性的理解有了比较深刻的思考。
  报告文学《生死一线》体现了一种新闻性与社会性很强的特点。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万名囚犯被困,党中央高度重视,国际社会瞩目,这是一件具有高度的政治意义和极强的新闻价值、社会价值的大事件,杨黎光踏上嫩江平原的黑土地采访时,距这场共和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万名囚犯千里大营救仅隔五十天,他是国内第一个对这个事件进行及时采访、并以报告文学的形式予以报道的作家,体现了他的新闻敏感和与日俱增的创作眼光。《生死一线》的篇幅较短,但在艺术处理上却很精致。目前,有些作家受经济利益驱使,采访肤浅,仓促成书,却又言而无物,越写越长,笔下“水分”过多,这似乎成为一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我们希望:报告文学应该是文学中的“轻骑兵”,迅速有力地反映事实,以满足当代读者在阅读节奏和信息量方面的要求。这几年关于抗洪的报告文学作品很多,但选材独特而又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当属这部《生死一线》。

一段慷慨的文字——序《爱国者王源兴》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序跋选

一段慷慨的文字
——序《爱国者王源兴》
黄永玉
  好友王铭弟的尊人王源兴先生是伟大的爱国华侨群体中重要领袖之一。他出生在盛产橘柚和水仙花的福地的文献名邦福建龙岩县。
  源兴先生自小敏悟过人,父母诚笃的品质和有限的学历成为他日后奋发的朴实作风基础。
  源兴先生少年时代在南洋开始发展的事业离不开勤奋的劳动与浓稠的文化活动,他为人坦荡诚恳,认识许多思想进步的师友,所以他的大部分企业生涯都和文化活动同步。
  他写的一手好颜字,我有幸在他的北京寓所厅堂拜读过,也奇怪王先生一生忙碌的事业中,什么时候练得这手功夫,如此成熟是需要时间的。
  王源兴先生一生的政治生活中从来没有暗影,光明磊落,心向正义,在危难中舍己救人。胡愈之先生郁达夫先生都得过他的帮助;而与共产党人如夏衍先生成为莫逆之交。在政治态度和道德上,王先生心里的模范是陈嘉庚先生。源兴先生少年时代想入集美学校求学未果,这可真算得上是个好笑的因果缘分了。
  社会上几十年前有个传说:“王源兴把在新加坡百分之百的家产都搬回祖国投资了……”下文呢?没有说,是佩服,是傻劲,那就不得而知了。可以大声地说一句,这个所谓的投资是在“改革开放”的半个世纪前。天下企业多如牛毛,谁有这么豪放?谁有这个胆识?
  除了财产之外,还有他成群的儿女。
  我是王家的老食客。伯母亲手做的闽南美食几十年来尚留口香,这不是随便能忘记的。(《爱国者王源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推荐《怎样写文章》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推荐《怎样写文章》
董清音
  此前,我去中国言实出版社,看到该社出版书籍陈列柜里,有一本小三十二开本的小书,夹放在几册大部头书籍的中间,取出来一看,原来是由王梦奎同志编的《怎样写文章》。
  王梦奎同志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此前他曾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怎样写文章》一书,就是他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期间,为其属下的年轻研究人员编选的一本学习材料。作为一个部门的领导,繁忙工作之际,还在关心着年轻同志的工作和学习,是对年轻研究人员的一种爱护、关怀和帮助。领导爱护下级这种情况并非说是不多见的,而他这种落到实处的施教于人的精神,的确是令人感动和令人尊敬的。以他在这本书后记中所说:“这是我为国务院研究室青年同志编的一本学习材料。起初只印大字一百册,本无意于流传,后来终于被外界所知,不少同志希望得到一本,有的单位甚至要人手一册。手头无书,难以为应,遂接受一些朋友的建议,略加增删,公开出版,以副读者之望……”
  书中选了毛泽东的《怎样写文章》、《文章的“三性”和写作方法》、《书报上的错误必须更正》、《文章要写得生动和通顺》,鲁迅的《作文秘诀》,郭沫若的《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邓拓的《观点和材料》等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从领袖到政治家,从理论家再到作家,都是作者们在工作和写作实践中得来的经验之谈,真可谓凝聚着他们的心血,读来令人于共识中感到有经验,有教训,也有心得与体会。只要细细揣摩,就会从中领悟到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很感兴趣,在我看来,它不仅仅对研究人员有益处,对于一个编辑和一个作者,也很有意义,也是同等重要的。因此认为它也是写给年轻编辑同志和年轻作者看的。因为本人也曾经长期从事过编辑与写作工作,实知道在编辑岗位上作默默无闻奉献的辛苦,但究竟是不是一个合格的编辑则是另外一回事儿了。所以我对此书中编选的《标点符号用法》、《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和《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三则,以及附录的一些实例影印件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虽然以前也熟悉,然而再学习过几遍之后,方知道在这些方面是马虎不得的。这是一门非常科学,一门非常专业的学问。而且它也是有“国法”的,也是有“规章制度可循”的,否则你就可能违反“国家法典”了。编者能想到此点,足可以说明是一个“学问大家”。
  王梦奎同志的文章我看过不少,除经济方面的外,还读过他的带有一些文学色彩的文章,如《悼念陈岱荪先生》等等。一位理论家,一位领导干部,在作领导工作的同时兼作学问,已经很不易。而且还抽出时间触类旁通地汲取其它领域,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这种精神既实属不易,也是十分难能可贵,值得我们虚心向他学习的。

不改石心性自华——读《孙毓霜诗词选》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不改石心性自华
——读《孙毓霜诗词选》
何镇邦
  孙毓霜自幼好文学,喜吟咏,约自中学时代起就喜好吟诗填词。后来虽考入工科大学,毕业后又进工厂工作,直到作为一个国有大型企业的管理者,工作繁忙,仍歌吟不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接连出版了三部诗词集:《碎石集》、《砾石集》和《砂石集》,共收入诗词作品六百四十七首,加上1998年以后的数十首新作,共有七百首左右。
  诗言志,一首诗,往往就是诗人灵魂的自白,是诗人的宣言。那么,什么是企业家兼诗人孙毓霜的诗心或诗魂呢?他曾有一首短调《忆王孙·砂石》写道:“粉岩碎砾磨成砂,不改石心性自华。制瓦烧砖修广厦,遍天涯。奉献无求入万家。”这就是诗人的诗心和诗魂,是他的诗的宣言和人生的座右铭。孙毓霜常常以石自况,以“碎石”、“砾石”、“砂石”命名其诗集,体现了他这种“不改石心性自华”的石子的精神。他以这种精神对待工作、对待事业,扎扎实实,做出了自己的奉献,使其所管理的国有大型企业蓬勃向上,欣欣向荣;他以这种精神对待创作,为我们奉献出题材广泛,文采斐然的诗词华章。
  我们在他的诗集中,可以读到歌咏劳动、赞美企业发展的诗篇。本来,车间的劳动场面是很难入诗的,但在孙毓霜的笔下,一些平凡而单调的劳动却成了美丽的诗篇。
  咏物诗在孙毓霜的诗词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这些篇章中,他把诗情与哲理相互交融,对一些人们熟视无睹的平凡事物的吟咏,抒发他的情感,表现他的诗心。这类诗词,较好地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古典诗歌托物言志的传统。在这类诗中,像《风筝》、《岸柳》等篇什,形象鲜明,文辞优美,寓意深远,自然是孙诗的上乘之作;而像《振动筛》、《袖珍工具(四首)》这类作品,借一些劳动工具或日常用品寓以深意,也很值得玩味。
  在孙毓霜的诗词作品中,既有上述歌唱劳动和企业,托物言志的诗篇,也有歌吟时事,针砭时弊,记述游踪,感叹人生百味等多种多样的诗篇,题材相当广泛,风格也多种多样。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来,吟坛相当热闹,据说仅加入中华诗词学会者就有数万之众,写作旧体诗词者之多由此可见一斑。这种旧体诗词热应该怎么看待,决不是这篇短文能说得清的问题。我想说明的是,孙毓霜加入这庞大的旧体诗词创作队伍,以旧体诗来表达改革开放时代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感情,这无疑是给自己出了一大难题。旧体诗词大都有比较严的格律,以律诗而言,就有平仄、对仗、押韵等等严格的限制,而词又有各种词牌限制你的句式、韵脚和平仄,因此,把写旧体诗词喻为“戴着镣铐跳舞”是适当的。问题是如何既“戴着镣铐”,又要把舞跳好,这就不是一桩容易做到的事了。当然,格律的事,也不是那么严的,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老大渐于诗律细”这样的话,说明他年轻时有些诗作在格律上也不是那么严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写旧体诗词而又不讲究格律,势必成了现在大多数名为旧体诗词的打油诗,那种诗是找不到什么诗味的。孙毓霜当然不是这种混迹于吟坛凑热闹的“诗人”,他是真正懂得诗词格律并追求“诗律细”的诗人,光未然、王蒙等名家在读了他的“三石集”后,指出他的诗是大致遵守诗词格律的,这就是明证。正因为孙毓霜的诗大都是讲究和遵守诗词格律的,因此,他的诗词读来才有较浓的诗味。

“西部军旅风情”纪实文丛出版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西部军旅风情”纪实文丛出版
  “西部军旅风情”纪实文丛,是解放军出版社为响应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而推出的重点图书。文丛首次以文学的形式,展示了我军驻西部地区部队官兵在履行守卫边疆的神圣职责的同时,积极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的生活图景和精神风貌。
  文丛已出版的有:王宗仁的《苍茫青藏》、李镜的《昆仑春雪》、咏慷的《西部通道》、施放的《绿染雪域》、郝敬堂的《天路迢迢》。几十年来在青藏线上跑过一百多趟的总后作家王宗仁,为写好作品,又专门到青藏兵站部生活了一个多月,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他以饱满炽热的激情,真实的生命体验创作的《苍茫青藏》,抒写了青藏高原戍边将士的特殊生活。《西部通道》的作者咏慷,先后两次去广西部队生活、采访,足迹踏遍八桂大地。《绿染雪域》的作者施放,为了使作品饱含浓郁的地域特色,专门到西藏生活了两个多月。这些军旅作家以严肃的创作态度,深入异常艰苦的西部地区部队体验生活,为奉献优秀的作品而甘于吃苦,潜心创作,显示了灵魂工程师们情操的高尚。
  从已出版的五本书看,作品内容丰富,题旨深刻,风格多样。

图片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

  莱茵河畔的小书摊(德国科隆)
土丁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