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0-07-18第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紧迫感——二论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第1版(要闻)
专栏:

  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紧迫感
  ——二论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本报评论员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突出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全部工作中的地位不能变,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抓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能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不能变。这“三个不能变”,总揽全局,言简意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在进行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变革,正在为实现跨世纪发展的历史任务而努力奋斗。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了,任务更繁重了,工作更艰巨了。坚持“三个不能变”,开创工作新局面,必须进一步增强全党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和紧迫感。
  责任感,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是保证我们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是全党的工作,所有的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做。“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我们每一个党员和领导干部、每个党的组织,都应当认清自己肩负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尽职尽责,极端负责。全党有了这样的责任意识,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基本保证。
  使命感,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意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中央立足现实、前瞻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越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远,大有可为,这应当成为全党同志更加自觉的意识。我们每个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团结动员亿万人民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承担的重要责任,更加自觉地去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不辱使命,不畏艰辛,以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创造力,把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时代感,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备的思想素养。时代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顺应和反映时代要求;人民群众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更需要同人民群众心心相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了许多新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时代特点,牢牢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探索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机制,这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感召力的关键所在。
  紧迫感,这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态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全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抓紧解决。对这件大事不注意思考或思考不够,抓不住或抓得不紧,都会贻误大局。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开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的新起点。现在,全党全社会抓思想政治工作的极好时机已经到来,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有很强的紧迫感,认真传达贯彻好这次会议的精神,深入研究和制定工作措施,振奋精神,增强信心,珍惜机遇,知难而进。
  责任感、使命感、时代感、紧迫感,体现了政治觉悟,体现了精神状态,体现了思想作风。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关键在于落实。落实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群众的信心。我们一定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对党的事业极端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不负重托,与时俱进,只争朝夕,把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江泽民接见全国地方外事工作会议代表  朱镕基参加了接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接见全国地方外事工作会议代表
  朱镕基参加了接见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 记者吴绮敏报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出席全国地方外事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参加了接见。
  全国地方外事工作会议于7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5个省会市、计划单列市主管地方外事工作的领导和外办主任以及外交部有关领导约200人出席会议。这次会议的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外交思想和中央的外交方针、政策,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明确新世纪地方外事工作的主要任务,总结和交流地方外事工作经验,努力使地方外事工作为我们的总体外交和地方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加接见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以及外交部长唐家璇和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华秋等。会议期间,钱其琛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外交部长唐家璇作了报告。

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出席全国地方外事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胡锦涛同丹瑞大将会见 表示愿深化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使两国关系在新世纪持续稳定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同丹瑞大将会见
  表示愿深化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使两国关系在新世纪持续稳定发展
  本报仰光7月17日电 记者张静宇报道:国家副主席胡锦涛17日上午在议会大厦会见了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胡锦涛首先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对丹瑞主席和缅甸人民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在中缅建交50周年之际,我此次访缅目的是为了增进“胞波”友谊,深化两国合作,使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开创的中缅友好事业不断发展。
  胡锦涛说,中缅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新中国成立后,缅甸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并曾坚决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缅关系始终保持稳定发展,这是两国历届领导人和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愿与缅方共同努力,积极落实中缅联合声明的各项内容,进一步扩大两国政府部门和各阶层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深化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使两国关系在新世纪持续、稳定地发展。胡锦涛对缅甸政府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不与台湾发展任何形式的官方交往表示赞赏和感谢。
  胡锦涛说,近年来,在以丹瑞主席为首的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领导下,缅甸政府和人民在稳定政局、民族和解、发展经济和对外交往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工农业生产获得较快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开发建设和禁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作为缅甸的友好邻邦,我们对此感到由衷的高兴。缅甸自然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我们相信,缅甸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丹瑞请胡锦涛转达他对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胡锦涛副主席在缅中建交50周年之际访缅,对推动两国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介绍了缅甸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他表示,缅甸政府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中国政府和人民为缅甸国家建设事业所提供的真诚和宝贵的支持。缅方希望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为亚洲和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他还表示,缅方将一如既往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衷心祝愿中国早日实现统一大业。
  当天下午,胡锦涛一行在仰光参观了缅甸自行设计、建造的穆罕班都拉大桥和由中国援建、1993年竣工的丁茵大桥。
  晚上,胡锦涛副主席前往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看望了使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代表以及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同他们合影留念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七月十七日,正在缅甸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仰光同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大将会见。 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摄(数码传真照片)

白春兰和她的“绿色庄园”

第1版(要闻)
专栏:

  白春兰和她的“绿色庄园”
  本报记者 郑有义
  采访白春兰。汽车在看不到边的荒漠戈壁中穿行,烈日直照,烤得黄沙热浪滚滚,逼得人透不过气来。没有树,没有绿。车里的白春兰说,我治沙那个地方,当年就这个样。
  远远地,忽见一抹青绿扑面而来;及近,变成大片的浓绿。白春兰高兴地说,到家了。说话间,车已循路驶入林中,浓郁的绿色尽洗燥热。新疆杨、红柳、花棒等各种茂盛的乔、灌木郁郁葱葱,大片的玉米肥肥壮壮,一口大鱼塘水清鱼跃,幽深的、长长的带子井旁,长满了如南方翠竹般碧绿的芦苇。果园里,梨、葡萄、苹果、沙枣树挂满了青青的嫩果。树荫掩映中,坐落着四大间砖瓦新房。左侧,一排三间的仓库,后边是一排排猪、羊舍。林中传来声声鸟鸣。白春兰说,这林中已有兔子、山狸、野雉、沙鸡、布谷等十几种动物了。
  我不能想象干涸的沙海中竟有这样一处清幽致远的“绿色庄园”,更无法把如此规模的人造绿洲与一个弱女子联系起来。白春兰看出我的惊诧与疑惑,笑着说,我从28岁到今年48岁,与沙子拼了20年。
  20年!是怎样的意志、毅力和境界!
  带着钦佩,我追溯了白春兰20年治沙的足迹。
  “非让这沙坨子长出白面馒头不可!”
  过去,白春兰所在的盐池县柳杨堡乡冒寨子村,是个生态环境恶劣的贫困村,吃粮靠国家,花钱靠救济,玉米、红薯是主食。1980年,白春兰和丈夫拼死拼活干一年,反欠了生产队40元钱。这时,县上和乡里动员村里的人去8公里远处叫“一棵树”的地方治沙。村里人都知道,那地方方圆几十公里没人烟,除了沙坨子还是沙坨子,谁也不愿去吃那份苦。
  白春兰与丈夫商量,“一棵树”水层浅,打出水就能种麦子,吃白面。在家挺着不如到那儿干一场。别人不去,咱们去!
  夫妻俩赶着毛驴车,来到“一棵树”治沙创业。他们起早摸黑掘沙找水,当第一条带子井涌出清亮的水时,白春兰和丈夫热泪盈眶。有水,就有了希望,有了一棵树,为啥就不能有一片林海呢!
  白春兰一锹土一锹沙一桶水,从春到夏,植树种草50亩,成活率达到了75%以上,可是由于树小草少,一场沙暴残酷地将白春兰辛苦半年的成果彻底摧毁。50亩林草埋在沙里无影无踪,刚开出的水浇地又变成了大沙丘。乡亲们劝她回头,一起来治沙的10户人家也要回村。白春兰的犟劲儿上来了,坚定地说,别人走,我不走!我要在这拼20年,非让这沙坨子长出白面馒头,长出树林不可!
  1982年,白春兰在新开的水浇地上播种,秋后收获了400公斤小麦。这在从未种过小麦的沙窝里是破天荒的事。多少年以后,人们还一直谈论着白春兰的麦子和“白面馒头”。
  “人活精神哩,再大的苦、难都压不垮我”
  白春兰治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角斗。那原始单薄的一锹、一桶、一筐、一车,在暴戾而广袤的沙海面前多么微不足道。这是意志、毅力和精神的较量,白春兰凭着百折不挠、愚公移山的胆气和精神,治沙不已。
  无数次,沙暴把小树苗埋了,白春兰和丈夫再栽上;再埋了,再栽。
  大树苗被风埋了,就用手一棵棵扒开、浇水,沙暴狂怒地把树苗更厚地埋上,白春兰耐心地把树苗再扒开,再浇水。几十亩地、几万棵树苗,栽一次要几十天,扒沙救苗一次要十几天,有时刚刚补栽完一遍,没等直起腰来喘息一下,又一场沙暴铺天盖地,救治完的树苗又一下子无影无踪,只好从头开始。植树季节,沙漠昼夜温差大,白春兰起早穿厚衣还冷风刺骨,中午烈日当头,却又晒得脸上暴皮,到晚上,手脚肿胀,腰疼得直不起来,要用手搬着脚才能上炕睡觉。白春兰的孩子说,那时,他们还在上学,经常一觉醒来看见妈妈手拿针线倚着冰冷的土墙睡着了,第二天一早光看到桌子上热乎乎的饭菜,却不见母亲,早又下地栽树去了。
  1989年4月的一天,白春兰和丈夫正在植树,一场大沙尘暴袭击了一棵树,顿时大漠一片黑暗,女儿不见了,夫妻俩在骇人的狂风和漫天的黄沙中哭喊着找了3个小时,才将眼、鼻、耳都灌满了沙子的女儿找到。找不到回家的路,他们以自己栽下的树作导引,一棵一棵地摸索着,几乎是一步一爬地回已被沙子埋了半截的小屋。
  1991年秋,与白春兰相濡以沫的丈夫被确诊为肝硬化,白春兰偷偷地趴在医院的窗台上大哭了一场。哭完了,她擦干眼泪,刚强地对丈夫说:“以后你宽心养病,一切有我担着。”白春兰从此勇敢地挑起了超负荷的生活和治沙两副重担。她一面细心地照料卧病的丈夫,一面治沙不止。
  布谷鸟叫了,她一个人在大漠整田撒种。迎春花开了,她一个人抡锄挖坑,浇水种树。金秋到了,她还是一个人在热浪灼人的麦田收割。过度的劳累,使她几次晕倒在麦田,醒来后嚼口饼子喝口水继续干。天黑回家,拖着极度疲惫的身子放下工具就去丈夫床前端水送药。望着日渐消瘦的妻子,丈夫噙着泪水劝白春兰:“你太苦了,以后守摊吧,别再拼命了。”白春兰总是一次次地安慰丈夫,又一次次地拿起工具毅然走向大漠深处。她说:“有治沙这个事儿支着我,什么苦累、难愁事都挺住了,人活精神哩,再大的苦、难都压不垮我。”
  就这样,白春兰照料丈夫一直到他于1997年辞世。这时候,“一棵树”的林子也起来了。
  富了,不能忘了乡亲们,忘了党的支持
  20年过去,白春兰老了,一棵树这个地方诞生了一个占地1300多亩、树木葱郁、水美粮丰、鸟语花香的“绿色庄园”。
  白春兰富裕了。白春兰真诚地对记者说:“儿子劝我歇歇,我哪能歇得下来?没有党的关怀,政府的帮助,乡亲们的支持,哪有我的今天?那会儿,县科委和基点的技术人员教我技术,帮我找教训。区、县妇联在我真有点挺不住的时候,住到我家来宽慰我、支援我。区里毛如柏书记也来看我。我做梦也不敢想的是,今年5月5日,胡锦涛副主席还来看我治沙,鼓励我带动更多的群众治沙,我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关怀。”
  为了带头治沙,白春兰今年又提出,再治理1000亩沙漠,并已准备了草籽和树苗。她将自制的饲料配方技术无偿传授给大家,免费为乡亲们加工饲料。她把自家的1.5万公斤饲料赊给贫困养猪户。节假日,白春兰宰羊送菜,为敬老院的老人献一份爱心,捐学助教,救灾济困,她都慷慨解囊。近年来,白春兰先后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绿化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环保百佳先进个人和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获全国“十大女杰”提名奖。

李岚清会见香港高中生访问团  勉励学生们勤奋学习,为建设香港美好明天作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会见香港高中生访问团
  勉励学生们勤奋学习,为建设香港美好明天作贡献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赵新兵)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香港“新千年万里行”高中生访问团。李岚清愉快地与学生们合影并发表简短讲话。
  李岚清表示欢迎香港学生到内地参观访问,希望他们通过对内地高校和高科技产业的参观学习,了解祖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勉励学生们勤奋学习,为建设香港美好明天作贡献。李岚清还鼓励学生们更多地来内地参观,多与内地学生进行交流,从而更加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文化,认知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新千年万里行”活动由香港李嘉诚基金会赞助,按照计划,今夏将组织1000名品学兼优的香港高中生分别赴内地及东南亚、欧美等地参观访问,其中来内地访问的学生占半数以上。今天参加会见的是来京访问团之一,他们在京期间参观了故宫、圆明园,并访问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有关方面负责人徐荣凯、韦钰、刘名启等会见时在座。

俄罗斯总统普京抵京

第1版(要闻)
专栏:

  俄罗斯总统普京抵京
  新华社北京七月十七日电(记者李诗佳、王作葵)应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今晚抵京,开始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武韬等前往机场迎接。

重庆探明一大气田

第1版(要闻)
专栏:特快专递

  重庆探明一大气田
  本报重庆7月17日电 经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12队的艰苦努力,7月16日,渝东地区又探明一特大天然气气田。它的钻探成功,对重庆地区长江以南的近20个天然气圈地的勘探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此次钻获的寨沟1井位于重庆市长江以南的渝东高陡褶皱区,该地地质构造复杂,地底情况特殊。川东钻探二公司从去年12月8日开钻,攻克井底水平移位等技术难关,终于取得成功。16日测得无阻流量为106万立方米/日,圈地面积11平方公里。 (李维平 熊开达)

赞“白春兰精神”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赞“白春兰精神”
  白春兰治沙,贵在“精神”。这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在荒凉的西部大漠,二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治沙不止。在西部大开发中弘扬白春兰精神,具有现实意义。
  白春兰精神,是勇于吃苦、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艰巨的、开拓性的工作,需要成千上万的有志者乐于吃苦,勇敢实践,身体力行,艰苦创业,才能把西部大开发卓有成效地落到实处。
  白春兰精神,是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几代人努力的事业,必须坚定长期作战的信念,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西部大开发推向前进。
  白春兰精神,又是一种高尚的奉献。为了绿色的理想,她默默地、义无反顾地献出了青春年华。西部大开发是划时代的壮举,需要千千万万的白春兰。在西部大开发的宏伟事业中,移山倒海,架桥铺路是英雄,白春兰式披肝沥胆、默默奉献也是英雄。开发西部的英雄辈出之时,即是西部大开发伟业辉煌之际。
  愿西部大开发中涌现更多的“白春兰”!
  图为白春兰和儿子在果园里。
  本报记者 郑有义摄(附图片)

加强思想教育 普及科学知识  北京启动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工程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强思想教育 普及科学知识
  北京启动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工程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 记者赵兴林报道:北京市“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工程”近日启动,该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政策法规的教育。
  为了搞好这项工作,北京市组织力量,对郊区30个乡镇和20多个村庄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结合“三讲”教育和“三讲”教育回头看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业务素质,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密云在全县开展以“让科学入脑入心,让文化进村进家”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大兴县组织“理论政策宣讲团”、“法律法规辅导团”,深入千家万户,教育活动收效明显;昌平区组织上山下乡科普小分队,组织培训授课近8万人次。

展示党员形象 传播科学技术  永和开展党员示范工程效果好

第1版(要闻)
专栏:

  展示党员形象 传播科学技术
  永和开展党员示范工程效果好
  本报太原7月17日电 记者阎晓明报道:夏日的骄阳中,山西省永和县孙家庄村“党员示范工程”的230亩苹果园郁郁葱葱。村党支部书记岳永锐指着“党员示范田”牌子动情地说:“只要在这片果园里劳动,就能感到群众赞许的目光,心里特别充实。”永和县在农村党支部中开展“党员示范工程”活动,把新时期农村党的建设与经济工作相结合,集教育、管理与生产经营为一体,取得良好成效。
  永和县是全国重点扶贫县。这里的农民想富不会富,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脱贫致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3年,永和县开展“党员示范工程”。利用集体现有的土地,栽种以果树为主的经济林或发展畜牧业,由党员通过义务劳动开垦土地和进行管理,所得收入除必要的开支外全部归集体所有。
  “党员示范工程”产生了强烈反响。1999年,永和县80个农村基层党支部参加义务劳动达8000人次,表率作用一目了然,党员和农民的关系也拉近了。
  永和县在“党员示范工程”建设中,特别注意传播科学技术。桑壁镇东索基村党员利用学到的饲养绒山羊技术,使原先的贫困户靠养羊全部脱贫。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