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0-07-17第1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三峡香桂为何三十年后才飘香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头条竞赛

  三峡库区有一种香桂树,从其枝叶中提取的香桂油,经过深加工,一吨可卖到15万元。这项技术已经开发成功30年,却长期难以产业化。直到3年前,产业化步伐才真正开始加快——
  三峡香桂为何三十年后才飘香
  本报记者 王政
  曾为生计犯愁的三峡库区移民,如今喜上眉梢,因为他们手中有“宝”,发现了——
  香桂树身价不凡
  三峡库区一度荒芜的山坡上,18万亩绿油油的香桂树,迎风散发着芳香。
  曾为靠什么维持生计而犯愁的库区移民,边修剪着香桂叶,边憧憬着以后的幸福生活:10亩香桂年收益可达六七千元,既比开荒种粮划算,又符合国家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的大政策,真该多种几亩!
  一家高科技香料企业,年产1260吨洋茉莉醛国债项目如期投产,年出口创汇2500多万美元。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新洋茉莉醛,大批量生产前的难题也被攻克,欧美香料集团在高级香料产品上的垄断,从此被打破……
  采访过3年前由重庆日化所改制而成的重庆嘉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你可以毫不怀疑地预见,5年后的企业和它推动的三峡库区香桂种植及加工产业化项目,会拥有上述美好的前景。可是你一定想不到,这个项目的关键技术,早在70年代就由重庆日化所研究成功,并进行了小试。经过了漫长的30多年发展,到1997年,这项在世界香料产业中至今还占据领先地位、市场潜力巨大的科研成果,始终无法做大,只能坐看产品订单排到2005年。
  花本钱不少,见成效不多,30年前发现的“摇钱树”摇不出钱来,根源在于——
  “摇树人”势孤力单
  “眼睁睁看着好技术,产生不了应得的效益,我们这些研究人员心里那个着急啊!”曾参与香桂驯化栽培及洋茉莉醛提取技术研究的日化所高工梁家友,向我们谈起了过去。
  早在1957年,日化所的研究人员就发现,香桂叶这一我国独有的香料资源,可以作为日渐枯竭的黄樟树根的替代品,来提炼香桂油,进而加工成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中间体——洋茉莉醛。日化所在1972年成功地进行了香桂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并于1976年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从香桂中提取黄樟油,进而加工成洋茉莉醛技术也成功地进行了小试。
  1984年日化所取消事业费,实行差额补贴,科研人员第一次感到了生存的压力。在经历了头几年依靠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勉强维持生计的尝试之后,1986年,在“箱底”沉睡多年的香桂驯化栽培及洋茉莉醛加工技术,终于被提上了产业化日程。但是,主要依靠转让科技成果积攒的少量资金,连续两次扩产仅有100吨规模。而国际市场茉莉醛一直供不应求,价格一路上扬。
  为什么单靠日化所的努力,这么好的项目始终无法做大?前任副所长陈德林一针见血地指出,中间工厂虽两度扩产,但技术创新的主体始终不是真正的企业,用日化所原有的事业单位体制,纯粹依靠科研力量去参与市场竞争,去形成规模经济,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当时的日化所,研究人员市场观念淡薄,长期“坐商”习气,对市场的变化缺乏应对措施,几次国际市场洋茉莉醛价格波动,都给日化所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度连工资都没有着落;机制不到位,“小富即安”,没有人理性地思考项目发展的具体步骤和规划;自有资金不足,银行自然不给提供大额贷款;虽然注册了企业,可给人的印象始终还是事业单位办的公司,单靠研究所的体制和力量也无法把涉及许多部门的香桂基地建设推向前进。
  嘉顿公司董事长杨德军介绍说,日化所曾先后进行了3次改制。1988年组建合成香料车间,并进行了内部承包制的改革。不久,又在重庆高新区注册成立了中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1994年,又与香港一家公司组建了合资企业,开始了人事、用工和分配3项制度改革的尝试。但是,改来改去,机制虽说有些变化,但没有实质性创新。
  资本多元化组合,旧体制脱胎换骨,“摇钱树”粗壮挺拔、身价日高,现如今——
  一种树变成一项产业
  “1997年改制与日化所以往3次内部改制的不同之处,是真正实现了机制创新。”重庆市计委科技处处长银纯泉告诉记者,改制后成立的嘉顿公司由日化所联合西安两家公司、北京一家公司、重庆两家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其中,既有国有资本,又吸纳了部分民营资本。正是民营资本的加入,为日化所改制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股权多元化不仅带来了内部机制的根本变化,为科技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引入了民营企业家在市场中摸爬滚打多少年积累的丰富经验。
  谈起改制前后的变化,总经理宋文远很有感慨。改制前,110多人的日化所,光中层干部就有近30人。股份公司成立后,首先打破了原有的干部职工界限,所有人员采取聘任制,竞争上岗,按岗设人,按岗定薪。竞争的压力,员工的观念发生了实质性变化,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机制创新带来的还远不止这些。宋总介绍说,在管理方面,公司一边抓紧引进有实战经验的管理人才,一边加紧进行ISO9002标准的贯标工作。在内部科技创新体制上,公司采用了“引进来”的方法,目前有近10位客座教授和顾问参与公司核心技术的研究和重大决策的制定工作。
  机制创新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就是明确了公司的发展战略。“作为投资者,要对自己、对股东、对社会负责,科技成果一天不能产业化,我们的企业就一天没有生命力!”正是这种责任感和事业心,让重庆嘉顿公司在很短的时间里,提出了“18万亩香桂种植及加工产业化项目”建议书。
  香桂树因其种植提炼的成功,成为西部一个亮点,受到国家青睐和支持,说明在西部开发中——
  “亮点”就在自己手中
  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是嘉顿公司产业化项目取得质的飞跃的另一原因。
  重庆市计委副主任伍源德认为,该项目既符合开发西部资源、发展特色经济的需要,又可以绿化荒山、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能培育壮大一个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的香料产业,更重要的是为三峡库区移民和山区农民提供了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据初步测算,每亩香桂年收入近千元,18万亩香桂基地可给农户每年带来1.5亿元收入。洋茉莉醛加工,可以使每吨5万元的香桂油增值到每吨15万元,而新洋茉莉醛每吨售价更是高达45—50万元。
  重庆市计委对该项目高度重视,并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1998年公司被列为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该项目被列为重庆市产业化重点项目,1999年其快繁育苗部分得到了1000万元国债资金支持,深加工部分年产1260吨洋茉莉醛产业化项目被列为1999年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并得到1500万元国债资金支持。李岚清副总理不久前视察了嘉顿公司,对项目的前景表示了关注。一幅更加伟大的蓝图——“三峡库区100万亩香料基地和100亿元产值的香料工业基地及出口基地”项目正在酝酿之中。
  “没有国家的支持,嘉顿的今天也许还是遥远的明天。”宋总的一番话说出了嘉顿人的心声,“但是,话又说回来,之所以获得国家支持,之所以发展势头良好,除去好机制,还要有好项目。”重庆市计委高新技术发展处副处长罗清泉解释说,像日化所一样改制的科研院所,重庆还有几家。但不少院所的成果实用性差,没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企业运作几年,效果并不好。看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压题照片:三峡库区迎风飘香的香桂树。(附图片)

从闭门造车到按图索骥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各抒己见

  从闭门造车到按图索骥
  诤言
  一家研究所耗时数月研制出一台新型卷烟机。为给成果找到“婆家”,特意请来一位知名烟草企业的老总做现场考察。“包装质量不错,烟丝松紧度不错,口感也不错!”在研究所的会议室里,看着一盒盒精美的卷烟,老总满意地笑了。
  读到这里,你一定以为这项成果的市场化应该是一帆风顺了吧。可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没有一家烟草企业愿意采用这种新型卷烟机。原因很简单,虽然采用这项“新成果”生产出的卷烟,质量丝毫不逊色于进口设备,但是一分钟只能生产300支,远远低于每分钟9000支的经济批量。
  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科研方向忽视产业需求、游离于市场之外的弊病,早已尽人皆知;围绕市场选择课题,提高应用型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可现实是,我国每年3万多项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两成,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另外八成难以转化的成果中,像上面提到的卷烟机一样缺乏市场基础、不具备转化前景的,决不会是少数。研究这种与市场脱节的“成果”,与闭门造车何异?
  细细分析闭门造车的原因,从表象上看,是科研人员对技术创新与市场的关系没有清醒的认识,实质上,则是科研成果的形成机制没有与市场接轨。市场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一项发明只有取得了经济效益,得到了市场的最终承认,才算走完了创新的全过程。计划经济下的科研体制长期忽视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也没有形成促使科研方向重视产业需求和企业需求的机制。习惯于追求学术水平,习惯于获得各级鉴定、很少考虑成果实用价值的思想,在不少研究人员头脑中是存在的。如此,一边是新的成果不断出炉,一边是越来越多的成果被束之高阁,就成了我国科研院所一道奇异的“风景”。难怪王选教授曾意味深长地指出,过去我们的科研成果之所以转化率低,是因为形成成果的机制有问题。
  提高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加快既有技术成果的转化固然重要;从现在做起,确保每一项技术创新都能产生效益,都能取得市场的认同,更为迫切。这就需要科研院所形成“按图索骥”的新习惯,到市场上寻找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来源。摸清市场上究竟需要什么新技术、新发明,就不愁成果找不到“婆家”。据介绍,现在清华大学所有的应用型科研项目都是从市场上找题目,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技术创新,成果沉淀在清华早已成为历史。
  可能有人会提出疑问,市场瞬息万变,让科研人员去研究市场,会不会影响他们在技术创新上投入的精力?其实,目前进行的科研院所改制,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科研院所进入企业,或者转变为企业,借助或吸纳有市场经营管理经验的人才,进行项目的前期调查、项目管理以及成果应用,科研人员专心研究,自然会事半功倍。海尔投资控股中科院化学所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后,工程中心按照海尔的机制运作,从企业发展中寻找课题,短短3个月就取得了20多项重大创新成果,获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按图索骥”的效果就在这里。

全国242个科研机构成功转制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全国242个科研机构成功转制
  本报讯 为建立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的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国家经贸委和科技部等12个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院所转制的具体方案:131个院所进入企业(集团);40个院所转为科技型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11个院所保留事业院所性质,挂靠行业协会;7个院所转制为中介机构,实行属地化管理;6个院所并入专业相近的高校;8个院所划转其他部门;10个院所撤消;12个院所转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企业。
  目前,国家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局所属科研院所改制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对原煤炭研究总院、机械科学研究院、钢铁研究总院等12个综合性大型科研院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企业组织机构,实行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加速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企业论坛

  加速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
  高朗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跨国公司以强强联合为主要方式的兼并重组使这些大企业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加快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纷纷在华设立研究开发中心,在中国市场展开了全面的竞争。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技术创新在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寻求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形成了重视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科技资源的布局十分不合理,主要的科技力量分布在大学和研究机构,科研方向习惯于追求学术水平,忽视产业需求和企业需求,造成科技游离于企业之外,游离于市场之外的状况,宝贵的科技资源难以有效转化成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面对新一轮的国际产业重组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对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必须着力解决我国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问题,加速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
  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科技从知识形态转变成物质形态,从潜在生产力转变成现实生产力,因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发明者不等于创新者,只有把发明融入经济活动,实现经济效益,才最终实现了创新。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其成败要靠市场来检验。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谁能准确地把握这一结合,并成功地引入市场,谁就会在创新中取得成功。
  市场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首先是科研要面向市场,市场是客观存在,又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深入分析和把握市场,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研究开发方向,才有可能使科研实现市场价值,产生经济效益。我国每年众多的科技成果难以有效转化的重要原因是很多成果本身就缺乏市场基础,不具备转化前景,由此造成了大量科技资源的浪费。强化市场意识,面向市场开展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首要前提。
  第二是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当前企业的技术力量与开发能力相对薄弱,大学和研究院所仍然是我国科技的主要力量,但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昭示了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过程中有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但企业在创新中居主导地位。世界上许多重大的技术创新都是由企业实现的。譬如美国化学家卡罗瑟斯发明了尼龙,而杜邦公司将其实现了商品化和产业化;发明家肖克利与物理学家布拉斯发明了晶体管,而英特尔公司利用此项发明起家,成为最大的半导体器件公司。
  第三是形成良好的技术创新运行机制。要实现观念的创新,遵循市场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开展创新工作,把市场、科研、生产、营销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按照系统工程方法组织技术创新工作。要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组织制度和组织体系。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技术创新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要建立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1998年我国R&D投入占GDP的比例只有0.69%,与发达国家2%—3%的水平有相当的差距。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只有1.27%,远低于发达国家5%—10%的水平,而投入的绝对值更无法比拟。企业经营者应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加速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要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要把市场实现程度作为人才激励的重要依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新机制。
  科研院所是我国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的重要力量,为充分发挥其作用,目前,正在积极推动科研院所的改革,使其进入企业或转制为企业,建立起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机制,使科研能力转化成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技术创新影响力日益增强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技术创新影响力日益增强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融合、交叉,影响到经济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技术等高科技飞速发展,正迅速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技术创新有了更宽阔的空间和施展领域,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空间变小,时间变快,不仅使人类社会联系更加密切,也使研究开发到商品化的过程大大缩短,产品生命周期加快,研究开发成本提高,投资风险加大。尤其是信息技术、计算机、通讯、数字化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形成新的生产力要素。7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的进步,使计算机核心部件中央微处理器的能力增加了6000倍,并行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了3亿倍,现在全球因特网用户已经超过了1.5亿,并且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棉衣衣料价格70年才降到1/10,美国的汽车普及率是55年才达到25%,而因特网从商业化以来,5年时间普及率就突破25%。1999年信息产品的国际贸易额已经接近8000亿美元,美国的GDP是8万亿美元,仅信息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1.2万亿美元。因此,当前科学技术前所未有地进入社会,影响个人,融入日常生活,对人类生活和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每个企业都有不进则退之虞。

国家重点企业年底都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国家重点企业年底都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
  日前,全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底以前所有国家重点企业都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
  据统计,截至目前,由国家经贸委、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共同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经达到294家,其中有221家属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占74%。至今已有30多个省市开展了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扶持工作,共认定了1100多家。
  根据国家经贸委建立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认定与评价动态机制,对已认定的231户技术开发中心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评价考核,考核评分80分以上的有146家,60—80分的82家,60分以下的1家。在此基础上,今年仍将对已建立技术中心的企业,特别是国家重点企业,加强检查和考核。

技术创新信息明年底全国联网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本报讯 全国性技术创新信息网络体系将在明年年底建成。届时,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各省会城市,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和联系城市都要建立技术创新信息站点,并实现资源共享。据介绍,去年9月,中国技术创新信息网和中国产学研联合网开通后,我国上网科技成果2.4万余项,企业技术难题8600多项,技术人才供求信息1200多条,各类名牌产品3800多个。今年年内,全国技术创新信息网要形成事业法人实体,并逐步联网,及时发布科技成果、难题招标、技术人才供求等信息。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