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0-04-14第1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内塔尼亚胡 浮沉纪实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内塔尼亚胡 浮沉纪实
  本报驻埃及记者 朱梦魁
  以色列前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的受贿案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最近又闹得沸沸扬扬,成为以色列舆论关注的焦点。3月28日,以色列警方宣布正式结束对前总理内塔尼亚胡的刑事调查,建议以受贿、侵吞巨额馈赠、破坏公众信任和妨碍执行司法等罪名,分别对内塔尼亚胡及其妻子萨拉实行起诉。次日上午,内塔尼亚胡离开他在耶路撒冷的寓所,准备前往反贪局接受第十次传讯。此时此刻,内氏的心情似乎和双手提着的公文包一样沉重。
  尽管内塔尼亚胡没有传奇的经历,但他在1996年以色列大选中,击败了政坛元老佩雷斯,47岁就当上了以色列总理。内氏作为以色列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堪称是以色列政坛上一颗迅速飞升的新星。内塔尼亚胡在出任总理之前,就坐上了利库德集团的第一把交椅。在与工党争权夺势的较量中,他善笼络,能屈伸,会迎合,表现出了杰出政客的谋略和手段。当时,内塔尼亚胡带领曾经惨败于工党手下的利库德集团,收拾旧部,重新聚合,终成气候。
  内塔尼亚胡早年从政,在仕途上平步青云。1949年10月23日,内塔尼亚胡出生在特拉维夫的一个知识家庭。14岁时随父母前往美国,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1967年,他应召回国服兵役,后来成为以军特种部队的一名上尉。他在1972年5月的一次反劫机行动中受伤,随后退役。1976年,内氏回到美国做家具生意,并结识了当时的以色列驻美大使艾伦斯。1982年,艾伦斯举荐他出任以色列驻华盛顿社团副团长。1984年,他又被任命为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其间,内氏的犹太民族主义的激进立场和善于辞令的才华得到充分施展,获得以色列“最佳辩护律师”的称号。4年卸任后,内氏进入以色列议会,后又在沙米尔政府中担任副外长、总理办公室主任等职。海湾战争期间,他作为以色列政府的发言人而备受关注。在1991年召开马德里中东国际和会时,他是以方谈判的主要代表和发言人。到1993年3月,43岁的内塔尼亚胡当选为以色列两大政党之一的利库德集团主席,登上了政坛问鼎的最高阶梯。去年6月,中东转向和平的势头和以色列的民意变化,让内塔尼亚胡在大选中败给了工党领袖巴拉克。随即,内氏引咎辞去利库德主席一职,将党内的头把交椅让给以色列政坛元老沙龙。
  去年10月间,以色列报纸捅出了内塔尼亚胡夫妇手脚不干净,有受贿、假公济私和侵吞公物之嫌。有关的报道说,内氏在1996年至1999年担任总理期间,曾多次接受一名建筑商的免费服务,为他和妻子萨拉在耶路撒冷的私宅进行装修,就在内氏竞选连任失败、即将下野之际,该建筑商将一份10万美元的账单送到了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在内氏的授意下,总理办公室最后用公款付账了事。随后,以色列警方进行了历时约半年的详细调查,确认内氏夫妇动用公款装修私宅触犯了刑律。警方在调查中还发现,内塔尼亚胡在任时接受了大量馈赠。根据以色列法律,内氏卸任后应将这些礼品作为公物上交国库。但内氏夫妇却将其中的700件金银制品和名画等贵重礼物据为己有,总值达10万美元之巨。除此之外,警方还指控内塔尼亚胡在任期间滥用公款,他每年享用的高级雪茄就价值两万多美元。
  内塔尼亚胡的受贿案并未就此了结。鉴于以色列总统魏茨曼和内塔尼亚胡等政要都涉嫌受贿案件,以色列社会舆论和一些政党纷纷要求政府整肃纲纪、清查腐败。以色列警方在对相互关联案件的调查中,又发现了内塔尼亚胡受贿的其他情节。据案件的当事人、以色列《晚报》主编奈姆鲁迪今年1月披露,他因对竞争对手《国土报》搞窃听等罪名,被判了8年监禁。但钱能通神。他花了几百万美元打通了从警方头目直至总理的各个环节。为了大事化小,他还“运动”过当时有望当选总理的工党领袖巴拉克,但遭到巴拉克的拒绝。经过上下打点之后,奈姆鲁迪仅在监狱里呆了4个月就获释了。更有甚者,在奈姆鲁迪获释后不久举行的婚礼上,内塔尼亚胡总理和警方的一些头面人物都是他的座上宾。以色列社会舆论由此质问道:既然没有受贿的干系,内塔尼亚胡等政府的高官显贵们为什么要参加一个昔日阶下囚的婚礼呢?
  在警方立案调查过程中,内塔尼亚胡一直持对抗态度,并鼓动利库德集团的一些盟友从中作梗。警方在宣布将对内塔尼亚胡夫妇分别起诉的决定之后,一些利库德集团的成员在为内氏喊冤的同时,抨击警方介入党派之争,认为起诉内塔尼亚胡夫妇的决定带有明显的政治动机。不过,以色列的法律专家认为,内塔尼亚胡夫妇这下子可有了大麻烦,因为他们的案子牵涉到刑事犯罪问题。如果证据确凿,罪名成立,内塔尼亚胡夫妇将被分别判处16年和6年的监禁。事情到了这一步,关键要看以色列检察官鲁宾施坦何时表态,是否接受警方要求将内氏一案转交司法检查部门审理的起诉。关注以色列政局的人士分析说,内塔尼亚胡竞选失败后并不死心,想伺机东山再起。现在看来,这个梦想算是彻底地破灭了。(附图片)

勃兰特下跪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勃兰特下跪
  刘宝海
  去年10月,《德国》杂志在纪念德国成立50周年专刊上特意发表了“勃兰特下跪”的珍贵历史照片和评论。
  这是1970年1月25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原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见右下图)。
  当时的西德总统赫利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消息传来,东西方和平人民无不拍手称赞。1971年12月20日,勃兰特因此获诺贝尔和平奖。
  1973年他对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说:“我明确区分罪过和责任。我问心无愧,而且我认为把纳粹的罪过归咎于我国人民和我们这代人是不公平的,罪过只能由希特勒等发动二战的战犯去承担。尽管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二战期间他流亡国外从事反法西斯斗争——作者注),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我任总理后更感到我有替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的社会责任。那天早晨醒来时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我觉得不能只限于给纪念碑献一个花圈。我本能地预感到将有意外的事情发生,尽管我不知道是什么事情。献完花圈后我突然感到有下跪的必要,这就是下意识吧?”
  照片左上角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安妮小姐。当年她仅是个17岁的女孩,惨遭德寇强暴后被剃了光头,换上黑白条的“号衣”,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她目睹了法西斯匪徒摧残人类文明的暴行——打活人靶、枪杀、电刑、绞刑、剥人皮、毒气、人工干馏(把毒死的人推进平盘式干馏炉炼人油)。安妮因年轻无病留在集中营里服劳役才幸免罹难。
  1944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这座欧洲最大的人间地狱时,安妮亲眼看到从仓库里搜出的400多公斤人发、900多公斤人皮、1200多公斤人油!她无意中发现她男友罗宾右臂刺有红色玫瑰花文身的人皮,她惨叫一声,哭得昏厥过去……
  嗣后,安妮辗转来到华沙,并结婚生子。当她得知勃兰特总理来华沙赎罪的消息时,百感交集,热泪盈眶,特派小女儿莎莎为勃兰特献上法国“黄和平”玫瑰。勃兰特接过鲜花,含泪亲吻了小姑娘的面颊,连声道谢致歉,并祝福安妮夫人健康长寿。这时,纪念碑前广场欢声雷动,人们不禁高呼:“历史悲剧不能重演!”“和平万岁!”(附图片)

阿曼的乳香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阿曼的乳香
  黄培昭
  阿拉伯人钟爱香料,阿曼人似乎尤甚。最受阿曼人青睐的香料是乳香。众所周知,世界上产乳香的国家有多个,但公认最好的乳香当属阿曼南部佐法尔省所产。阿曼的乳香以其色正、味纯,兼有行气、活血和止痛等作用而名闻遐迩。
  乳香古时号称“白色金子”,价值昂贵,一般人不敢问津,只有达官显贵方能享用。史称古埃及人用它来防腐,从法老的墓葬中发掘出的乳香便是例证。古希腊和罗马人拿乳香来敬神。另据《新约圣经》的记载,耶稣初降人世,即有波斯的三名“东方智者”携带乳香、没药等礼物前往伯利恒祝贺。
  悠悠数千载,乳香一直飘逸在阿曼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渗透到阿曼人的日常生活乃至精神世界。时至今日,你若步入首都马斯喀特的马特拉传统阿拉伯市场,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神秘香味。在大大小小的香料店前,一律摆放着古色古香的小香炉,有些店主为了吸引顾客,同时也为了净化空气和“祛邪”,把炉里的几块炭火点燃,并在上面撒落几粒乳白的颗粒,随着袅袅的青烟幽幽升腾,浓烈的香味便扑鼻而来。这种乳白色的颗粒便是乳香,它由乳香树渗出的树胶和树脂凝固而成。虽然如今乳香已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宠,价格却依然不菲,巴掌大的一袋就要5个里亚尔(阿曼货币单位,1里亚尔约折合2.6美元),相当于100多元人民币。当然,香料店还出售许多其它香料,如檀香、沉香等,但乳香无疑最受阿曼人的喜欢。
  与其它地区阿拉伯人的大袍相比,阿曼男子的长袍看上去别无二致,惟一的差异是在领口处垂下一条长15厘米见方的缨穗,那是用来醮香水的。阿曼人将衣物清洗晾干后,常放在一个竹编的三脚架上,架子下点燃香料熏烤一番,这样,衣服穿在身上,既干净整洁,又令人神清气爽。
  除了熏香,阿曼人还喜用香水。在大街上行走,与阿曼人擦肩而过时,身边总会掠过阵阵袭人的香气。有的香味委实太强烈了些,隔着老远就能闻见,待走到跟前,仿佛要把人呛个跟头。阿曼传统的香水其实是香油,沐浴后涂抹在身上,香气四溢,经久不散。目前,这种方式已经落伍,但农村仍在沿用。时下风靡全国的,是一种名叫“安姆瓦吉”(阿拉伯文意为“波浪”)的香水。这种香水由阿曼提供原料,用法国的高新技术从数百种珍贵香料中,经过多道工序精制提炼而成。

南非鸵鸟蛋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南非鸵鸟蛋
  李新烽
  在南非,提起鸵鸟蛋似乎谁个不知、无人不晓,外国游人更是对它情有独钟。
  南非的鸵鸟蛋何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和作用?
  初看起来,南非的鸵鸟蛋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一个白色的“大鸡蛋”,被人小心翼翼地从一端开一个一分钱大的小圆洞,尔后不慌不忙地掏出里面的蛋白蛋黄,据说相当于24个鸡蛋的总量,再用水把鸵鸟蛋壳内外冲洗干净,晾干后有孔的一头朝下直立在一个小木圆圈上面。我们所言的鸵鸟蛋,实则是鸵鸟蛋壳,其本色为白而略带黄,表面均匀地分布着许多小点,远瞧则不易看见。
  可别小瞧了这些不起眼的鸵鸟蛋,就是在其蛋壳的表面,聪明的南非人做起了旅游这篇大文章。除本色的白蛋外,鸵鸟蛋经过加工,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和艺术水平高低,可分为画蛋、彩蛋和蛋雕。画蛋就是在蛋壳表面画上各种图画,如斑马、玫瑰花、曼德拉头像等。这些动物、植物和人物画一般是黑色,与鸵鸟蛋黑白分明。彩蛋,顾名思义就是彩色鸵鸟蛋,先将蛋壳表面全部涂成墨绿色、淡黄色、紫红色或浅黑色等颜色,再在上面画了各种彩色图案,一般以动物为主,常常是南非著名的“五大兽”——大象、犀牛、野牛、豹子和狮子栩栩如生地聚会在一个蛋壳上。至于蛋雕,或是将各种图画用刀雕刻在蛋壳表面,然后涂上各种色彩,或是干脆就把蛋壳镂空成画。
  南非鸵鸟蛋经过系列化的工艺加工,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工艺美术品。这些工艺品的创作者们来自不同行业,对生活的体会各异,艺术修养有高低之分,从而形成了百花争艳、异彩纷呈的鸵鸟蛋艺术。当然,这些艺术品的价位是分档次的,一般而言,价格从白蛋、画蛋、彩蛋到蛋雕依次递增,从最低的50兰特(1美元约合6.3兰特)到最高的400多兰特。每一个价位之中,价格也因工艺品的水平不同而上下浮动,这尤其表现在画蛋和彩蛋上。不过,为了保护鸵鸟养殖者的利益,南非鸵鸟养殖者协会对白蛋基本上实行全国统一销售价格,各地的鸵鸟蛋价格是相对固定的。例如,南非去年因屠宰了大量鸵鸟,白蛋的价格从过去的30兰特一跃上升到50兰特,其他种类的鸵鸟蛋随之水涨船高。
  系列化、价格统一和工艺化是南非鸵鸟蛋的三大特征,而其中又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南非特色。从鸵鸟蛋上的画面看,不是会飞的鸵鸟,就是威猛的“五大兽”;不是袒胸露乳的南非少女,就是特征典型的非洲人物肖像;不是行政首都的市花——紫楹花,就是南非的国花——帝王花……这些带着不同画面的工艺品使南非的鸵鸟蛋形成系列产品,成为抢手的旅游纪念品,为国家创造着外汇收入,进而还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息——使人们把鸵鸟蛋与南非联系在一起。此外,系列化又意味着创造更多的国内就业机会,价格统一又在保护着养殖者和国家的双重利益,真可谓“一蛋多利”。
  近年来,南非旅游业发展迅猛,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91年的4.5%上升到去年的6%,从业人数也从22万增加到34.2万。南非的鸵鸟蛋几乎成为仅次于黄金和钻石的第三大旅游拳头产品。难怪南非人亲切地把鸵鸟蛋称为“金蛋”。

印度乘车琐记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域外拾零

  印度乘车琐记
  徐复岭
  在印度,市内公共汽车没有可以随时开关的门,或者确切地说,只有一扇总是大敞四开的门框。只有门框而无玻璃,因此车门也就形同虚设了。这是由其气候特点等因素造成的。印度地处南亚高温地带,全年几乎没有冬天,人们不患冷而患太热,所以挡风御寒的车门也便失去了它的实际使用价值。
  在印度,很多公共汽车到站后并不停车,而只是放慢行车速度而已,尤其是在上下车乘客不太多的车站。车上的人在汽车减速时便往下跳,等候乘车的人也跑动着往上跳,人们上下车的动作都在汽车缓缓开动的过程中完成。考虑到汽车行进中的惯性作用,乘客跳下车时总要顺势朝前跑一两步才能站稳,若是跳下车后站着不动或立即往回走,那非摔跟斗不可。当地人多娴于此道,上下车绝少有意外发生;而对初来乍到不熟悉情况的外国乘客来说,摔倒跌伤的事故则在所难免了。乘客不仅可以在车站自由上下车,就连在遇有红灯时,也可以随意上下车。印度的公共汽车没有门或有门不关,大概也是为了适应当地这种乘车习惯吧。
  印度的公共汽车开得飞快,就连拐弯时也不放慢速度。随着车身的左旋右转上下颠簸,乘客也身不由己地忽左忽右摇摆不止,如果不紧紧抓住车上某个固定的东西,随时都有被摔倒乃至被甩到车外的可能。外国人不无戏谑地说:“印度公共汽车司机个个都可以开救火车!”此话并不全是夸张。若遇到车上人特挤、上下车的人特多时,司机也会在车站把车停下,上下车一完,售票员用硬币往车窗玻璃上猛地一敲,司机闻声立即开动汽车。若遇有行人或其他车辆距离汽车太近,司机也并不减速,这时年轻一点儿的售票员往往将一个手指弯曲着放进嘴里,打一声呼哨,汽车便几乎擦着行人或其他车辆呼啸而过;年纪大一点儿的售票员则用拳头狠狠捶击车皮,提醒过往行人或车辆往边儿上靠靠。这里顺便说一句,印度公共汽车售票员全是由男人们来干,驾驶工作更是男人的“专利”,从未看见有女士涉足这一服务行业的。印度公共汽车车内也有高音喇叭,不过那不是用来报站(印度公共汽车一般不报站)或提醒乘客应该注意什么的,而是用来播放歌曲的。高速行驶的汽车,加上震耳欲聋的歌曲,往往使外国乘客不堪其苦,但印度人却自得其乐。
  在印度和尼泊尔等南亚国家的公共汽车特别是长途公共汽车上,乘客常常挤坐得满满登登的,有时连车门口都挤满了人。挤在车门口的人,手抓把手或门框,脚蹬车门踏板,大半个身子露在车外,让人看了着实捏一把汗。更有甚者,有的年青乘客索性爬到车顶上,玩起了高台坐车的“杂技”。有一次我从我国西藏樟木口岸对面的科达里乘车沿阿尼哥公路(又名中尼友谊公路)到加德满都,这条路原本就是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山路,加之又值雨季,不少路段都被水冲毁,更增加了行车的困难和危险。但即使这样,公共汽车的车顶上照样坐满了人。我坐在车内司机旁边都颠得要死,但车顶上的人却稳如泰山,他们高超的“车技表演”不能不令我叹服!

绿漫阿德雷德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绿漫阿德雷德
  周鸿
  初夏的阿德雷德,真绿!
  阿德雷德是澳大利亚的第四大城市,被誉为澳大利亚的艺术之都。该市南面的圣·文森特海湾,像璀璨的蓝宝石,在夏日的阳光下闪闪发光,北面的洛夫蒂山,坡度徐缓,玲珑秀美。
  阿德雷德市政建设的蓝图,由该市首任总督威廉·莱特精心设计,以后历经一代又一代市政官员续建和扩建。如今,阿德雷德已成为一座美丽的城市,每天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来客。人们徜徉其间,常为这座城市严格精密的规划设计而惊叹。整个城市整齐有序,犹似一座精美的棋盘。该市的中心城是一个个格子状的街道网,所有的街道一竖一横,笔直整齐,每个格子的面积相等。在每个格子里,几乎都有树木、草坪和艺术雕塑组成的花园。
  让人心醉的还是阿德雷德的绿。该市绿化面积近60%,人均绿化面积达70平方米。市中心及周围全是公园。托伦斯河从这些公园缓缓流过,河上成群结队的黑天鹅悠然地游着,不时向走近河边的人们引颈高歌。绿色的草地上,成群的白鸽在低飞嬉戏。澳洲大陆特有的各种桉树,银白色的树干上托着巨伞般的平顶树冠,合欢树盛开着黄色的、紫色的花朵。太阳照在草地上,树荫形成的墨绿,林下光斑显现的亮绿,草坪的嫩绿,桉树的灰绿,合欢树的沙绿,这不同的绿组成了多层次的绿色基调。走在地毯般柔软的草地上,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脱下鞋袜,感受着这深深的绿意,感受着这真切的自然。
  托伦斯河畔的阿德雷德大学旁,坐落着阿德雷德动物园和植物园。这里,澳洲特有的500多种桉树和近600种合欢树,层层叠叠,一片连一片,各具风姿。动物园里的袋鼠、树熊、澳洲小企鹅、鸭嘴兽、笑声似人的笑鸟、如鸵鸟般高大且善跑的鸸鹋、尾羽犹如七弦琴的琴鸟,使你感受到自然的美。
  阿德雷德的绿,不是大自然的赐予,而是阿德雷德人用汗水创造出来的奇迹。澳洲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年均降雨只有465毫米,阿德雷德虽然南面临海,年均降雨也只有528毫米,如此之少的降雨量,却出现一座绿色的城市,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热爱绿色,珍惜绿色,是澳大利亚人的优秀传统。除了公共的绿地,这里的每户人家在房前屋后各有一个装扮漂亮的小花园。管理公共绿地的员工们,对自己的工作十分热爱。每天清晨7时,当所有自动控制的喷灌设备启动后,管理员驾驶着割草机,精心修剪草坪,不时停下来给树上的鸟巢加食料,给树木修枝剪叶。一位叫托尼的园林工人告诉我,在澳大利亚,园林工人普遍受到人们的尊敬,称他们为“绿天使”,他为自己的工作由衷骄傲。

在日本吃茶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在日本吃茶
  武昌林
  年初到日本时,在许多城市中见到各种大小不同的汉字写成的“喫茶”(“喫”是吃的异体字)的招牌。可见日本吃茶风气之盛。
  我到过东京一家比较豪华的大茶厅吃茶。茶厅的服务员全是身着漂亮和服的女士,对顾客彬彬有礼,热情周到。茶品种很多,有各种日本茶,也有壶泡的各种中国茶。壶有大有小,茶有龙井、乌龙、铁观音等;还有咖啡。我要了一种日本青茶,茶叶是被碾成细末溶在水中的,略带苦味,但清香可口。喝茶时,我们也把茶叶吃了,顿觉生津解渴,口舌生香,反而感到国内泡茶后把茶叶弃去是浪费。
  这只是闹市中的茶艺,还不是正宗的茶道。
  日本茶道派别繁多。大的宗派有数家,分支门派现代已有数十家。要从事茶道的人,必须跟某派有教授茶道资格的茶人学习,领到资格证书后,才能主持茶道活动。茶道中最大的一派也是被认为最正宗的,是佛教禅宗茶道。日本人很讲究茶禅同趣。我们在古色古香的京都一座清静幽雅的佛寺中,品尝的正是这一派茶道。
  这所佛寺本来清幽,还专门设有茶道静室。静室在绿荫掩映之中,窗明几净。室内有禅僧写的“静”字条幅,长老以茶道迎宾。我们在静室右边依次落座,左边则是主人座位。主人面前陈设着各种精美的茶具,有盛茶叶的小瓷罐,盛水的大瓷缸,碾茶叶的小石磨,煎茶的铜炊,以及放有茶碗的几案。主人先向客人简要地介绍茶道的仪式和内涵,然后开始操作。为了节约时间,没有当场碾茶,而是取出事前碾好的茶末,开始煮水。据说水是寺内的新泉活水。水起鱼眼,渐响沸水声,主人投入茶末,加以搅匀,正式煎茶,即所谓“点茶”,这时,宾主均不言谈,静听水声,细品茶香,渐入静境。水声似琴,似瑟,似龙吟、虎啸;茶香是浓,是淡,是浮,是沉,任由各人体会。主人十分注意火候。茶成,主人盛入碗中,用双手捧上,将正面(有花卉的一边)对客人送上,这就是“敬茶”。客人双手接过,但不能立即饮用,需要品茶香(但不能俯首去嗅),观茶色,赏茶具,再慢慢饮。饮完后起身将茶碗放置案上,这时宾主才可以交谈。如需再饮,用双手将碗的正面对着主人送过去,“请再饮一碗”,又点茶,敬茶如仪。参加过这样的茶道,才对唐代著名诗人元微之的“碾雕白玉,罗丝红纱,铫煎黄蕊鱼,碗转曲尘花”的诗句有了形象的了解,一碗之后,确有心旷神怡,物我两忘之感。

图片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

  长颈鹿向游客讨食。 邢永斌 摄于荷兰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