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0-04-10第1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中国企业家最缺乏什么——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网上访谈录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头条竞赛

  中国企业家最缺乏什么
  ——杉杉集团总裁郑永刚网上访谈录
  编者按:为充分利用网络传媒的优势,本报经济部与本报网络版联合在人民日报网站推出“企业家论坛”。3月29日,国内最大的服装企业“杉杉集团”董事长、总裁郑永刚先生来到“企业家论坛”,成为论坛的第一位嘉宾。我们欢迎更多的企业家到这个论坛来网上冲浪,欢迎更多的网友到论坛与企业家切磋。
  我们的网址是:www.peopledaily.com.cn或www.qglt.org
  ●您是一个已经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家吗?
  ●您能和国际一流企业家对话吗?
  ●能力不足但却老实的人,你是叫他走人,
  还是继续培养呢?
  ●如何处理员工关系
  ●杉杉服装收购意丹奴是真的吗?
  郑永刚:大家好!很荣幸今天和大家在网上交流,我愿意回答关于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国际化的挑战的有关问题。
  网友:您认为自己是否是一个已经国际化的中国企业家?
  郑永刚:我的目标定位是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家,但是否能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家要取决于市场考验。加入WTO之后,中国的企业家都面临这样的问题,所以愿意和大家共同探讨。
  网友:您经常出国吗?您觉得中国企业家和外国企业家相比有哪些差距?
  郑永刚:我每年有1/3时间在国外。中国企业家和外国企业家的差距之一是所面对的市场不同,国外的企业家面对的是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而中国企业家面对的是由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市场环境。环境不一样,所以有观念的差异。例如法国意大利的服装企业所处的地位是领导世界潮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理念。而中国的服装企业家所面临的是怎么样把国外的时尚概念与中国市场相结合。第二,国外的企业家是考虑如何在市场中发展壮大赢利;而中国的企业家既要考虑发展壮大的问题,同时也要考虑用自身的行为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任务比外国企业家繁重。第三,企业的文化传统不一样。西方的资本主义文明和中国儒教伦理的传统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在管理上既要学习和借鉴外国的先进管理模式,又要继承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我认为,华人企业家应该共同努力,把儒教伦理的企业管理体系建立起来,形成有我们独特内涵的企业文化。中国和外国企业家的差距是明显的,在这里不做深入探讨。在这方面我很愿意向有识之士请教。
  网友:您觉得中国企业家能和国际一流企业家对话么?
  郑永刚:我们有很多机会很多时间和国际一流的企业家对话,去年在上海举办的财富论坛上,中国企业家已经和国际著名的企业家进行了对话。
  网友:中国企业家最缺乏的是什么?
  郑永刚:中国企业家目前最缺乏的是全球化的市场意识,以及由此产生的胆量和气魄。我们对国际化的大环境了解得太少了。
  网友:中国加入WTO后,杉杉有没有危机感?打算如何去应对呢?
  郑永刚:加入WTO,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应该是受益的,我们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份额会逐渐加大。危机感主要体现在品牌文化和设计定位上。
  网友:你如何处理员工关系,比如他能力不足但却老实,你是叫他走人,还是留他继续培养呢?
  郑永刚:我们处理员工关系最核心的办法是建立了一套全员的激励机制,形成了一套彬彬文化。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那些脚踏实地的老实人是企业最受欢迎的人,当然有培养的价值,随着专业知识的提高会对企业发挥重要作用。
  网友:作为一个国内知名企业,您打算如何争创国际名牌?
  郑永刚:杉杉品牌在国内已经是著名的品牌,但是在国际上知名度还不高,我们在品牌设计和文化经营理念方面要有新的突破,我们将通过与国际著名品牌联合推出我们的带有民族特色的高档品牌。
  网友:您公司的服装主要面向哪个消费群?
  郑永刚:杉杉集团现在拥有杉杉、法涵诗、麦斯奇来、意丹奴、小杉哥等五个品牌。杉杉品牌以男装为主,主要目标消费群定位为中档偏高。法涵诗男女服装主要定位为中高档白领消费群体,麦斯奇来是意大利设计师结合中国市场设计的女装品牌,目标消费群是白领职业女性。意丹奴品牌是杉杉集团刚刚收购的一家休闲品牌,目标消费群是年轻活泼群体,小杉哥目标是儿童装。
  网友:产供销是任何企业都要考虑的基本问题,其中销,即市场,又是关键,你如何看待你们企业的市场?又如何看待国际和国内市场?国际和国内市场各占你们企业市场份额的百分比是多少?国内国际销售的投资回报率各是多少?你们企业市场发展的方向是以国内还是国际为主?
  郑永刚:据菲力普·科特勒大市场营销理论,销售是企业经营的核心。杉杉一直是以市场为核心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并建立了一套市场营销体系,保证了杉杉的快速发展。
  我们杉杉品牌的服装国内市场占的销售份额为85%,国际市场15%。今后会对国际市场加大开拓的力度,在总量增加的同时会增加外销市场的份额。
  网友: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您如何看待人才资源在企业中的储备意义?如何做好人才储备?
  郑永刚:本世纪的竞争一定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家最大的本领是把人才组合到一起,尊重人才,发挥人才最大的潜能。杉杉在调动和发挥人才积极性方面做了很多探索,近年来有国际人才、国外学成归国的留学生、国内著名院校的高材生加盟杉杉,有的已经成为企业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网友:我有一个朋友买了一套“杉杉”西服,回家一细看原来是“彬彬”,你看怎么办?
  郑永刚:彬彬西服实际盗用了我们杉杉CIS识别系统,希望忠实于杉杉西服的消费者要仔细辨认杉杉和彬彬的文字区别和质量内涵区别。
  网友:贵公司为什么容忍了这么长时间,而不拿起法律的武器呢?
  郑永刚:品牌是受法律保护的,但CIS识别系统国家没有明确的法律保护措施,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中让一些类似彬彬这样的企业钻了空子,我们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保护意见,今后还会采取更多的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利益。
  网友:杉杉服装收购意丹奴是真的吗?这是不是赢得青年消费群的一个战略?
  郑永刚:杉杉集团于1999年3月已出资51%控股意丹奴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杉杉集团觉得必须加强提高意丹奴的设计品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今年3月21日经过协商已签订正式协议全部收购意丹奴。
  网友:杉杉品牌市值多少钱?
  郑永刚:请网友们开个价吧!
  今天有这样一个机会与网友交流很荣幸,人民日报企业家论坛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今后有很多的机会进行交流,网友有什么样的想法可以通过论坛或者其它渠道与我们建立联系。谢谢!
  与网友交流两个小时,郑永刚先生意犹未尽。对这种直接快捷的交流方式,他感到颇有挑战性,因为它要求你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想法变成表述完整的文字,全然没有面对传统媒体记者的从容。
  (文字整理:本报记者 朱剑红)(附图片)

“商机”是最稀缺的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企业论坛

  “商机”是最稀缺的
  孙选中
  企业的竞争正在产生新的变革。其表现之一就是竞争“商机”。
  “商机”是未来变化中企业可赢利的机会。人们常说,时间是十分宝贵的,因为它是一去不复返的。然而,商机则不仅时不再来,而且是更为稀少、更加苛刻,不是谁都轻易能够拥有的。
  也许,在商机真正出现前,对大家都是公平的。然而,幸运之神偏爱的是有所准备的企业,因为它已先期占有了商机的稀缺资源。正因为如此,被誉为“西方研究企业战略与策略的最有影响的两位思想家”加里·哈梅尔和C.K.普拉哈拉德才特别告诫现代的企业经营者:“要注意竞争商机占有率。”
  我们有些企业对现有产品的变化十分关注,倾注全力竞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但却往往忽视了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改变产品命运的“商机”。因此,一旦市场出现了新的转机,往往使其措手不及,导致其或者付出巨大的成本重新稳住阵脚,或者从此衰落下去而一蹶不振。IBM公司曾经对个人电脑的商机视而不见,使其差点遭受灭顶之灾;我国有许多生产蚊帐的企业,没有意识到改变“人蚊之战”方式的新的商机,使其在新型灭蚊器前败下阵来。
  要竞争商机,首先就要能够识别商机。一般来讲,商机往往与以下变化或转折密切相关:
  消费需求的变化。从营销学的角度看,企业的盈利机会都是以消费需求为转移的,因此,消费需求的变化必然潜藏着商机。比如,由于人们从被动地躲避蚊子的叮咬到主动地消灭蚊子,其需求产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看似昂贵的新型灭蚊器取代蚊帐而占尽商机。
  产业转型。产业的成长往往是在改变老行业的结构和游戏规则,创造新的业务和创建新的游戏规则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每一次“破旧立新”都会使产业发生转型,并伴随着极大的商机。比如,现在的家电行业正在发生“信息化”的转型,我国的农业正在发生“产业化”的转型,服务业正在出现“个性化”的转型,这些转变都潜藏着许多的商机。
  技术更替。当今,技术更新日新月异,虽然在不同层次的技术更替中都潜存商机,但是,主导技术的改变往往将带来更多的商机。比如,数字技术将改变人们未来的生存,模糊技术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质量。美国硅谷平均每天能够产生62个百万富翁,都是因为他们充分利用了技术更替中潜藏着的无限商机。
  政策改变。由于政策改变能够使国内的或国际间的经营环境产生很大的变化,比如,关税政策的改变、投资政策的改变等等,这都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商机。
  当然,要识别商机,首先就需要企业经营者具有竞争未来的强烈意识。也就是说,他们对创造未来比对保护过去和现在更感兴趣,他们坚持要争做通往未来之路上的驾车者,而不是乘车者。同时,他们还必须具有预见、把握、塑造未来的能力,能够超越“现有竞争空间”,为创立全新的竞争空间正确地制定并合理地实施技术创新、优势转换、快速反应等竞争商机的战略。

改制企业:重新注册了吗?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读者来信

  改制企业:重新注册了吗?
  编辑同志:
  近一段时间,各地企业改制工作红红火火,许多国有集体企业积极行动起来,拟定改制方案、开展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个人或合伙买断企业资产,改制工作进展迅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因此,许多企业对上对外都宣称改制已完成。
  然此类企业却忽视了衡量改制工作是否完成的一个重要标准——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重新注册登记。其原因是:改制前的企业因产权关系不明,造成企业法律责任不清、遗留问题不断,改制后如不及时办理重新登记,改制企业既不能取得合法资格,又不能划清与原企业的法律关系。而原企业的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对改制前后的债务及其法律责任,仍将负有不可推卸的连带责任。
  为此特提醒各改制企业,请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及时到工商部门为自己的企业依法办理重新注册登记,领取新的营业执照。
  江苏省宝应工商局城郊工商所
  徐中 万长青 马小梅

君子不威不重?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与企业家谈心(11)

  君子不威不重?
  国内企业特别是优秀企业,给我的感觉是等级比较森严,下属在上级面前一般都毕恭毕敬,甚至唯唯诺诺。我曾问过一些企业管理者,为什么员工都很怕你,这样的敬畏心理好不好?有的很直白地告诉我“君子不威不重”的道理:不严肃、不端着可能会失去威信。失去威信你的话别人就可以不听,就不好管理。因此,与其这样,不如让下属怕你。
  这恐怕也是我们的历史性经验,刘邦当了皇帝就不能容忍昔日的朋友再称兄道弟,因为那样就没了皇帝的尊严;如果再过分到像朱元璋那个不识趣的要饭朋友一样,当众没上没下地讲皇帝过去的不光彩经历,让皇帝没了面子,就只有掉脑袋的份了。
  其实这里面道理也好理解,皇帝也好、老板也好,要是整天和你嘻嘻哈哈还有何威严?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权威。为了权威,皇帝也好老板也好,就必须“端着”。虽然可能他们也很累。而作为臣民、作为下属,由于皇帝掌握着生杀予夺的权力,老板掌握着你的升迁、收入,当然不敢造次,还是下跪叩头或唯唯诺诺地安全。
  这两年,因工作关系和国外一些跨国公司接触多些,我发现,这类公司上下级关系与国内公司不同,相对比较融洽。特别是一些私下场合,上下级关系更有些朋友的味道,有时候,下级甚至也敢开开上级的玩笑。
  这一点很出我的意料,难道他们的领导者不懂“不威不重”的道理,他们的下属就不怕惹恼了老板有被穿小鞋甚至“炒鱿鱼”的危险?何况他们的用人制度更灵活,说“开”就“开”的,不像我们的许多国有企业,就算老板看不上你,甚至恨你,真要“开”你还不容易。后来,接触久了我找到了原因:区别还是人治和法治。国外公司制度很健全,管理和考核都有严格甚至烦琐的一套制度,让制度说话,个人的好恶因素相对少。
  我的一位朋友在一著名跨国公司做管理,她告诉我,她对下属的考核就是填表,很厚的一摞表,都是可量化的指标,干的好坏一目了然。作为管理者,不公正也不行,分数在那摆着。这样,一级考核一级,优劣分明。
  有了这样的制度,“端”就多余了。业绩不行,“端”也“端”不出威信。同样,“怕”也没有必要。干得出色,老板不喜欢你,也拿你怎么样不了。干得稀松,和老板关系再好用处也不大。这样一来,大家都轻松了。
  这样的制度国内企业不妨花时间学学。当然,刻意要以个人好恶决定别人命运者,当别论。

图片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为迎接全国铁路十月一日提速,乌鲁木齐铁路局日前启动“提速工程”。图为乌铁分局近四百名职工在兰新铁路的“百里风区”七克台车站会战,更换提速岔道。新华社记者 杨宣 摄

“三个一工作法”好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三个一工作法”好
  刘焱华
  据悉,近年来重庆川煤九处坚持在处级干部中推行“三个一工作法”,即以每年用1/3时间处理日常事务、研究企业生产经营和思想政治工作,用1/3时间广集工程信息,开展市场调查和探索企业发展新路,用1/3时间到生产现场轮流蹲点、解决基层干部职工关心的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急需问题,由此较好地确保了企业政治稳定、队伍稳定、经济增长和生产发展等管理目标的实现。闻此,笔者不得不为之称道叫好。
  采用这种合理分摊工作时间的方法,既从制度上强化了领导干部的工作责任,又从分工上体现了对每个班子成员的素质要求,即必须具备懂管理,会经营,善决策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它涵盖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贯穿了每个党政干部人人“一岗两职”(既管生产经营又做思想工作)和“两手同抓”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塑造具有“复合型”管理能力的班子形象。此外,对管理来讲:通过硬性规定每个班子成员现场蹲点指挥、开展调查研究和解决具体问题的时间,既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增强管理效果,又较好地坚持和发扬了我们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优良传统,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企业管好搞活。不是吗?

个人信用调查公司在上海开张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个人信用调查公司在上海开张
  一个专门调查个人消费信用的资信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率先在上海成立。个人今后除了一份人事档案外,还将有一份信用档案。银行可以凭着这份档案决定能否发放购房等消费信贷。作为中国目前第一家资信机构,这家资信公司已经建立了上海个人信用档案数据中心,通过与全市15家商业银行,300多家支行营业部的信用网络联通,为市民申办信用消费提供配套的个人信用报告。

院士乐为民营企业作顾问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院士乐为民营企业作顾问
  日前广东顺德一家民营涂料企业打出一幅漂亮的“院士牌”——五位“两院”院士以及一批学界泰斗、新秀聚首“鸿昌首届科技创新研讨会”,为民营企业发展出谋献策。王佛松、刘鸿亮、唐孝炎、周其凤四位院士和中山大学前校长曾汉民教授还高兴地应聘为鸿昌集团的科学顾问。

大连规定十种人不下岗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大连规定十种人不下岗
  大连市近日下发的《大连市进一步促进再就业工作和保障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有关规定》,规定要求,有正常生产任务的企业,原则上不得安排下列人员下岗:配偶方已经下岗(失业)的;离异或丧偶抚养未成年子女者;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烈士遗属;现役军人配偶;残疾人、工伤5至10级;因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归侨和侨眷;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工;持有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明的人员。

海南:企业家就经济发展进言

第12版(企业界)
专栏:

  海南:企业家就经济发展进言
  海南省总商会近日邀请省内部分企业家、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有关人员,就海南经济发展前景问题进行座谈。座谈会上,企业家们直言不讳地说出心里话。一是海南已具备大开放、大开发的条件,但开放的力度不够,投资者信心不足;二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政府的服务意识较差,某些机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依然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旅游市场削价竞争屡禁不绝,行业管理不规范,相关的政策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四是热带高效农业人才奇缺,现有专业人才知识面窄,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五是对外招商“招”的多,而效果不佳,政府对现有的投资项目保护不够,导致人才、资金外流。(孟小林 陈国聪)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