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9-03-30第1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重大国策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一项重大国策
  水利部部长汪恕诚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当前和21世纪的发展来看,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特别是水资源短缺问题,将越来越成为我国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认真贯彻节约和保护水资源这一重大国策,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水资源的基本情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极不匹配。长江以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3.5%,其水资源量却只占全国的19%;西北内陆河地区面积占35.3%,水资源量仅占4.6%。干旱缺水成为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汛期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70%左右,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总之,由于自然条件和地理因素,使得我国成为一个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
  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看到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是防洪标准低,洪涝灾害频繁,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威胁大。90年代初以来,我国几大江河已发生了5次比较大的洪水,损失近9000亿元。特别是1998年发生的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充分暴露了我国江河堤防薄弱、湖泊调蓄能力降低等问题。防洪建设始终是我国的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二是干旱缺水日趋严重。农业、工业以及城市都普遍存在缺水问题。70年代全国农田年均受旱面积1.7亿亩,到90年代增加到4亿亩。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和数千万头牲畜长年饮水困难。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干旱缺水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尤其是农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三是水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我国水体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1980年全国污水排放量为310多亿吨,1997年为584亿吨。受污染的河长也逐年增加,在全国水资源质量评价的约10万公里河长中,受污染的河长占46.5%。全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北方河流干枯断流情况愈来愈严重,黄河进入90年代后年年断流,平均达107天。此外,河湖萎缩,森林、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量开采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环境。
  主要对策措施
  党中央把兴修水利作为保证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目标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我们一定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完成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水利建设的光荣任务。
  1.切实搞好水利规划。
  治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我们解决好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统筹考虑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环境等问题,以及协调不同治水措施之间的关系。因此,当前首要的任务是遵照中央的精神,理清思路,搞好水利规划,逐步建立完整的、科学的全国水利规划体系。
  2.抓住重点,分步实施。
  当前,水利建设的重点是搞好以主要江河堤防为主的防洪建设,把中央提出的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任务落实好,特别要抓好工程质量。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植树造林及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洪体系,争取2010年做到防御20世纪以来发生过的最大洪水。
  对于水资源短缺问题,要坚持开源节流保护并举。当前,我国用水浪费严重,全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大多只有0.4,而很多国家已达到0.7—0.8;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103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10—2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我国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为75%—85%。因此,要下最大的决心,做好节约用水工作,特别要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把建立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作为全社会的努力目标。要防止水污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排向河道的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要划定生活饮用水保护区并严格管理。要有计划地兴建一批调水、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尽可能拦蓄天然降水,科学利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要研究和解决北方水资源短缺和黄河断流问题,做好南水北调工程的科学论证,为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奠定基础。
  3.研究建立水利投资体系和制定有关经济政策。
  水利建设是长期任务,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因此必须研究建立长期的稳定的水利投资体系,研究制定加强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的政策措施,保证各项水利规划目标的实施。
  4.坚持依法治水,科学治水。
  认真宣传、坚决执行《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做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配套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流域的管理。积极开展水利科学技术研究,着力探索治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我们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开创我国水利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全面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全面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
  张利藩
  对预算外收入、各种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征管体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深化机构改革的实际需要,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
  第一,取消预算外收入、罚没收入过渡账户,完善“收支两条线”,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党中央早在1993年就作出了行政性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部署,我们鞍山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94年开始在全国第一个建立了准预算管理体系,模拟预算方式管理预算外资金,对行政性收费等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将预算外资金、罚没资金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但由于收支管理体制不完善,在党政机关未能实现对预算外收入和罚没收入进行直接征收,还存在征收过渡账户,一些部门在过渡账户上大做文章。从这几年了解和掌握的情况看,有的部门和单位通过用违规收费、罚款办实体搞创收等办法来弥补经费的不足,改善职工的福利待遇,导致国家财政性资金的严重流失;有的部门和单位利用过渡账户牟取部门或小团体的利益,造成部门之间的相互攀比;有的部门和单位随意扩大收费范围,擅自提高标准,收入不入账,不按规定上缴财政,截留坐支,私设“小金库”,或用于吃喝玩乐,参与各种高消费活动,或用于购买小汽车、建办公楼,奢侈浪费,或用于乱发奖金,甚至私分,中饱私囊。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分析研究这些现象滋生的深层次原因,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取消过渡账户,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不仅是釜底抽薪的治本之策,也是加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举措。
  第二,取消预算外收入、罚没收入过渡账户,完善“收支两条线”,有利于规范财政分配秩序,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为履行或行使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及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专项收入、附加收入,从所属单位集中的上缴资金、乡自筹和乡统筹基金,以政府名义获取的捐赠收入和罚没收入,不是单位自有资金,其所有权在国家,调控权在政府,管理权在财政。但由于长时期一直执行预算外收入、罚没收入过渡账户征管体制,使预算外收入和罚没收入掌握在部门和单位手中,在征收、分配、管理和使用上出现了若干个“二级财政”的不正常现象,部门之间、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分配不公矛盾突出,干扰了财政分配秩序,造成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下降。取消过渡账户,对预算外收入和罚没收入实行直接征收,党政机关所必需的经费,由财政部门统一核定拨款,可以进一步加强财务收支管理,理顺财政分配关系,使政府最大限度地集中财力,支持全市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维护社会稳定。
  第三,取消预算外收入、罚没收入过渡账户,完善“收支两条线”,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两个确保”的目标。
  目前,我市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处于攻坚阶段,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非常突出,需要政府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这种形势下,改革预算外收入、罚没收入征管体制,取消过渡账户,完善“收支两条线”,一方面能有效地控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集资等行为,减轻企业负担,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能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能力,集中资金保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千方百计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总之,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从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全面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
  (本文作者为鞍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五朵金花”奔小康——温州非公有制经济调查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五朵金花”奔小康
  ——温州非公有制经济调查
  杨占科
  温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惊异;温州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更令人吃惊。
  扶摇直上好势头
  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用“扶摇直上”四个字加以形容。温州人从“五把刀(理发刀、修鞋刀、螺丝刀、菜刀、剪刀)闯天下”起家,经过20年的发展,从千家万户搞家庭工业、千军万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产权明晰的股份合作经济,以及目前方兴未艾的股份制经济,温州的非公有制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跨越了原始积累和第二次创业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已是“五朵金花”奔小康,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扶摇直上。从1978年到1997年,温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3.31亿元增加到605亿元;财政收入由1.35亿元增加到8.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由113.5元增加到3700元。20年间均翻了五到六番。这样的速度等于亚洲四小龙的35年,等于西方国家的100年。
  温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今天,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集中,开始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出现了一批规模比较大、集约化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有的成为全国的大型企业。像瑞安市,年产值在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10家,5000万元以上的达到15家。
  (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80年代,温州货一度成了“假、冒、骗”的同义语。现在,不仅产品质量在整体上有很大提高,而且涌现出了一批名牌产品。目前已有省级名牌16个。
  (三)企业机制日见完善。股份合作制企业取代家庭工业成为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形式。现在,温州共有股份合作企业3万多家,1997年产值达到86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多。企业机制包括决策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等,都很灵活。
  (四)非公有制经济与科技相互结合,相互渗透。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温州的非公有制企业普遍重视科学技术,舍得投资。仅瑞安市就有119个非公有制企业有科技机构。几年内,全市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突破百亿元。
  活水源头探经验
  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在于:
  (一)在认识问题上坚持不争论,坚持按“三个有利于”标准发展经济。温州人自己讲:“20年来,温州经受了风风雨雨的考验,经历了红红火火的发展,温州在争论中出名,在不争论中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这段话,既道出了温州人的酸甜苦辣,也道出了温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经验。认准了这条道儿,坚持不争论,不管刮什么风、下什么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毫不动摇。
  (二)温州市政府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坚持“放”“管”结合、“放”“管”有度,成功地实现了非公有制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嫁接。
  一方面,温州市政府坚持做到:1.不干预或少干预企业经营。2.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3.实行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为企业排忧解难。4.不搞乱摊派、乱收费,不搞吃、拿、卡、要。
  另一方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不是管它的经营,而是管方向、管质量。他们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疏导。1993年至1996年,共出动了40多万人次,检查各类市场1675个次,查获假冒伪劣案件7000余件,销毁伪劣产品4000多万元,罚没4300万元。目前,“质量是温州的生命,质量上,温州兴;质量下,温州衰”,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从实践可以看到,温州市政府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坚持“放”“管”结合,“放”“管”有度,是温州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三)温州人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练了温州人的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过去讲“温州弹棉郎,挑担走四方”,就是说温州人能吃苦,不鄙挣小钱。这些人在外边挣了钱,寄回家里搞储蓄,成为原始积累的重要源泉。直到现在,仍有40多万温州人闯荡世界,160多万人闯荡全国。
  尚须努力看方向
  温州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应该说是个奇迹。但是,温州还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尚须努力。
  第一,要认真总结20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反过来进一步指导实践。现在看,温州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也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但是总结很不够。温州有责任通过总结20年的实践,实事求是,探索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一般规律,为全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第二,继续抓好质量兴市。抓质量,要常抓不懈。要抓一辈子,不要抓一阵子。这一辈子要抓,下一辈子也要抓。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要比一代干得更好。
  第三,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企业组织形式。以兄弟之间界定产权为特征的股份合作制,现在看适应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但是,随着一批大型骨干非公有制企业的兴起,仅靠现有的企业组织形式已经不够了。政府应支持企业的组织创新行为。特别是一些骨干企业,为进一步发挥它的产业带动优势,应支持其向公众募集发展资金的要求,使之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四,继续改善投资环境。要切实保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私人财产不应受到侵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办事效率,多服务,依法管理,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要一视同仁,为企业排忧解难,不吃拿卡要,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李和中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铜陵市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1997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比1990年增长了143.8%,年均递增13.6%。现在,铜陵市实现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的困难,特别是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水给铜陵市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铜陵市要想实现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增长15%的目标,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一切从铜陵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具体地讲,就是要立足地方经济特色,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作为全国重要的铜都之一,铜陵的资源优势是不言而喻的。铜陵矿藏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铜陵的经济结构、产品结构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的调整,工业以搞原料为主的状况长期没有得到改变,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产业链不长,深加工、精加工的能力较弱,高新技术、高档次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少,资源优势未能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主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所以,必须解放思想,才能有所突破。
  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铜陵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在新的形势下,只有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机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放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才能在公有制实现形式上有新的突破,才能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大力调整,对公有制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多种经济成分的共同发展。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在切实抓好国有大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好“放小”的问题。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加快公司制的改革步伐。已实行公司制改革的企业,还可以通过资产重组、低成本兼并扩张等途径,吸纳资本。对众多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步伐,不拘一格,千方百计地放开搞活。
  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还要走出“唯资源”的误区。建国以来,铜陵只要服从国家的调拨计划,向全国各地提供铜原料就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
  现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产品供应充足,过去的卖方市场变成了现在的买方市场,再躺在“资源”身上睡觉已经不切实际了。如果一味地依靠这种资源经济,铜陵就不可能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并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进一步落伍。所以,要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迎头赶上,在产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使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设想,一旦资源优势变为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则铜陵的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经过建国以来几代人的建设,铜陵已经具备了相对完备的工业基础。长期的计划经济给铜陵带来了巨大的存量资产,这些资产由于没有适当的激活机制而不断沉淀,一旦这些存量资产被新的经营机制激活,其释放的能量将是巨大的。现在,铜陵的工业结构很不完善,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难以形成市场竞争力,正处在转型时期。随着市场调节对现有工业结构的不断整合,随着铜陵对现有工业结构的调整,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到来就不会是神话。
  (作者为中共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

围绕京津做好农业产业化文章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围绕京津做好农业产业化文章
  孙殿高
  河北省香河县地处京津之间。近几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已建成一批专业化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流通市场和一体化经营的合作经济组织,有一半以上的农户进入了产业化经营。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75元,其中50%来源于此。
  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我们坚持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世纪之交创造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切入点,在已形成的粮食、蔬菜、林果、畜牧四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发挥区位优势,围绕京津市场做文章,确立了“种抓花菜养抓鸭,发展特色连万家”的思路。主要做法是:
  稳政策 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推动土地流转相结合。我们以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首先稳定了土地承包政策,统一土地承包合同文本,建立健全仲裁机构,推进土地流转机制建设,制定了优惠的土地税费政策,促进规模经营,给农民吃了“定心丸”。
  强基础 以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开发为重点,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我们以四大优势产业为依托,规划开发了双安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使之成为设施农业、生物、绿色农业和现代化农业的园地和科技交流中心,该区总规划面积13.33平方公里,分为节水灌溉区、万亩日光温室棚菜区、花卉区、农产品加工区、畜禽水产养殖区和商贸、市场服务区等六大区域。首期2000亩起步区已实现了路通、电通、讯通。目前先后有东方花卉基地、高档日光温室、模式化养牛工程等六个项目入区,总投资2406万元,已完成1800万元。去年该区已被确定为省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之一。在省、市的支持下,我们投资766万元兴建的北运河橡胶坝工程,一次性蓄水2100多万立方米,可使38万亩耕地常年使用地上水。去年以来,新上喷灌设备255套,新增农田林网9050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8%,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
  抓产业 围绕四大优势产业,大力培植基地、连接市场、带动农户的“龙头”。去年我们重点抓了设施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的基地建设,全县形成了李庄韭菜基地,商汪甸、闻庄大蒜基地,西河头冬瓜基地,五百户草莓基地和河南吴村食用菌基地。全县蔬菜面积达10.2万亩,总产量30.7万吨,主要销往京津两市,其中李庄韭菜已销往黑龙江、内蒙古等十几个省市,每年销往京津两市菜市场的蔬菜达25万吨以上,成为供应京津两市的大菜园子。同时,围绕产业的扩张延伸和产品的深度开发,大力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产业化龙头,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化水平。目前,全县“农字”型龙头企业已达20多家,形成了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龙头”。
  增科技 全县先后投入200万元,以县电教中心为科教宣传的龙头,9个乡镇成立了电教站,300个村街成立了电教室,形成强大的科技电波网络。去年向全县播放《向农业产业化进军》等科教片2000多场次,直接受教育面达5.3万人次;为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农业产业化方面的信息,去年县委、县政府邀请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首都科技界28个单位100多位农业专家来我县讲学,并组织举办了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会,发布各类科研成果200余个、信息6000余条。
  注活力 信息、物资、技术、金融、信贷等中介组织在农业产业化链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加大政府引导力度、行动推动、典型示范的基础上,在全县9个乡镇组建了农业服务公司,成立了34个农业协会,使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产业链条中形成一个自成体系的行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产前信息、生产资料服务,产中技术指导,产后的销售加工、贮存等服务,为农户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香河县委书记)

图片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铁道部第四工程局以工程局创优为目标,大力开展全员、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收到明显成效。去年全局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91%。图为铁四局局长李中庸(左四)正在建设工地指导工程创优工作。许国 屈建国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