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9-03-16第9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三讲”教育系列谈之一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
  ——“三讲”教育系列谈之一
  君如
  编者的话:党中央提出在县级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这是新形势下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适应这一需要,本版从今天起在《思想纵横》专栏发表一组“‘三讲’教育系列谈”,希望能对这一教育起到促进作用。
  “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干部”,此话虽已讲了几年,但今天来看,其内容似乎具有更鲜明的针对性、更深刻的含义。
  世纪交替的日子即将来临。我们党在世纪之交,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临着世界范围综合国力竞争的严峻挑战。全党上下,丝毫不能松懈,而应不停顿地加强自身教育,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此,江泽民同志站在跨世纪发展的历史制高点上,满怀忧党忧国之情,告诫全党:如果我们不能通过新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就会落后于时代,就有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拥护的危险。现在,无论从世界看,还是从中国自己的发展看,都处在一个深刻的历史大转折之中。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告诉我们,这场历史大转折是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形成过程,也就是各国在二十一世纪国际格局中定位、决定自己的角色和命运的过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前途如何,命运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党及其干部队伍的素质。江泽民同志这几年逢会必讲学习,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学习,就是因为我们面临着历史大转折带来的大机遇和大挑战。然而,有些干部却成天忙于应酬、不爱读书,工于钻营、不好学习,甚至沉湎于酒色、挥霍享乐。因此,有的理想信念动摇,一遇新问题和困难就摇来摆去,甚至对党离心离德,为自己谋划退路;有的政治观念淡薄,政治立场模糊,是非不分,好坏不辨;有的实用主义地对待中央政策,甚至利用职权保护或参与违法犯罪活动;有的跑官要官,任人唯亲,在干部中拉拉扯扯,在班子内勾心斗角,甚至不择手段整人谋权;有的贪赃枉法,令人触目惊心。这些问题尽管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同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极不适应。这就使得教育干部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了。
  当前,我们党面临的严峻考验是多方面的。执政的地位容易使我们的干部受到权力的侵蚀,改革开放又会使我们的干部在利益包括金钱的诱惑下丢失思想政治原则。在种种复杂的情况下,腐败现象已经成了党领导人民与之庄严宣战的对象。记得1982年,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自从实行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两个方面的政策以来,不过一两年时间,就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了。”“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观察是敏锐的,但是许多人对于他提出的要“严重注意”的问题并未给予严重注意,于是在一个时期里酿成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失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邓小平的嘱托,把反腐败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反腐败斗争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这不等于说所有的干部都已经有了同腐败现象作斗争的自觉性,更不是说腐败之风就此戛然刹住。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因为腐败现象的发生和蔓延,不仅同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有关,同对外开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外来腐朽思想的乘隙而入有关,而且同我们一些干部信念动摇、信心不足,党性淡化、党风不正,以及机制不全、监督乏力等复杂原因有关,斗争将未有穷期地存在着。
  世界和我国处在历史大转折的形势也好,我们党面临严峻的考验也好,种种情况都突出地标明了两个字:“严重”。由此而提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要更加严格地教育干部,从严治党。当前各地各部门正在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县以上领导干部和班子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进行这样的教育,整顿一下自己的干部队伍,十分重要,非常必要。人们自然希望把这次集中教育作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切实抓好,而不是走过场,使我们党的干部队伍能展现出新的风貌。

重要的是加强和善于学习

第9版(理论)
专栏:

  重要的是加强和善于学习
  卢培琪
  内容提要:●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对于从整体上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确保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第一位的是讲学习。学习是个前提,不学习,政治上就不可能成熟,也无法真正树立正气。
  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每当革命和建设发展到一个重大转折时期,党总是把结合实际加强学习摆在重要地位,以此提高全党及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局面的能力。当前,江泽民同志又向全党提出“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问题,关系到广大干部自身的进步,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必须有这个共识。
  共产党人讲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例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民主法制社会的管理、开放社会条件下的对外交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等,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怎么办?唯一的出路是“只能在干中学”。当年,毛泽东把进城比作“赶考”,告诫干部要经受住进城的考验。那时通过重新学习,人民发给了“考试”合格证。今天,领导现代化建设又是一场新的“赶考”。我们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掌握驾驭转折、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知识,完成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这就是我们今天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道理之所在。
  注重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大潮流。当前,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创造性应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成为“成功的源泉”,学习被赋予新的时代涵义。高度重视学习,确实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大趋势。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只有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我们需要学习的根据是领导工作的实际状况。当前,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难点、热点问题,如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环境保护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领导者具有足够的知识、智慧和能力。而弥补知识和能力不足的基本途径就是加强学习。从这一点来说,没有哪一个干部可以说“不需要学习”。更重要的是,部分身负重任的领导干部,由于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可能变得庸俗,并有可能以此为起点,逐渐蜕化变质。而一些干部对此缺乏认识,仍然借口“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这就更加危险。总之,一方面现实领导工作迫切要求努力学习,另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又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决定了当前强调“讲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首要的是学好邓小平理论
  “讲学习”,就是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当前,首要的是学好邓小平理论。只有首先学好邓小平理论,才能正确把握方向,有效地带动其他知识的学习。邓小平早就指出过: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才能“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才能“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也“才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直达到我们的最后目的,实现共产主义。”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今天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
  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从根本上起作用的,居于基础和统帅地位。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致力于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达到了认识的新高度。这一成果的理论形态,就是邓小平理论。二十年来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证明,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只有坚持邓小平理论,才能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和各种实际问题。因此,重视学习,善于学习,首要的是学习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这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迫切需要。
  在掌握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把理论学习的功夫下在科学体系、精神实质上还是只言片语、个别观点上,历来是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的原则区别,也是引导我们事业走向成功还是失败的分水岭。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体现着科学的、革命的、进步的精神。对这一理论的学习,要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这样才能学好邓小平理论。
  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成果和基本经验结合起来。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实践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始终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邓小平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成果。认真学习这些成果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经验,将引导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更现实、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
  学风问题是讲学习“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理论学习新高潮能不能扎扎实实地兴起来、持续下去,理论武装工作能不能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于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关于学风的实质及其重要性,毛泽东早就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正是由于恢复和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才形成了邓小平理论,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今天,要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及领导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必须首先解决好学风问题。
  纠正不良学风。邓小平理论能够日益深入人心,在实践中产生巨大力量,这说明当前我们党的学风是比较端正的。但是,学风不正的现象仍然存在。主要表现是:“不学”,缺少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认为学不学无所谓,强调没时间学,却成天忙于不必要的应酬;“浅学”,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意下功夫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空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照本宣科,不去用或者不会用理论武器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歪学”,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甚至把自己不正确的理解说成是邓小平理论的原意和中央精神;“假学”,摆样子,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甚至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这些不正学风虽然表现在一部分人身上,但害己害人,误党误国,危害极大,必须坚决纠正。
  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端正学习动机。“为什么学”的问题是学风的首要问题。领导干部讲学习,目的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做好领导工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了这样的学习动机,学习才有动力。那种精神萎靡、士气不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那种学理论不是为了武装头脑而是为了“包装”自己的人,是不可能学好的。古人说:为学全在精神,精神不足,未有能成者。讲学习,必须有刻苦学习的劲头,有好的精神状态,有为振兴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具备了这样的精神状态,端正学风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正确的学习途径。中国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那里学到的“真经”之一就是“结合”二字,即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为人类实践留下了选择与创造的广阔空间,鼓励人们按照具体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结合”出真理,“结合”出道路,“结合”才能充分显示实践的生机和理论的活力。没有“结合”,理论是“空”的,实践也是盲目的,都会给革命事业带来巨大危害。
  学以致用,明确学习目的。检验学风是否端正,“讲学习”的效果是否明显,归根结底要看对主客观世界的改造是否有成效。当前,在主观世界的改造方面,应着重解决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二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一致,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三是增强在复杂形势下承受抵御各种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居安思危,树立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四是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反腐倡廉,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加强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切实解决当前社会实际问题,把握大局,驾驭转折,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
  当今的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要像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应该用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和自己的实践,坚持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学习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学习一切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学习做好工作所必需的一切知识。”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伴侣”,活到老,学到老。

“大包干”的理论贡献

第9版(理论)
专栏:

  “大包干”的理论贡献
  王传寿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二十年的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二十年的经验,明确指出,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政策的基石,决不能动摇。今天,我们回首历史,很自然地想到发端于安徽省凤阳县的农业“大包干”。以“大包干”为代表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当代中国改革的突破口,它不仅打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大门,而且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所有制理论上的创新:实行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诸因素中最关键的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问题。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丰富的农业合作化思想。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对合作化运动制定了许多正确的原则、方针、政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起到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并未坚持到底。后来,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实行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认为只有集中劳动、统一管理才是集体经济的体现。结果由于脱离实际,并未能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包干”在坚持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用权归农户,使集体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同支配权、使用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获得对生产资料的使用权与支配权的农民可以根据生产的需要自主决策,从而实现了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生动的实践告诉人们:既然农业“大包干”的“两权分离”改革并不影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性质,那么,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产权制度理论同样可以借鉴。由此而产生的对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和推动力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在经营体制上的创新: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革前,我国农村经营体制是在“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前提下,实行集中经营、集中管理、集中劳动、集中分配。实践证明,这种高度集中的经营体制严重脱离我国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大包干”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相结合,即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双层经营”的一种结果,生产主体即农户获得了自己产品的销售权,逐渐走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这样,就解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对农民的束缚,使之在生产中牢固地树立主体意识。双层经营这一新体制把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和各种中介组织为依托,通过利益机制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改革联为一体,实现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经营的农业产业化蓬勃兴起,充分展示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巨大威力和光明前景。
  在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生产是严格遵循国家计划进行的,种什么,什么时候种,作为生产主体的农民却没有自主权,整个农村经济实质上还处在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形态。实行“大包干”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有了长足发展,农民在完成国家统派购任务和集体提留后,剩余产品愈来愈多,商品交换规模愈来愈大,促进了农村市场的迅速繁荣。农民实际上已经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他们在市场交换中尝到了甜头,逐渐领悟到,只要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干什么,在农民的经济生活中,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国家也有计划有步骤地缩小指令性计划的范围,逐步放开了城乡市场,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日益加强。管理方式的变化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分配制度上创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只有找到了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具体的劳动报酬形式,按劳分配才可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变为现实,而劳动报酬形式又是同劳动量的计算联系在一起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村是以工分作为衡量劳动数量、质量的唯一尺度,劳动同产品没有直接的联系,形成“劳动——工分——分配”的僵化模式,导致平均主义,未能体现按劳分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大包干”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分配方式的变革,表现为:以前是生产成果归集体,由集体分发给农户;现在是生产成果归农户,由农户上交国家和集体,形成“劳动——产量(产值)——分配”的科学模式。这种分配形式正确处理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将生产投入与劳动成果直接挂钩,使承包者——农户的权、责、利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按劳分配。同时,在实行“大包干”中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如农户在扩大再生产时追加了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有的土地在向种田能手集中,种田能手又雇用了一些农民等,这样一来,生产投入中就增加了资金、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因而在劳动成果分配中也就包含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成分。随着以“大包干”为代表的家庭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的分配方式,不仅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而且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雏形。

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李轩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把党的基本路线上升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纲的高度,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论述。
  从总纲的高度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是我们二十年改革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必然结论。二十年来,我们的改革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局,汇聚成为轰轰烈烈、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在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坚决排除各种干扰,经受了各种考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并获得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经验。这些成就和经验,就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深入发展的成果。
  党的基本路线,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就是要使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产物,因此,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这条基本路线。第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只有从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出发,才能够真正认识。对这一路线的任何偏离和误解,都会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受到损害。我们在坚持这一基本路线的伟大实践中,改革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深化,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第三,这条基本路线顺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邓小平理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对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以及发达国家发展的各种矛盾,特别是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深刻改变当代世界这种大背景作了深刻分析,基本路线正是以这种科学分析为基础的。第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持这条基本路线,形成了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是实践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成果。
  党的基本路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根本指导。把握这一点,我们才能在各种复杂情况下,面对各种风险和困难,保持清醒,从容应对。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二十年实践就是这一基本路线在各个方面不断深化和展开的过程。第二,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丰富,出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情况、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风险性和迷惑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自觉性,看清方向,把握大局。第三,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实践中的展开,是党的奋斗目标的具体化,我们必须从总纲的高度来理解基本路线,并科学地贯彻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去。全面正确地理解这条基本路线,就必须把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基本纲领统一到基本路线上来,特别是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高度统一起来,从这种统一性出发,深刻认识基本纲领作为基本路线的具体展开的实践意义。
  把党的基本路线放到总纲的高度加以认识,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性深刻地体现出来,把理论和实践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整体性深刻地揭示出来,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必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和深远的指导作用。

《人类思想的精华》

第9版(理论)
专栏:

  《人类思想的精华》
  黄玉顺
  人民日报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吕静编著的《人类思想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
  从这本书的篇目来看,该书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选择,确有独到之处。例如马克思的著作,选的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著作,选的是《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再如邓小平著作,选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是新时期思想解放的两篇代表作。该书详细介绍了这些文章和著作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历史巨人和他们的思想》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历史巨人和他们的思想》
  张贺福
  卢之超、李书敏主编的《历史巨人和他们的思想》一书,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全书除一个长篇导论外,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篇,马克思、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第二篇,列宁与列宁主义,第三篇,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第四篇,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全书约四十五万字。
  该书一方面力求比较简明而生动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巨人的生平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历史背景,着重结合他们在每个时期的革命实践活动和理论创造活动,比较系统、准确和简要地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通过阐明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一系列基本原理的创立,到它在一百多年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的过程,及其各具特色的发展阶段——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揭示了这个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的发展线索和它们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