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8-10-20第1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图片

第11版(教育)
专栏:

  全国优秀教师、浙江省武义县实验小学校长董闺聪,36年扎根老区教书育人。她积极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由她主持的活动课程实验研究课题,被全国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研讨会评为最高奖——优秀成果奖。图为董闺聪正在指导青年教师进行活动课程教改。 汤火云摄

知识经济与高校体制改革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育聚焦

  知识经济与高校体制改革
  陈兴贵
  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大百年校庆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知识经济已见端倪。”
  “知识经济”一词,成为当前媒体使用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人们之所以很快地接受这个词,是因为它生动地反映、准确地概括了当代社会进步中最突出的特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过去的主要依靠自然资源、资金,转移到了今天的主要依靠人类自身的聪明智慧。人类积累、创造的知识,将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文明和进步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人类的灵性,人类的知识和智慧受到从未有过的重视,将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飞跃,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步。
  知识经济的竞争,直接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谁占有了、培养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占有了、掌握了知识经济竞争的主动权,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高等教育在为知识经济造就人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因为如此,重视、改革、发展高等教育,业已成为世界各国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最重要的举措,许多国家都将其作为战略性决策。
  我国的高等教育,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怎样在知识经济的竞争中充分发挥作用,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呢?围绕这个中心话题,大家正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认真的讨论。
  长期以来,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相适应,形成了高等教育的计划体制。特别是通过全面学习前苏联的一套,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更成为一种凝固化的模式。“大包大揽”、“条块分割”,是我国高等教育计划体制最突出的特征。
  历史地说,这种“大包大揽”、“条块分割”的模式,适应了当时条件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但从今天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趋势,参与知识经济竞争的需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广大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看,对上述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就成了进一步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极为重要的问题。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大家看得越来越清楚,改变国家对高等院校“大包大揽”的模式已紧迫地提到了日程上。计划经济下的高等教育体制,最大的弱点和弊端,就在于它窒息了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统一模式”、“千校一面”,不利于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学校、地方都缺乏办学自主权,影响了办学积极性的发挥,影响到高等学校在经济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历史和实践证明,国家提出教育方针,颁布各项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有关政策,制定好有关制度,在此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和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鼓励创造,鼓励竞争,这是改革“千校一面”的模式,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生动局面的重要条件。
  目前,国家正在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等形式,对高等教育条块分割的旧格局进行改革,实施以地方为主,学生主要来源于当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主要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针。高等教育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的一部分的新格局,正引起各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可以大胆地说,这种新格局无论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高等院校本身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党的十五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
  诚然,这是就经济领域的改革而言的,教育与经济有诸多不同。然而实践告诉我们,历史也告诉我们,教育与经济又是不可分的。经济体制的改革,必然影响教育、促进教育的改革。教育要为经济发展服务,经济发展要依靠教育。这种密切的关系,决定了教育改革必须同经济改革协调发展,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自然也可供教育体制改革借鉴。
  教育改革可以从经济改革中得到哪些启发呢?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可以把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思想更解放一些,在传统观念上有更多的突破。我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是由国家包揽。可否这样设想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呢?国家办的高等院校,如北大、清华等一类名牌大学,直接由国家投资,在全国范围招生,毕业生承担国家级的重点项目和重要任务。省市自治区办的高等院校,由省市自治区政府投资,主要招收省市自治区的学生,毕业后学生要为发展本地的区域经济服务。第三类为社区大学,即地市一级和大城市的社区办的高等学校,生源来自本社区,主要为本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第四类为社会团体和私人办的高等学校,以解决更多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受高等教育的问题。
  作如上设想的理由何在呢?其一,满足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需要。其二,为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创造一种机制。其三,为知识经济的到来,打下更雄厚的人才基础。其四,为社会资金流向教育开拓更多更宽的渠道。其五,为更多希望进入大学的青年创造了机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小学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创造了条件。其六,既保障了重点,又兼顾了其他。其七,为缓解就业压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开拓了一条新路。
  作如上设想,可行性依据何在呢?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市场经济最讲资源的最佳和有效配置。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和最佳配置,无疑应是我国教育改革的目标。分层次的办学体制,应当说是对教育资源合理、有效和最佳配置的一个较好的方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国民收入明显增加,家庭有了一定的积蓄;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空前增强;计划生育实施以来,独生子女大大增加。教育成为家长选择的首要投资渠道。广大青年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热望前所未有,家长们希望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实行多层次办学,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满足群众接受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要求,适应时代发展,于国于民都大有好处。
  实行分层次办学,进一步落实办学自主权,相关高等院校可以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规划中,这是各地所期盼的。这是实施教育面向经济,经济要依靠教育的理想途径。这也为利用各方面资金,广开教育资金渠道提供了更好更现实的途径。
  总之,实施如上分层次办高等教育的设想,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国家机构改革、税收制度等方面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是具有可行性的。
  作如上设想,人们会有如下担心。一是担心这样做高等学校失控,一是担心教育质量下滑,再一个就是担心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担心不无道理,问题是这些担心的问题都可克服。高等学校是否失控,一是看高校发展是否脱离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需要,二是看政府宏观管理的能力。有人说,目前我国市场各方面都呈现买方市场,唯独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呈现的是明显的卖方市场,其他都是供过于求,而高等学校则是供不应求。这种看法是否科学可以讨论,但反映的趋势是不错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的大量增加,高等教育作相应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这种大趋势下,政府未雨绸缪,早从法律、法规、办学条件、办学人资格审定、学校管理、毕业生出路等方面制定出有关办学的法规制度,作好舆论的宣传,实行必要的督导,失控现象即可克服。另外,市场法则是优胜劣汰,即使在一个时期出现了失控现象,也可在市场选择中得到较快克服。至于质量下滑问题,不可抽象笼统地作这种结论。首先应当指出,高等教育质量不能只有一个标准,不能等同划一。不同层次的学校,质量应当有不同的标准,不能用社区大学同国立大学比较。这是一。对质量,应当是开放的紧密结合实际的评价系统,而不是封闭的传统的自我评价系统。质量,还应当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概念,不应当凝固化。只要符合相应层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应当说质量是合格的,质量不能抽象化。更何况在竞争的环境里,质量滑坡就意味着走向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质量滑坡的现象不可忧。分了层次,有了重点,有了不同的评价标准,衡量尺度更有针对性,反倒更有利于提高质量。实践证明,质量同机制相关。对于想取得相关学位的学生国家可实行统一考试。人们第三个担心是这样一来,大学生太多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如果从计划的角度考虑,这确是个问题。但如果换个角度来考虑呢?其一,我们国家目前还不能说大学生太多了,只是大学生分布的结构和地域失衡,造成了大学生“多了”的假象。看看我们的农业,多少农民中才有一个大学生出身的农技人员?调查一下我们的工业,大学毕业以上的科技人员在工人中占多少?在我们的管理层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干部有多少?在国家公务员队伍中,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又占多大比重?这样调查之后,就得不出大学生“多了”的结论,相反,对大学生的需求同目前的实际还有很大的距离。就发展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高科技产业已成为未来经济的主流,而这一切,都建立在高智力人才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参与未来知识经济的竞争,不发展高等教育,不培养大批大学生怎么行。从广大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来看,从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来看,多开辟渠道,为广大青年创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都是有益无害的。对于大学生来说,国家无须承诺分配工作,到市场竞争上岗是发展趋势,我们从现在就需要为之创造条件。
  实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无疑是一件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慎重对待;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情况不同,不能照搬。但我们更应当认识到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是关系高等教育发展全局的大事,需要紧迫感,需要认真地下功夫来抓。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只要我们按照邓小平教育理论,在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认真地去实践,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必然走出一个新天地。高等教育新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将为未来知识经济的竞争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身教重于言教(图片)

第11版(教育)
专栏:

  身教重于言教
  湖北钟祥市中果园小学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学初,学校举办教师暑期练功作业展览,让同学们参观学习,老师们的身教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杨中进摄

莫把孩子当“盆景”

第11版(教育)
专栏:读者来信

  莫把孩子当“盆景”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第二课堂日趋活跃起来,大部分学校还成立了自己的业余艺术队,其目的是加强学校的美育教育。但与此同时,一些单位或个人竟把目光瞄向他们,想方设法廉价或无偿地“租借”他们为名目繁多的庆典、开业、会议等装点门面,活跃气氛,这种风气的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每应承一次活动,学校都要动员、调课,再从服饰、排练到表演,前后要牵扯师生多少精力!就学生而言,过多的参与此类活动,无疑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其次,让这些年龄小、可塑性强的孩子频频参与这些本身品位不高的活动,就会促使孩子对这些社会现象的认同。孩子过多参与此类活动,还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因此,笔者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制度上加以制止,要为学校提供保护依据;某些主办者,也要理解这一点,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切莫再打孩子的主意;学校也要敢于顶住这股“租借”之风,把好自身这一关。
  山东菏泽十八中 滑万东

平度市为贫困大学生发“绿卡”

第11版(教育)
专栏:

  平度市为贫困大学生发“绿卡”
  日前,山东省平度市陈晓娜等十六名贫困学生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又惊喜地接到了该市民政局发给他们的《平度市高考录取特困学生社会救助证》,他们将在今后的学习中每人每月得到一百五十元的就学救助金。(官贤政 曲长广)

内乡县环境教育进课堂

第11版(教育)
专栏:

  内乡县环境教育进课堂
  河南省内乡县在部署全县中小学校的新学年教学工作时,把对中小学生的环境教育纳入了新学年的教学计划。日前,一千二百余套《环境教育教师读本》和旨在鼓励各科教师积极参与环保教育的《环境教育优秀教案评选方案》已发放至全县各中小学校。(杨旗)

玉田两年减少学生书费一千万元

第11版(教育)
专栏:

  玉田两年减少学生书费一千万元
  河北省玉田县在开展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中,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治理工作长抓不懈,两年来,共为学生减少书费一千多万元。(杜中民 王锐)

宁夏回族女童入学率大幅提高

第11版(教育)
专栏:

  宁夏回族女童入学率大幅提高
  曾是我国女童入学率最低省区之一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女童入学率大幅度提高,已由七年前的百分之六十三提高到目前的百分之九十四。其中,宁夏南部山区八所试验学校的回族女童入学率平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点七,年巩固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周邢陈)

宝威学堂的魅力

第11版(教育)
专栏:

  宝威学堂的魅力
  本报记者 毕全忠
  文韬是山东威海市一所小学的二年级学生。他在星期一就盼望着星期六的到来。并不是星期六要到哪儿去玩,而是要到宝威学堂去学英语。
  另一个小学生潘媛媛更是急不可待地拿起电话筒,给宝威学堂的英语老师打电话:“宋老师,怎么还不到星期六呀!”
  像这样盼望着星期六或星期天到宝威学堂去的,还有200多个孩子。
  如此吸引孩子们的宝威学堂,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
  它的全称叫“威海市宝威私立学堂”,是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一所英语补习学校。它面向6至12岁儿童、少年,星期六、星期天上课。它至今没有属于自己的校舍,教室是租用的。它没有一般外语教学应有的语音室,这样一所设施差的学校,对孩子们却有很大的魅力,甚至在国外也小有名气,9家国外的电视台都播放过介绍这所学校的电视片。
  宝威学堂是威海市退休中学教师单崇敏、宋桂香夫妇创办的。1994年,他们夫妇退休了,没有应付升学的压力了,可以按自己的想法来教了。他们的理想是办一所学校,使他们的学校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地方。他们根据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内容、交际的需要,由浅入深地编了三册教材,搜集和自编了几十首英语歌曲。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千方百计让每个学生多说英语。每个学生星期六和星期天来学习,每次两节课。他们先后招聘了6名大学毕业生当教师。要求所有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那样爱护。1994年11月,宝威学堂开学了。开始只有15名孩子来学,他们很快就喜欢上这个学堂了。这个学堂如何好,经这15个孩子传播开去,于是来学的孩子越来越多。原来租用的教室容纳不下,学堂两次搬家,如今搬到威海市一个少年宫,学生已有320人以上。
  一个学期下来,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宝威学习后对英语的兴趣很大,不仅会说英语、会唱十几首英语歌,而且更加活泼、有礼貌了,在街上碰到外国人还能跟他们交谈几句。家长们惊喜了。
  宝威学堂在威海渐渐出了名,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人士的重视和赞扬,一些外国教育工作者也来访问。要求来学英语的越来越多,不光是小学生,还有中学生和大人们。宝威相继开办了中学英语口语补习班、成人英语班、下岗职工免费英语补习班。1997年,山东省首次试点剑桥少儿英语证书试点考试,第一期代表威海市参加考试的25人,全部是宝威学堂的学生,全部通过,获得证书。宝威的名气更大了。单崇敏、宋桂香的教育理想变成了现实。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第11版(教育)
专栏:

  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辽宁省教委主任 李喜平
  我国有12亿人口,80%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农村教育的发展状况,又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全面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是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开发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使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大计。
  农村教育改革是教育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挥农村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作好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这篇文章,是推进农村教育改革的重头戏和着力点。
  教育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体都是一种期待产生未来经济效益的投资。追求投入——产出的最大收益,也同样是教育投入的最重要驱动力。据有关专家运用综合经济收益分析法,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不同受教育水平的经济效益状况的分析,现阶段,初中教育是农村教育经济收益的最大临界点。这从一个角度说明,搞好农村教育,初中是关键。但是,长期以来,农村初中的教育功能仅限于传授文化基础知识的升学预备教育,学校的教学精力主要集中在有望升入上一级学校的少数学生身上,对大多数升学无望的初中生而言,在最佳受教育期,却没能学到适合于他们走向农村、走向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家乡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既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产生厌学、辍学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从农村实际需要出发,改变农村教育结构单一的局面,发展初级职业教育,拓展农村初中功能,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使农村初中由升学教育转向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同时兼顾升学的轨道,是在农村初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和切入点,是农村教育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辽宁省以渗透农村初级职业教育为特征的农村初中改革,具有起步早、持续时间长、探索面逐渐扩大的优势。但长时间来,办学观念尚未从根本上转变过来,全省农村初中改革只在点上开花,动作面不大。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推进农村初级职教的大氛围,推动全省农村初中改革再上新台阶,辽宁省把1998年定为“初级职教年”,希望通过开展“初级职教年”活动,引起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全社会的重视,抓住落实“科教兴农”战略这一机遇,切实落实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通过大力普及农村初级职教,主动服务于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把沉重的农村教育负担变为发展农村产业和“两高一优”农业的优势,建立起教育与经济建设“服务与依靠”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和水平,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为此,我们明确提出开展“初级职教年”活动的指导思想:以落实“科教兴农”战略为宗旨,以拓宽农村初中办学功能为核心,以农村初中改革为重点,带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初级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农、科、教”统筹和“普、职、成教”结合为标志,使农村教育更紧密地结合当地实际,为发展当地产业和“两高一优”农业服务。
  大力发展农村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只要我们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农业和农村的生产力水平,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第11版(教育)
专栏:教海月谈

  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景彦
  今年我国一些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在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炎黄子孙在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与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各级党委、政府发挥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广大军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涌现出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身忘死的英雄模范人物。江泽民总书记在湖北抗洪抢险第一线视察时,非常激动地说,“对这些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一定要认真总结,广为弘扬。这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也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教材。要用它来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人民、教育青少年。”
  当前,我们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抗洪救灾这部最感人、最生动的教材,对广大学生进行一次现实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古往今来,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包涵了加强党的观念的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和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它是最重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处于形成的重要阶段。结合抗洪抢险斗争,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奠定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厚感情基础,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的力量,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抓住抗洪抢险取得伟大胜利这个契机,利用班会、思想品德课、形势政策教育课、党团活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组织座谈、演讲、报告会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同时,也要让广大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造成洪水灾害的多方面原因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抗洪抢险斗争中依靠科学技术指导抗洪抢险,减轻灾害损失的情况,加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掌握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广大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根治大江大湖水患,造福人民而刻苦学习的热情。
  要通过抗洪救灾这一最雄辩的事实,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如果没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20年所奠定的强大物质基础,很难抵御这次历史上罕见的天灾。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和对改革开放20年辉煌成果的认识。
  危难兴邦。这次洪水灾害给我们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但通过抗洪抢险激发起来的全国人民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确是无法估量的精神力量。我们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广大学生,认真学习和弘扬伟大的抗洪精神。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