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8-04-07第1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卖“梦”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卖“梦”
  陆士华
  这是怎么个话儿!有卖“梦”的吗?有!不但有,行市还不错。什么买卖挡不住有需求,有买“梦”的,卖“梦”的生意就好做。当然,这个“梦”,并不是睡乡之“梦”。睡梦不用买,没有人缺睡梦。据研究人员说,每人每天都在做梦,只是有许多梦做过便忘掉,醒来不知罢了。
  除了睡梦,还有一种常见的“梦”,这就是白日做梦的“梦”,梦幻泡影的“梦”。比如“出国梦”、“足球梦”、“汽车梦”什么的,虽不是人人做,天天做,却也是流行货色。
  前几年,有机会到邯郸———那是个出典故的地方。黄粱一梦,提起来天下皆晓,黄粱梦村因此成了旅游景点。村中有祠为卢生造像,乃一石雕,真人般大小。只见卧榻之上,卢生头枕方枕,两腿微曲,双目微闭,神态悠然,如临梦境。导游介绍,抚摸卢生,可心想事成,享荣华富贵。于是游人莫不尽兴,把心中祈望付与掌下———这就是“卖梦”了。不过这“梦”卖得也太滑稽了!
  这也完全适用于经济法则———做同样一种“梦”的多了,就有卖“梦”的了。八十年代初期,国事中兴,文学园地如沐春雨,一片生机。对文学的向往,在青年中被激发起来,汇成潮流。于是,在北京便有智者卖“文学梦”了,那就是办讲座。如何操作,我略有眼见耳闻。只在报纸上刊登半块豆腐干大的广告,便应者如云。一个礼堂坐满一千多人,场租只有百十来元。文学名人乐得出头露面,有请必到(似乎也难以拒绝)。一张门票十元,一场下来,就净得一万。当时主办者大部分是个人行为,办一个系列讲座,一二十讲之后,发财的早已发财,做梦的却还在做梦。做“文学梦”又和做别的“梦”不同,做起来难醒,如醉如痴。后来有识之士不得不加以劝导:大路朝天,应量力而行,何必都往“文学小道”上拥挤。此话当是肺腑之言,但无奈醒者自醒,昏者自昏。只是不幸言中,文学今天当真成了“小道”,磕磕绊绊,成功者几何———这是后话。
  尽管卖的是“文学梦”,却并无欺诈。除了纳税等问题外(当时对办班也未纳入管理),卖者货无虚假,没有坑人之心。尽可以说是卖“美梦”。然而,卖“发财梦”的就另当别论。比如搞“非法传销”的,简直就是在卖“噩梦”了。有把非法传销活动叫做“老鼠会”的,描摹其形态倒也传神。“老鼠会”是怎么回事儿?有的传销者自己都说:“无非就是大骗子骗小骗子,小骗子再骗小小骗子。”算是讲出良心话,一语中的。而且,一帮“鼠辈”,专在自家墙脚“打洞”。骗就骗的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年初有报道说,在元旦之前,南宁一非法传销商卷巨款逃之夭夭,四千多个上套者“发财梦”破灭,在风雨中哭天喊地。这就是“噩梦”醒来的情态。一个拉了四个亲戚“入局”的传销者说:“自己损失了几千元不说,往后还怎么做人哪!”其后果也算是说得明明白白。
  “卖梦”与“买梦”,世态人情一景也。

兵要精 治要严——读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精兵严治探索》

第12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兵要精 治要严
  ——读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精兵严治探索》
  廖汉生 杨秀山
  带兵人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来,上升到理论,再用以指导实践,这种做法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也符合带兵治军的规律。由武警广东边防总队政委孙克雄同志撰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兵严治探索》一书,荣获全国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读过此书,感到它不愧为一本优秀的读物。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军学说、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关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指示,同我军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阐述,是该书的第一个特点。
  而对新时期以来我军建设实践进行科学的理论的分析,则是这部书的另一个特点。作为一个带兵人,作者亲身经历了新时期以来我军建设的一系列变化和改革,因此,书中列举的许多生动事例,使人如置身于时代的新潮头,一览我们人民军队在改革大背景下发展变化的威武阵容,谛听那前进的隆隆脚步声,那种鲜明的时代色彩,使本来抽象的理论一下子在读者面前鲜活生动起来。新时期的建军实践,离不开邓小平理论的指引。邓小平新时期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理论,大大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宝库。江泽民同志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后,对军队建设极为重视,将质量建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精兵严治探索》一书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结合我军建设的实际,阐述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把江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总要求,变为广大官兵的自觉行动。从总体上的理论概述,到具体如何落实的组织领导,以及关于具体的实践等等,都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和科学论证。正因为如此,本书不仅适合于专门的学术研究工作者阅读,也适合基层带兵人阅读。
  我们是从战争岁月走过来的老兵,对知识的重要性,对读书的渴望,有着切身的体会。我们建议带兵的人一定要多读点书,多研究点问题,多动脑筋思考。既要读点历史书,又要读点当代新科学著作,没有知识,是不可能完成祖国人民交给的神圣职责的。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这是一条不变的真理。但是,光靠读书也不行,重要的还是要有实践。作者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作了很大努力,并且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书中知道,作者长期生活在基层,长期从事带兵的实践,而且善于研究问题,善于总结经验。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军队内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装备科技含量大增,官兵成分跟过去也不同了,那些有战争经历的老同志渐渐离开了军队。怎样使我们这支军队永远保持过去的光荣传统,怎样使我们在战争岁月长期养成的优良作风在新一代一脉相承地继承下来,需要做许多艰苦的努力。要调查研究,要了解不断变化了的新情况,要了解战士在想什么,在做什么。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我们的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部书中从论述的需要,引证了许多目前基层建设中新鲜生动的事例,其中包括许多对新形势下官兵的思想分析,既新鲜,又充分。试想,如果没有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丰厚的生活积累,是难以做到的。
  本书写的是边防部队的管理,但因为它毕竟出自一个基层带兵人之手,是来自生活第一线的理论结晶,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全局来说同样具有普遍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迂人

第12版(副刊)
专栏:

  迂人
  陈四长
  仅仅为了十八岁时的一桩誓愿,竟用了一生的苦斗去实现它。张鹏九迂得真够可以!
  其实,他完全不必那样认真。四十六年前的那一次表态:“献身教育事业,当一辈子模范教师”,只是在一个很小的场合讲的,没有什么文字记录,到会的那些人,肯定早已忘记或者压根儿就没有留意过他的这些豪言壮语。但他却因此较真,硬是用一生的奋斗去践诺。从教初小、高小到教初中、高中,整整站了四十三年讲台,而且还真的几乎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和模范教师。在三原全县数以千计的教师中,他是唯一的一个四十三年保持荣誉的人。
  当模范三载五载易做,十年八年可争,连续三四十年就不那么容易了。四十三年可是个不短的岁月,其间发生了多少人事变化!一些与他同时走上讲台的人,后来陆续离开教师岗位进入政界,如今有的当了镇长、县长,还有的成了厅局级干部,而他至退休还是普通教师一个。
  并非他没有“鱼跃龙门”的机会,也并非他的才学不够。张鹏九年轻时候即文才出众,二十四岁便有一本著作在省上出版。五十年代出书可不像现在这样容易,一个县的业余作者能在省上出一本书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咸阳报》因此看中了他,想调他到报社当编辑,他没有去;“文革”中他被当作黑老九批判,关了牛棚。一位在东北当军长的乡友欣赏他的文才,得知他的境况后,商议调他到部队工作,他婉言谢绝了。还有几次调动的机会,也都因为他不弃前诺而失之交臂。守诺自然是高尚的,但像他这样认真也未免太迂。如今众多的承诺,就多是一种促销手段或是一种宣传需要,有多少人还去理会“一诺千金”的分量呢?
  张鹏九迂就迂在这里。他脾气犟,认死理。在别人看来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的事,他认真得非要两只眼睁得老大,和人家争个谁是谁非不可。他的这犟牛脾气,注定了他一生绊绊磕磕,多灾多难。
  先是五十年代末期,他的一篇宣传计划生育的小品涉嫌宣扬马寅初的新人口论,遭到批评。“文革”中此事又被扯了出来,大会小会地批他。如果他聪明一点,不那么固执,对他这样的普通教师,也许不会揪住不放。但他认死理,闭口不批新人口论,因之被造反派围斗抄家,祸及亲友,小女儿也因缺人医护而致残。
  邓小平复出后,神州大地春风拂来,张鹏九为之鼓舞,他倾其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于教学。当年,他所带的高七四一班,取得了全县统考的好成绩。但好景不长,不久,报上先后发表了张铁生《一份发人深思的答卷》和北京市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张鹏九结果又因教学成绩太好被指为“复辟回潮”的追随者,省电台还点了他的名。对此张鹏九很不服气,竟在大会上与人家辩论:“师不教,生不学,哪算什么教育革命?”他的这种态度被视为顽固不化,其后果可想而知。好在那时有教育局主持正义的领导和同志们的保护,他才没有被再次关进牛棚。
  也许正因了他的痴心不改,因了生活中正义的存在,张鹏九才在磕磕绊绊的人生中实现了“当一辈子模范教师”的诺言。尽管当年做先进,没有什么物质奖励,所发大都是一张奖状,用今天的价值眼光看,都是一些不能当饭吃的东西。但张鹏九却视若至宝,非常珍惜,他觉得这是对自己的最高奖赏,他把这些奖状一张张都珍藏着。到退休的时候,各色各样的奖状竟集了满满一箱子。
  毕竟很有些年代了,有些奖状纸面已经发黄,纸质已经变脆。为便于保存,他买了两个一米见方的大镜框,把所有的奖状都整整齐齐地镶嵌起来,置放在房间醒目的位置。来人笑他痴,说现在人们羡慕的是金钱和地位,谁还希罕这些破玩意?张鹏九不气不恼,一笑置之。他自有见解:若以金钱计,这些奖状确实一钱不值,但它却记录了自己的人生奋斗,可以使子女们懂得他们的父亲曾经怎样地工作,怎样地做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其价值又如何能用金钱去衡量呢?
  张鹏九曾自拟了一条家训:“勤勤恳恳地工作,认认真真地读书,清清白白地生活,堂堂正正地做人。”他将其悬于卧室墙上,时常端详,用以自勉和教育子女。他的孩子受父亲影响,一个个刻苦努力,先后都考入大学。

游梅花山

第12版(副刊)
专栏:笔墨山水

  游梅花山
  唐喦
  虽说初春天气,但仍有些凉意,坐落于紫金山脚下、中山陵园内、明孝陵景区的梅花山,早已万花齐发,争奇斗艳,香气冲天。该梅花山占地面积四百多亩,种植梅花一万三千多株,梅花品种二百二十多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早在元朝时期即以梅花坞闻名中华。解放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梅花的栽培,在这里成立了梅花研究中心,并安排组织了专业队伍栽培、松土、剪枝、嫁接。每年梅花盛开时节长达一个多月,每日参观者达数万人。今年更是盛况空前,最多一日达八万人次,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梅山也!
  梅花山,我久闻盛名。我爱梅、更爱画梅。是日,天朗气清,略有寒意,遥望梅花山,已香雪海一片,红如彩霞白如雪,且有青松相映成辉,更富有诗意。未到梅花山即有一股诱人的清香之气,已吸引着我的脚步加快起来。进了山,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万花怒放。红的、紫的、黄的、白的、绿的,应有尽有,借问君爱哪一株?还爱深红是浅红。梅枝如铁花如雪,有诗曰:“梅经风霜香益烈,人生无求品自高。”元朝王冕画墨梅,有诗赞曰:“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可见梅花天生玉质,铁骨幽香是多么惹人垂爱。
  我取出相机,拉近推远、推远拉近,还没有游到半山腰就拍了五个胶卷,累得我满身大汗。拍了南枝北枝好,东枝西枝更奇妙。这些梅树,是我画梅的良师益友。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总以古梅、瘦梅为佳,花稀,花少为美。如今的梅花枝繁花多为美,这是时代使然。一代伟人周总理也爱梅花,抗战胜利后,他曾住南京梅园新村。岭南艺术大师关山月画梅也一反常态。他画红梅,也是枝繁花茂,欣欣向荣,蓬勃向上。听说梅花是南京的市花,南京市委要以梅花盛开这个时节在这里举办梅花节,邀请中外友人来宁观赏梅花,为开放改革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来宁投资。这真是机不可失,相信这一举措,必将使南京走向世界,迈出辉煌的一步,使古城南京这颗镶嵌在长江边上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图片

第12版(副刊)
专栏:

  灌木丛中的牧羊人(中国画)贺焜

《俞平伯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第12版(副刊)
专栏:

  《俞平伯全集》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花山文艺出版社召开的《俞平伯全集》出版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与会者对这部全集出版的意义和俞平伯先生的文学成就进行了热烈而又深入的讨论。
  《俞平伯全集》收辑作者七十余年间各类文章著述,全面体现了作者一生在文学、学术方面的突出成就,是一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全集除辑录作者生前亲自编定、出版的单行本著述外,还汇集编入大量散见于各种报刊的散佚文稿以及未发表过的日记、书信和诗词等。全集按文体分类编辑,共编为十卷:第一卷诗歌,第二卷散文,第三卷诗文论,第四卷词曲论,第五、六、七卷红楼梦著述,第八、九卷书信,第十卷家书、日记,书末附有天津社会科学院孙玉蓉女士撰写的《俞平伯年谱》。(简编)

能不忆草原

第12版(副刊)
专栏:神州情思

  能不忆草原
  孔相如
  似水流年岁月,我曾有幸出塞,支边内蒙古十九年半。出居庸关,经西口,过辽代藏有万卷华严经的白塔,于1958年12月25日来到了阴山之阳的呼和浩特(蒙语,译为青城)。我被分配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厅,编写教科书。
  古代边塞诗人反复吟颂过的阴山是我久仰的塞外名山。它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南境一带。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像一幅水墨画。
  我曾在阴山下,体会“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情景:天湛蓝清澈,仿佛是一口明亮的大钟,笼罩在我的头顶和四周空间。地平线不是横的,而是圆周形的。真是奇绝胜景。
  曾三次去过阴山那边的草原。辽阔、古老的草原给我难以忘却的记忆。似穹庐的蓝天之上,白云飘行,草场上“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毡幕绕牛羊,敲冰饮酩浆”的风光清雅。
  草原蒙古族人民醇朴、热情、好客,传承着古老民族的民俗和民风。
  1975年春天,我们蒙文、汉文两个编辑室的十几位编辑,到锡盟罕克拉公社(今称乡)出差,调查教科书使用情况。下车后,我被两位蒙族姑娘赛依娜和小包,热情地带到她们的宿舍。为了迎接我们,房间从上到下,新糊了花纸,颇有辉煌之气,被称之为“草原皇宫”。第二天,我到牧区学校听课,回到宿舍,发现后走的她们没有锁门,我很纳闷。待她们回来,问了情况。她们微笑着说:“草原人家,外出都不锁门。没有小偷。即使有过路人进屋找碗水喝,也不会拿东西。”我既惊讶又赞许。原来古圣先贤“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在草原上仍实行着,足见牧区人民的道德风尚。一次,我和一位翻译、一位美编,走进一个蒙古包,受到不相识的女主人的热情欢迎。她拿出奶豆腐、奶糖饼、奶酪、奶茶、白油、黄油,甚至还有马奶酒,款待我们。我们过意不去,请美编给她画幅肖像,以示报答主人之情。画像很成功,穿着蒙古袍的她,太高兴了。画肖像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蒙古包内外,牧民云集,请画肖像。美编画技纯熟,一一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在牧区出了名。
  虽然是五月天气,草原之风,猛且柔,终日劲吹不停。清风拂耳,我临风观天上白云幻苍狗,体验唐代出塞诗中所写的风沙大漠。为了挡风,菜园子是用红柳圈起来的,内有一口机井,种着白萝卜等蔬菜。我问,怎么不在空地上种些花?赛依娜说,没有花籽。
  一日,赛依娜骑马入大漠,打马回来时,她竟然双脚站在马镫,身体直立马背上,信马由缰,飞奔而来,演了绝技。我既吃惊又出神,赞叹不已。她找来一匹老实而又矮小的马,让我试骑。她想让我驰骋一番,体验飞马的豪情和英勇气概。我的同事额尔登木图同志左脚直立,右脚向前一步,膝盖前屈,形成了一个“上马桩”。我甚表歉意,蹬膝上马。他牵马缓行,我不禁惊心,不敢扬鞭。我立马前望,赛依娜飞马狂奔,在沙碛上已成了一个小黑点。
  草原以牧歌、马头琴著称。赛依娜和小包悠远绵长的长调牧歌,婉转飞扬。歌声起处,草原的浩瀚、悠远、辽阔,均呈现在我眼前。
  约过了一星期,出差任务完毕,我该回青城了。
  我和赛依娜、小包洒泪而别,从此也别了草原。
  到青城,我专心为她们寻找花籽,只找到茉莉、剪秋萝之类,并附一诗,一起寄到罕克拉。诗曰:“寄去青城的花籽,请种在那用红柳围起来的园子里。待到花儿争妍斗丽,乃是我对草原明天烂漫的希冀。”
  转年的夏秋之间,收到两位蒙族姑娘来信,并附一张花前合影。信中说,花开之日,牧民纷纷来到花前照像,繁花人影,传为佳话。
  去草原,结识了两位蒙族姑娘和一位蒙古包中的蒙族大嫂,转瞬二十多年过去了。请紫塞南来的征鸿,北回时,莫忘带去我对草原及草原朋友的祝福和忆念。

南瓜情结

第12版(副刊)
专栏:

  南瓜情结
  姚昌忠
  楼前一排核桃树,夏秋浓密成荫,冬春枝桠透亮,忠实地报道着四季气候。靠墙角一小块渣土地。儿子从这里挖出了碎砖锈钉烂胶鞋玻璃碴不成形的塑料袋以及大大小小的水泥块,是前几年造楼工人的废物堆弃。开春种下七八窝南瓜籽,没施底肥,人老了,腿脚不灵便了,就种这样的八宝卫生田!
  北京春天无雨。盼呀盼呀好容易盼来三两朵乌云,一阵风来就不见踪影。入夏以后天气预报也不灵,跟捉迷藏似的,说有雨有雨,却不见掉点儿。此时正是瓜秧出土等水喝的节骨眼儿,找几只空油桶,每天装水提下楼去。
  从前在川北或陕南山里曾见有大熊般负重的庄稼壮汉。他们使我想起南瓜或南瓜使我想起了他们。南瓜是扎扎实实的山里汉子,有土有水有阳光就长,而且不顾一切地疯长,不几天就嘀里嘟噜摆开一溜圆鼓鼓胖墩墩的大小子实,不像小白菜娇气,稍大些就招腻虫;也不像西红柿,好好儿的正长得身高马大膘肥肉厚,一场铁锈病来叶子就蔫枯了。南瓜不这样。瓜苗拱出土就贴地伸展,枝蔓尖端像是有知觉的触发器,IBM最新出产的芯片也比不上它,专找宽敞处爬,又像多产作家的灵感,随手抓个题目就生发出稀汤文章。
  仲夏过后太阳发了疯,炎热如火。入秋才有雨来,而且接连不断,好像一年里的降水量都赶在这时候。以前在延庆清泉铺山里,见沟谷中每下落一段就铺砌一层大石,据说是为的减杀山洪水势。可见北京并非一个有山无水的所在。如果从天上往下看,就知此地正在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交接处,山里的水专从这个出口往外冲。但这种说法与我种在京西坡地上的南瓜队伍一时好像无大干系,此类议论应该打住,不必往下发表。
  立秋过后,靠墙角的渣土地铺满绿色大叶,把地面遮得严实,从绿叶丛中不时窜出朵朵黄色大花,招得蜜蜂蝴蝶飞来。幸好早已去掉多余的分蘖,不然就只收得一地瓜蔓了。
  小孙子跟我数南瓜。“一个、两个……”,他一声高过一声兴奋不已。斯蒂文森在《金银岛》里描写过寻宝少年,我这小孙子此时的心情大概跟寻宝少年差不多。我要孙子学我的样,拔几把草把南瓜盖上,作个记认,以后就不必遍地翻找了。只见他面有难色下不了手。因想前几天带他去西郊动物园,几个孩子隔着网栅喂羊喂梅花鹿,也是自己不动手,由爸妈摘了草递给小小的他或她去喂。看来我这小孙子也这个样,像害怕传染病似的不愿伸手沾泥。这也是一种时代病?
  由此就想,如我这般岁数的人,这辈子的收获之一就是双手既可以翻书又能毫不犹豫地抓猪圈起出的粪土。此说似乎残酷,但生活就是这样,生活必须这样。在内地十几年、几十年,舞文弄墨的人不学会养、植、种三大技术以及劈柴洗衣和煤球打土坯等等杂八本事,怎么活得下来!如此风风雨雨几十年,自己也和许多人一样变成沉甸厚实的南瓜,习惯于匍匐地面藏在宽大的阔叶下面,不像一心往上窜一心要出头的向日葵。
  当然,向日葵和南瓜各有长处,大可不必牵强类比。比方说,向日葵有善于包装自己推销自己的优点。但我还是偏爱南瓜,南瓜随处挖个坑,倒一桶粪肥,就结一窝瓜。如果地窄,翌年紧贴近旁挖个坑再种就又得一窝。像我今年这样种卫生田,是老来京郊乡居不得已的创造,说它野趣也罢,反正是登不得大雅之堂,写不进《作物栽培法》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歌手藝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