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8-04-05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列宁曾在这里演说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列宁曾在这里演说
  冯惠明
  提起斯莫尔尼宫这个响亮的名称,许多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中国人都不陌生。人们最初是从中学课本上的两幅油画认识她的。一幅是列宁在斯莫尔尼宫大厅向武装的工人、水兵演讲时的场面;一幅是列宁在办公室的沙发上写字的情景。像斯莫尔尼宫这样的革命“圣地”,也许是我们这一两代人终生都想去膜拜的地方。
  仲秋一个明朗清新的日子,我们几个中国人有幸得以瞻仰斯莫尔尼宫的容颜。
  当我们穿过一条宽阔幽静的林荫大道,走近斯莫尔尼宫广场,立即感受到她的壮阔、宏伟和典雅。广场上灿烂如锦的花坛中央,竖立着一尊高大的列宁雕像。列宁左手拿着帽子,右手伸向前方。他昂首注视远方的神态,似一位历经沧桑的世纪老人,正在向每一位来访者回忆当年奔腾激越的战斗岁月和革命豪情,诉说近百年来社会变革的波谲云诡和苏维埃国家的兴衰。
  绕过雕像,我们便站在斯莫尔尼宫面前。她的左右两侧延伸很长,掩映在高大茂密的绿树丛里;她的中央正面由上下两层组成,下面是一排七个连拱式的廊门,廊门之上耸立着八根粗壮的伊奥尼亚式立柱,立柱上擎接着钝三角形的楼顶。整个建筑颜色由黄白两色相间调配,看去气势恢宏,造型古典幽雅,不愧是镶嵌在涅瓦河畔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斯莫尔尼宫建于上个世纪初,沙皇俄国在此开办了一所贵族女子学校,直到1917年10月她才成为社会主义革命武装起义的大本营和政权机关所在地,现在则由圣彼得堡市政府和博物馆共同占有。博物馆的女馆长引导大家步入位于斯莫尔尼宫二层的讲演大厅时,每个人的心头都升腾起一种仰慕、追怀和神圣的感情。这座大厅四壁雪白。顶部的巨幅光荣女神浮雕,一盏盏华丽的枝形吊灯以及四周壁柱、窗沿镶缀的白色浮雕,使人联想到上个世纪这里的主人———俄国上流社会女子舒适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而那一排排殷红的木背靠椅整齐地摆放在空荡荡的大厅里,则给参观者留下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随着女馆长的娓娓讲述,我们的思绪不由飞越久远的岁月,跨过茫茫的时空,回到那个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特别熟悉而又十分陌生、非常贴近而又极为遥远的年代……
  1917年俄国革命与反革命、武装起义和镇压起义的斗争进入最后白热化阶段。这期间,列宁在彼得格勒北郊拉兹里夫湖畔的茅草屋里完成了他的历史巨著《国家与革命》,为俄国革命的航船指明了航向。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决战终于到来了。根据列宁的提议,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10月24日(新历11月6日)发动武装起义,司令部就设在斯莫尔尼宫。那天夜晚,列宁来到这里,直接指挥各路起义部队。在斯莫尔尼宫的主要入口通道,赤卫队架起了大炮和机枪,筑起了街垒;在灯火通明的大厅、走廊,涌动着赤卫队战士和水兵,他们在这里接受军事委员会布置的战斗任务,一批又一批开赴预定目标,占领重要的工厂、监狱、报社、印刷厂等;通向首都的交通要道也被革命武装控制起来,以便阻遏临时政府从大战前线调回的反动军队;波罗的海起义舰队的水兵也调来扼守涅瓦河上的战略要地;25日凌晨,几乎所有临时政府的机关被占领,只剩下冬宫。列宁下令攻克这座最后的堡垒,从涅瓦河上传来阿芙乐尔巡洋舰隆隆的信号炮声,赤卫队战士和水兵英勇冲向冬宫的拱形门洞,冲在前面的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爬上厚重的铁栅栏大门,冬宫在25日深夜被攻陷,临时政府的部长们被逮捕,武装起义取得完全胜利!当晚,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全部政权归工兵农代表的苏维埃。紧接着,第二天代表大会又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并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就在眼前的大厅,列宁几次走上高高的讲台,他那深邃的革命思想、精辟而独到的演说,博得600多位代表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此刻,我们就置身于当年代表们坐过的木背椅上。大家一边倾听着讲述,一边凝视着列宁曾经站立过的那个讲台,几乎可以肯定,每个人的脑海里都在想象着当时俄国革命者尽情欢呼胜利、向伟人致敬的那个动人心魄的历史性场面,正如那幅著名的列宁在斯莫尔尼宫的油画所描绘的那样。
  离开演讲大厅,主人又带我们瞻仰了列宁工作过的办公室,那里陈列的所有物品,宽套沙发、陈旧的写字台、手摇电话机、年代久远的报纸,甚至墨水瓶、水笔,都好像在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关于列宁的故事。
  参观结束了。当汽车徐徐远去的时候,我蓦然回首,目光触到了斯莫尔尼宫顶上的白蓝红三色旗,一种不可名状的情怀袭上心头:星移斗转,日月沧桑,那场扭转乾坤、震撼世界的战斗,已成为昨天的历史,现在列宁的故乡也不再升起镰刀斧头旗,然而那次革命、那段历史以及她所揭示的真理却永远不会使现在的人和今后的人们所遗忘……

“花神”情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花神”情
  王芳
  在巴黎文化气息浓郁的拉丁区圣日尔曼大街,有3家百年咖啡老店:“利普”、“双偶”和“花神”。3店毗邻,其中历史最早的数“花神”,建于1870年左右,以接待文化艺术界人士久负盛名。
  咖啡馆是巴黎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典型特征。本世纪初叶时,巴黎人喜欢按社会阶层和行业组成不同的社交圈,在咖啡馆里约会品饮。蕴含着青春与新生之意的“花神”咖啡馆,总是受年轻知识分子的钟爱,他们时常聚到这里,或辩论交流思想,或伏案疾书创作。起初,一批左翼文人为纪念俄国革命,在此创办了“十月剧社”,后来,这里又成为法国存在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摇篮。作家加谬、哲学家萨特、画家毕加索、诗人阿波利内尔,都是这里的常客。早年留学法国的周恩来,在巴黎期间,也经常光顾“花神”。翻开店里精美的菜单,在讲述“花神”历史的一页,清楚地记载着周恩来与店员帕斯卡的一段友情。
  帕斯卡是“花神”资历最老的职员,待客热情诚恳,对来喝咖啡的穷文人总是充满同情。当时,周恩来在巴黎雷诺汽车厂做工,一周劳累下来,他总在星期天下午过来喝茶。周恩来的出现,令帕斯卡好奇欣喜,俩人很快结下了友谊。帕斯卡十分钦佩眼前这位为寻求真理远离家乡的中国青年,每次周恩来来到店里,他都主动服务,并多次解囊相助。许多年后,有一天,“花神”又来了一位中国人。他对帕斯卡说,周恩来总理向他问候,同时捎来了他最喜爱的雪茄。从此,每过一段时间,帕斯卡都能收到来自遥远中国的雪茄。
  如今,故事的主人早已去世,“花神”咖啡馆里却一直传颂着帕斯卡与中国总理的这段友情。周恩来的名字,也永久地铭刻在了“花神”门前的纪念牌上。现任店堂经理兴奋地告诉记者,“花神”在世界上只有5家,另外4家分店在日本。他正在寻求中国合作者,希望不久的将来“花神”能落户中国,让周恩来总理谱写的友谊曲续出更美好的乐章。

瑞典人的窗户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瑞典人的窗户
  章念生
  在瑞典工作生活期间,发现瑞典人不仅政治经济讲透明度,居家生活也讲“透明度”。
  我们的寓所地处斯德哥尔摩市郊的一个岛上,四周都是独门独院的小楼,在周围散步时,经常看到许多迎着马路的窗户没有窗帘,客厅、厨房、书房往往一览无遗。与住处相邻的一幢房子,窗户奇大,就像一块块银幕,即使隔着一块大草坪,房主的一举一动也是一清二楚,就像“放电影”一样。每次从院子前面走过,老是忍不住好奇要瞥几眼。这家女主人总是很忙碌,不是在熨衣服,就是在挂满炊具的厨房洗洗涮涮,对外面走过的“观众”视若无人,从不受任何干扰。天天上演“家庭剧”的远不止这一家,在岛上散步,经常是在无意之中成为这些“家庭剧”的观众。
  后来,我们发现无论是市区的公寓楼,市郊的花园别墅,还是乡村的农民住宅,几乎家家的窗户都是透明的,而且窗台上都摆着装饰品,有的是盛开的鲜花,有的是一束干花,有的是各种各样的工艺美术品,还有的窗台上虽然什么都没有,但玻璃上贴着窗花。一盏别致的台灯总少不了,那柔和的灯光既照亮了窗台上的饰品,也为精心布置的居室平添了几分诗意。圣诞节和元旦期间,家家窗户上更是多姿多彩。早在圣诞节到来之前一个月,窗台上就已摆上了烛形灯,随着节日的临近,许多住家开始在窗户边竖起圣诞树,树枝上挂满颜色鲜艳的小球,绕上五颜六色的串灯,再挂上星状灯,绚丽的色彩与窗外的皑皑白雪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幅幅景象令人过目难忘。
  斯凡是笔者的一位瑞典朋友,也是一座带庭院小楼的主人,有一次闲聊,谈到了瑞典人的窗户,笔者将自己的上述“发现”告诉他,并问其故,他说出了一番道理。他说,瑞典人历来办事认真,有时被人认为近乎古板,但对生活却从不古板。瑞典人热爱自然,喜欢旅游,爱好阅读,喜好养花等等,总愿将生活安排得充满情致和乐趣。重视居家布置,便是一种传统习惯。他妻子就属于这样典型的瑞典人,非常讲究家居修饰,尤其是窗户摆设,总要将最漂亮最鲜艳的花摆在那儿,而且经常换,就是那挂在窗户上端起装饰作用的半截窗帘,也要定期浆洗更换,还不断地想着法子翻新花样。北欧地区纬度高,冬长夏短,尤其是冬季阴暗湿冷,夜长昼短,色彩单调,总给人以一种莫名的压抑感,人们愿将居室布置得尽可能地富有绿意和生机,以忘却那冬日单调与压抑。许多人希望在自家充分享受居室温馨的同时,也能让这种温馨给予路人些许感染,所以愿意将自家的窗户向路人“开放”。
  2月中旬的一天,记者从外地出差回斯德哥尔摩,为了赶路不得不开夜车,茫茫黑夜中正感形单影只时,公路旁边的那些明亮窗户映入眼帘掠过心田,那窗户里透出的融融暖意,竟令人在不知不觉中忘却了寒夜中的落寞和旅途的疲惫,产生了一种悄然融入这个温馨和谐世界的奇妙感觉。

步行街的诱人之处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步行街的诱人之处
  章云
  我们在谈及城市及其街道的魅力时,步行街的诱人之处是不容忽视的。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城市都有步行街,特别是欧洲的城市,几乎座座都有。它们大多是在老城的基础上开辟而成的,一般都处于城市的心脏地带。老城往往是传统的文化和商业中心,沉淀着几个世纪的文化精粹。但老城的街道又太狭小,无法容纳各种车辆的行驶。于是,许多城市在建成了现代化的街区之后,索性将这些老城所处的地段与新区分离开来,开辟为步行街或步行街区。
  当然,开辟步行街区的理由和目的并不相同,依各城市的历史沿革和现时需要而定。据笔者所知,世界各地步行街的形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依附于文化传统的。如法国巴黎的拉丁区是著名的文化区,那是文人学士出没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巴黎最古老的步行街区———圣塞浮兰小区,现在是外国游客最喜欢光顾的地方。那些中世纪时期的曲里拐弯的小街小巷,就像蜘蛛网似的,围绕着一个小教堂转。小街道两旁有各式各样的小饭馆和小商店,人们可以吃到从阿拉伯甜饼到西班牙海鲜那样的各式美食;这里还有各种不起眼的小型剧院和电影院,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先锋派的戏剧和现代派的电影。
  依附于名胜古迹的。如雅典卫城下面的那个普拉卡区,那也是一个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地方。游客们在天下闻名的卫城山参观后下来,可到这里领略希腊传统文化的风情。他们既可以在典型的小酒馆里品尝地道的希腊酒菜,从咸橄榄拌虾米到廉价的土产葡萄酒样样都有;又可以在琳琅满目的小店里买各式各样的纪念品,从阿波罗驱驾马车到苏格拉底的头像任由选择。入夜后,人们还可以同当地人一起唱歌跳舞,即兴狂欢。这个步行街区名气之大,已被当地人称之为“游客的天堂”。
  依附于商业中心的。如葡萄牙里斯本商业广场以北的贝克萨区,这里是传统的商业中心,过去是些富人们坐马车来购物的小街道。进入现代以后,全部开辟为步行街区。在那里,咖啡馆与高档商店并肩,流浪艺人与流动摊贩为伴,真个是鱼龙混杂,雅俗共赏的世界。但就建筑艺术而言,街区中心的那条奥古斯塔路可能是笔者见到的世界上最为豪华的步行街了。
  但也有完全出于旅游的目的而开辟步行街区的,如奥地利第二大城市萨尔茨堡的步行区。它几乎占据了该市萨尔察赫河左岸的所有街道,完全是为了到这里来瞻仰音乐天才莫扎特的故居和领略音乐之都风貌的游客而设计的。而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由于只准行船,不准走车,几乎整座城市里都是步行街。
  也有别出心裁的步行街,如巴塞罗那著名的“兰波拉”大道(中国人称之为“花市大街”)。这是一种两边走车中间走人的林荫大道,联结着城市的两个重要的名胜加泰罗尼亚广场和哥伦布纪念碑。绵延数里的林荫道上,到处都是鲜花市场和饮食小吃;各式街头艺人在空地上施展技艺,从画画,拉小提琴到杂耍的,无所不有。在西班牙其它城市里,几乎都有一条这样的步行街。
  步行街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最大的好处是游客可以在不受车辆干扰的步行中,舒心畅怀地游览城市文化和商业高度浓缩的一角,赏心悦目地领略城市风土人情最为集中的地方。因此,要使步行街名副其实,首先必须严格禁止各种车辆入内。即使是给步行街的商店运送货物的车辆,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进出。一般都是在早晨10时以前就将货物运送完毕,此后,任何车辆都不许进入,包括自行车和人力车。最重要的是不能有任何例外,否则就不成其为步行街了。只有大家都安步当车,步行街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这是步行街的首要条件,也是它之所以诱人的主要原因。

都市情韵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编者的话

  都市情韵
  说到都市的魅力,有人赞叹摩天的建筑与笔直的大道;也有人迷恋古代文化留下的辉煌记忆;有人留连水光山色的那分清新;也有人兴奋于商城商街的喧闹繁华……
  的确,所有这些无不散发着都市的魅力。但是,当您读了这几篇短文后,说不定会有另一种感觉:一个都市最令人回味无穷的,还是从那街街巷巷中渗出的历史感和浓浓情韵,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久久地留在人的心里。试想,若少了这情韵,那都市无论壮丽、华丽还是美丽,又何异于一幅没有生命的图画?

假日(图片)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假日 陈敢清摄于荷兰阿姆斯特丹

今日冬宫(图片)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今日冬宫 许宏治摄于俄罗斯圣彼得堡

沃吕维公园的品位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国际副刊

  沃吕维公园的品位
  魏崴
  从记者住处出门向东,行300余步,便进入布鲁塞尔东郊的沃吕维公园。那里是记者经常散步的地方。
  公园始建于1897年,当初是个名叫莱比克的小山谷。顺着山谷走势,有小桥相连的池塘,连绵起伏的草坪坡,遮天蔽日的树林,逶迤幽静的林荫道。沿池塘、小丘上上下下,在公园外围走一遭约1个多小时,如果于园内徜徉,足下是草坪、幽径,头上是婆娑的树影、天光,耳畔是风籁、鸟鸣、虫唱,一路如歌,令人陶醉,足可驱逐劳顿,消除疲惫,走上几个钟头都是可以的。
  海鸥、野鸭等水鸟长年栖息于池塘内,还有一对天鹅也在这里“安家落户”。它们那洁白的倩影在水中悠然游动时,风姿高贵,体态婀娜,十分悦目;当它们展翅蓝天,在水面上空飞翔后降落水面时,那非凡的气势也让人赞赏不已。
  公园离闹市并不远,从这里驱车10分钟即可抵达市中心,它的北边和东边是出入布鲁塞尔的主干道。然而,这里却毫无“市场经济”的痕迹,无叫卖之乱耳,无喧嚣之烦心。公园是有管理人员的,可他们也没有“承包”之想,似乎并不注重经济效益。据护园人说,100年来,公园仍然保持着最初规划者设计的风貌。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并没有改变这座公园的淳朴、自然的文化品位。
  平时,园内游人不多。一到周末,即使是下着小雨,休闲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若是风和日丽,就更是游人如织。有的一家数口,老少三代,连同他们家的狗,或在草地上嬉戏,或沿小道信步漫游,或在池边投食,喂鱼类水鸟。
  记者爱看的景观之一,是小孩朝水中扔面包块:他或她都是奋不顾身,尽力掷去,若不是大人在后面牵着,人肯定会和面包一同滚落水中的。那稚气可掬、纯真可爱的情态,连同岸下争食的水禽,构成一幅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机勃勃的图画。
  记者偶尔也带几块面包去公园喂鱼和鸟,尽管是“邯郸学步”,却感到一种“天人合一”的乐趣,自认为这是高文化品位的娱乐,内心是颇为得意的。
  不料数月前布鲁塞尔环境管理局在池塘边竖起一些告示牌,牌上的说明令记者颇为不解。其意略曰:沃吕维公园的池塘水面宽阔,水鸟觅食甚易,加之坡岸舒展,水鸟倍感安全,故吸引众多水禽在这里栖息繁殖。有一建议:如果您有心喂鸟,请注意不要用面包填喂。因为过剩的面包在水中腐烂,易滋生病毒,鸭子感染了痛苦数日后便会死去。最好是不要喂它们!因为,可供它们生存的各种养料,园内应有尽有。
  几个月来,记者一直留心园内游人的举动。用面包喂鱼鸟的现象果然少了,环境管理局没用“严禁”、“罚款”等用语压、吓游人,而是规劝。然而奏效了。记者爱看的喂鸟景观可能会消失,但并不觉得可惜。
  沃吕维公园看起来没有变化,但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它使自己的文化意境更加良好,更加健康。这对中国的城市公园建设,或者不无借鉴意义。

布鲁塞尔花树满街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布鲁塞尔花树满街
  盖湘涛
  比利时王国首都布鲁塞尔,是一座环境幽雅而美丽的城市,它不但有雄伟壮丽的古典建筑,而且还有巍峨的现代化大厦,更有整齐而繁华的街市,到处都有茂密的绿树林,以及长满花树的草坪和绿地。
  布鲁塞尔位于西欧的中心,它距离荷兰、法国、德国、卢森堡、英国等国首都的距离都在200—300公里左右。由于它占据西欧中心的优势,西欧经济共同体、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总部都设在这里,有“西欧首都”之称。
  布鲁塞尔市中心的大广场汇集了中世纪古老的建筑群,市区的绿化带从市中心呈放射形分布,每条大街都以大教堂、塔尖及其他建筑物做对景,以花树、草坪及绿树林子做衬托,显得亲切而活泼。布鲁塞尔的街市,到处都是绿荫蔽日,花草遍地,每当曙色怡人的时候,小鸟就在枝头唧啾絮语,迎送行人。穿行在绿色大道上的人流、车流声,奏出一支优美的绿城抒情曲。而当暮色降临的时候,茂盛的花草在接纳晚归的人们,欢歌笑语荡漾在绿色的海洋之中。布鲁塞尔市中心许许多多的街头绿地和皇宫花园,就这样为这座古城增添着妩媚的姿色。
  位于布鲁塞尔市法院大街的小萨勃隆街公园,是一块面积仅半公顷的袋形绿地,小而幽雅。这个小公园前半部是绿茵茵的草坪,中间是馥郁芳香的郁金香。穿插的几丛灌木郁郁葱葱,中间小道曲折幽深,带着几分清雅。公园中还竖有一座纪念碑,白色大理石,镌刻着金字,形成肃穆的气氛。公园的后半部是阔叶树,修剪得十分整齐,中间砌有水池,池上有大理石雕像,一泓碧水,映出树丛和白色雕像的倒影,使得这座街心公园更富有生气。
  布鲁塞尔考登堡广场,是个广场的组合。其中最大的绿化广场,宽120米,长140米,广场中由草坪、观赏花树和灌木以及平台组成。平台高出绿地6米,由台阶登上,高差叠落的垂直陡壁刻有优美的浮雕人像,下面是喷水池。广场两旁是绿化带和阿尔贝托一世纪念图书馆以及艺术宫等古老建筑,以它开敞的柱廊,连续不断的拱券来丰富着广场的空间。这个广场在风景透视、空间组织、色彩和体形等方面都可与街景和建筑相互烘托,交相辉映,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美化着这座古老的城市。
  市东南郊有一个占地1500公顷的森林带,也是这个城市的旅游地,人们来到这里,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更能领略布鲁塞尔优美的景色。
  布鲁塞尔在保护原有建筑的同时,在统一规划的指导下,也注重新建筑的建设。原子银球餐厅是布鲁塞尔现代化的标志。它由9个直径18米的银质圆球组成,球与球间由柱子相连,自地面到最高球顶高达100米,相当30层大楼。
  布鲁塞尔是美丽的,漫步街头,纵目四顾,旖旎风光尽收眼底。在总面积不到3.5公里的市中心,就有花园、绿地、绿化广场28处,星罗棋布在居民区,给居民生活增添无穷的情趣。布鲁塞尔以它闻名世界的城市风光和西欧古典建筑而形成它特有的风格和魅力。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又十分注意历史建筑的保护,追求与固有风格的谐调,它有合理的城市规划布局,功能分区合理,注重城市环境设计,将街心广场、马路、绿地、建筑物以及雕塑、水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之在空间的层次和排列上富有变化,产生活泼清新的艺术效果。
  应该说,布鲁塞尔这座城市既保留着古老的风味,又有现代化的特色,它那现代与传统的强烈对比和巧妙结合,使之更为增色。而那无处不在的花树与绿地,则把这座城市打扮得更加婀娜多姿,芬芳娇艳。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