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7-12-26第1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倒着走的闲话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倒着走的闲话
  岳凤先
在一些休闲的去处,常见有倒着走的人。我一直担心他们会不会摔跤。其实这是多余的忧虑。据说这是一种练身法,能够健脑强身云云。
人有一种求异求新的本性。吃着荤的说素的好,穿着长的说短的好。特别在眼下这个转型时代,都在琢磨如何换换思维方式,有变个活法的,有变个干法的,有变个说法的,于是又出现了变个走法的,煞是热闹。我以为,这未必是坏事。中国历史悠久,传统观念极深,陈陈相因的宗法伦理制约着人们,食古不化的旧习难改。时至今日,适逢春风化雨的天时,思迁变异之风乍起,毕竟是历史的进步。
进步是好,但未必诸事尽然。求新变异是为了进取,进取便要前行,不能转到别处去。转变总要有个尺度,到了三百六十度,虽然眼睛依然看着前头,腿往后退,这与背道而驰无异,极容易复旧,甚至是返祖。这个走法热起来,波及更广的领域就可怕了。其实,我们看到的许多事,是在使用倒推的做法,以古压今,今古混同,弄得神秘兮兮不知其所以然。秦始皇、唐太宗使用的那些玩艺儿,都是古法造的,原始得很,虽然珍贵,但不实用,所以可鉴而不可仿。慈禧太后的化妆品任它有怎样的奇效,也不会比得上现今的高科技产品。看那照片,到后来太后的那张老脸臃肿倦怠,远比现代的同龄女士衰颓得多。所以不必总是用宫廷秘方来吓唬今人。那时候,著名的改革家康有为够进步的了,可是连他也很难走出误区,有时候还用古人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他曾出国考察,研究外国多有国君被杀的原因,结论是很可笑的。鲁迅说:“南海圣人康有为,佼佼者也。他周游十一国,一直到得巴尔干,这才悟出外国之所以常有‘弑君’之故来了,曰:因为宫墙太矮的缘故。”(鲁迅《谚语》)
倒行,只能在练身场,倘走向大道或远行,是走不通的。至于干别的正事,断然使不得。
(作者单位:沈阳铁路局)(附图片)徐鹏飞画

为了徐州更美好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为了徐州更美好
  孟庆辉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管”字,谈何容易!1995年,庄玉斌任徐州市城管委主任第一天,市委书记王希龙就向他敲响了一记警钟:不要当“土匪头子”。
为了这句话,庄玉斌硬是在家“禁闭”七日,苦苦思索后,逐步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干好城管工作的信心。
提起徐州,人们自然要与“煤城”画上等号,许多人脑海中的印象是“脏乱差”。甚至有人以“穷山恶水,泼妇刁民”赠之。
其实,城也好,人也罢,都是可以变的,关键在于管理得法。庄玉斌认为:管人比管城更重要,城市管理应当以人为本,只有市民素质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然而,城市管理工作还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目前,国家和省尚没有主管城市管理工作的部门,这就意味着做此项工作没有现成的饭好吃,必须去探索。
路在脚下,庄玉斌是个好强的北方汉子,又有学者的素养,他认为,凡事都得讲规矩,有章程,城市管理没有法不行,必须走依法治市的路子。1995年可称为徐州的城管法制年,经市长签署的十八个地方性规章中,就有十四个涉及城管工作,这些文件的出台,改变了过去城市管理软弱无力的状况。1996年8月28日,《徐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作为地方性法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徐州城管工作真正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城市管理有法可依,这仅是庄玉斌开局的一步好棋。接下来,他手中的“棋子”又移到了城管监察队员的身上。有了法,就应当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管好社会、管好群众,就必须首先管好自身、管好队伍。面对群众喻之为“土匪”的城管队员,庄玉斌的心里无法平静。过去他只是听说“十个大檐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城管队员掀人家的摊,踢人家的筐,折人家的秤等等的议论。可如今,他已是城管队员的“头”。这些振聋发聩的言语使庄玉斌暗暗下了大决心——整顿城管队伍,重塑城管形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庄玉斌从严治队首先从制度建设入手,《辞退规定》、《警戒制度》、《禁酒令》等十余项规章制度,有效地约束了城管人员的行为。为了把城管队员训练成文明之师、威武之师,庄玉斌提议将全市八百余名城管监察队员分期分批送到驻徐部队的“大熔炉”中去锻炼,举办封闭式军训,女队员也不例外,使城管队员的精神面貌明显改观,成了群众心目中的“市容卫士”。
富有理性思维的庄玉斌在埋头工作的同时,十分注意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难题。他常说:“城市管理工作是关系千家万户的热点、难点、焦点,决不能把它变成冰点。”比如,在如何处理市容与繁荣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庄玉斌坚持“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采取“堵疏结合”的管理方法,达到了“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不仅保证了城市市容的整洁有序,同时促进了城市的经济繁荣。
人说庄玉斌点子多。市容曝光台、拆除小区违章建筑、安置下岗职工是他的三项得意之作。徐州市容曝光台是城市管理工作的一大特色,自开办以来,常年坚持在徐州电视台、有线电视台、电台,有《徐州新闻》必有“市容情况”和“曝光台”,至今已播出一千四百五十多期,八千多个市容脏乱差问题百分之九十五得到了及时解决,架起了市民与政府之间的一座“连心桥”。居民小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徐州市城管委创造性地开展了“十佳十差”小区的评比活动。针对近年来居民小区中违章建筑的“顽症”,徐州市城管委会同规划、法院、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执法,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先拆单位的,后拆百姓的,一举拆除六百六十多处,七千一百余平方米的违章搭建,从而改善了小区的环境,居民无不拍手称快。为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徐州城管委充分发挥城管系统的职能作用,通过设置临时早市、夜市,开辟冷饮摊点、招聘“门前三包”管理员、市场管理员、保洁员等,解决了近万名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为下岗职工解了愁,为政府分了忧。
如今的徐州变了,变得更美丽、更迷人了。这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宽广的道路、洁净的市容,令人赏心悦目;夜晚,华灯初放,处处灯光摇曳,让人流连忘返。
优美的市容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客人,全国部分城市城管工作经验交流会、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会议等重要会议相继在徐州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徐州视察时,对徐州的发展变化给予了肯定。
徐州城管工作经验,已被全国的城市管理工作者公认为“徐州城管模式”,先后有四十多个城市的代表前来学习。

面对新年

第12版(副刊)
专栏:茶楼

  面对新年
  周晓明
面对新年就好像一个长途跋涉的行者,走过了一段长长的路程,迎面看见了一个新的路标。眼睛为之一亮,心跳的频率也加快了,那份神往,那份渴望,那份隐隐的焦急,那份淡淡的伤感都一齐涌上了心头。辞旧迎新,似乎少了一点孩提的欣喜和欢悦,多了一些成人的惶恐和内责,每每到了这时,总会感到时光的脚步是那样匆匆……
时间是什么?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够两次跨过同一条河流。”
人在不断付出生命代价的同时,也应该有所创造和前进。人的生命的有限,使时间有了严肃的意义。清醒自觉的人,希望每一年都过得充实,饱满,有所作为,硕果累累就像秋天丰收的谷物。
时光从我们的身旁飞逝而去,它力量巨大,造就了一切又无坚不摧。它冷漠而平静,日出日落平常又单调,容易使人熟视无睹。而光阴似箭给人的感觉最明显的,是季节和年份。初春,冰雪消融,萌芽新绿;深秋,草木凋零,秋风飒飒,使人触景生情。而新年给我们的感觉更不同寻常:呵,又是一年过去了……
怎样对待时间呢?一个叫约翰·戈达德的外国人是这样做的:他十五岁时,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称之为“生命清单”,给自己明确了所要攻克的一百二十七个具体目标。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写一本书等。在四十四年后,他通过顽强的努力,实现了一百零六个目标。我们不妨学学像他那样做时间的主人,驾驭时间,让时间把我们送上成功的彼岸。
新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排成长长的队形,这是组成我们自己生命的材料。是亮丽多彩,还是黯然失色;是回味悠长,还是平淡如水,全靠我们自己的把握。也许挫折大于顺境,也许机遇太少,也许事物的发展与自己的愿望并不一致。但是,我们的人生要靠我们自己,我们要对自己说:新的一年,好好干。

绿色的嘉峪关

第12版(副刊)
专栏:文化广角

  绿色的嘉峪关
  李新烽
嘉峪关是明长城的西端起点,位于茫茫荒漠的戈壁滩上。在人们的脑海里,被誉为“天下雄关”的嘉峪关总是与古关塞联系在一起。“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民间打油诗对嘉峪关的描写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我对嘉峪关的具体印象,便是范长江先生以《嘉峪关》为题的散文:“嘉峪关有小城一座,历年兵祸,城内已全废颓,城外有居民约五六十家,街市房屋矮小破败,居民亦穷困无活气,‘关口’在城西,关上有高楼一座,现楼盖已为大风吹去,仅剩支柱几根,还在为此古迹作勉强撑持。”
然而,沧海桑田,今非昔比,就在巍巍雄关脚下,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拔地而起。令人吃惊的是,这座戈壁滩上的城市竟是满目绿色,春意盎然。谈起绿化,嘉峪关人无不感叹道:“我们这里缺土缺水,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哪!”在嘉峪关栽活一棵树,要先挖去一立方米的沙石,然后运到城外,再从城外买回一立方米的土填平石坑;要从外地买大树苗,小树苗不易成活,运输时须带树根土、打包装;栽种时树要与原来的方向一致,每棵树必须施肥,必须留水管以便每周浇一次水。不及时浇水,树便不能成活,因为嘉峪关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八十五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二千四百毫米。为了确保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成活率,该市制定了《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对城市绿化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并从1995年开始,连续三年定为全市“绿化年”,花大本钱、下大力气绿化美化城市,改善市民的生活工作环境。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特别是戈壁荒原上,过去只种杨树,因其成活率高。可是,嘉峪关人在实践中发现,用杨树绿化城市,遮荫面小、不美观,且夏天飞毛、秋天落叶早,于是改种刺槐、塔松、榆树和柳树。由于种植和管理措施得当,这些树成活率很高,城市迅速绿化,面貌焕然一新。他们爱树种树的精神连外国人都深受感动,日本友人石井先生把八百棵樱花树赠送给他们。
狂风劲吹,黄尘漫天,水源短缺,绿色罕见……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嘉峪关人谱写了一曲振奋人心的绿色交响乐。我国的大西北地处内陆,自然条件差些,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但是,只要你看到嘉峪关满目葱茏的绿色,你就会相信,大西北人民加快发展自己的决心一定会在他们的手中变成现实。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横跨瀚海的亚欧大陆桥的优势,瀚海上的古老丝绸之路的明天会更美好。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