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7-12-26第10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与出路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如何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问题与出路
  吴晓华
目前,在一些先行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在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日渐丰富,实施内容日益广泛,实施地域逐步拓宽,知名品牌不断涌现。但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呈现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在观念和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一些地区会走样,也不可能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全国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转变。因此,充分认识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对策,是当务之急。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片面、简单地理解和操作,热情往往大于理智,以为办几个农产品加工企业或是建几个塑料大棚、万头猪场、百万只鸡场,就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并以此为“政绩”到处炫耀。
二是龙头企业发展不足,小“龙”多,大“龙”少,低标准的似“龙”非“龙”的多,高标准的真“龙”活“龙”少,尤其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上市公司中,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股本规模明显偏小。
三是正常的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农户和公司都普遍存在着毁约现象,公司和农户的利益往往得不到制度与法律的有效保护。
四是缺乏必要的规划和引导。随着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认识的不断提高,全国各地都先后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措施,有不少省市还制定了农业产业化的专门规划。但是由于主管农业产业化的具体部门至今尚未明确,也没有全国统一的规划和区域布局,盲目建设、过度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加剧的苗头已经出现。
五是宏观管理体制未理顺。现在,政府有关综合部门和涉农部门都在抓农业产业化经营,但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政策措施难以配套,形不成合力,产生不了整体效应,政府有限的扶持资金被各部门严重分散使用,基层政府、企业和农民对此反映强烈。
六是农村市场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须大力加强,农村土地制度、粮棉流通体制和农产品进出口体制等相关方面还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几点意见
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快速发展,除了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农村合作制、加快小城镇建设、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入、外向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共同推进之外,要重点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使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
第一,保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目前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大误解,是以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农业规模经营,而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就要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也确有少数地方打着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旗号,强行改变农民承包关系,随意扩大集体机动地,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农产品大市场的矛盾,实现农业生产外部规模效益,绝不是对家庭承包经营的否定。即使在专业合作基础上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其他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也不应该强行取消农民原有的联产承包关系。
第二,加强规划和引导,防止盲目建设和低水平复重建设。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出现的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决不能再走过去严重浪费资源发展工业的老路,农民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各地实践表明,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改革与发展举措,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和引导。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明确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管机构,尽快组织力量编制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门规划,制定产业政策,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逐步推进。
第三,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运行机制。在单个农户与大公司之间往往难以建立起对双方具有同等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利益机制,要么是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护,要么是公司的利益难以保障。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将加强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从政策法规方面,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龙头企业的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一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在全国选取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二是集中必要的财政、金融资金,建立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基金,重点用于扶持国家级龙头企业的发展。三是对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建立跟踪监督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态势,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
第五,加强市场体系和行业自律组织建设,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积极培育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竞争行为,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证。
“如何走农业产业化之路”专栏今年6月开栏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这个专栏今天暂告一段落,感谢读者的厚爱和支持。今后我们将继续关注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编 者

鸾鸟振翅——来自栾川县交通扶贫的报道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鸾鸟振翅
  ——来自栾川县交通扶贫的报道
  许连纯
栾川,地处豫西伏牛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山清水秀,资源丰富,素有“富山宝地”之称。可是,千百年来,由于交通不便,山里人饱受了贫困、闭塞之苦。“大路三尺宽,小路蹦石尖,骡马难行走,挑担难换肩”,便是对昔日栾川路难行的真实写照。由于没有路,直到1985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89元,150元以下的有4万多户,达17万多人。贫困,压得栾川人喘不过气来。1986年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栾川人民艰苦奋斗,以改变交通落后面貌为突破口,打响了一场向贫困宣战的战役。
穷在深山有远亲
1995年1月8日,交通部部长黄镇东来过栾川。在他的倡议下,交通部和河南省交通厅相继建立了教育扶贫基金,3年来已拨出2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栾川山区办教育。
河南省交通厅帮助栾川制定发展规划,解决实际问题。3年来,省交通厅共向栾川投放资金2250万元,帮助18个企业上项目21个,完成帮带产值8600万元。今年6月25日,河南省交通厅长张昆桐到栾川县现场办公时,经过实地考察,决定追加交通扶贫资金400多万元,并把职工捐献的10万元现金送到山区贫困群众的手中。
交通部驻栾川扶贫工作组组长、县委副书记高维亮是1996年交通部下派扶贫干部,今年已50多岁,身患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作为县公路建设指挥部的政委,他常年奋战在施工第一线,经常忍着病痛去慰问民工,指挥施工。
1997年河南省交通厅又派出5名扶贫工作队员进驻栾川,他们直接进驻贫困村——赤土店乡刘竹村。在他们的努力下,短短半年多时间就为刘竹村办了4件实事:栽植板栗1500亩;修成了一条6公里长的村级公路;建成了一个75吨/日的铅钼选矿厂;改善了两所小学的配套设施,并救助6名困难学生和失学儿童。
几年来,扶贫工作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曾经做过栾川人,都和栾川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敢叫深山变通途
栾川人民在修路过程中,表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在旧祖路施工过程中,秋扒乡有两兄弟同时在工地上干活,哥哥不慎被远处放炮的一块飞石砸死,弟弟和家人含泪埋葬了哥哥之后,第四天又回到工地上。为发展栾川的交通事业,交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更是做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贡献。县交通局技术员郭海霞,已有几个月的身孕,但她坚持和别的技术员一样包了5公里路段,每天步行10公里往返穿梭在公路上。四年间,她共在4条公路工地上呆了900多天,现场解决了一个个工程技术难题。
1997年,是栾川县公路建设年,是栾川县历史上投入资金最多、战线最长、工程最大的一年。公路建设开工总里程达151公里。广大干部群众修路的热情空前高涨,尤其是5万大军战卢潭的场景更是感天动地。
卢潭公路全长46公里,原宽不足6米,现要按10米宽三级油路扩宽改造,须开凿24道山梁,开挖土石方96万立方米,新增、加宽涵洞215孔,架桥3座,拆迁民房45户,总投资达800多万元。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尝到修路甜头的山区人民表现出了极大的筑路热情。1997年4月1日,一支5万多人的修路大军,在46公里的战线上全线开工,镐锹丁当,炮声隆隆。在修路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更是感人。大清沟有一个农民施工队正在承包一项水利工程,每人每天可以收入30元钱。一听说乡里动员修路,他们毫无怨言地投入公路大会战的行列,而每天得到的补助费只有1.5元。
真情汗水铸丰碑
交通扶贫12年来,交通部、河南省交通厅共向栾川投入扶贫资金5140万元,县内自筹资金5500万元;投入工日1640万个,开挖土石方2200万立方米,完成公路建设项目83个。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各等级公路达1438公里,是交通扶贫前的4倍。
交通扶贫12年间,交通部、河南省交通厅投入科技教育扶贫资金260万元,建起了5所交通希望小学,解决了1680名儿童的入学难问题,救助失学儿童168名。并建起了两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清沟乡千亩猕猴桃基地和栾川县食用菌基地。
公路通,百业兴。交通建设的长足发展,带来了栾川经济的发展。到1996年底,全县财政收入达57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08元;乡镇企业发展到581家,年实现产值6.49亿元。全县的贫困户比例由1985年的72%,下降到1996年的22.5%。栾川成为商家投资办企业的热点,仅1997年前三季度就引进市外资金1.6亿元,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栾川今非昔比,预计1998年脱贫的目标即将实现。这只金色的鸾鸟(栾川原意为:鸾鸟的栖息之地)就要振翅起飞了。

冬修,勿搞花架子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冬修,勿搞花架子
  张勇
冬闲季节,各地正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冬修水利本是一件造福于民、泽及后代的好事,对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都很高。
但是,近几年来,冬修工地也时不时刮来一股不正之风:有些领导为显示政绩,增加些政治资本,不顾本地实际而搞花架子,冬修花样不断翻新。路不平,用瓶擀;沟沿洒上字,桥头涂上漆。然后请来领导看、电视拍、记者写,派头大,却往往不能发挥实际效益,浪费大量人力财力只求领导一声赞誉。对此,群众颇有意见。这不能不引起重视。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各地应因地制宜,不能只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领导能看得到的地方要干,领导看不到而实际需要做的更要干。我们是共产党的干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干工作不是为了给领导看,而是要实实在在让农民受益。
搞花架子工程骗得了领导却骗不了群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你真正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就会全力支持你,去为你请功;如果不考虑实际而去搞“政绩工程”,老百姓就会不满意,动员起来就有困难,用行政手段强制农民出工更会带来负面效应。
政绩,只能靠踏踏实实地去干,而不是去“表现”。各地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多搞效益工程,切勿劳民伤财,搞花架子。

小蜗牛 大市场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小蜗牛 大市场
  刘进 明辉
湖北省贫困乡镇之一的襄阳县马集乡坐落在鄂北岗上,地处偏僻,自然资源贫乏,更无可开采的矿产。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446元。而几年后,马集就建成全国最大的白玉蜗牛养殖、加工、产品开发和销售中心,名声鹊起。
以乡党委书记王万强为首的领导班子根据马集实际,选派副乡长梁雪宝组织了一个“寻宝”专班,找专家咨询。通过咨询考察了解到:大规模养殖开发白玉蜗牛在国内尚属空白,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1994年秋,白玉蜗牛养殖悄悄地在马集正式“落户”。马集乡坚持由政府探路子,成功了再让群众养。乡里投资400万元,试验了三年时间,掌握了从白玉蜗牛病情观测、防治到蜗牛饲料一整套技术。大规模养殖白玉蜗牛取得了成功,从1996年开始面向村组、群众推广。
董王村在村党支部书记武国胜带领下,从1995年投资4.1万元建蜗牛养殖场开始,去年收入已达到12.5万元,今年村集体养50多万只蜗牛,年底可收入20多万元。全村38个党员带动158家农户养殖蜗牛已达320多万只,户均增加纯收入3000元以上。
蜗牛养殖热在马集迅速升温。目前,全乡农户养殖已达1500户,大田养殖面积500亩,室内养殖面积1万平方米,越冬大棚25个,大型养殖场42个。今年白玉蜗牛产量达3000吨,成为全国最大养殖基地,实现产值4500万元,获纯利2250万元。
养殖白玉蜗牛要推行产业化,才能冲破多年“一养就抢,一抢就热,一热就垮”的怪圈。1996年8月,襄阳福事达白玉蜗牛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马集人认真总结了外国和中国最成功大企业的经验,用名牌、技术入股到外地办分公司,创建大基地。
“公司派出两个人,一个管技术,包蜗牛养殖过程中全部技术要求,防病治病,产卵配种,越冬等;一个包营销加工。我们基本原则是公司包销,能在当地养殖加工销售最好,这样能降低成本。”总经理梁雪宝谈了他创办分公司的“真经”。
目前26个分公司遍及苏、皖、鲁、湘、滇等地。分公司效益火爆,虽然总公司表明负责回收蜗牛,但蜗牛绝大部分被分公司所在当地抢购一空,运往上海进行出口加工的蜗牛很少。分公司的盈利也带出总公司的火爆,目前80多名技术人员、80多名营销人员被全国各地抢“购”一空。马集养殖中心创造了不出一分钱而把公司办到全国的奇迹。
“马集有个全国最大的白玉蜗牛养殖中心。”新加坡华人有限公司总裁在上海信息互联网络上看到这条信息后,迅速与马集联系在上海开始谈合作合资。围绕白玉蜗牛系列产品的开发,福事达公司与上海山河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加坡国际华人有限公司联合组建襄阳新山河蜗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和上海东地实业有限公司。
今年,投资三方按上市公司要求,组建了中国福事达股份集团公司。马集乡负责基地养殖,上海负责按国际标准加工,外资股负责投资和拓展国际大市场。公司的蜗牛加工项目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上海东地实业有限公司负责蜗牛食品的系列开发、方向研究、精加工和国外市场拓展。全乡白玉蜗牛养殖、科研、加工、销售的产业化链条已初具雏形。股份集团公司的建立,又使马集形成全国最大的蜗牛交易市场,年成交蜗牛在5000吨以上,成交额在7000万元以上。

换个活法——下岗女工包立芝脱下工装当农民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换个活法
  ——下岗女工包立芝脱下工装当农民
  李平
农家小院满院子金黄的玉米。这是哈尔滨铁路局第一个务农女工包立芝的新家。朝南两间低矮的土房,900平方米的大院套,前面是两间猪舍,后院养着100多只色彩斑斓的本地鸡和二十几只羊,右侧仓房边架着一排铁笼,5只皮毛浑厚的蓝狐上蹿下跳着。
46岁的包大姐是那种勤俭持家、精明强干的女性。今年1月29日,她毅然向所在单位——哈尔滨铁路局三棵树电务段主动提出下岗申请。“换个活法”浓缩了她追求自我价值,不甘寂寞的全部含义。
据介绍,包立芝在单位是信号检修工,当过段劳模,是生产骨干。铁饭碗端得好好的,怎么想到去农村搞养殖呢?
——去年底,段里开了动员大会,对我启发很大。人活着是应该有点志气,晚上我和老伴合计:现在企业有困难,我是老职工,应该主动为段上分忧。咱也换个活法,赢了,“没白活一回”,输了,段里还保碗“粥”喝。
从街道“练摊”到承包公共汽车,两口子合计个遍。最后做出决定:农村成本低,把“经济增长点”就放在这个广阔市场上!不久,包大姐的爱人也申请下了岗。
春节前,她毅然把家搬到了呼兰县腰堡乡蒙古图村。正月十五,她用借来的1万元钱买下这个院套。
刚脱下工装显得十分单薄的包立芝一拍大腿:那个难哪,真是“老牛车过垄沟一步一个坎”。她掐着手指头数落:抓小猪、盖猪舍,自己粉料、拌料,什么都得从头开始。最大的困难还是资金周转不开。为此,包大姐私下里不知流过多少泪。
不过,苦中也有甜。夏天,三点半天刚亮,她就起来到猪舍、羊圈、“菜园子”点名。看着那些猪儿、羊儿、鸡,还有那前院的茄子、后院的瓜,那心里甭提多敞亮了。在屯里,她第一个饲养蓝狐;平时有空儿,她就看书:什么养狐新技术了,家禽饲养科学方法……
说到今后,包立芝更是满带着精气神儿:“只要政策不变,我至少能干10年、20年,一定让这里彻底变个模样!”

山西:节水农业“节”出高效益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山西:节水农业“节”出高效益
本报讯今年山西普遍遭受了几十年罕见的特大旱灾,但遍布全省的农业节水设施发挥了巨大作用,粮食总产仍达到90亿公斤的较高水平。
目前,山西节水技术在全国领先,已由“输水系统节水”发展到“田间节水”,从“浇地”变为“浇作物”。先后推广了渠道防渗、管灌、喷灌、滴灌、细管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到今年10月底,全省共发展高标准节水农田630多万亩,占到水地总面积的1/3,每年节水8亿立方米,仅灌溉一项年增产粮食约8亿公斤。广大农民尝到甜头,踊跃投资办节水。近五年,省级用于节水农业的投资为2.5亿元,地县两级投资4.6亿元,广大农民投资7.3亿元。全省利用山地节水技术扩浇旱地190多万亩。(崔济哲 鄯宝红)

云南:发展澳洲坚果产业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云南:发展澳洲坚果产业
本报讯 云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澳洲坚果作为全省一大新兴生物产业进行开发,要求集中财力,加强科研,在现有1万亩的基础上,到2000年发展到8万亩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澳洲坚果最高亩产可达741公斤,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橡胶,是当前世界上新兴的高产值最佳食用干果。但种植面积和产量不大,产品一直供不应求。而云南适应种植澳洲坚果的面积多达3000万亩(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发展前景极其广阔。经过10多年的成功试种,目前全省种植澳洲坚果已初具规模,1万多亩澳洲坚果中大部分已开花挂果。
(王永建)

保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保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报讯河北省保定市通过建基地规模生产,牵龙头集约经营,架金桥强化服务,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增值率、优质品率、投入产出率、出口创汇率等显著提高。
去年以来,保定市以市场为导向,围绕粮食等九大主导产品,扩大基地上规模,建起了310万亩优质粮食,12万亩中药材等八大种植基地和高碑店等30个肉禽蛋奶特色农业出口创汇基地。基地建设形成了规模效应,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保定市还组建了肉、奶、果、特种动物养殖等11个农业产业化集团,联基地带农户,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合理区域布局。目前,保定市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覆盖了85%以上的村。(曹占秋)

图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疆自1993年起连续五年棉花总产居全国第一。种棉不仅壮大了自治区的经济实力,也使生活在塔克拉玛干周围的百万各族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莎车县农民人均收入达900多元,这是该县米夏乡的农民在领取棉花收购款。新华社记者 沈桥摄

图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60年代曾以治山治水闻名全国的河南省辉县市,目前抓住农闲时机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大会战。图为黄水乡白甘泉村的会战现场。曹生旭 饶全喜摄

图片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南睢县引导农民节俭过春节,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眼下,这个县60%以上的农户已备足了来年给小麦追肥用的化肥。
李茂峰 陈传彦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