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7-12-25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经济增长仍是主调

第7版(国际)
专栏:

  经济增长仍是主调
1997年仍是世界经济在动荡中较快增长的一年。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总量明显增长,其他宏观经济指标进一步改善。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表的世界经济评估报告,世界经济全年增长4.1%,是进入90年代以来的最好年景之一。联合国发布的年度经济报告显示,在它所监测的143个国家中,今年有120个国家的人均产值会增长。
工业化国家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预计这些国家1997年经济增长率为2.8%,好于去年。
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全年可望增长3.8%。美国经济即将进入第八个增长年,这是二战后第三个最长时间的增长期。美国经济的良性发展态势表现为“三高”与“三低”。所谓“三高”,指的是经济增长率高、综合竞争力高、企业利润率高。“三低”是指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和财政赤字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较低。美国11月份失业率已降至4.6%,为24年来的最低点,接近充分就业水平;今年第三季度的通货膨胀年率降至1.4%,是30年来的最低水平;在9月30日结束的1997财政年度,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从1996年度的1073亿美元降至226亿美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3%,为19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欧盟经济平稳回升。经合组织预测,欧盟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2.6%,通货膨胀率为1.8%。欧盟各成员国货币对美元的贬值,使欧盟出口增加。由于为启动欧元而采取紧缩财政政策,欧盟国家的消费、投资和就业相应受到抑制。据经合组织分析,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高额预算赤字仍困扰欧洲。
日本经济复苏的势头孱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其增长率今年仅为1.0%,远不如去年。其原因可说是多种多样,包括消费疲软、企业投资减少和公共投资不振、财政赤字增加、就业机会减少等,但最根本的还是经济体制问题。日本经济正处于一个大调整时期。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5.9%,略低于去年;金融风波的冲击将使亚洲经济增长率从去年的8.2%降至6.8%,但亚洲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中国以最近一次的经济“软着陆”为标志,国民经济开始进入以结构优化和升级、整体经济素质提高为特征的新阶段。南亚地区,特别是印度,经济依然出色。但亚洲面临许多瓶颈与挑战,需认真对待。
拉美经济走出了墨西哥金融危机的阴影,多数国家形势趋好。今年的平均增长率可达5.2%,是1979年以来最好的一年;通胀率今年可能降至10%,是25年来最低的一年。拉美地区贸易失衡状况依旧,外债依然是沉重负担。
非洲大陆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革,外来投资增加,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了内部贸易增长,经济形势继续转好,但要摆脱贫困,走向经济起飞,仍需有一个合理和持续的发展战略。
俄罗斯经济今年可望增长0.5%,这标志着持续7年之久的经济下降局面已告结束。东欧大部分经济转型国家也已走出低谷,经济普遍止跌回升。但俄罗斯和中东欧国家的经济仍存在不少难题和不稳定因素。

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第7版(国际)
专栏:

  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1997年的国际金融领域热点迭出,动荡与改革交叉,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许多国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资金的总量和供求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资金流动和融通,资本市场的扩展远远超出经济增长的速度。
今年国际直接投资的数量超过3000亿美元,超过去年的水平,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金融市场的巨额资金除了满足正常经济贸易的发展需要以外,相当大的数量活跃在股票、债券、外汇和黄金市场上追逐投机利益。汇市和股市呈现两种趋势:一是股价严重超值,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严重脱节,汇市、股市动荡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受投机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二是加强汇市、股市的宏观监管机制,提高应付金融风险的能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
今年的全球外汇市场表现为美元汇率逐步坚挺,步步走高。其中美元兑日元汇率上升14%,从年初的1∶115升至12月中旬突破1∶130大关,12月15日一度升至1美元兑换131.35日元,为5年来的最高点。美元兑马克汇率上升16%,从年初的1∶1.54升至12月中旬的1∶1.79,8月6日曾达到1∶1.8913的高水平,创下7年多以来的最高价位。美国的经济表现和货币政策对美元汇率形成有力的支持。
股票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资金流量增加。股票市场异常活跃,尤为看俏的是美国股市。今年以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从6442点上升到8200点,升幅达27%。在美国股市的带动下,西方其他股市也在波动中持续走强,普遍上涨。但在10月底前后,西方股市又呈现较大幅度的下跌,主要原因是对股市“非理性奋进”的一种调整和受东南亚货币市场动荡的影响。日本股票平均价格虽曾达到2万日元的高点却又一跌再跌。拉美股市则看俏,吸引了大量资金。
1997年最引人注目的是东亚金融动荡。7月2日泰国将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引起货币大幅度贬值,至12月中旬,泰铢贬值48%。东南亚其他国家相应受此冲击,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等均大幅贬值。10月以后,韩国金融危机骤起,韩元大幅贬值,股市受挫,大公司纷纷破产。11月初以来,日本三洋证券、北海道拓殖银行、山一证券和德阳城市银行等金融机构先后倒闭,形成信用危机,震撼日本,引发日本乃至全球股市暴跌,日元汇率随即跌至5年来的最低点。目前,国际金融机构对韩国、泰国的紧急援助正在进行。据估计,救援资金总额可能超过1995年救援墨西哥的资金,但目前动荡似还没完全过去。
金融风波暴露了东亚一些国家经济高速增长中隐含的结构性问题、宏观政策的失误和金融体制的缺陷。比如泰国,多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现象积重难返,流入泰国的外资相当一部分用于房地产开发,形成“地产泡沫”;缺乏严密的金融风险监管机制,银行呆账坏账过多;引进的外资结构不合理,短期游资过多;借外债过多,外债总额超过900亿美元,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50%。印尼外债总额也达1000亿美元;马来西亚外债总额为290亿美元;韩国外债总额达1100亿美元,而所有这些外债中的大部分款项都要在一年内偿还,于是,面对国际货币投机商的冲击,难以招架。
金融“接触传染”是今年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以往的金融动荡往往由发达国家引发,而此次“震源”在东南亚,波及东北亚并影响全球,表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东亚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和影响越来越大。另外,高科技运用于金融行业,使信息传递、资金调拨的速度大大加快,金融恐慌的心理也正在成为新的危机传导机制。这次的金融危机还反映出国际资本在全球市场的分配不合理,因此,对国际资本进行结构性调整日显重要,建立国际间金融安全机制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需求。所有这些,都为世界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了宝贵的警示。

国际贸易明显回升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贸易明显回升
1997年的国际贸易明显回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增长可达8.6%,大大高于去年的5.6%。今年,刺激世界贸易额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增长明显好于去年,特别是西欧和亚洲贸易恢复增长,以及拉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今年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是:许多商品价格在起伏波动中回升;信息技术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与信息技术相关联的服务贸易不断增长;国际贸易自由化领域继续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球性贸易谈判取得重大进展,标志着世界贸易自由化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信息技术和产品贸易领域延伸。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主持下,今年相继完成了旷日持久的三个谈判,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议、信息技术协议和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其中,基础电信协议旨在创建一个包括电话、传真、计算机互联网络和卫星通信在内的语音和数据通信的开放性世界市场,参加谈判的68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承诺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开放本国的电信市场。达成信息技术协议的41个代表方承诺,在2000年1月1日前取消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通信设备、半导体及其生产设备和科学仪器等在内的200种信息技术产品的关税。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这项协议,所涉及的信息技术产品贸易约占世界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的95%。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达成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同意1999年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取消跨边界服务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比例超过50%。
贸易增长本身改善着世界经济。它促进重要先进技术的转让,鼓励提高效益从而给各地的消费者降低价格。国际投资往往会随着贸易的增长而增长,各国经贸关系的加强将促进投资的增加。然而,世界贸易出现的一些新动向,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考验。比如,区域集团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全球贸易摩擦与争端有增无减,新的市场保护有所抬头,反倾销措施不断出笼;贸易自由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美国作为最大的出口国和进口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市场扩张欲望越来越强。它竭力要求别国开放市场,以此促进本国市场的扩展。美国在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方面均居世界主导地位,它在知识产权和投资方面也占绝对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今年达成的三个协议中,美国的意愿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满足。美国的贸易理论研究处于世界前列,在世界贸易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的综合竞争优势理论、销售理论、战略贸易理论等,均已进入管理贸易时代。

信息经济初显威力

第7版(国际)
专栏:

  信息经济初显威力
一段时间以来,发达国家的经济从以钢铁、汽车及公路为基础的工业经济向以硅芯片、电脑及网络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有人称为“知识经济”或“新经济”)转变。信息产业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大、最有活力的产业,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已率先步入信息时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将接踵而至。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基础设施将在21世纪初形成。这一重大转变的意义,比世界经济从农业时代转向工业时代更加深远。
1990年以来,美国经济的收缩期仅有9个月,扩张期却高达80个月,是1854年以来的三个经济周期中收缩期最短、扩张期最长的时期。经济周期的这种变化与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在影响21世纪国家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如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宇航技术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一段时间以来,美国高技术经济部门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8%以上。1986年至1990年,高技术部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4%左右;1991年至1995年,其贡献率上升到28%;今年的这项指标估计可达35%。
全球信息产业去年总投资大约为6100亿美元,美国占了41.5%。美国与信息直接和间接有关的部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达80%。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中的1/3来自以网络化和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产业。美国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及全国经济稳定增长与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密不可分,特别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网络化技术带动了众多产业的发展。
经合组织的专家今年在一篇题为《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文章指出,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一向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如今,无论在企业界还是在理论界,“知识经济”的概念被广为传播和接受。美国经济学家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到生产体系中考虑,即把知识列入生产函数。而对知识生产的投资不仅能增加知识的积累,还能增加其他经济要素的生产能力。知识资本将继续升值,它具有连续增长、回报递增的特征。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永远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附图片)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全球化加速多极化发展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全球化加速多极化发展
冷战的结束,世贸组织的建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保证和动力。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进程正在加快。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全球和区域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有利于扩大作为生产要素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规模,促进全球生产力的增长,推动全球产业结构新一轮的调整,并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高新技术,发挥“后发效应”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历史机遇。到今年底为止,已建立的35个区域化组织,都在积极推动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进程。其中包括欧盟、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海湾国家合作组织、南方共同市场、中美洲共同市场、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经济联盟,等等。此外,东盟自由贸易区将于今后几年内建成,欧盟和南方共同市场正在酝酿建立跨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非洲共同体也在筹建之中。
但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市场经济本身有其弱点,全球市场经济会使这些弱点无限膨胀,加之各国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不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各国的机遇和挑战各异,贫富差距继续拉大,不合理的经济秩序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赛跑中始终处于劣势。此外,许多最不发达国家得到的官方援助越来越少,债务负担却越来越重。有些国家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被“边缘化”,使其发展经济的努力大打折扣。即使是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也难以抵御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市场带来的风险。东南亚金融风波就是例证。因此,在今年召开的第五十二届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论中,不少发展中国家指出,联合国应在协调全球的宏观经济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国际金融机构更应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减少过度投机对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冲击。因此,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外长于今年9月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建立公正的世界经济秩序,实现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
多极化的趋势加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格局中又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如江泽民主席最近指出的“以广大发展中国家崛起为重要特征的多极化趋势,犹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观察家认为,90年代以前世界经济三足鼎立之势正在被打破,东亚经济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第四极。这应该说是有理有据的。尽管目前东亚发生金融动荡,但不致影响东亚(一般指东盟、中、韩)作为世界经济一个新增长中心的地位。还在1995年,亚洲的出口额就已分别与美欧相当,高出日本一倍,成为与美欧日并列的世界四大贸易中心之一。就经济规模而言,东亚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早已超过日本。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到2010年还将超过欧美。同时,这种“四极论”在国际舆论中也已得到承认。法国《世界报》最近在谈到世界经济格局时就明确认为世界经济的“四极”已是不可否认的现实。世界经济出现新的一极,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是世界经济格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性变化。
与此同时,今年6月中旬在荷兰召开的欧盟首脑会议上,批准了《阿姆斯特丹条约》,通过了完善经济货币联盟和欧元运行机制的三个文件,决定欧元将于1999年1月1日准时启动。这是未来欧盟同美国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人们还注意到,目前日本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援助、贷款、投资和贸易都已超过美国。今年9月,日本在东南亚发生金融动荡之后,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而美国则反对。美日争夺东亚主导权的斗争显而易见。12月中旬,东盟和中日韩首脑的非正式会晤成为东亚历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加强东亚国家的睦邻友好、扩大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展示了东亚国家克服困难,共创美好未来的决心。

企业兼并浪潮迭起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企业兼并浪潮迭起
全球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众多大公司的发展战略,而企业兼并则是它们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的重要手段。今年,企业兼并高潮迭起,是世界经济运行的一道风景线。
具体说来,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金额巨大;二是国内与跨国兼并并存;三是兼并既涉及发达国家企业也涉及新兴工业化国家企业;四是在制造业兼并的同时,服务业领域的航空业、金融业兼并呈现增强趋势。
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数字,1996年仅美国企业兼并额就高达6582亿美元;1997年上半年为366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全年并购总额将超过去年的水平,创造新纪录。另有统计表明,美国交易额超过10亿美元的企业合并案今年已有74起,大大超过去年的49起。
颇为引人注目的是,今年一些世界级大企业在兼并风潮中都有大动作:8月,美国波音和麦道两大飞机公司正式合并。11月,世界通信公司“以小吃大”,用37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通信公司——微波通信公司,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兼并案。
世界金融业的兼并浪潮来势更猛。仅在最近几个月里,就接连发生了数起颇有影响的银行或金融公司兼并案:美国第一联合公司收购中心州金融公司;美国史密斯·巴尼公司与所罗门兄弟公司合并;美国美林证券公司收购英国水星资产管理公司;德国联合银行和抵押银行合并而成为德国第二大银行;爱尔兰银行和联合爱尔兰银行合并,成为爱尔兰最大的银行;芬兰梅利塔银行和瑞典北方银行合并而成为北欧最大的金融集团之一;荷兰国际银行收购比利时布朗贝银行,成为比荷卢地区最大的金融集团;瑞士三大银行中的两家——瑞士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合并成为世界第二大银行和最大的资产管理人。这一系列兼并活动正改变着世界银行业的格局。若按银行股票市价衡量,现在世界10家最大的银行中至少有8家是今年合并后产生的。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抗金融风险能力相应加强。这些规模巨大的跨国银行,往往在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业务涵盖众多领域,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占有优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起领导潮流的作用。
当前,兼并收购的目的已不是简单地追求经营管理与生产规模的合理性和短期效益,而是站在战略的高度,面向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因此,政府操纵的因素也出现在企业兼并收购活动之中。最为突出的是,美国有关法律禁止垄断,但美国政府仍然无条件批准波音与麦道两大飞机制造公司合并,从而对欧盟的航空制造业构成极大威胁。欧盟对此虽极力反对,但在实力决定一切的今天,欧盟对美国也奈何不得。

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11月7日,欧洲、亚洲及拉美股市的下挫,导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下跌101.92点,跌至7581.32点。图为纽约股票交易所大厅中情景。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编者的话

第7版(国际)
专栏:

编者的话:
时届岁尾,一年大局将定。世界经济一年来运行如何,令人十分关注。本报今天发表题为《动荡中显增长,挑战中有机遇》的长篇年终述评,力求全方位、多视角地把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与特点介绍给广大读者。
今年的世界经济,既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有让人担忧的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最新报告估计,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1%。这个与去年持平的数字表明,1997年尽管时有风波,甚至出现了始料未及或积弊已久的矛盾和问题,世界经济总体上仍可称好。
今年下半年起于东南亚、波及东北亚并影响全球的国际金融动荡,使世界经济受到牵连。时下人们普遍关注东亚经济的发展前景,经济专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在短期内,经济增长趋缓不可避免;从长远看,以快速增长为特征的“东亚经济奇迹”并未完结。东亚经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应当能够走出阴影,重现生机。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