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7-12-09第1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动员组织青年共建文明家园——访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周强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动员组织青年共建文明家园
——访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周强
本报记者唐维红
记者:1996年10月,共青团中央会同民政部、建设部、国家工商局联合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您作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请介绍一下此项活动开展的背景。
周强: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开展以来,已在全国确定了100个示范社区,各省、自治区及大中城市都确定了示范点。目前,这项活动正在全国广泛展开,成为动员广大青少年参与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有效载体。开展这项活动,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服务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空间的社区,其功能和作用愈来愈大,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名副其实的家园。这就要求共青团在社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明确提出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创建文明城市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和细胞,共青团组织通过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可以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三是加强社区团的工作。近几年来,共青团组织以社区为依托,开展了许多有效的活动。开展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是适应新形势要求对社区团的工作的深化和发展。四是服务青年成长成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在社区工作、生活的青年愈来愈多。尤其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社区的下岗青工大量增加,而且社区内还生活着大量的进城外来务工青年。团组织如何为他们的成长、就业提供服务?如何提高青年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都是社区中广大青年向团组织提出的实际要求。通过创建“青年文明社区”,可以更好地服务社区中的青年。
记者:创建活动的目标和特色是什么?
周强: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的目标概括地讲,就是要建立良好的社区秩序、美化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提高社区青少年素质、形成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具体说就是力争做到“六个有”,即有健全的社区团的工作机构,有社区青年文明号,有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点),有社区职业介绍或技能培训站(点),有社区青少年科技、文化、法制教育活动阵地,有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为此,就必须加强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机制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
同在一个社区,共建文明家园,共建是“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的一个鲜明特色。充分调动社区内广大青年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积极性,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条块分割、互不往来的旧格局,实现社区内团组织跨行业、跨部门、跨组织层次的区域性联合,形成齐抓共建的社区团的工作新格局。以办事业的方式推进创建活动是另外一个特色。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具体社区服务项目入手,实现创建活动的不断积累、不断发展,使社区青年工作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记者: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周强:党的十五大为社区共青团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企业技术构成的提高,以及“抓大放小”、“减员增效”政策的施行,带来了部分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问题。据有关部门预测,到本世纪末将有1.5亿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其中青年达1亿多。社区青年工作对象的大量增加,必然给社区共青团工作提出新的任务,增加新的内容。社区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基础环节。同时,社区也是共青团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阵地。根据中央文明委部署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要求,下一步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将着力在美化社区环境、优化社区秩序、形成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开展社区青年及对进城外来务工青年的技能培训,提高社区青少年素质,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都市涌动青春潮——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述评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都市涌动青春潮
——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述评
龚全益
  动员青年参与营造良好的社区秩序,美化社区环境,使居民群众拥有安全、整洁、优美的生活空间
各地共青团组织在创建“青年文明社区”过程中,通过社区联防和美化家园行动,发挥了青年在建立良好社区秩序和美化社区环境中的积极作用。
成立社区青年志愿者治安联防队、劝阻不文明行为小队等,是各地青年参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有效形式。长沙市望月湖社区就活跃着一支共青团治安联防队,队员们配合派出所分片包干进行治安巡查,有效地预防、制止和打击了社区犯罪。仅在今年的严打斗争中,就协助公安部门抓获犯罪分子10人,制止犯罪25次,使社区秩序有了明显改观。
柳州市白云小区团工委组织的青年治安巡逻队,充分发挥了群防群治作用。吸毒干预队广泛开展严禁吸毒、预防吸毒活动,使小区成为无人吸毒、贩毒的一片净土;帮教小组帮助失足青年改过自新,发放资料、张贴标语、出黑板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小区发案率逐年下降,今年至今无一刑事案件。
美化家园行动则调动了社区青年的积极性,“共青团花园”、“共青团绿化带”已成为许多城市社区亮丽的风景线。同时,这项活动也带动了社区广大居民美化社区环境的积极性。
“让家园美起来”已经成为武汉市易家墩社区居民的共同愿望和一致行动。一名学生“带领”爸爸妈妈认领小区里一棵树、一块绿地,挂上印有家长和孩子姓名、编号的责任牌,利用双休日义务护养。当易家墩小区178名居民在孩子的“带领下”认领了“自家”的一棵小树时,他们被深深感染了:一定要让文明像绿树一样扎根小区。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的形成
在城市,越来越多的居民一方面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成果——高楼大厦中设施齐备的单元住宅,同时又失落了传统社会邻里间交流沟通的氛围,甚至出现繁华喧闹都市里的孤寂。针对这种情况,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以活跃社区文化为突破口来推动居民之间的交流,构建新型的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
在长春市重庆路,你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景象:并不宽敞的楼层过道,几张桌子、几把椅子,街坊四邻、男女老少闲来喝茶聊天,打打牌,下下棋,气氛是那样和谐。各行各业的人们彼此熟识了,谁家有了急事难事,只要打个电话就解决问题了。这就是街道团委与派出所青年共建的“邻里相识相助俱乐部”,经推广倡导,诸如“街坊节”、“友情工程”、“心连心之港”在各地社区日渐增多,居民们都说:“我的家,你的家,互相照看,小家变成大家。”
青年周末沙龙、交谊舞比赛、卡拉OK大赛、家庭运动会、秧歌会、双休日读书征文比赛、乘凉消夏晚会、家居文化展示等等居民喜闻乐见的活动汇成社区文化的海洋,不仅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满足了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还在社区内倡导了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
在深圳,提起“大家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团市委门前这个13米长、9米宽,台下只有600来张坐椅的舞台,一度成为许多年轻外来建设者的精神家园。自演、自乐的方式,无论是台上表演还是台下观看,彼此是平等的,心态是欢乐的,气氛是融洽的,这是真正的“大家乐”,为务工青年所接受,有“打工俱乐部”的美誉。现在“大家乐”网点遍布全市各个社区。
  以满足居民群众生活基本需求和青年成长成才需要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社区服务
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从基层党政重视、群众关心、青年又能有所作为的具体项目入手,办好事、办实事,既服务了社区居民和青年,又走出了一条持续发展的路子。
天津市嘉陵道社区团工委牵头,开展了房屋抢修、代换煤气、水电维修、法律咨询、修车修鞋、缝洗衣物、美容理发、健康检查等便民利民服务项目;针对青年实际需求则开办了生理、心理、婚恋等方面的服务项目;还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利用社区图书室、广播站、共青团阅报栏等阵地,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青年的文化生活需求。
上海市人民广场街道以街道团校为依托开展多种社区服务,把每月最后一个双休日定为社区团员青年“双休奉献日”,使社区服务经常化、制度化。
福州市大同社区从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入手,在开办文明市民学校的基础上,设立技能培训站,为辖区内的下岗、待业以及外来务工青年开办了电脑技术、电子维修、烹饪、插花等多种项目培训班,社区青年就业指导中心为他们成功介绍工作361人次。
目前,针对外来务工青年的社区“千校百万”培训计划在全国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的重要内容,全国已经建立了各类培训学校(站、点)500多所,培训外来务工青年50余万人次,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安部一位负责同志评价说:“这件事做得实,不仅提高了外来务工青年的综合素质,还为党政部门分了忧,解了难,很好地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齐抓共建,推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社区的特点在于它的区域性,建设一个舒适文明的社区,关键在于社区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针对这一特点,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突出共建的特点,将社区团组织联合起来,将社区团员青年聚集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
跨行业、跨部门、跨组织层次建立社区共青团工作委员会或青年工作委员会,是团结组织青年共建社区文明的有效形式。北京、上海、长春、福州、杭州等地90%以上街道都已建立了这样的组织机构。
三明市富兴堡社区是该市共青团工作联会这种形式的发源地。辖区内65家省、市、区属单位的团组织,打破了互不往来、封闭狭隘的“格局”,组成了开放性、整体性参与社区团组织精神文明创建联合体,在统一的联会章程下,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由唱“独角戏”转为跳“集体舞”,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性竞争。
签订公约共建“青年文明社区”,是很多地区的普遍做法。通过制定社区青年文明公约、签订共建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厂街共建、校企共建、校街共建……把社区内青年力量最大限度整合起来。
平朔煤炭工业公司生活区从基础文明创建入手,争创“青年文明家庭”、“青年文明单元”、“青年文明楼院”等,从“青年文明社区”每一个基础环节抓起,将创建目标落在实处,以文明示范群体的规模效应推动创建向纵深处发展。
“青年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强烈的奉献精神,整合这股力量投入社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具有长远和战略眼光的题目。”建设部一位领导这样评价“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冰城“搭桥”人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冰城“搭桥”人
董时
两个月前,哈尔滨市43名下岗女工竞聘“乘嫂”登上“黑河号”旅游特快列车,曾经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一直建议、撮合这事儿的,不是劳动部门,而是哈尔滨青年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目前,哈尔滨这座国家首批配套改革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下岗职工总数已达29.5万人,其中12万青年,接近半数。为此,哈尔滨团市委把社区团的工作重点定在青年劳动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上。
1996年7月,团市委开展社区工作之初,从紧张的资金中拿出10万元,创办了市级社区青年服务阵地——哈尔滨青年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专门为下岗、待业青年就业牵线搭桥。百余平方米的场地,慢慢容不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招聘大会也从一开始半月一次,变成一周两次。如今,这里的招聘大会已经举办过100多场,为10万名青工提供了就业机会,800家企业成了这里的常客。年初从这里被招聘走的下岗青工黄光哲,如今再进就业中心,目的却是为所在企业招聘新人才。
与此同时,全市7个区团委和部分街道团组织也分别设立了社区青年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服务站。3年前,哈市道里团区委创办的青年就业培训学校,原来培训对象以待业青年为主,现在换成了下岗青年。目前,已经有400多名下岗、待业青年从这里拿到中级服务员证书或中专毕业证书,全部被全国各地的大酒店聘走。
他们还依托社区服务阵地,每月举办一次职业洽谈会,为2000余名下岗青年推荐工作。动力区团委也把微机、期货贸易、文秘、调酒等专业搬上课堂。
社区团组织在社区的青年服务阵地建设上更广泛地走上了社会化的道路,他们不仅自办,而且与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联合创办各类青年服务阵地204个,并针对新行业、新部门层出不穷、新技术发展迅速、新岗位用人短缺的实际,立足于技术型、普及型和社会服务型,共培训青工20万人次,使2100多名青年获得了美容、烹调、服装裁剪等21个行业的资格证书或学习证书,使近4万名下岗青工重新找到岗位,占全市安置下岗职工的1/5。

社区,一个温暖的家——记长春市二道区东站青年文明社区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社区,一个温暖的家
——记长春市二道区东站青年文明社区
王弋蒋蕾
家,是个温馨的字眼。如果居住在长春市二道区东站街道,你会感到“小家”之外还有一个温暖如春的“大家”——社区。在二道区青年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东站街道的共青团员与干部、群众已将这里建设成在全市具有示范性的青年文明社区。
东站街道位于风景宜人的伊通河畔,虽经多次改造,平房仍占40%。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新老结合地段,却成了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施展才华、播种文明的基地。
这个街道的35个团支部及1784名团员青年按照团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及省市区各级团组织的要求,因地制宜开展了以创建“青年文明社区”为核心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今年夏天,东站街道的团员青年把所有的56条巷道都铺上了红砖或方砖,在全市提前完成了“封闭土路”的计划,实现了“黄土不露天”。在许多街路还建了街心花园、凉亭。看着8000多平方米的巷道,想着孩子们磨出血泡的双手,居民们不再把纸屑、果壳随处乱扔,更多的人加入到了维护巷道整洁的行列中。在伊通河东岸的带状绿地上,东站的青年人还开辟了晨练场,建立了休闲亭、读书角。
随着现代文明社区的发展,社区居民对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于是,东站青工委组织全社区的团员青年捐书,在十委建起了藏书上万册的社区青少年图书馆和阅览室,每天都有许多居民来这里借阅。东站青年文明社区共建单位二道供电局的青年志愿者还在东站建起4处文化长廊,长廊上既有当天的报纸,又有介绍东站文化生活的图片。
吉林大学的青年志愿者还将“文化快车”开进了社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在青年人的带动下,东站的居民经常利用双休日举行自编自导的文艺演出、家庭体育比赛等活动来活跃业余生活。
11月17日早上4时,位于二道区东站街道的拖拉机厂宿舍因故突然断电。居民王大爷想起了“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他根据服务卡上的电话拨通了二道供电局青年志愿者服务站。10分钟后,修理人员赶到现场,经过抢修,很快恢复了供电。这,只是东站居民能享受到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中的一项。东站的青年志愿者有驻街单位的团员、青年,也有大学生、个体户,他们各显其能为社区文明做着自己的贡献。他们设立了一部24小时热线电话,将服务电话、服务内容写在服务卡上,送到居民家中,群众有了困难打个电话就可很快得到解决。
住在东站十委135组一幢平房里的李桂荣老人,今年已78岁了,儿女几次要接她到居住条件优越的家中去,老人坚决不肯搬。她说:“我住在这里并不孤独,这里社会治安好,邻里关系好,有了困难青年志愿者主动上门解决,我舍不得离开呀!”

天天为大家服务到万家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天天为大家
服务到万家
秦芳
近日,家住浙江宁波市镇海区顺隆路二○九室的退休职工王建人给天天社区服务中心写了一封感谢信,称赞该区服务中心及时快捷地帮助他修好了漏水的水管。这是镇海区团委创建的天天社区服务中心解决社区居民琐碎难事的一个缩影。
宁波市镇海区团委在创建“青年文明社区”活动中,不断拓宽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成功地走出了天天读书社、天天社区服务亭、天天社区服务中心三步曲。位于城区黄金地段的天天社区服务中心安装了服务电话,购置了服务设备,招募了有特长且热心社区服务工作的专职人员,将目光瞄准了当时还几乎处于空白的小区物业管理上,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适时推出了水电维修、管道疏通、代换煤气等十个与居民生活有关的有偿服务项目。社区服务中心以其优质的服务、低廉的收费和良好的声誉很快就在社区内树立了自己的形象,站稳了脚跟。
宁波市镇海区招宝花园的居委会主任高兴地说,自从小区设立了天天社区服务亭后,小区乱张贴现象大大减少,小区管理也方便多了。一次,该小区一位居民被锁在防盗门外,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天天社区服务中心挂了个电话,服务中心虽然没有此项服务,但仍然帮他解决了难题,而且没有多收一分钱。

来自“武汉第一街”的报道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来自“武汉第一街”的报道
吴晓国赵学龙
一条街道29个居委会,其中26个获得省、市、区级文明单位称号;五好门栋、五好家庭、卫生光荣户分别超过全街总数的一半;面积不足7平方公里、人口不过7万,各类便民服务中心达100多个,服务项目320余项,省、市级以上的青年文明号26个,拥有8000人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
这条街就是被誉为“武汉第一街”的硚口区易家墩街。今年5月,团中央等4家单位确定百家“全国创建青年文明社区示范点”,易家墩街名列其中。
最近,我们走访了易家墩,沿途所见所闻,重复着一个主题:文明创建靠大家。
易家墩古南小区是一个省级文明住宅小区。步入小区,只见遍植房前屋后的树木上,挂着一个个红色小牌,上面写着学生和家长姓名。居民介绍,今年9月,陈家墩学校178名家住小区的学生,带着家长和居委会签订协议,各自认领了门前一棵树。从此,树如同有了一个家,再没出现折枝等损坏现象。
这是创建活动中的一个镜头:让家园美起来“一带一”红帽行动。团工委负责人介绍,活动的初衷是通过学生参加社区文明建设,带动家长一起参与,把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结合起来。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社区是一个“大家庭”,发动“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住户、单位等共同参与,“创建文明美好家园”才不会是一句空话。目前,辖区内已有1000余对小学生、家长参与到签名承诺,挂牌认养一棵树、一片绿的活动中。
居民们至今对街道首届文体艺术节津津乐道。今年6月,辖区机关、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选调以青年为主体的文艺骨干,联合组成演出团队,在露天广场和住宅小区连演5场。歌咏、舞蹈、小品等丰富多彩的节目溢满香港回归的喜悦和自豪。观众演员互相熟识,台上台下欢声笑语不断。炎炎夏夜,不少居民坐在阳台上一边纳凉,一边观看节目。
类似的活动,街里从不间断。去年,辖区成立了武汉歌剧社、青年女教师合唱团、小蜻蜓艺术团等文艺团队,有共同爱好的居民,还自发组成根雕艺术社、书画社、京剧社、扇子舞队等多种兴趣小组。在自编自演的娱乐中,在你弹我唱的气氛里,辖区群众的感情拉近了,如同一个大家庭。
这个“大家庭”是武汉市最密集的老工业区,分布着近百家中央、省、市企业单位。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团组织会同街道劳动、工商、城管等部门,将下岗青工再就业纳入社区创建工作中。今年初,辖区各单位团组织历时两个月,组织了一次下岗青工状况专题调研。针对下岗青工的择业倾向,他们组织再就业明星到各大中型企业做报告,从思想上转变其狭隘的就业观念;开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增加下岗青工的就业渠道,在居民区开办两个夜市,为他们提供再就业机会;组建社区青年再就业指导中心,建立下岗青年档案,向市区用人单位推荐就业,广大下岗青年深切地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今年以来,社区700多名下岗青年通过共青团等组织的推荐找到了新的工作。
在这里,社区服务和援助、再就业工程、青少年教育、环境整治、文化建设、社会治安等,都纳入“共创文明”的总盘子。这一思路即“小区起步、团建先行、项目突破”,创建之初就确定了下来。今年10月,首批46家单位的团组织,共同组成易家墩地区共青团工作促进会,辖区团组织从此不再各自为阵。

福州突出服务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千校百万”培训计划

  福州突出服务
沈力男
为把外来青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福州团市委提出了“突出服务”的口号。他们召开多场外来务工青年座谈会,了解外来青工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马尾区团委成立了“外来青工之家”,举办各种联欢活动、文化沙龙、法律讲座等。
外来务工青年培训工作落实的关键在于阵地建设。福州团市委通过协调,首先依托各级职业学校、业余学校、镇街市民文明学校、青年活动室作为固定的培训校址,定点、定期、定内容开展法律法规、市民文明素质、文化技术等教育。现在,福州市已建有外来青工培训的5个中心团校、50个校址、100多个培训点,初步形成了网络。在此基础上,全市组建了有500多名大学生参加的“榕城大学生文明市民讲师团”,还面向社会招募有专业知识和一技之长的青年志愿讲师近百名。8名获得“省优秀百名外来务工青年”的外来青工,也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

无锡重在培训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千校百万”培训计划

  无锡重在培训
汪自力庞建新
江苏无锡,自古经济繁荣、人文荟萃。改革开放以来,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批青年农民前来务工经商。今天的无锡外来人员近60万。对外来人员的教育培训虽已开展多年,但自今年5月,团中央、公安部等八部委联合实施“千校百万”培训计划,把无锡列入全国十大示范城市后,这项工作才真正迈上了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
在无锡,外来工分布在各个层面、各个区域,仅以团市委的一套培训教材、一本青年务工人员文明手册,显然是很难收到实效的。郊区蠡园乡,地处城乡结合部,毗邻太湖风景区,外来工多时近7000人,主要的问题是社会治安,该乡在培训中就重点讲了“治安管理条例”和“外来务工条例”。无锡丽新棉纺织有限公司,外来“农合工”有1200余人,该厂针对以女工为主的特点,在培训中增加了《母婴保健法》的内容。二建集团则根据建筑工作的实际,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以及中饭的间隙,将培训工作做到了工地上。

图片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青岛开发区居住在劳动者公寓的各地打工者,在开发区团委的关心下,日前建起了自己的书屋。全区1万多名青年捐赠各类书籍1万余册,使打工者们可以在书屋里免费阅读各类书籍。
韩加君 刘茗摄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