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6-06-11第1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南盘江壮歌

第12版(文学作品)
专栏:

  南盘江壮歌
董成才冷冶夫
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一场人类向大自然索取能源的战争;
这是一次壮举,一次中国水电能源开发史上轰轰烈烈的壮举;
这是一部史诗,一部英雄的建设者们为中国水电事业写下的一页壮美史诗。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方兴未艾,电——这无形而有形的动力资源却愈来愈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1981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在红水河上分期分批建设10个梯级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为1100多万千瓦,年均发电量600多亿度,建成后可缓解华南西南地区电力紧张问题。
这一年的春天,素有“金奖之师”称号的武警水电一总队官兵奉国务院、中央军委之命从河北潘家口水库建设工地奔赴西南边陲黔桂交界南盘江畔的天生桥,在这里,兴建两座超百万千瓦的大型水电站。这就是国家重点工程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
筑坝
作为红水河10个梯级电站家族中姊妹俩的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在南盘江上相距仅7公里,被国内外专家戏称“两朵金花”。
现在,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建设已接近尾声;被喻为第二乐章的天生桥一级电站建设则刚刚进入高潮。
天生桥一级电站位于二级电站上游,是红水河10个梯级电站的“龙头工程”,其主体工程大坝是当今风靡于世的砼面板堆石坝,大坝总长1168米,最大坝高178米。
特殊而宏大的工程呼唤一流的施工队伍。1991年4月1日,春意盎然的南盘江畔,火红的木棉花灿烂夺目,飘渺的云雾似洁白的纱巾缠绵在南盘江的上空,被誉为“金奖之师”、曾参加过引滦入津、葛洲坝工程的武警水电一总队在拚搏了近10年的二级电站建设之后,调集精兵强将,金戈铁马,转战到这里,摆开了新的战场,开始了又一次创业。进军高坝激越而昂扬的序曲从此奏响。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武警水电第一总队走向市场,参与社会竞争以来承建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通过激烈的角逐,这个总队以其精良的装备和雄厚的实力,与巴西MJ公司联手一举夺得电站主体工程C3标。
这场特殊的战斗,对一总队是个严峻的考验。队伍进场之初,遇到的第一块难啃的“骨头”,就是要在截流前建成两条总长2000多米、直径约16米的地下导流隧洞,待截流时将滚滚的江水改道经隧洞导流至基坑下游。能否按期截流,关键在此一举。因此,导流洞施工因时间紧、工程量大、任务艰巨被官兵们喻为“咽喉”工程;施工中,隧洞要穿越岩溶发育强烈的石灰岩地段,洞内施工险象环生,塌方、岩爆、涌水等不良地质问题时常发生。
复杂的地理条件,没有吓退这支英雄之师。面对困难,武警水电一总队党委审时度势,毅然将导流洞开挖这块硬“骨头”交给了曾在二级电站建设中立下汗马之功的二支队。接下这任务的第二天早晨,第一支由支队领导率领的“尖刀连”进军导流洞施工工地。一场旷日持久又异常艰辛的人与大自然的殊死较量,从此在大山腹地愈演愈烈。
1000多个日日夜夜,风餐露宿,三度寒暑,在这大山腹地,官兵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用意志和决心,铸起了一条精神的大坝,涌现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为了电站建设,我失去了一只手算得了什么!”这是一位残疾战士的心声。1992年7月9日夜,三支队砼泵车工、入伍6年的志愿兵谭德军正在二号导流洞内紧张施工,因为班里人少,他只能两个班连着干,在洞内快14个小时了,趁砼罐车运料间隙,为防止砼在车内凝固堵管,小谭试着运转泵车,一阵活动后,泵车不能送料,他断定机器出了故障,赶快修理,千万不能误了施工。谭德军毫不犹豫地卸下料管,打开料斗底仓,伸进右手掏着残余在活塞内的砼,突然,活塞带着巨大的惯性轰隆一声切下来,小谭的右小手臂被活塞无情地一分为三,从此,谭德军便永远地失去了右手。然而,他却把无私的奉献精神,刻在南盘江工程的丰碑上。
就在地下工程硝烟弥漫于大山腹部的同时,为高坝截流以至下一步大坝堆筑而实施备料的地面战场上,科技人员正缜密地筹划着将地面的一座高达150多米的大山搬进南盘江。
1994年9月25日下午,天生桥峡谷一片静谧,山对面近10公里外的部队指挥员和爆破专家都紧张地盯着手表,下午3时整,只见3颗信号弹划过南盘江上空,几乎同一时刻,一阵山摇地动,灰色的蘑菇云从对面山峦中间徐徐升起,慢慢地弥漫了半个高坝工地。
看到这一壮观奇景,天生桥峡谷响起了阵阵欢歌笑语。官兵们眼中噙着热泪,3年多的艰辛,血和汗浇筑的大坝初具规模,导流洞开挖成功,对南盘江二期工程,不啻一个美好的开端。
截流
正当天生桥建设者们沉浸在两条导流洞全线贯通、一号山体爆破成功的喜悦中,谋划和准备打响高坝截流战役的时候,突然一号导流洞发生冒顶大塌方,塌方洞段长140多米,宽30米,如一座小山陷入地下。
这消息也似一座小山压在总队各级领导和所有高坝建设者的心头。还能按期截流吗?万一截流不成功,怎么办?如待一号洞修复后再行截流,工期将会拖后,又会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忧虑重重,重重忧虑,一切一切的焦点,都聚集在能否按期截流上。
截流、截流,不惜一切代价,排除千难万险,坚决确保截流。
随即,总队向部队发出了“紧急行动起来,为实现一级电站截流而努力奋斗”的号召。为确保截流万无一失,总队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一面加快一号导流洞塌方段的治理步伐,争取1995年汛期前攻克这只“拦路虎”;一面紧锣密鼓地进行截流准备工作。
经过专家研究,决定一号导流洞塌方段处理改暗洞为明渠开挖。为此,要在短短几个月内将一座山彻底搬走,再往下挖一条导流水渠。开挖土石45万立方米,浇筑砼1万多立方米,4至8米长的钢筋锚杆就要用5000多根。担负此项工程的二支队、五支队在截流的关键时刻,勇敢地向总队立下军令状:“奋战4个月,坚决攻下塌方段!”
为防止截流时江水灌入一号导流洞,影响塌方段施工,部队临时决定在洞前堆筑一座高13米,底宽60米的大型横向围堰。接受任务后,二支队经过17个日日夜夜的顽强拚搏,终于比原计划提前五天圆满完成任务。
六支队、基础营等单位在截流关头,也不甘示弱,争抢头功,分别在二号导流洞进水塔启闭机安装调试、拆除,洞内砼回填灌浆等10多项工程中争先恐后,大显风流。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南盘江两岸,截流的前期准备工程施工现场,临时修筑的两条公路从左右两岸蜿蜒地伸向江边;宽阔的岸边,巨大块石堆积如山;用铁丝、钢筋编织成的铁笼随处可见;沿岸各种大型运输车辆首尾相衔,来往穿梭,将满载的石块倒进江中,往日宽阔的江面,猛然束紧了腰身。10多台大型推土机、碾压机制造出的围堰已伸入江心。一场鏖战就这样在喧嚣和不安中孕育和诞生。继1986年11月19日这支“水电雄狮”在天生桥二级电站建设中第一次拦腰斩断南盘江后,现在水电官兵们又向南盘江发起第二次挑战,将再次制服这条桀骜不驯的蛟龙。
1994年12月25日,在遥远的首都北京,我国各大新闻媒介向世界报道了一个让天生桥电站建设者极为振奋的消息:“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截流成功!”
这天上午10时23分,随着截流总指挥长魏祥彪大校的一声令下,顿时南盘江两岸鞭炮轰鸣,锣鼓喧天,一辆辆大型运输车紧张有序地把数吨重的巨石投进湍急的江心龙口;江水如脱缰的野马仓皇改道,以每秒500多立方米的流量直冲2号导流隧洞。
经过54分钟的短兵相接,到11时17分,狂奔不羁的南盘江再次被英雄的水电战士拦腰斩断。至此,天生桥一级电站历经3年多的拚搏,已由前期准备工程转入关键的正式施工阶段。
抗洪
截流的成功,给繁闹的高坝工地注入了勃勃生机,然而这只是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建设这出气势恢宏的大戏刚刚启幕,更加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
1995年的3月到7月,短短的5个月,150多个日日夜夜,在武警水电一总队官兵们心中却是那样地漫长,那样地沉重难熬。
由于电站采用2号洞单洞导流,进入六七月份,连绵不断的暴雨,使山洪暴发,南盘江上浊浪滔滔,一片汪洋,水位骤然上涨。6月2日,洪水风卷残云般地吞噬了屹立于江中心的两条围堰。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受到了十几年不遇的洪峰考验。
到8月下旬,已经历9次过水的下游围堰,由于背后的坡脚直接遭到高速水流冲击,643高程平台砼面板从右向左开始下沉,长度约60至70米,接着楔形块护石砼板产生滑落,致使平台塌陷。破裂了盔甲后的围堰不堪洪水的袭击,底座上的巨石,纷纷被洪水掠走,连续几天,围堰左、右侧分别被冲坏20米和30米,底座左岸被淘刷出一个大坑。
阴雨仍在继续,洪水还在咆哮。如不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减缓洪水的冲击,下游围堰很可能发生大面积垮塌。它的直接后果将是上游围堰随之垮塌,第一次截流前功尽弃,付之东流。
情况十万火急!面对洪水的考验,在电站处于生死关头,武警水电官兵紧急行动起来,和洪水展开了一场触目惊心的争夺战。
洪水退了,战士们迅速发起冲锋,用巨石回填冲刷坑,推土机碾压,铺设钢筋,用高标号砼浇筑护坡;对上游围堰进行加高处理,以减弱洪水对下游围堰的冲击。洪水袭来了,战士们就撤出阵地,辛辛苦苦刚补好的围堰、护坡又被冲坏。就这样,修好了,被冲坏;冲坏了,再继续抢修……
9月初,几回车轮大战,几番没日没夜的拚搏,武警水电官兵终于制服了南盘江洪水的肆虐,保住了下游围堰,保住了截流的胜利果实,广大官兵用心血和汗水在南盘江上筑起了一座摧不垮、打不烂的钢铁围堰。
在抗洪这段日子里,我们记下了这样一组数字:1995年南盘江洪水最大流量达到每秒4400立方米;洪水13次漫过围堰,最长的一次达数月之久;上游主围堰加高2.5米,抢修上下游围堰共浇筑砼4790立方米,填筑大块石及土石方10.7万立方米,填筑铁丝笼块石324立方米,铺设直径16毫米的钢筋近50吨;在抗洪期间,有23人带病、16人受伤仍坚持奋战在抗洪工地;有200多人次连续30多个小时加班加点;有8人收到家中亲人病故、爱人生产催回电报,没有请假离开抗洪工地。
用生命和鲜血保卫了工程的完好,武警官兵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抢占制高点
1995年10月下旬,因病住院的水电一总队总队长心系天生桥工程,他在病床上对来访的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业主——南方电力联营公司的一位领导保证:“明年汛前,一定拿下645高程。”
这铿锵有力的一句话,意味着武警水电一总队的领导把自己推上了背水一战的绝路。要完成这个目标,就是要在半年内,先排干基坑中190多万立方米的水,再将基坑内110万立方米的淤泥彻底开挖运走;最后,以总填筑量192万立方米,每天保证填筑2万立方米的规模,将大坝堆筑到645高程。这是天生桥一级水电站的龙头工程,也是个制高点,它向广大官兵们提出了有力的挑战。于是,在1996年5月底之前,坚决攻下645高程,为电站建设立新功的会战又打响了!
11月28日,一个值得载入一级电站建设史册的日子。大坝基坑开挖青年突击队长王宗任从总队政委手中庄严地接过由团中央、国家计委、建设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大旗,随后跑步将红旗插在电站工程指挥部。
在一阵鞭炮声中,近百台设备如猛虎下山般地从七个方向扑向基坑,瞬间,南盘江畔变成了一个机声轰鸣、车水马龙、尘土飞扬的大战场。
开挖工地战事紧张,捷报频传,在前线工程指挥部,一组组单调而又充满竞争气息的数字被各色小旗形象地标在大图板上:6549立方米,6900立方米,7130立方米……班与班,排与排就在这组神奇的数字上作着艰苦卓绝的较量。12月9日8时,工地再次爆出喜讯,五支队以班产8460立方米开挖量将大会战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经广大官兵两个多月的昼夜拚搏,到1996年1月初,大坝基坑开挖胜利结束。
紧接其后,大规模、大手笔的关键战役——大坝堆筑工程于1月10日正式动工。
大坝堆筑工程在中国水电史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摆在武警水电一总队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只能成功,不准失败!
面对各种困难和形形色色的压力,早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充分准备,并具有30年水电建设经验的武警水电一总队,在古老南盘江畔胜似闲庭信步,从容调度千军万马,迅速调集全总队精锐,并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吸纳部分地方施工单位,组成声势浩大的施工阵容,展开了大兵团作战。
有人将这次作战形象地喻为“交响乐”,武警水电一总队在这支“乐队”中,统筹兼顾,多方协调,使这部恢宏的“交响乐”更加激越昂扬、美妙动人。而作为乐手的各参战单位,都派出了一流的队伍、一流的设备,既团结协作,并肩作战,又互不示弱,各显神威,在高坝奏出了一串串亮丽的音符。
4月中旬,我们在五支队三连和大车司机刘国忠聊了起来,这位云南丽江籍战士,在今年2月份探亲时,家中因发生大地震,房屋倒塌了一半,父母年迈体弱无人照料,加之,刚谈了个上中专的女朋友,亲情和恋情促使他向部队发了要求续假的电报。但当接到部队要求他马上归队的电报后,他毫不犹豫地打点好行装,第二天就告别亲人,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归队的旅途。
由于连日的奔波,刚到连队,小刘就高烧40度,当得知连队人员少、任务很重时,到队的第二天,他就要求上班,连队领导劝他再休息一天,等高烧退了再开车,小刘执拗地说:“就是知道部队施工紧张,我才从家中赶回来,让我躺下休息怎么能心安?”当天下午,小刘就驾驶车辆投入到施工中。小伙子每天加班加点,班班都创高产。
在武警水电一总队,像小刘这样的战士还有不少。这些官兵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为祖国的水电能源开发事业写下了一页页壮美的诗篇。
在大坝采访,我们得知,自1991年至今,这个总队的官兵从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星期天,更令人难忘的是1992年天生桥二级电站并网发电,当强大的电流通过根根银线传到大山外的千家万户时,而这一年的春节,天生桥一级电站工地正赶上停电,战士们只好点着蜡烛过年——建电站的人用不上自己发的电,这故事似乎有点儿幽默,也有点儿残酷。从这幽默中,亲爱的读者,你是否感受到了当今中国水电兵那默默奉献的情怀和他们对祖国水电事业的情和爱?而在武警水电一总队这个由千万个热血青年组成的英雄群体中,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天生桥水电站建设的未来?虽然,天生桥一级电站在今后的建设中还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是在这支有过光荣传统的部队面前,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我们坚信,在不远的将来,黔桂交界的南盘江上一定会升起两颗光彩夺目的“水电明珠”!

湘西寻梦

第12版(文学作品)
专栏:

  湘西寻梦
谭仲池
如果说梦是一种想象和神往的话,那么在湘西,我真正寻到了一个又一个平常无法想象的梦。——题记
青石板小巷
不知道在多少年前,这一条条从山里驮来的青石板就伏在这小巷里谛听土地和山水的心跳。
人们只以为石头的路,永远光滑好走,并不去想这石头是否也有自已的委屈和哀怨。其实踏着它的脊梁走过的,不一定都是好人。
石头是明白这些事理的,可它从不说话,它真正学会了沉默。今天,我孤独地走过这条幽深的青石板铺就的小巷。我慢慢地走着,静静地回忆着这座石城的遥远昨天,忽然,我听到了一缕轻轻的叹息,是从脚底下传来的。于是,停住脚步,俯下身子去倾听,一切悄无声息。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真的,最美丽的梦都是藏在石头里的。
不信,你去问曹雪芹!
背篓
背篓是湘西女人的摇篮。
用竹编织的故事,挂在女人背上,盛满了青翠的向往和血色的情感。
沿着石板路的弯曲,女人迈着步子的轻盈飘进了山岩上的竹楼。竹楼里闪耀的那双眼睛,早已布满了忧伤的泪滴。疼爱女人,却不去帮助女人,不是女人的悲哀便是男人的悲哀,正像背篓装不住阳光一样,每当夜幕降临,便不再见太阳的踪影。女人的影子总不会走,她已经是刻在男人的眼湖里,涟漪不断,故事编了一个又一个,就是装不满女人背上的竹篓。
山那边
山那边,有一片竹林。竹林里,有一座小楼。
小楼里尽是故事,故事是用月光编织的。因此,竹楼里的女人特别地圣洁和白净。多情的汉子,叫她玉女,叫她温柔,就是说不清心里那份无尽的爱恋。
他总是要翻那道山梁,他总是要去摘那盘月亮,他总是要唱那支山歌,他总是要闯那道河谷。可他怎么也猜不透竹楼女人的心思。他不明白,为何竹楼的窗口总挂着一弯月似的镰刀。
是想割断那丝恨缕,是想收割那片痴情,抑或都不是。
山那边的竹楼呵!

雨中柯岩山

第12版(文学作品)
专栏:

  雨中柯岩山
杜文和
清明前,想到野外踏青,遂约上三五文友去了绍兴的柯岩。时值春雨霏霏。远山数枝桃花绰约,近处一畈又一畈菜花正黄。雨丝绾住柳丝,雨脚细细密密走出春蚕啮桑的碎语令人心酥,雨韵洇散开来,让谁都能体味到这就是江南。
柯岩默默地接受着又一次春的洗礼。柯岩静静地闲看着偎拥在脚下的一曲鉴湖。从三国到现在,菱桶悠悠,渔歌唱晚,咿呀的桨声追逐着乌篷船,抑或是乌篷船载走了咿呀的桨声。千余年风雨,它仍然支撑着与附近的田园风光水乡村舍共同构成古越国一处不衰的胜迹,特别是以其个性独特的石文化称奇于世。石岩、石洞、石潭、石壁,或不衫不履,落落自得;或态势萧疏中隐见飘逸清刚;或外貌质朴,却难掩内在活泼之姿。尤其是久负盛名的一柱云骨,如大戟擎天,竖起一方浩气。群鹤喜欢高唳于净空,是梧桐必有凤鸾来栖。昔日放翁老人策藜杖走进柯岩,低吟长啸,给柯山道平添了一段高风。晚明祁彪佳或许是仰慕柯岩山石的铮铮铁骨,在古木萧萧的山林深处置下一座名为寓园的别墅,并将自己不屈的晚节遗留在翰墨芬芳的书房里,寓园也因此声名大炽,赢得晚明江南四大经典园林之一的骄傲。一时间名流雅士纷至沓来,在山石间寻诗,在葛藤的纠缠中歇梦,在摩崖石刻里深镌下各自的风采,更留下“东山春望”、“炉柱晴烟”、“七岩观鱼”、“清潭看竹”、“石室烹泉”、“南洋秋泛”、“五桥步月”、“棋坪残雪”这八景供后人凭吊。
柯岩旧有石竹居,那该是在人迹罕至的僻静处,或一座石屋,屋后疏植几竿修竹,冷峻中犹见婀娜;或一座茅草苫顶的竹寮,门前片立几张薄石,落寂的枯守中不失坚劲。这一等暗凉如水的清修所在,最宜凝神静气:脱下葛衫卸下东坡巾,对青灯持黄卷,意会书味,是为一乐;三五位绝意仕途的文场老友,对菊把酒话旧,遣童烹茶论道,一吟一觞尽得山野之趣,亦为一乐;倦于官场酬酢者,退出豪门,隐于林下,结庐石竹居,闲来弄莲池畔、采莼湖心、拜石紫阳,尽得天籁,若胸中真有豪气盘纡郁闷,不妨毫无顾忌地长啸几声。而附近的老人洞则是另一番迥然不同的风景。若去老人洞,必经一处岩口,岩口狭窄,如关隘,兵丁过往须得拖刀而行,入内则豁然开朗,峭壁探伸,斜覆出一方宽敞的天地,可容千人。这里应该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明朝的兵部尚书吴兑来了,重笔挥下“天然广厦”四字,一块天生的阵地似乎就这么被圈定了,他的英气至今仍驻守在这里。若再寻幽处,蚕花洞固然在选,但我认为如北斗星罗列的七座深潭实在不能错过。潭以幽冷清澈称绝,其清澈如果仅以“游鱼可数”一类的老话给予评论似乎还不够精确。昔有雅士捏一枚金灿灿铜钱投入潭水,铜钱翩跹若黄蝶,百折而下,及至坠底,犹宛然一钱,“熙宁通宝”四字清晰可见。柯岩最为精绝的石景当推“云骨”。平坦的地表上凌空拔起高达30多米的一柱巨石,上丰下俭,如倒锥,摇摇欲坠,实则已岸然兀立了数千年,其势雄耸,其风姿磊落。想必历史上定有过许多醉石老人在它脚下竞相折腰。石痴米芾曾见云骨而颠狂,呼号绕行数日才悻悻离去。那北宋的朱?置应奉局于苏州,为宋徽宗采办异木奇石,也许是相中过这云骨的,也许在云骨前徘徊苦思过无数次,终究无计可施。皇家后院载不下它的沉重。云骨是石核,是石魂,是江南野生的物华天宝。时至今日,云骨顶端那千年古柏仍是生意盎然,虬枝盘屈在数十米高空,或歇一朵晴云,或引得岚雾来朝,或虚掩在雨幕里。云骨顶端的棋盘石还在,那对弈的二叟大概也会再来。
柯岩遍布着自然的野趣,深藏着文化的内核,同时更是历史年轮碾过时留下的痕迹。三国东吴时的先民,为着加固一座古城,蹲守在这里一锤又一锤,凿短了生命,凿碎了岁月,凿剩下石岩、石壁、石洞,也树立起云骨的丰韵。先民用整座大山的沉重书写了古城的历史,而生命燃尽的残骸也成为可观的风景,儒道释都在这历史的遗剩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访柯岩,认识一个朦胧的大概。而较为精深的发现恐怕还须留待晴日的仔细寻找。好在石景不凋,春夏秋冬四季长在。

昨夜的月亮

第12版(文学作品)
专栏:

  昨夜的月亮
唐谟金
告别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招待所那灿烂辉煌的灯火,我们沿旅游公路姗姗而行,一路说说笑笑,好不惬意!“
月丽姮娥影,星含织女光。”今夜的月色好美!天空瓦蓝透紫,像万顷琉璃;满天星斗镶嵌其中,像无数晶莹闪亮的珍珠;那银盘金鉴似的圆月,洁白媚人,又宛如少女白净的面庞,脉脉含情地向着人间微笑。在溶溶月色中,盘山公路已没有白日的车流人流,犹似一条乳白色绸带在眼前飘飘悠悠,伸向远方。路旁的山影树影,朦朦胧胧,比白天多了几许含蓄美。山地好恬静,只有秋虫此起彼伏的轻声吟唱;一些萤火虫点着灯笼四处游荡,像在无声地寻找它们的梦境。阵阵夜风抚面,轻柔、凉爽,清新的空气中夹着花香,把人都醉了!
我们是作为游客驱车来到这大山腹地的。白天里游山观景,饱览了绿色宝库特有的风韵,现刻依然情致亢奋,毫无倦意。下山途中,我们在招待所吃过晚餐,旅伴中有一对渐入佳境的情侣——林场老场长家的第三代传人,别出心裁地提出舍车步行下山,以尽情享受林区的夜景。我们也一致赞同:秋宵月色胜春宵,我们又都酒醉饭饱,提兜里还有苹果和矿泉水,沿公路且谈且走,优哉游哉,不正是一种享受吗?
仰望星光灿烂的夜空,凝视高挂中天的皓月,我心潮难平:“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那仿佛就是昨夜的另一轮山月却在我脑海显现出来——
屈指一算已是10年前的事了。一个初冬的黄昏,国营武冈林场总机室突然响起了急骤的电话铃声,云山防火瞭望台报告,山顶原始次生林区突然发现山火!
山火就是命令!场部霎时沸腾了:消防车、大货车、小吉普霎时都启动了马达,按响了喇叭,干部、工人、家属都急匆匆地奔向各种车辆,我也随即上了车。不到5分钟,车队一路鸣响报警器风驰电掣地飞向火场的山麓。
那时的公路还只通到山脚,下了车就得爬山。爬山,对久经锻炼的林场职工来说是特长,加之火情紧急,大家一鼓作气,个把钟头就爬了近10公里。然而林区的山路格外艰难,羊肠小道坎坷崎岖,荆棘丛生,有时就像攀附于悬崖的一根枯藤,而山麓距火场有近20公里路程呢。人们都爬得汗爬水流,气喘吁吁,心脏就像要蹦出嗓子眼,便是登山冠军也早已疲惫了。
此刻,暮霭已经笼罩了山林,接着天已全黑了。东坡的月亮像一团火球,叫人一见便联想起无情的山火。山路已难分辨,路旁的荆棘时时缠住身子,挂破衣服和手足。由于各人体力不同,人们渐渐拉开了距离,有的冲在前头,有的落在后头。
路两旁有时是高耸云天的山峰,遮住了月亮星光;有时是壁立的悬崖,仿佛随时都有压顶之险;有时又是凹进去的黑谷,深不可测。突然,深山老林中传出几声“绿林居士”的怪叫,使人毛骨悚然。
这时,山路上就只发现我与刚退休的老场长在一起。幸亏有他在,不用担心迷路。山月照在头顶,显得严肃和冷峻,仿佛在催促我们快步而行。然而我们的双腿如灌了铅般沉重,变成了“扶不起的阿斗”,肚子也饿得厉害,倒霉!山火发生的时间、地点都是不跟人们商量的。出发火急,我没来得及扒一口晚饭。我问老场长,他也是。
转过一个小山头,我们已能依稀看到西方天空映出的火光了,仿佛看到无情的烈焰正在吞噬宝贵的原始次生林。于是,我俩强打精神,又艰难地爬了约一里路程。此刻,“综合症”使我们再也支持不住了:肚子咕噜咕噜直提抗议,脖子已不胜其负,难以支撑沉重的头颅,头上冷汗直冒,双腿不住打战,简直是在一寸寸丈量山路了。真急人!
走到一道土坎旁,实在挪不动步子了,只好歇一会儿。我们顾不得地上肮脏,一头便躺在山路上,心里好后悔:上山前若在商店买点充饥之物,也不会这么被动了。或许若在别的地方,也可去地里掘几个生红薯,但在这深山老林,哪有此等口福!“能找到山泉吗?”由于流汗太多,嗓子眼干得冒烟,喝口山泉润润喉咙也好。我们张耳聆听,听不到一丝流水声,哪能找到山泉!露水却湿润了我们的头发和衣服。老场长说,如果在白天,搞几片野茶叶放嘴里嚼着也可解渴,但现在黑灯瞎火的,一切全是空想!
我们心急火燎地呆望着山月上了西山顶——那儿就是发生火情的地方吧,却还远在天边呢!
“哎,我年轻时的一个雪夜,也被困在这山腰上……”老场长见景生情,不禁忆起了他度过的艰难岁月——
那时是50年代,林场才初建,条件极艰苦,职工们过的是游牧生活:造一片林,搭一次棚,安一次家。住的是难以避风遮雨的茅草工棚,吃的是杂粮加野菜。那年冬,在被喻为“上甘岭战役”的造林战斗中,山风呼啸,白雪皑皑,衣正薄,炊断粮……好容易盼到雪住初晴,我们扎起裤管当米袋套在脖子上运粮上山。因冰雪封路,中途也黑在这山冲里:满山冰雪满山风,天上半爿寒霜月……“如今这一个个山头都变绿了,变成绿色银行了。”
不知是因了他的一番回忆,还是歇了会儿,我们的精神又振作起来。山火在逼迫,山月在催促,我俩一骨碌爬起身,又沿壁陡的山路向火场方向攀登而去……
后事就不必细说了。那夜我们终于赶到了火场,齐心协力地扑灭了山火,那一片原始次生林得救了。要不,现在哪能建国家级森林公园成为游览区呢?
前头,那一对恋人格格的笑声惊动了悔偷灵药的月里嫦娥,也把我的沉思打断,使我由昨天回到了今天。哦,前头的万家灯火近了,繁华沸腾的城区近了,月亮依然在中天含笑地看着我们。啊!月亮夜夜有,但每夜都是一轮新月。如若没有昨夜的那一轮,能有今夜这如此美好的月亮吗?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