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6-05-15第10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风骨清绝九华山《九华胜境》获最佳邮票奖、专家奖

第10版(文化)
专栏:

编者的话:
为中国集邮界关注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4月21日在榕城福州揭晓。此次评选共收到全国各地集邮爱好者的投票365254张,有效票346445张。共评出最佳邮票一套和优秀邮票两套。由专家投票评出了专家奖和最佳印刷奖的邮票各一套。其中,《九华胜境》夺得最佳邮票奖和专家奖两个奖项。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邮票是微缩艺术品,设计者在方寸中展现各自才华,集邮爱好者在咫尺间窥得绚烂天地,其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都在小小的邮票之中。可以说,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艺术风格和民族气质,也蕴藏了从设计家到集邮爱好者的深深情感。它是历史与现实的浓缩,也是人文精神的诠释。本报4月22日刊登了1995年度最佳邮票评选揭晓的消息,今日再依原大刊出4套21枚获奖邮票,以及设计者、绘制者、印刷者和专家对获奖邮票的评说,意在与读者一起欣赏和回味这些艺术珍品中的诗情画意。
  风骨清绝九华山
《九华胜境》获最佳邮票奖、专家奖
设计者朱曙征:1931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60年代开始版画研究和创作,版画《小伙伴》、《凤凰松》、《载月归》等先后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和全国版画展览共9次,并多次被选送20多个国家展出。
朱曙征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与他笔下的九华山一样,清绝而有风骨。
安庆是座不大的古城,也许是祖先们诗书文苑的流韵绵长久远,这样的古城里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手好画的人不算少。少年时代的朱曙征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也画得不俗,只是一年家中偶尔晒书,才发现父亲的画,惊诧于其中的曼妙。20岁始,朱曙征开始了绘画生涯,60年代初沉心于版画研究和创作,从此几十年如一日痴迷其中。说到《九华胜境》夺得两项大奖,朱先生称之为“机缘巧合”。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安徽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多少画家俯仰其中,而朱曙征独爱九华。在他眼里,九华山虽不像黄山秀丽峭拔,但它敦实、文静,又有点深邃莫测,别具味道。70年代末,朱曙征开始《九华风光》系列版画创作,直至今日。20多年来,朱曙征与九华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反复深入其间,不断摸索推敲,九华山的山色树木尽在眼前,了然于心。他所创作的《九华风光》系列黑白版画被选入《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周年选集》等13个画集,正因如此,第一次涉足邮票设计领域的朱曙征才能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在接到任务后的短短两个月时间里,朱曙征翻看了《邮票大辞典》,把历年的山水邮票及其它票仔细研究了一遍,确定了在表现九华山的秀丽之外突出其气势和风骨。朱曙征在木刻板上一气呵成完成6幅大于邮票10倍的套色木刻,春节前夕稿子在邮电部专家组评审中一次通过,发行后好评如潮。
在版画领域风格独到的朱曙征使《九华胜境》套票具备了雕刻版的效果。中国有印刷术后,就用版画给小说插图,历史悠久。徽派版画蕴含了中国国画的线条特色,清末名声很大的徽商以刻书、刻版著称的人很多,在当时成为一时之尚,但徽派版画的局限是立体感差,色彩单调,缺乏现实性。朱曙征充分吸收了徽派版画和汉代石刻等传统技法,又借鉴了西洋画素描的立体感、油画的绚烂色彩,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此次邮票设计,用朱曙征的话来说“是当美术作品来刻和设计”的,朱曙征几十年的艺术功力、艺术积累和艺术风格赋予九华胜境耐人咀嚼的神韵。《天台晨曦》曙光初露,烟云浩渺,淡雅的着色,细腻的线条,显出水一般柔媚,诗一般轻灵。《百岁禅宫》高居于插霄峰顶,参天古松、百年古寺、峻拔山峰在朱曙征的笔中刀下线条流畅,远近呼应,呼之欲出。《肉身宝殿》是6枚中唯一带有宗教色彩的,在色彩表现上突出了其庄严和凝重。《凤凰古松》、《邸园夕照》则因线条和色彩的变化,表现出强烈的层次感,远近明灭,深邃真实。
专家认为,《九华胜境》设计精彩,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构图好,景致好。从整体上看,6枚票非常整齐,色彩布局均衡,似一幅气势跌荡的长卷;分开看,各具情致,形成6个精美画面。一向态度严谨眼光苛刻的专家们认为是近年来难得的佳作。观之,确能体会到大诗人李白“天河挂绿水,绣出九芙蓉”的意境。

咫尺天地人间方寸诗情画意——1995年全国最佳邮票赏析

第10版(文化)
专栏:

  咫尺天地人间方寸诗情画意
——1995年全国最佳邮票赏析
本报记者卢新宁周庆
编者的话:
为中国集邮界关注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4月21日在榕城福州揭晓。此次评选共收到全国各地集邮爱好者的投票365254张,有效票346445张。共评出最佳邮票一套和优秀邮票两套。由专家投票评出了专家奖和最佳印刷奖的邮票各一套。其中,《九华胜境》夺得最佳邮票奖和专家奖两个奖项。
德国诗人歌德说过:“巨匠在限制中表现自己。”邮票是微缩艺术品,设计者在方寸中展现各自才华,集邮爱好者在咫尺间窥得绚烂天地,其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都在小小的邮票之中。可以说,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艺术风格和民族气质,也蕴藏了从设计家到集邮爱好者的深深情感。它是历史与现实的浓缩,也是人文精神的诠释。本报4月22日刊登了1995年度最佳邮票评选揭晓的消息,今日再依原大刊出4套21枚获奖邮票,以及设计者、绘制者、印刷者和专家对获奖邮票的评说,意在与读者一起欣赏和回味这些艺术珍品中的诗情画意。

此中意趣犹可言——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回顾

第10版(文化)
专栏:

  此中意趣犹可言
——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回顾
人民邮电出版社社长牛田佳
1996年4月20日至21日,第16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活动在历史文化名城福州隆重举行。这一年一度的“集邮界的盛会、集邮者的节日”,引人注目。
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始于1980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发行了大量的精美的邮票。“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它展示了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记载了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深受广大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很多集邮爱好者向《集邮》杂志编辑部提出,对邮票进行群众性的评选。大家认为,这一方面可以在邮票设计家和广大集邮爱好者之间进行沟通,使邮票设计家了解集邮爱好者的心声,促进邮票设计和印刷水平的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可以促使集邮爱好者认真研究邮票,提高自己的邮识和对邮票的鉴赏水平。《集邮》杂志编辑部接受了广大集邮爱好者的意见,在1980年组织了新中国成立30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引起强烈的反响。从1981年起,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群众性的最佳邮票评选活动。
16年来,评选活动受到了数以千万计的广大集邮爱好者的热情支持,投票人数由最初的5万多人,发展到近70万之多,遍布海峡两岸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邮友们在评选中找到了乐趣,在参与中实现了自我,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
16年来,由专业邮票设计者和社会美术界所组成的邮票设计队伍,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他们珍惜广大集邮爱好者所授予的最高荣誉,更为邮迷们所倾注的热情和厚望所激励,为提高中国的邮票设计水平,呕心沥血,不断进取。
16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邮电部及许多省市的领导对这项活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充分肯定,使这项活动越来越得到全社会的认可,逐步发展成与“电影百花奖”、“体育十佳”一样具有极大社会影响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而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更令世人瞩目。
16年来,随着集邮形势的发展,评选规则、办法和内容不断完善,评选机构逐步健全。评选内容由最初的纪特邮票到不定期增设了普票评选,并在第二轮评选中,应广大集邮者和相关人士的要求,增设了专家奖。16年来,最佳邮票的评选主办单位也由最初的《集邮》杂志一个刊物发展为由人民邮电出版社、邮电部邮政总局、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中国集邮总公司、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中国青年报社、工人日报社及人民邮电报社、邮票印制局等10个固定单位和当年颁奖主办地的省邮电管理局组成的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委员会。人民邮电出版社把具体组织这项活动作为出版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常设机构——最佳邮票评选办公室,处理评选过程中的日常事务。
16年来,作为评选活动重要内容的颁奖活动不拘一格、形式多样。颁奖活动由单纯的颁奖仪式变化为由邮票设计交流,集邮讲座,海峡两岸邮友切磋、联谊,集邮游园和具有“集邮主题、地方特色、国家水平”的文艺晚会等组成的大型集邮活动。
集邮是一项高尚的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全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集邮活动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举办这项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它的宗旨是:调动千千万万个热爱、关心中国邮票事业的人们,为提高我国的邮票设计、印刷水平,推动我国集邮事业的发展奉献拳拳赤子之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素质,为推动我国的集邮事业作出贡献。
(附图片)
(下图:专家认真审定获奖邮票。)

谋得大气入卷来《孙子兵法》获最佳印刷奖

第10版(文化)
专栏:

  谋得大气入卷来
《孙子兵法》获最佳印刷奖
邮电部邮票印制局(北京邮票厂):1994年成立,由原中国邮票总公司设计、储运等部门和原北京邮票厂合并而成,是我国唯一集邮票设计、印制、储运于一体的有价证券生产企业。原北京邮票厂前30余年一直承担着我国邮资票品的全部生产任务。合并后的邮票印制局充分利用其先进设备和精湛的印刷技术,承印了联合国邮政署发行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邮票和澳大利亚邮政署发行的小型张等外国邮票,使中国邮票印制业走向了世界。
邮电部印制局每年要印制各种纪念、特种、普通邮票20多套,《孙子兵法》特种邮票是他们承印的一套地方选题邮票。原稿设计人物线条十分细腻,整体色彩古朴淡雅,特别是一图的孙子形象,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既有整体的完美,又突出个性。要在30×50毫米之间展现这位古代“兵学圣典”作者的千古风采,的确有很大难度,内行人一看原稿,便感到印刷难度大,对套印的准确度要求很高。图稿下到印制局后,他们立即组织制版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深入仔细地研究制定工艺。
越是有难度的工作,越是吸引有志向的技术人员潜心探索。承印《孙子兵法》这套邮票的是两台高速轮转照印机。由于时间紧迫,在几位机长的带领下,他们把印刷机器设备调整到最佳状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这套邮票使用的是一种复合型溶剂油墨,由于这种油墨尚处于试印阶段,墨的流量控制、溶剂的配比都需要不断探索,开始不时有堵版、小层次丢失、印迹发花等印刷弊病出现。对此,他们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在有关技术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下,机组人员很快掌握了工艺要领。
邮票的印制工作顺利进行,但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在印刷机台的操作过程中发现印品带脏点,直接影响邮票印刷的质量。经过分析,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喷墨系统墨盒挡墨板距离太低,油墨飞溅到挡墨板外,影响印刷品的质量,也给下道工序造成困难。印刷机台的工人细心琢磨,自己动手,设计改制了墨盒挡板,把住了印刷质量关,使印刷品达到有关技术指标。承印这套邮票的印刷机对纸张有严格要求,机台人员在纸张稳定性差的情况下,齐心合力,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镂冰文字费工巧,谋得大气入卷来。古朴、典雅的《孙子兵法》摆在了读者眼前,那流畅的图案、精巧的线条、纯正的色泽,无不突出了原画稿静穆庄重的主旨。专家认为,《孙子兵法》票网点清楚,套印准确,文字完整清晰,连有的线由深到浅的渐变都表现了出来,影写版印得如此细致,可说是开创了以前不敢做的事,非常难得。(附图片)

雪柳玉树耀寒冬《吉林雾凇》获优秀邮票奖

第10版(文化)
专栏:

  雪柳玉树耀寒冬
《吉林雾凇》获优秀邮票奖
设计者卢天骄:1934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我国第一位女邮票设计家,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40年来设计了近70套邮票和近20套邮资封片,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等5套邮票获建国30周年最佳邮票奖;《宋庆龄逝世一周年》、《吴昌硕作品选》获年度最佳邮票奖。
《吉林雾凇》是我国第一套“地方选题”的特种邮票,也是第一套展示北国自然奇观的邮票。
俗称树挂的雾凇,是寒冷天雾气凝聚在树木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每到寒冬,松花江上的小丰满水电站的热水排至江中,热气上升与冷空气相遇凝成茸茸的结晶体,在松花江畔形成壮美的冰雪仙境,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卢天骄认为,将如此自然景观搬上邮票,用画的形式恐不能尽现其美,于是提出用科学的手段——摄影去捕捉和展示雾凇那难以描绘的奇妙境界。吉林的数十位摄影师们因此冒着严寒早出晚归拍了近300幅照片。为了更理想些,他们又拿出近几年拍摄的精彩雾凇绝景。因是地方选题,邮票枚数有限,经过反复推敲,卢天骄挑选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吉林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邹起程先生在两年前拍摄雾凇留下的美丽瞬间:松花江畔依依雪柳、冰雪之中苍翠劲松。而尤让女设计家动心的是,邹起程先生摄下的松花江中的那株雪柳因人为的原因如今已经消失,他所捕捉的美丽瞬间因成绝唱。
在《吉林雾凇》这套邮票之中,卢天骄刻意突出雾凇主图,并在基调上,选择了平静。她对原照片上层次不好的地方作了处理,以细腻委婉的笔调,尽现了雾凇“花”开万树、璀璨洁白的特点,在画面之外精心设计了方形冰雪图案,似点题的闲章,又是一种装饰,与主图色调内外呼应,在色彩上起到活跃跳动的作用,甚至连融在画面之中的面值因着意以黑字周围留出白边,也像是为冰雪所包裹,别有情趣,与主图显得非常和谐。这套票画面精美,色彩明快,展示了雾凇奇观飘逸的神韵。第一图为特写镜头,寒江雪柳横空出世,近在眼前,远处江雾氤氲,江畔树挂绵延,场面开阔,观之令人心旷神怡。第二图,整株劲松如玉树琼花,高大挺拔,生机勃勃;远处山阜村舍,意境深远。局部与整体,开阔与深远,结合得自然和谐。两枚票四周用银灰色线条作框,使画面显得舒展而集中;邮票名称分别用江泽民总书记1991年初在吉林赞美雾凇之句“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妥贴而诗意。用著名邮票研究专家吴凤岗先生的话来说,确实是“清新可喜”,遗憾的是,整套邮票上没注明是“吉林雾凇”,一般人恐难识别。
“一套好邮票如同一首交响乐,不是哪一个人能奏响;要靠许多人的集体配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讲到《吉林雾凇》的获奖,卢天骄如此感慨。她说,如果没有邹起程先生完美的摄影佳作,如果没有沈阳邮电印刷厂同志的精心印制,就不会有这套《吉林雾凇》的成功,这其中荣誉同属于他们。(附图片)

当年烽烟仍似火《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获优秀邮票奖

第10版(文化)
专栏:

  当年烽烟仍似火
《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获优秀邮票奖
设计者何洁,1955年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艺术系副主任、副教授。冯小红,1963年生,中国包装进出口公司中国包装装潢设计公司设计师。陈楠,1972年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基础部设计教研室教师。
1995年是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何洁、冯小红、陈楠接到了为纪念那场伟大胜利设计一枚邮票的任务。他们为此确定的方案是用抽象图形表现战争及胜利,但不久,任务改成了8枚邮票,原先的设想不能再用,而时间前后只有一个月。在短暂的时间内将这个备受举国上下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浓缩到方寸之间,何洁他们感到手中画笔的沉重。
经过反复思考,何洁、冯小红、陈楠确定不去着重呈现50年前那场人类空前浩劫中中国人民的受难,而是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表现中国人民的抗争,张扬中华民族抗击侵略争取自由的气势,表达对和平自由的愿望。
如何准确地表达这样的主题?何洁、冯小红、陈楠决定将历史照片处理成黑白色,作为设计依据。这种构思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对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来说,黑白照片似的图案能勾起他们的回忆,重温那些熟悉而惨烈的场面;二、有利于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完整的历史感;三、能够使今天的青年体会到历史的厚重,记住过去,珍惜现在和未来。
在收集资料时,何洁他们遇到了困难。抗战毕竟过去50年了,有关那时的历史照片非常之少,而且大多因岁月的推移而漫漶不清。冯小红去了抗战纪念馆、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但借回来的照片仍不能尽如人意,何洁他们不得不带着遗憾开始了设计工作。
从《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直至《台湾光复》、《伟大胜利》,这8枚邮票都是以8张历史照片为素材重新进行取舍加工构思而成。《七·七战火》以战壕、枪阵、士兵表现了中国抗日军民严阵以待的场面,前方突出处理了一名中国军人威严的正面形象,表达一种不可侵犯的决心。《敌后游击队》取材于老革命、摄影家石少华在战争年代摄下的珍贵照片,但原照片由于年代久远,比较模糊,只有前面4个人物依稀可辨。为表现人民踊跃参战的热烈场面,他们特意在远处增添了送军粮支前的队伍。《百团大战》选择了中国军队在长城上欢庆胜利的照片,但在近景处增加了一位刚毅威武的八路军特写,长城脚下添加了一些欢呼的战士,这样配合中景和远景蜿蜒起伏的长城,层次清晰,纵深感强,突出了中国人民不可战胜、像长城一般坚不可摧的主题。《伟大的胜利》再现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原照片只有战舰上的局部画面,何洁他们增加了远处的大海,白色的海浪掀起波涛,历史似在这一刻凝固。
8张邮票黑与白的处理手法接近于木刻,有一种浮雕感,稳重大气,让人体味历史的庄严。而每张票的背景衬以各种色块,激活了沉重的画面,寓意了今天和未来。遗憾的是,在某些画面的取舍上有些欠妥之处;8枚邮票中有的画面漆黑一片,层次处理不够好,让人感到沉闷,影响了整个画面的艺术表现力。(附图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