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5-08-31第10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我读石涛画语录

第10版(美术)
专栏:品书录

  我读石涛画语录
吴冠中
好剑!好剑!佩剑之人不知使用,剑渐渐生锈了。国宝,国宝,国人不识,束之高阁。成为国宝,正因其价值是世界性的,不限于本国。石涛画语录篇章不多,却是货真价实的国宝,置之于历史长河,更是世界美术发展史上一颗冠顶明珠。
都说苦瓜和尚(即石涛)画语录深奥难读,我在学生时代也试读过,啃不动,搁下了,只捡得已普遍流传的几句名言:“收尽奇峰打草稿”、“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等等。终生从事美术,不读懂石涛画语录,死不瞑目,于是下决心精读。读通了,出乎意外,同40年代第一次读到梵高书信(法文版)时同样感到惊心动魄。石涛与梵高,他们的语录或书信是杰出作者的实践体验,不是教条理论,是理论之母。石涛这个17世纪的中国和尚感悟到绘画诞生于个人的感受,必须根据个人独特的感受创造相适应的画法,这法,他名之为“一画之法”,强调个性抒发,珍视自己的须眉,毫不牵强附会,他提出了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的宣言。我尊奉石涛为中国现代艺术之父,他的艺术创造比塞尚早两个世纪。
我逐字逐句译述,竭力不曲解原著。加上解释及评议是为了更利于阐明石涛的观点,因之根据具体行文情况,评议及解释或置于原文之前、后,或插入原文之中,主要为了方便读者进行阅读。原文虽属文言文,有些语句仍简明易晓,高中以上学生无须翻译,故宜保留原句处尽量保留原句。估计读者多半是美术院校的学生或业余美术爱好者吧,故我的释与评只求画龙点睛,不画蛇添足。
有关石涛画语录的版本和注释不少,本人对此并无研究,有待专家指导,今唯一目的是阐明画语录中画家石涛的创作意图和创作心态,尤其重视其吻合现代造型规律的观点。石涛的杰出成就必有其独特体会,但由于时代及古汉语本身的局限,他的内心体会有时表达得不够明白贴切,如“一画之法”单从字面上看,就太笼统含糊,如不吃透他的创作观,必将引起曲解、误解、误导。本书所选插页有限,故较着重选其更具现代形式美感的作品,同时选了几幅现代西方大师的作品与石涛的宏观思维作参照,其间是否有通感?
这本小书如抛出一块小砖,祈望引来美玉,则亦属发扬祖国遗产的幸事了!
(此文是荣宝斋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石涛画语录》一书的前言)

短文壮行色 从零上新途——王乃壮的画

第10版(美术)
专栏:画坛人物

  短文壮行色 从零上新途
——王乃壮的画
柯文辉
乃壮兄先后就读于上海美专及中央美术学院。朋友们称赞他“得到刘海粟的胆气,徐悲鸿的素描造型基础,吴作人的色彩。”三种不同的气质是否能冶铸为一个新的活体?可以探讨。重复老师是对老师的背叛,有志者不屑为之。但这一说法也反映出乃壮兄在今天中国画坛不容忽视的客观地位。其实,他受益最多的还是乃祖王福庵老人,与吴昌硕同创西泠印社的篆刻名家,又精于诗词及书画鉴赏。一个书香四溢又比较清贫的文化氛围,让他看到、听到、熏到起点颇高的审美尺度与鉴赏内容而被潜移默化。经过半个世纪的辛勤笔耕,有吸收也有扬弃。从一次次相对的自我否定,在补充中开发,流动中积累,走向相对的自我完成。
佛像艺术被中华民族上升时期的汉唐肠胃吸收变革而成标准国货,花去800年悠长岁月。佛像之妙在于,从不同角度皆能用一条畅中有涩的线条勾画出来;把人类最复杂的表情归纳为几根流美又不太显目的线条按捺进佛头,你带着什么情绪看它,它以太极拳式的反弹力把情感密码“电报”拍回来,加倍深化你的感情,不变应万变,无态具众美:你悲则他怜悯,你笑则他微哂,你怒则他微愠。画佛像便是体验古代无名大师摄取表现人情的奥秘,享受禅宗静态之美,试图在平面纸上,写出时光触擦留在佛像上的斑驳美。总结民族雕塑以少胜多以形让意的特色,有时故意糅进若干现代感,向观众呈献自己永不休止乐于探索的灵魂,与迷信无关。他写用慈悲浅笑来看待人生的弘一,是把佛像人性化的继续,浓极生淡,寄托一种超越名利的希冀。写李白、杜甫,画苏东坡、徐文长,都想把这些大艺术家旷世凡夫,与我们更接近的烟火气见之笔墨。多年来他每到基层写生,都为祖国普通儿女画下许多毛笔焦墨干皴造像,练出了一手功夫。
他羡慕黄宾虹墨分百彩,色阶丰富,梦想把中国画的每种颜料,都能获得与黄老用墨同样神奇的效果,来拓宽花鸟画的词条。二十年间夜以继日,或月下漫步,或沉思于旅途,十分艰苦,废稿何止三千!近年又把古青铜器的剥蚀感引入用色,磨洗出现代味与金石气的碰撞和谐调。大幅的荷、梅、古松、君子兰等等都是试验的结晶。还有些作品,是颤动的书法线条与准确的西画素描结合产生的白描,清丽流畅,俨然大家风范。诗到无声已耐吟。
乃壮对晤名山大川,首重人景对语产生的人生感悟,以情眼抚慰对象,以表现对象抚慰自己和读者的心胸。那些山石在冷峻中含着热能,远远凝视,形外有拟人化的神采、韵律。
不断更新,抛尽陈言,是中国美术史的优秀传统。以技巧为手段,艺进手到,美化生活,人艺一体,与天地精神交流,是国画比西画高明之处。未来的两个世纪,东方写意艺术将为西方画师解脱形的束缚,把线条变为抒情符号,将为此作出重大贡献。对他们的音乐、影视、文学均不例外。乃壮自知不是天马行空的大才,正在成长、求索,但他能见到那灿烂辉煌的明天,自强不息,成为中国艺术巨人一个能动的合格细胞。成败,荣利,比起奋斗过程很渺小。他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真诚呼唤批评,含笑与昨天告别,轻装从零开步,短文代酒,权壮行色。艰难与希望与他同在!(附图片)晓折寒蔬野圃间(国画)王乃壮

湖南师大教授展示水彩画新作

第10版(美术)
专栏:

  湖南师大教授展示水彩画新作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殷宝康、朱辉、李朋林和张小纲四位正副教授,长期以来以教学为本,以教学带创作,以创作促教学,成绩斐然。近日他们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水彩画联展,引起了美术界与文化教育界人士的注目。

赵士英国外风情画别具一格

第10版(美术)
专栏:

  赵士英国外风情画别具一格
最近,以画舞蹈速写著称的赵士英在中国美术馆展示了他近年游历北非、欧洲、拉美多国画下的风光、古迹和人物等色彩写生八十余幅。多彩的异国风情在画家的笔下或深沉忧郁,或浪漫神秘,作品不拘一格,同时又保持了他生动的速写式风格。

四壁芝兰可我一船书画撩人(图片)

第10版(美术)
专栏:

四壁芝兰可我一船书画撩人
(书法) 麻友兰
作者陇东人,是农民出身的中年书法家。作品多次在全国以及日本和新加坡展出。

黔苑墨迹展选粹

第10版(美术)
专栏:

黔苑墨迹展选粹
最近,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黔苑墨迹》展以其豪放刚劲的艺术风韵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出自名师李可染之门的画家王振中带领其学生立足贵州30余年,在艺途上默默跋涉。循着他们的200余幅墨迹,人们尽情饱览那山环水绕的黔中人家,沐浴布依山寨的云雾烟霞,谛听幽深清凉的苗岭瀑音……
该展由贵州省文化厅等单位主办。(附图片)
苗岭胜景(国画)王振中张润生
宁静的山村(国画)王振中

似水之情黔人意——方小石、杨长槐画作解味

第10版(美术)
专栏:

似水之情黔人意
——方小石、杨长槐画作解味
翟 墨
不久前,贵州画院名誉院长方小石画展、贵州省美协主席杨长槐画展联翩来京展出。
85岁的方小石花鸟画久享盛誉。他的作品乍看若不经意,信笔由之,细品意静神闲,超凡脱俗。他用莼菜描和没骨法画花枝,似有生命的汁液在其间涌流,他用短线画鸟雀,笔虽断而意连,都饱含一派生机。这种以简拙见长的画境,是作者淡于名利、神定韵谧的人格体现,为心态浮躁或刻镂过甚者难以企及。
正值盛年的杨长槐曾师从方小石,却在山水画上展示出淳朴的真情和出色的造诣。他善画树,尤善画水。以皴入水,为此前所少见。他常常临水品浪,入山品幽,把水声水色水灵水气描绘得或雄浑壮观,或迷离变幻。他的画深得黔地山川之神韵,却没有阴气。那苍劲的虬枝古木,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那滋润可人的青绿氛围,令人想到王维“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的诗句。
水是生命之源。其万折必东、以柔克刚的品格也是中华民族的品格。方、杨的画题材不同,都得水之灵性,涌动着生命的激情,具有涤烦去秽、净化心灵的感染力。(附图片)
山花 (国画) 方小石
翠叶鸣泉 (国画) 杨长槐

悠邃浩茫古今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宣传组画选登(图片)

第10版(美术)
专栏:

悠邃浩茫古今情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宣传组画选登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由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组织、大砚文化传播公司和北京创格公司制作的这组宣传画正式出版。它通过“我们已经拥有”、“我们怎能忘掉”、“我们永远铭记”和“我们正在创造”四幅画面并与每幅画面中的华表、圆明园石柱、人民英雄纪念碑、腾飞的火箭4个主体形象和不同的背景图案,使中华民族五千年辉煌悲壮的历史跃然眼前。阅览这一幅幅画面使观者在漫游历史与未来之后将视角凝注于今天纪念抗战的主题,沉思民族与人类的命运。
(利 明)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