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4-10-14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海地临时总统若纳桑辞职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地临时总统若纳桑辞职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太子港消息:据海地电台12日晚广播,海地“临时总统”若纳桑已正式辞职。
电台广播说,自7日起若纳桑已不再去总统府上班。在美国军队11日中午占领了总统府后他正式宣布辞职。现年81岁的若纳桑是今年5月11日被任命担任海地“临时总统”的。据报道,由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任命的马尔瓦尔总理将于13日正式接管政府权力,并为流亡国外的阿里斯蒂德总统重返海地作准备。

波黑塞族拒绝与南建立邦联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塞族拒绝与南建立邦联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10月12日电(记者王森)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议会主席克拉伊什尼克12日在帕莱发表谈话,拒绝接受在波黑塞族没有被承认独立的情况下同南斯拉夫建立邦联关系的可能性。
克拉伊什尼克说,“把塞尔维亚共和国作为波黑联盟的一部分同南斯拉夫建立邦联的建议是一种骗局”。他表示,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只能作为“独立国家”同南斯拉夫结成联邦。 关于波黑塞族同南建立邦联的建议是法国外长朱佩10日提出的。
克拉伊什尼克在谈话中强调,“不事先对波黑版图划分方案进行修改就接受国际社会提出的和平方案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方案已被塞族人通过全民公决所拒绝”。

俄车臣共和国实行战时状态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车臣共和国实行战时状态
新华社莫斯科10月12日电俄罗斯车臣共和国从12日21时起在全境实行战时状态。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车臣共和国总统杜达耶夫12日颁布了实行战时状态的命令。车臣共和国政府的工作也于同日转入战时体制。
杜达耶夫的命令没有说战时状态将到何时终结。杜达耶夫强调,车臣共和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严重地受到丧失独立的威胁。只有车臣人民才能够拯救和保卫自己。
自今年8月初以来,车臣局势再度动荡,反对杜达耶夫政府的武装力量频频与政府军队发生武装冲突,近来反对派加强了武装推翻杜达耶夫的军事行动。

俄任命新代理财政部长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俄任命新代理财政部长
安德烈·瓦维洛夫13日被任命为俄罗斯政府代理财政部长。在13日举行的俄罗斯政府会议上,俄政府第一副总理索斯科韦茨宣布了俄总理切尔诺梅尔金签署的上述任命。

哈萨克斯坦选出新总理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哈萨克斯坦选出新总理
哈萨克斯坦议会12日选举阿·马·卡热格尔金为哈萨克斯坦新一届政府总理。卡热格尔金是总统提名的唯一总理候选人。卡热格尔金生于1952年,哈萨克族,去年12月被任命为上届政府第一副总理。

加蓬总统任命新总理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加蓬总统任命新总理
加蓬总统邦戈12日任命保兰·奥巴梅·恩圭马为新政府总理,任期18个月。此项任命是根据加蓬总统派和反对派最近签署的《巴黎协议》作出的。

比利时政府部分改组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比利时政府部分改组
比利时首相让—吕克·德阿纳10日晚对政府进行了部分改组,任命弗朗克·范登布鲁克为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约翰·范德·拉诺特为内政和公职大臣。范登布鲁克接替维利·克拉斯,后者将于10月17日正式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

秘25人竞选下届总统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秘25人竞选下届总统
到11日为止,秘鲁共有25名总统候选人在全国选举委员会登记。在25名总统候选人中,包括现任总统藤森,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以及现总统藤森的夫人苏珊娜·樋口。总统夫妇共同参加竞选下届总统,为历史上罕见。(据新华社)

伊拉克南部见闻

第6版(国际)
专栏:伊拉克通讯

  伊拉克南部见闻
新华社记者张大成
10月7日,美国发现伊拉克向南部伊科边境集结军队后,也紧急向海湾大举增兵,双方剑拔弩张。
10月10日,伊新闻部组织蜂拥而来的外国记者前往南部采访,新华社记者也在其中。
    记者月夜遭抢劫
10日午后,30多名记者乘一辆大客车和一辆小轿车出巴格达,经库特、纳西里亚驶向巴士拉。沿途一片太平景象,并未见到军队调动。
晚8时半,月色朦胧,记者车队驶过巴士拉北部第一道哨卡后,被一辆紧紧尾随的小货车拦住。约5名蒙面男子挥舞着冲锋枪强行登车,把记者们连推带打地赶到路旁,抢走了小轿车和记者几乎所有的摄像、摄影、录音器材及个人的钱物和衣服。歹徒们临行前还开枪打爆了大客车的一只轮胎。同时被劫的还有两辆军车。
临近午夜,遭劫的记者们终于赶到城内。次日穿着省政府送来的衣裤鞋袜,借用当地摄影器材,才出发采访。
    非军事区帐篷城
11日上午,出巴士拉城往南走,采访边境难民营。在距伊科边界只有5公里的非军事区内,荒漠旷野里搭起近千顶黄色和绿色的帐篷。过去一周内已有25000多名男女老幼住到这里。
据伊方官员介绍,海湾战后被以与伊占领军合作过为由赶到伊拉克的科威特籍人共有18万人。
这些身穿阿拉伯大袍的难民们,在40多摄氏度的烈日下,向记者们出示他们的出生证和身份证等各种证件,要求国际社会帮助他们返回祖国。
曾在美国留学的前科威特军上尉谢里夫对我说,难民营的生活非常艰难,夜晚还有毒蛇袭击。
    共和国卫队北撤
11日下午,有消息说伊拉克已决定从伊科边境撤军。记者们赶到巴士拉附近的马卡尔火车站采访,看到两列满载装甲车和各种军车的火车即将启动北上。脸膛黝黑的共和国卫队的士兵们在列车上打出“V”形手势,高呼“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萨达姆!”
12日上午,记者们离巴士拉经阿马拉返巴格达,沿途已看不到大批撤退的伊军。可是道路两旁星罗棋布的兵营里,还停放着坦克、装甲车和大炮等重型武器。士兵们有的在站岗,有的躺在坦克履带旁乘凉。
当记者们在一家小饭店稍息时,我看见一群佩带共和国卫队红三角臂章的士兵们也在休息。他们的军装都比较破旧,吃的是黑面大饼,喝的是自来水,但士气还算饱满。
12日下午返回巴格达,在新闻中心准备发稿时,看到外国记者爆满,都在准备抢发消息。
              (新华社巴格达10月12日电)

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数万名海地人11日聚集在太子港,欢庆流亡总统阿里斯蒂德即将回国。(新华社发)

动辄“挂钩”不可取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动辄“挂钩”不可取
文云
美国在对外交往中似乎越来越热衷于推行“挂钩外交”,即把对某国的政策生硬地同这个国家的内政问题扯在一起。例如美国和古巴不久前就非法移民潮问题经过谈判达成协议,缓解了危机。但是双边关系仍难获得实质性改善,其症结在于美国坚持对古巴的僵硬态度。白宫办公厅主任甚至说,除非古巴采取步骤实行民主改革,否则美国将考虑加强封锁古巴。在美国的对外关系中,此类“挂钩”现象近来屡见不鲜:
8月下旬,美国国会在1995年度对外援助法案中,对给予泰国的军事培训援助附加条件,要求“调查”泰国军方在同邻国关系中有无违拗美国意图之处。美国这种作法引起泰国舆论不满。泰国有关人士指出,“把培训基金与不相干的问题联系起来是不适宜的”,“如果美国人想停止援助,就让他们停止好了”。结果,美泰之间出现了一场小风波。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还把给土耳其的3.63亿美元援助额扣下10%,削减为3.28亿美元,并规定,这10%的援助款将根据土耳其的人权状况和土在塞浦路斯问题上的态度而定。美国对自己的北约盟友也来“人权”这一手,激怒了土耳其各界。土耳其总理坦苏·齐莱尔严正指出,土耳其不是一个美国用三四千万美元就可以压服的国家,它将拒绝接受和人权等条件挂钩的那10%援助。
另外,美国参议院还于7月间通过修正案,要求哥伦比亚政府承诺配合美国缉毒,只有这样,美国才能给予援助……
这种动辄“挂钩”的做法,实际上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当时,美国出于同苏联的争夺,到处“挂钩”,以诱使某些国家疏远苏联,或迫使某些国家就范。而今,两极格局已不复存在,美国却依然故我,动不动就以“挂钩”施压,干涉别国的内政,这就显得更加不符合时代潮流了。
美国这些做法理所当然要引起有关国家的反感,于美国自身也不利。所以,美国如果摆脱不掉“唯一超级大国”的情结,不肯在国际交往中平等待人,对别国多一点尊重,而仍然急功近利地到处“挂钩”,那么就只能增加同别国之间的麻烦,甚至酿成外交纠纷。动辄“挂钩”不可取,这已为事实所证明。

法反对美在伊扩大非军事区萨达姆会见俄罗斯副外长

第6版(国际)
专栏:

  法反对美在伊扩大非军事区
萨达姆会见俄罗斯副外长
本报巴黎10月13日电记者张祝基报道:法国外长阿兰·朱佩昨天呼吁国际社会不要对伊拉克作出过分反应,并表示法国反对美国提出的在伊拉克南部扩大非军事区的计划。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昨天在科威特说,海湾危机并没有结束,伊拉克军队一直是一种无可置疑的威胁,并提出在伊拉克南部建立一个非军事区的计划。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法国外长作出上述表示的。
与此同时,法国国防部长莱奥塔尔昨晚在法国电视一台发表讲话说,伊拉克此次调动军队没有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当然法国对此将密切注视。
新华社巴格达10月12日电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今天在这里会见了俄罗斯副外长伊戈尔·伊万诺夫,并和他讨论了海湾局势的最新发展。
据报道,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外交部长萨哈夫,以及俄罗斯外交部中东非洲司长波苏瓦柳克参加了会谈。但双方都没有透露会谈的细节。
据悉,俄罗斯外长安德烈·科济列夫将于13日抵达这里,为平息海湾地区紧张局势作出进一步的外交努力。
伊拉克11日宣布,它已邀请俄罗斯和中国驻巴格达的武官核实伊军撤离伊科边境的情况。
另据报道,巴林派遣的几艘军舰和一个战斗机中队也于今天抵达科威特。巴林是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中第一个向科威特派兵的国家。

海湾国家决定继续调集部队美英外长表示站在科一边

第6版(国际)
专栏:

  海湾国家决定继续调集部队
美英外长表示站在科一边
本报阿布扎比10月12日电记者安国章报道:据阿联酋通讯社报道,为期一天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紧急外长会议今天在科威特结束。会议就海湾局势发表了一份新闻公报,公报指出,与会各国一致决定必须向本地区继续调集武装力量。
公报说,会议认为,对科威特的威胁一天不解除,盟国部队和海湾国家部队就需要处于高度戒备状态,海湾合作委员会和盟国之间须进一步加强军事上的协调,以便在本地区的联合行动中部署必要的部队。
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巴林、阿曼、卡塔尔等国家的外长参加了今天的会议。
据新华社科威特10月12日电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今天在这里与英国外交大臣赫德,以及海湾合作委员会6国外长就海湾局势的最新发展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紧急磋商。
会谈后,克里斯托弗对记者说,虽然伊拉克军队出现了一些后撤的迹象,但伊军目前仍对科威特构成威胁。他说,美国准备“肩并肩”地和科威特站在一起,反对外来入侵。英国外交大臣赫德也表示,如果海湾发生新的冲突,英国将站在科威特一边。
出席会议的海湾6国外长表示,尽管伊拉克已宣布从伊科边界撤军,但海湾国家仍将保持高度戒备状态。据悉,克里斯托弗在访问科威特之后又匆匆飞往以色列。

科建议扩大非军事区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建议扩大非军事区
本报阿布扎比10月13日电记者安国章报道:据科威特电台今天报道,科威特常驻联合国代表哈桑正式向安理会提出,为制止伊拉克对科威特领土的侵略和维护海湾地区的稳定与安全,科威特要求安理会采取具体措施,扩大科伊边界地区的非军事区。
报道说,哈桑今天在向“阿拉伯之声”电台发表讲话时还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采取行动,对伊拉克常规武器的生产及数量进行限制。

塞德拉斯流亡巴拿马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塞德拉斯流亡巴拿马
本报记者刘爱成
10月13日凌晨,曾在海地掌权3年之久的海地军方领导人塞德拉斯等乘夜色悄然离开海地。塞德拉斯现年45岁,曾是海地武装部队司令。3年前的一个晚上,他也是乘着黑夜发动了一场流血军事政变,推翻了这个岛国自1804年独立以来的第一位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并把他逐出国门。
在过去3年中,塞德拉斯等在海地实行高压政策和暴力统治。约有3300多名阿里斯蒂德的支持者惨遭杀害。塞德拉斯的做法曾遭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美洲国家组织和联合国先后对海地实行政治和经济制裁。
今年9月,在美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塞德拉斯被迫与美国签署让权协议。美军进驻海地后,塞德拉斯遭到更大压力,无奈于10月10日正式宣布下台。塞德拉斯本想下台后仍然留在本国,但却遭到美国的拒绝。美国还威胁说,如果他不离开海地,美国将不对他的安全负责。就这样,塞德拉斯选择了唯一的出路——流亡他国。
10月13日凌晨1点45分,塞德拉斯全家悄悄离开官邸,由美军车队直接“护送”到机场。
由美国包租的两架波音飞机从12日中午就等候在太子港机场,大量美军和宪兵守卫在侧。下车后,身着蓝色上装的塞德拉斯牵着妻子的手,带着3个孩子径直走进机舱,连头也没回。尽管有许多记者嚷嚷着向他提问,他却一句话也不说。
与塞德拉斯同行的还有海地武装部队总参谋长比安比及其家属等。2点57分,飞机离开机场,飞往巴拿马。
在美国政府和阿里斯蒂德的要求下,巴拿马同意接收海地军方领导人避难。
就在塞德拉斯离开太子港的时候,海地仍在不断发生各种流血事件。塞德拉斯虽然走了,但他的大多数支持者没有走,海地两派的矛盾和斗争并没结束。
(本报华盛顿10月13日电)

联合国债台高筑财政吃紧加利呼吁成员国勿欠会费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债台高筑财政吃紧
加利呼吁成员国勿欠会费
本报联合国10月12日电记者许世铨、何洪泽报道:在本届联大一般性辩论结束的时候,加利秘书长今天特别在联大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就联合国当前的财政危机问题向各会员国发出强烈呼吁,要求本届联大有效地解决联合国长期存在的财政危机问题。
加利这一突破惯例的行动表明,联合国的财政危机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去年8月,他曾亲自到负责行政和预算的五委发表讲话,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约开支的紧缩措施,但联合国的财政危机并没有得到缓解。
加利向各国代表报告了联合国的财政危机状况。联合国每月经常性开支和维和费用需4亿美元,而到8月底,联合国手头的现金只有3.7亿,总负债则高达17亿美元。
加利说,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许多成员国不交或不按时交会费。到9月底,还有62个国家分文未交。二是维和预算批准的时间太长。从安理会批准一个维和行动到收到第一笔钱常常要几个月。他还指出,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联合国的资金储备太少。周转金不足一个月的开支,现在几乎用尽。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国不可能正常有效工作。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