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4-10-14第10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港资注入内陆房地产——由盲目到理性的选择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港资注入内陆房地产——
由盲目到理性的选择
本报记者武侠
年内,消息频传:港商注资三峡工程所在地大获全胜,几乎家家公司盈利。其中香港陆氏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8亿美元兴建的三峡商城,虽然该项目居民搬迁安置刚刚完毕,而楼花十分畅销,3成预付金已入开发商帐上。
3月份,南京某公司首期推出100套住宅房,仅两个星期就售出1.2万平方米,销售额达2500万元,创造了房地产交易史上的一个奇迹。
更有香港几大财团联手,筹集巨资发展铁路、公路沿线车站的上盖建筑物,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大都市兴建大型综合物业,有如火如荼,大举挺进之势。
有人说,继1992年下半年和1993年上半年港商投资房地产热潮之后,又一轮“投资热”开始启动。
专家分析指出,自1993年下半年,国家对房地产业实行宏观调控后,港商投资内地房地产开始进入理性化阶段。一个规范的房地产市场体系正在发育成熟。1994年上半年的良好势头预示着港商在内地良好的投资前景,可能出现的“房地产热”其涵义与前一阶段的“热潮”相去甚远。
    别墅公寓的热与冷
用“火爆”二字来形容1992年、1993年港资涌入内地房地产业的情景,实不为过。1992年我国房地产业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1993年竟猛增到22亿美元,其中80%多的资金来自香港。到1992年底,全国共有房地产开发公司2万余家,合资公司约占20%,而合资方中又有70%是香港企业。他们多青睐盈利期望值较高的高档建筑,而需求量较大的中低档平价房却颇受冷落。
在“公寓大战”、“别墅大战”的硝烟中,一幢幢豪华楼宇拔地而起。而硝烟散尽后,一个最切实最关键的问题摆在面前:这些房子卖给谁?
与此同时,国内大量住宅困难户翘首以待,需求量极大的平价住宅大片空白,各大城市危旧房屋改造资金奇缺。在北京,仅写字楼一项,短缺局面将持续2到3年。
投资结构失衡,供需脱轨,房地产市场盲目升温,宏观调控迫在眉睫。1993年6月,国家开始采取紧缩银根、压缩基建等措施,进行宏观调控。全国人大初步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相关的一系列法规也正式列入立法议程。
1994年上半年,房地产业新开工面积出现负增长,一些企业也纷纷偃旗息鼓,坐等观望。
于是,有人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始由热转冷,担心宏观调控会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速度,不利于港商、外商的投资。
    港商真的裹足不前了吗?
一项调查表明:香港地产商今年上半年在内地投资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近40%。
建设部部长侯捷指出,房地产管理法有利于港商在内地的投资。他说,房地产法主要对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做出了统一规定,而未对行为主体加以区别规定。港澳同胞、外国人与内地的企业享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业内人士认为,不能以1992年、1993年的“热”为标准来衡量目前房地产业的发展。当时所谓的“火爆”,相当程度上是一种“虚热”,是刚刚起步的中国房地业的“躁动”阶段。无论是管理方式、经营行为,还是人员素质等,许多方面都有不足之处。所以才导致了盲目投资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宏观调控标志着中国房地产业开始冷静,种种法规的相继酝酿出台也预示着理性和规范的房地产市场体系的成熟。这将大大促进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房地产估价师冯俊认为,房地产管理法也许会使那些投机取巧的小投资者们感到不方便,但却使港商的投资出现了一些令人高兴的特点:那就是,投资商及其投资行为走向正规,大规模投资增多了,投资结构趋于合理。一些大企业联手投入巨资,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
西二环“金融街”被称为“聚宝盆”,香港“京泰”和“永利行”联手先拔头筹,通泰金融大厦占地1.4万平方米已动工兴建。
东单至王府井路段号称“寸土寸金”,香港巨富李嘉诚捷足先登,李与港商董建华计划联手注入20亿美元,兴建东方广场。
港商抢占上海滩的热闹劲也不亚于“别墅大战”,“英皇”在南市区投下1亿美元,“三江”便在南京西路拍出2亿美元,“九仓”在卢湾区的上海时代广场占地13万平方米,也是气概不凡。
    “安居工程”新热点
黄金地段固然抢手,精明的港商也没丢下另一个更有潜力的市场——居民住宅。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明文规定,国家鼓励和扶持开发建设居民住宅。
天津市拥有738万平方米的危陋平房,香港南丰集团、经纬集团、巨川集团独具慧眼,积极洽谈投资项目,而香港嘉里集团将以2亿美元承包其中1.4万多平方米的危房改造。
香港“新世界”积极投身于武汉市的“居者有其屋工程”和经济实用房建设,一大批特困户飞出“鸽子笼”,使得武汉市旧城改造面积超过了前10年的总和。
一位房地产估价师说,也许用“热”来形容当前港商投资的新气象并非十分确切,前二年的“热”也不是我们希望再看到的。由热变稳,健康发展,表明中国房地产市场已走出“阵痛”,港澳同胞、外商在中国投资经营房地产前景乐观,大有可为。

一颗中国心——陈和景先生在港推广普通话小记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一颗中国心
——陈和景先生在港推广普通话小记
本报记者曹宏亮
他不是专栏作家,也不是大学教授,但他却东奔西走为推动香港同胞学讲普通话而努力。
他就是陈和景,一位年逾古稀的印度尼西亚华侨,一位在海外漂泊了近半个世纪的炎黄子孙,一位为了祖国同胞能用共同的语言相互交流仍在继续奋斗的可敬老人。
    (一)
1988年,在印尼、新加坡辗转大半生的陈和景来到香港定居,他打算结束一生的辛劳,在这里安度晚年。
然而,很快他惊奇地发现,在这块中国人生活的土地上,绝大多数人竟不讲普通话,电视节目里只讲英语和粤语。本来生动的画面、流行的歌曲却变得不伦不类,不懂粤语的人只能看情节猜大意。平时乘车、问路、购物、点菜都要请人翻译,否则就只能依靠纸笔,虽同文同种,却不能同声。香港每年有十多万大中小学生毕业,有500多所学校,可用华语教学的学校只有两所。更有甚者,他的一位北京亲戚到香港读书,校方居然通知他说:“不许在校讲普通话。”
此情此景,使陈先生颇为痛心。他以古稀之年挺身而出,决心在香港推行普通话。往昔,他曾在侨居地开办了十几个推广普通话的免费补习班,同好友兼任义务教师。如今,他已把家业全部交给了子女,而把自己最后的精力和财力,都用于在香港推广普通话上。
“中华文化根基深厚,文字相同,语言相通,是华侨、华人亲和力、凝聚力的一个基因。所以,学习和推广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普通话,不仅有利于华人团结,也关系到中国统一的大问题。我们有责任把这件事情做好。”陈先生信心百倍。
    (二)
一个在生意场上滚了大半辈子的人,一个才移居香港不久的平民,在这个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普通话十分陌生的地方推广普通话,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他就像生意场中把握时机一样,一旦做出决定便身体力行,义无反顾。他用那支签惯了合同和支票的手,握笔为文,写了改,改了写,然后打字、校对、誊清、复印,亲自送到报社,盯着稿子见报。第一篇文章在《星岛日报》发表,接着,《明报》、《大公报》、《华侨日报》、《文汇报》……都陆续刊登。《大家都来讲普通话》、《盼香港推广普通话》、《齐讲普通话,香港人向新加坡人看齐》等多篇文章都出自他的一腔热血。
那些日子里,他忙忙碌碌,常常一个人提着装满资料的公文包,往来于广九街道上,很像当年武训兴学的劲头。在小巴上,在地铁站,碰到熟识或不熟识的人,递上一份资料或他写的文章,滔滔不绝地宣传普通话文雅好听,利于和海内外炎黄子孙沟通。有的人听他说普通话,不知所云,一时语塞,陈和景便笑微微地从包里抽出自己编写的推广普通话文章送给他,鼓励他多说普通话,坚持下去就可以学好。
198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70周年。陈和景有感而发,提出要像当年“五四”提倡白话文那样,在香港推广普通话。他上书香港中华总商会,希望他们借鉴新加坡经验,发动社团积极参与,发动学生在大街小巷广贴标语和宣传画,学校将普通话列为必修科,电台、电视台加设普通话的新闻和节目,把大家都来讲普通话的气氛营造得浓浓的。中华总商会很快给他复信,表示“将就力之所及,提供协助”。一时间,全港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倡导普通话的热潮。
毕竟,陈先生是位七十余岁的古稀老人,患有心脏病,还动过一次大手术。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四处奔走呼号,光是他亲手写的宣传稿,足有几万字之多。
终于,他累倒了,住进了医院,过了一个多月,他第二次被送进医院,经医生诊断,他心脏的两条主要血管,其中一条已坏死,中间最大的一条,也只能维持5%的功能。医生用塑料管插入,吹通被阻塞的部分,才把他从死神手中抢救过来。还有两次,他昏了过去,幸亏他随身带的“救命丸”,才使他一次次脱险。全国政协委员陈玉书赞扬他:愚公移山,初衷不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焚膏油经继晷,恒兀兀以穷年。目前,他组织的“香港普通话促进协会”已获得港府批准注册,并展开了活动。推广普通话列入香港的发展宏观决策已指日可待。香港两家电视台都新设了普通话的新闻节目,一些学校也开办了普通话教学,而街头有关普通话补习班的广告招牌更是随处可见。
    (三)
为表彰陈和景的献身精神,国庆节前夕,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决定授予陈和景先生荣誉奖章;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聘请陈先生为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名誉顾问。(附图片)

希望的热土——万宁县吸引港台资金发展旅游业记事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希望的热土
——万宁县吸引港台资金发展旅游业记事
符雄郑宏范
在著名侨乡海南省万宁县党政大楼正厅,悬挂着江泽民总书记一九九三年视察海南时与县领导班子的合影及题词:“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近年来,万宁以旅游业为经济发展的龙头,积极采取措施吸引港台资金,加快资源开发,使沉睡多年的红土地展现出勃勃生机。
万宁位于海南省东南部,北靠香港,东望台湾,是海南省东海岸的旅游资源大县。在全县一百零九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石梅湾、南燕湾、神州半岛等海滨胜地。这里拥有海滨、沙滩、海岛、内海、温泉、湖河、山岭、瀑布、热带作物、动植物、文物古迹、民族风情和饮食文化等共十二个类型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万宁人怀里抱着“金饭碗”,头上却一直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一九九二年,县委书记、县长林玉权等领导审时度势,果断将旅游业确立为万宁振兴的龙头产业。同时,县旅游局与北京中国旅游学院的专家、教授开始对万宁的旅游业发展进行论证规划。调查显示,从客源结构来看,港澳台是大陆目前最大的海外市场。经过分析、研究,他们还发现,近年来港澳台同胞已占到万宁海外游客市场的百分之九十。万宁极有可能成为港澳台同胞短期度假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他们完成了《万宁县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地将港澳台客源市场确定为自己旅游业发展的海外一级市场。
开发旅游资源,面临资金难题。为此,万宁先后制定了《鼓励台胞投资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外引内联的优惠政策。同时,他们还邀请一些海外报纸、电台的记者来万宁采访,通过他们向台港澳同胞介绍万宁,欢迎海外华人致力于这里的旅游业开发。近一年来,万宁县台办共接待回乡探亲、旅游、观光的台胞三百四十五人次,接待投资经商考察团七人、一百零五人次。
今天的万宁,旅游业的投资、开发已呈现出喜人局面。台商卓训熙先生投资三百万元人民币,兴办绿藻养殖基地,并投资一百万元筹建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度假山庄。台胞陈台神先生回乡创办万宁尖岭旅游业有限公司,投资五百万美元合资开发尖岭神奇温泉;另外还投资三千万人民币兴建日月湾台湾度假村。香港雅高乐有限公司等合资兴建的兴隆温泉度假中心现已成为海南的旅游胜地……
万宁之所以能够成为港台等地客商投资开发的热土,也与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有关。在万宁,外商资金一俟到位,政府即认真履行承诺,按政策规定出让开发土地。在县党政大楼八楼,专门设有一个项目联合审批办公室,可使前来投资者的项目审批、规划、注册等手续一步到位。这个办公室自去年六月开设之后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深受港台客商称赞。另外,万宁还实行旅游建设项目责任制,主抓旅游的副县长莫翠岗与县旅游局负责人李俊雄、陈建民等对重点项目分工负责,层层督促落实,解决投资者遇到的各种麻烦、纠纷。台商投资兴建钓鱼度假村时,需要占用龙滚镇山钦湾福塘村两片土地,迁走六十五座坟墓,难度极大。莫翠岗多次出面疏导劝解,晓村民以利害大局,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由于县委、县政府的科学决策、扎实工作,一九九三年万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四十二点七万人次,旅游经营总额五千七百八十三点九万元;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二十二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十五。旅游业的振兴促进了这里的对外开放,带动了经济发展。去年,这里摘掉了戴了多年的贫困县帽子。
今日万宁正以更加宽广的胸怀,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广纳港台客商,笑迎八方来客,用辛勤的劳动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附图片)
合资开发的万宁神州半岛旅游风景区

两岸知识产权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台岛电波

  两岸知识产权研讨会在台北举行
本报讯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海峡两岸经贸协调会副会长解建群等知识产权专业人士一行9人,日前赴台北市出席了“第三届海峡两岸知识产权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两岸知识产权专业人士相互介绍了自1992年第二次研讨会以来在专利、商标、著作权及软件领域的立法、司法及实务的进展情况及知识产权有关规定。两岸的专家们还探讨了共同制止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特别是软件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可行性和应采取的措施。

台北空气污染严重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台岛电波

  台北空气污染严重
新华社电根据台湾各地提供的空气质量现况显示,台北市现已取代高雄市,成为全省空气最糟糕的城市。
台湾包括金门在内的24个县市提交的“空气品质改善计划或维护计划”报告表明,台北市因人口和车辆集中,空气恶劣,在6项主要污染物中,悬浮微粒、臭氧、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都严重超过标准,只有二氧化氮和铅浓度处于合格标准边缘。台北市列举的八大污染源分别是施工和行驶车辆的扬尘、柴油车、汽车、摩托车、燃油锅炉、加油站、干洗业和印刷业。
至于其他地方,高雄、台中有4项不合标准,紧随台北之后。

台湾将实行废水再用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台岛电波

  台湾将实行废水再用
新华社电为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台湾有关单位决定将旨在废水再用的“中水道系统”纳入建筑技术规则。
所谓“中水道系统”,主要是将雨水和生活废水回收再利用,供冲洗厕所、路面清洁、花木浇灌及洗刷车辆等,不作饮用或接触皮肤。在一次问卷调查中,民众最担心的是“中水道系统”水质能否符合安全卫生标准,但当了解“中水道系统”后,65.1%民众表示可以接受。
专家认为,采用“中水道系统”,除可节省用水外,还可减轻下水道的压力。根据初步规划,“中水道系统”将先行在有水荒之虞的地区推广实施。此外,大型医院、饭店及高层建筑物也是首先实施的对象。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