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3-06-14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亚非拉人民的共同呼声

第5版(理论)
专栏:

  亚非拉人民的共同呼声
——读国际人权文件《突尼斯宣言》、《圣约瑟宣言》、《曼谷宣言》有感
郭济山
根据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世界人权大会于今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这是继1968年德黑兰会议后,联合国人权领域又一次重要会议。为开好此次大会,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分别于1992年10月、1993年2月和3月召开了三大洲区域筹备会议。这三次会议所通过的《突尼斯宣言》、《圣约瑟宣言》和《曼谷宣言》,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迫切关心的一些问题和切实可行的原则和主张,集中体现了亚非拉各国人民对促进人权的基本自由的理解,大大丰富了世界人权大会的内容,对于国际社会全面总结联合国成立以来在维护和促进人权方面的经验,是十分有益的。
一、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实现人权的基础和根本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中最深刻的变化之一,是广大亚非拉国家人民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他们结束了自己过去受屈辱的历史,恢复了本民族的尊严,开始享受到过去所无法享受的自由和人权。这个历史事实雄辩地证明,没有国家主权,个人人权就失去了基本保障。因此,三个宣言在谈及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时,都对此作了充分的阐述,明确要求世界人权大会重申《联合国宪章》及有关国际人权文书中关于尊重国家主权的原则。《圣约瑟宣言》指出,“充分尊重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充分尊重各国人民的主权平等和自决等是我们区域的支柱”。《突尼斯宣言》强调,各国应在“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其政治和经济制度与机构的权利”。针对当前部分西方国家把人权作为它们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和向弱小国家施加压力的工具,《曼谷宣言》指出,促进人权应通过合作和协商一致的方式加以鼓励,而不是通过对抗和将不相容的价值观强加于人。三个宣言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当前国际人权领域某些国家借保护人权之名,干涉别国内政的不满,它说明,任何借口保护人权而从外部对主权国家的安全、领土完整和统一进行渗透、干涉或颠覆的作法,都是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背道而驰的。
二、由于种族主义、种族歧视、外国占领所造成的大规模侵犯人权的行为,仍应是国际人权领域予以优先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不懈努力下,反对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促进种族平等的斗争在一些地区出现了积极的进展。但是还应看到,一些国家的人民迄今仍未摆脱种族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他们的基本人权无法得到真正的保障;由于外国侵略和占领所造成的大规模侵犯人权的现象仍然存在;不仅如此,在某些发达国家,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排外、种族仇恨思潮的兴起,已对各国人民的人权与基本自由的充分实现构成了严重的新的威胁。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三个宣言呼吁世界人权大会应对包括种族歧视、种族主义、种族隔离、殖民主义、外国侵略和占领及在被占领土建立非法居民点等现象,以及新纳粹主义、排外心态在内的一切侵犯人权的形式予以优先关注和审议。要求各国政府、国家机构和非政府组织努力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合作,以保证和监督有关国际人权文书的实施。
三、正确维护民族自决权,坚持人权的不可分割性与相互依赖性。
民族自决权是享受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先决条件,特别是战后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民族自决权是享受人权的前提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联大于1960年通过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进一步确认了民族自决权原则。许多长期遭受外国侵略和奴役的民族和国家在这一原则的鼓舞下,赢得了独立和解放。今天,殖民主义作为一种体系已经瓦解,两极对峙的格局也已不复存在,但长期被冷战掩盖的各种民族矛盾突出起来,产生新的危机、冲突甚至战争,严重影响着这些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如何在新形势下正确坚持和维护民族自决权原则,是摆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特别是对那些已经取得独立的多民族国家更有现实意义。不能赞同挑动主权国家内部各民族间的仇恨是“尊重民族自决权”。三个宣言在阐述这一问题时,重申在殖民统治、外国占领下的人民有权实现民族自决是一项国际法原则;强调自决权适用于在外国统治、殖民统治或外国占领下的人民,而不应用来破坏各国的领土完整、国家主权和政治独立。很显然,上述观点的提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权是包括公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自决权、发展权等个人权利和集体权利的统一体。对于这两者的关系,第一次世界人权大会于1968年通过的《德黑兰宣言》就已阐明。但是多年来,联合国人权领域一直存在偏重公民、政治权利,轻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以及发展权的倾向。一些发达国家在谈及人权问题时,把公民、政治权利抬高到不恰当的位置,甚至作为实现一切人权的基础和前提,对此,广大亚非拉国家表示了强烈不满。三个宣言指出,人权的不可分割原则是不可更动的。公民权利、政治权利不能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分开。对所有类别的人权必须给予同等的重视。
四、实现发展权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发展权作为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已获得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但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充分实现发展权的目标远未达到,实现发展权的种种障碍仍然存在。目前,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超过十亿,许多国家的发展依然十分缓慢,饥饿、疾病和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甚至生存。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广大发展中国家强烈地意识到,实现发展权关系到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对各项人权的享受。三个宣言在对联大1986年通过的《发展权宣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的同时,着重指出了当前实现发展权所应克服的种种障碍。《曼谷宣言》指出,“鉴于南北之间与贫富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实现发展权利的主要障碍在于国际宏观经济层次”。这就是说,要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最关注的生存权与发展权问题,必须首先改变不合理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消灭贫困、落后和南北差距,改善国际经济环境,并反对在援助发展中国家的同时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的做法。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发展权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缺少,而且对发达国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圣约瑟宣言》呼吁“国际社会必须尽快采取措施通过适当机制实现这一权利”。
五、相互尊重,平等交流,促进人权领域的正常合作。
如何实现联合国保护和促进人权与基本自由的宗旨,推动各国政府在人权领域的正常合作,是本次世界人权大会所要讨论的重要议题。当前,国际人权领域存在着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少数国家自命为“人权法官”,将自己的人权观点、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把人权作为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干涉别国内政。这种情况,显然有碍于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在三大洲人权区域筹备会议上,许多国家的代表对此普遍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具体国情和传统的不同,对人权的观点和侧重亦有差异,需要世界各国相互理解、求同存异,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指导下,平等、健康地开展国际人权领域的活动。《圣约瑟宣言》指出,促进人权领域的广泛合作,“目的是加强各国在对话、团结和共同行动的基础上尊重和促进人权的能力,以促进充分享受一切人权并避免使用与这种权利基本性质不符的压力”。《曼谷宣言》也指出,“强调所有人权的普遍性、客观性和非选择性,必须避免在实施人权时采用双重标准,并避免其政治化”。亚非拉国家占世界人口的大多数,其人权和基本自由长期受到外来侵犯。多年来,亚非拉各国人民为维护主权和独立,为生存和发展作出了不懈的斗争和努力。在人类即将步入21世纪的今天,国际社会应当充分重视亚非拉人民的呼声,积极创造条件,克服障碍,使维护和促进人权的崇高理想真正造福于全人类。

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

第5版(理论)
专栏:

  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
程维高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这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件大事,必然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如何服从、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就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两个范畴,但又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市场经济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形态,属于社会存在范畴。精神文明是人类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积极成果的积淀和发展,归于社会意识领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因此,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必然反映市场经济的需要,又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于过去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从宏观到微观都是依靠国家管理,依靠自上而下的计划和行政命令的方式配置资源。现在要搞市场经济,势必给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既面临着进一步加强的极好机遇,又面临着一系列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需要正确地把握与积极引导新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一场革命,必定会产生高度的激励效应,准确及时地推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市场经济的这种功能,在整个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不仅会增强人们追求利益、竞争的意识,而且还会引起人们追求目标的变化、评判是非的变化、相互关系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就其主导方面来讲是积极的,是在新旧体制交替中产生的一种主动的、进取的变化,必将给整个经济和社会生活注入新的精神和活力。但也会使拜金主义、唯利主义和其他一些不正确的意识有所滋长。对于推行市场经济所产生的这种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就需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审时度势,正确地把握和积极引导新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形成一种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生活的变革,需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造新的生活方式。市场经济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文化追求、审美情趣等都会出现明显变化。消费方式日趋多样,消费水平力求高档,科技意识逐渐增强,对精神生活的创造和享受愈益丰富。社会生活方式的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讲,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满足人民群众千姿百态的生活需要提供了条件。这是按照市场经济的需要,构造新的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础。同时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一些格调不高和消极的东西也会日益增多,甚至出现一些唯利是图、尔虞我诈、损公肥私、敲诈勒索等不良现象。一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和愚昧现象也会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而沉渣泛起。对此,思想上必须有所准备。既不能因为消极、丑恶现象的增多而因噎废食,不敢发展市场经济,不敢推进新的生活方式,也不能因为要发展市场经济、推进新的生活方式,而忽视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抵制和引导。事实上,有市场经济,就有积极的东西和消极的东西。因此,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过程中,必须正视这个现实,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和支持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东西;另一方面,尽最大努力把各种消极、丑恶的现象降到最低限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约束方式的转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公开竞争,使人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自由选择发挥个人才能的职业成为可能,“平均主义”、“大锅饭”被打得粉碎,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极大提高。这种灵活快速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就冲破了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法规制度的束缚,使社会的约束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市场经济的这种积极作用,又是在日趋完善的法制规范下得到充分发挥的,不仅公开竞争的秩序、各种经济契约需要通过法律的形式确认和保证实现,而且属于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方面的东西,也将逐步地体现在社会通行的多种法规、公约、道德规范的要求之中,被打上鲜明的“法”的烙印。这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前提,也是市场经济管理的一大特点。因此,要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除有关机关完善立法和经济管理部门以法管理外,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十分重视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冲击人们原有的知识体系,需要在全社会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市场经济是一门非常精密、非常系统的科学。现在,许多人虽然天天接触商品和市场经济,但对这门科学非常陌生。在组织领导经济工作中,不少老一套东西没用了,而新的一套又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因此,往往用老的经验、旧的眼光来看待新的事物,一些人对市场经济不大习惯,固然有“左”的影响,但相当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新的经济知识和理论缺乏了解和掌握。还有的把市场经济看得非常简单、肤浅,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多搞几个集贸市场,而不是从市场的资源配置这个角度出发认识问题。因此,要把社会主义市场建设好,就必须在全社会开展一个深入、持久的宣传、学习活动,使更多的人懂得、掌握市场经济这门科学。只有真正懂得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才能真正形成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平等观念、竞争观念,才能真正增强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满足这些要求。但是,必须看到,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方面的工作,不仅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需从研究市场经济的现实出发,弄清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向和走势,给以超前引导。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这样一个目的出发来保障和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这项建设本身必须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断改进与加强,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这一任务。

制约三沿地区发展的交通运输

第5版(理论)
专栏:沿海·沿江·沿边地区·改革开放研究征文

  制约三沿地区发展的交通运输
王德生
建国四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十多年中,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建设的发展,三沿地区的交通运输也有了很大改善。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运输网络,在沿海、沿江、沿边的不同地区得到了数量不等、水平各异、程度不同的发展。至一九九二年底,三沿地区各省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四点五六万公里,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五;公路线路里程达九十点三万公里,占全国的百分之八十七;内河航道里程达十点七万公里,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八;民航通航机场八十三个,沿海十六个主要港口码头泊位达五百五十三个,沿江二十三个主要港口码头泊位达四百三十三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达二百八十一个。虽然三沿地区交通运输有了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来看,仍是制约这些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瓶颈”。
一、交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运输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三沿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滞后的主要表现是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不仅运网规模小,干线骨架薄弱,而且布局很不均衡。沿海地区是我国水陆空运输相对便利的地区,虽然交通运网密度较高,现代化运输方式比较齐全,但由于一直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客货运输十分繁忙。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外贸发展尤为迅速,近年客货运量集中了全国的百分之四十五以上,交通紧张最为突出。沿边地区由于大部分位于人口稀少的荒漠地带或边远山区,经济长期处于滞后发展状态,随着沿边开放的扩大和深入,交通基础设施量少质差、交通不便的矛盾十分突出。沿江地区大部分位于我国中部内陆,在对外开发中处于不利的地缘区位,对交通的依存更大。由于外运通道较少,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制约着内陆地区“借船出海”、“借边出境”等策略的实施。
二、对内对外运输联系困难,缺少综合性大能力的运输主通道。
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沿江、沿边地区,当前突出的矛盾是对内对外交通不畅、运输联系困难,尚未形成综合性大能力的运输主通道。沿海地区铁路运输尤为紧张,集中了全路大部分的“限制口”,旅客进出困难,货运只能满足需求的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沿海主要港口的能源、外贸货物、集装箱等重点物资吞吐能力不足,后方集疏运不畅,压船压港严重。沿江地区主要受长江阻隔、桥梁稀少,沿岸二十五个主要港口中近半数尚未连通铁路,致使长江主通道作用未能很好发挥。沿边地区主要口岸与内地的交通联系目前主要依靠公路,运距长、能力小、成本高,已严重制约边贸、民贸等的进一步发展。
三、运输装备技术水平落后,交通基础设施尚不配套。
三沿地区主要铁路干线技术标准偏低,大部分不能适应快速、重载要求。主要铁路枢纽的编解能力偏小,客货运输运用车辆数量不足,影响线路能力的发挥。包括大部分国道干线在内的公路网,普遍存在等级低、路况差、混合交通严重,不能适应交通量迅速增长的需要。主要港口专用泊位少,货物堆存库场和集疏运能力严重不足。地方港口和内河航道大部分还处于自然状态,装卸设备和客运设施简陋落后。民航基础设施差,航管导航设备落后,飞行受气候影响较大,由于运力不足,客货运地面设施不够配套,航线航班不能满足需求的状况日显突出。
(作者为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研究员)

开创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局面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开创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局面
不久前,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筹备组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市场经济新体制与开创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新局面”理论研讨会。与会同志结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的新趋势,如何加强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与会同志高度评价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意义,并着重指出,这场深刻的变革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哲学工作者既要勇于面对市场经济的新现实,深入理解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同时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与会学者提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对于我们回答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创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与会同志的共识。毋庸置疑,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有明显脱离现实的倾向。如何使哲学理论摆脱这种被动局面?与会学者认为,关键是要立足于现实,改变哲学的研究方式,以现实研究带动基础研究。同时,也要注意哲学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
第三,要认真对待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与会学者分析了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状况后指出,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许多学者还结合自己的学术实践,批评了国内学术界存在的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简单化的倾向。与会代表认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不能笼统地定性为反马克思主义的或非马克思主义的。因为在这种思潮中,各派观点迥异,代表人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理论倾向也不尽相同,因此,很难一概而论,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许多同志提出,以“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取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这个提法。许多学者认为,应该深入开展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比较研究,因为二者既有相互差异、甚至对立的一面,又有相互补充的一面。因此,要求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跨文化的高度,进行整体性研究。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时代向哲学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这就要求广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特别是中青年同志,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团结,开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伟奇阳升)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