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3-06-12第7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培育新工厂的“工业园”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培育新工厂的“工业园”
徐平
像幼儿园培育幼儿那样,还有专门培育新建工厂的“工业园”。在以色列北部的上加利利,记者就参观了这样一个工业园。
这家工业园实际上是个企业集团,创始人是德国犹太人、现年68岁的斯梯夫·维尔太海米。他早先只是个小业主,但他却从德国特别重视职工培训这一成功经验中获得灵感,将技术服务的范围推广到整个新建工厂。通常新厂由于种种原因,最初几年生产效益难以充分发挥,甚至出现亏本现象。越是高技术密集型工厂,这种情况越难避免。斯梯夫在加利利中部买下了一片土地,聘用了一批门类齐全的专家,盖起了可同时接纳15至20个新工厂的厂房,办起了这个专门向新工厂提供各种技术服务的工业园,使新厂能顺利度过最艰难的初创阶段。
实践开始于1985年。任何一个打算开设新厂的以色列投资者,只要向工业园交纳一笔费用,即可在工业园内开办工厂。工业园负责向投资者提供现成厂房;代工厂招工,并培训所有的管理及生产操作人员;园内的各类专家对工厂的生产提出经营管理咨询,帮助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最终使其形成有效生产能力。同时,工业园也向园内工厂的职工们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设施。一般满3年后投资者即可在工业园外择地另盖新厂房,将全部机器设备和训练有素的职工带走,独立生产。此时,工厂业已羽毛丰满,投资者从工业园得到的就是一个“成熟”的可盈利工厂了。
如果一家新工厂通过工业园内5年的培育尚无独立生产能力,也无法盈利,那么投资者必须将工厂搬出去,以便腾出地方好接纳新的投资者。因为这样的工厂不是立项有问题,就是老板不善经营管理,企业也就不会有前途。不过据说这个工业园开办8年来,还没有这种不成功的例子。
当然,工业园也并不随便接受新投资者。根据以色列劳动力素质高、原材料缺乏等特点,它主要承接高增值制成品的新工厂,产品必须有前途,且有90%的外销可能,还不能污染环境。目前占地7.5万平方米的工业园,正在培育15家新工厂,生产的产品有电子电讯产品、计算机软硬件、激光唱片、精密量刃具、服装、塑料制品等。
进入工业园,宛如进入一个真正的公园。绿茵茵的大片草坪,盛开的鲜花,千奇百怪的铜雕石塑,以及众多的油画、汽车、产品陈列室等所创造的艺术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环境优美的大艺术殿堂。
据说这就是斯梯夫先生所追求的目标。他有一个关于工业生产的新理论,即“工业只是生产,艺术才是创造”。他认为光有优美的环境是不够的,还必须用艺术去熏陶工人,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想象力,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在创造,从而使从事机械性劳动的工人产生新的生产活力。因此工业园里办起了许多艺术品陈列室,专门请以色列的艺术家们将他们的新作先在这里展览,供工业园的职工观摩、学习,启迪他们的思想。同时工业园也鼓励职工搞业余创作,并同样给以陈列展览的机会。一些以色列实业界人士认为,斯梯夫的这些观点具有独创性,它也许能改写工业生产理论的某些方面。
在工业园外,记者参观了一家已经搬出去的、专门生产超硬质合金刀具的工厂。这家工厂在同类企业中排名世界第五,产品99%供出口,并在20个国家开有办事机构。车间为全封闭,通过二楼的大玻璃,记者看到漆成黄色的设备整齐地排列着,由原料注入到成品产出全部自动化,机器人运输车担任着产成品的运输及入库上架。车间里屈指可数的工人的工作只是当机器上部的红灯亮起时才去排除简单的故障。其他工人都坐在二楼的监控室里通过荧屏和电子计算机操作。
这家工厂的经营管理早在工业园就已走上正轨,因此工厂的重点主要放在产品的营销上,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调整产销。工厂除了3个生产车间外,第四座楼就是出口部。在全厂总共750名职工中,约有200人在这里直接从事市场调研和产品的销售,占全厂职工的20%。这个部门提供的信息主导了工厂产品的投向和销路,因而这里没有浪费和积压,能确保企业获得高额利润。
工业园建园8年来,已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由它培育出来的工厂组成的新工业区。在这个工业区里,职工人数只占以色列全部工业职工人数的1%,然而它的出口额却几乎占了全国工业出口总额的10%。现在以色列政府已经决定在全国再建10个类似的工业园,第二个工业园已在上加利利动工了。

闲话德国人爱管“闲事”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闲话德国人爱管“闲事”
江建国
因公旅居遥远的德国好几个年头,天天要和德国人打交道。观察那里的人和事正是我的职业范围,更何况日常生活也要求我去琢磨那些普普通通的德国人的脾性、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等。也许说来不信,我的第一印象竟然是:德国人实在是很愿意管“闲事”的。
10年前初访德国时,应友人邀访,乘汽车驰于郊野公路上。忽见一对青年男女骑着摩托车靠近汽车,隔着车窗朝我们打手势,一脸很严肃的表情。我们急往四下里张望一番,没发现什么问题,就又照旧前行。不料那对青年见我们无反应,过了一会儿又出现在车旁,又是一通比比划划的“哑语”。无法沟通,索性双双在路边停车。这才弄明白,他们是想告诉我们汽车有一个尾灯不亮了,一旦刹车恐怕后面的车看不清会发生危险,要赶紧请人修。友人跟我做了个鬼脸,不由得吐出一句:“你看德国人多好管闲事!”
后来发现管“闲事”的远不止这一对青年。一日,我提了一捆废报纸要往垃圾桶里扔。一女邻人从窗户里瞥见了,竟匆匆出来追上我,说这使不得,废纸按规矩要在指定的日子捆好堆放在门口,由市政府回收。这还不算完,她还顺便滔滔不绝地给我上了一课,诸如德国是个缺乏资源的国家,废纸也是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云云。当然,态度是十分礼貌而客气的。我虽赧颜于自己的孤陋寡闻,却也感谢她的管“闲事”使我增加了一份知识,明白了一种规矩。
住宅北窗台下依墙凸出一个固定的小花池。花开时节到了,邻居们争先恐后地在阳台上植花种草,我因琐事多工作忙拖了下来,小花池空空如也,格外惹眼。终于有一天,另一女邻人委婉地提醒我,让这花池空着多可惜,并且热情地给我介绍哪种花可以一直开到深秋,哪种花适宜背阴处生长等等。最后她干脆替我承担了操办的义务。隔了一天,她把一切都弄妥了,我外出回来,发现她还细心地浇了第一遍水。
慢慢地琢磨出了德国人管“闲事”的依据和标准来。以第一个事例说,关乎交通法规,对错是明明白白的,更何况又是关系生死的大事,因此这种“闲事”管起来颇有不容辩驳的味道。其次是牵涉到公众利益,如第二个事例。这种“闲事”虽跟她本人无直接关联,但是间接有关,因此她还是想管,这种管法多是规劝。至于那个种花的例子,邻人的管“闲事”其实是循循善诱,她希望我也能像她一样爱花、爱美、爱生活。
生活中还有大量真正是可管可不管的“闲事”。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两家报纸每年圣诞节前开展的扶弱济贫的捐款活动。一进入12月,报纸上每天刊登一个经济陷于困顿的人的例子,并逐日逐项公布捐款的数额。捐赠少则一二十马克,大多是一百二百的。其中有一个不留姓名的人20年如一日,年年到时候捐上2000马克,传为佳话。记得两报每年收到的捐款都分别高达几十万和上百万马克。
类似的“闲事”有时也管到了国外,1990年的冬天,相当数量的德国人为不相识的俄国人寄上食品包裹;1991年的夏天,又是许多德国人对遭受水灾的中国南部省份伸一援手。管这种“闲事”是出于一种同情,是因为人们意识到大家实际都坐在一条船上,“闲事”看似“闲”,实际上与己息息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好管“闲事”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人的见义勇为,而是一大群善良的普通人自觉自愿的行动。我想,这种管“闲事”蔚成风气,真是人类精神的一大财富。是否可以这样说: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众人管“闲事”?

澳洲“天鹅城”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澳洲“天鹅城”
史宗星
“到了珀斯,别忘了去看看黑天鹅。”临行前,几位去过珀斯的朋友都这样嘱咐我。
我怎会忘记呢!亲眼目睹只有在那里才能看到的黑天鹅是我长久的企盼了。
飞机降落时,珀斯已是万家灯火。刚步出机场,一个天鹅图形的霓虹灯便闪烁在我的眼前,仿佛是在亲切致意。乘车去旅馆的街道两旁,各种形状的霓虹灯天鹅接连“飞”来,使人眼花缭乱。真不愧是“天鹅城”!抵珀斯的头一个夜晚,虽然还没见到活生生的黑天鹅,但我已感觉到澳洲大陆最西端的这座城市具有很特别的韵味。
第二天适逢周末,朋友开车带我驶向天鹅河畔。想到很快就能了却一桩心愿,我心里还真地荡起了几分激情。
刚踏上河边的草地,一群黑天鹅便游上岸来,昂首挺胸地朝我们走来。我赶紧把带来的面包片掏出来,这下子可热闹了:数十只黑天鹅把我团团围住,都伸长了脖子讨食吃。
我与之嬉戏,仔细地端详它们。如同我从别人的描绘中得到的印象一样,黑天鹅的风姿的确不凡。羽毛黑黑的,略带圆圈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随微风徐徐舒卷;翅膀展开时,能闪现出一小片白羽,更添了几分华贵和优雅。那张红色的嘴最是有趣,像叼着块红宝石似的,嘴上的白色模带宛若红宝石上又镶了一条白玉。当时,正巧有一群海鸥也钻在黑天鹅群里凑热闹,那黑白相映、天然成趣的景象,着实令我看得发呆了好一会儿。
当天晚上,在西澳州政府举行的一个宴会上,我与邻座的一位女士谈起了黑天鹅。她是当地人,在州政府里任职。我告诉她上午我在河边看到了黑天鹅,而且是平生头一回。她立即高兴得眉飞色舞,那兴奋劲儿看起来比我还要浓烈得多,且带有几分骄傲的神情。“啊,那就是我们西澳州的象征!”她马上递上一张名片,“你看,黑天鹅就在我们的州徽上。”我端详着名片上烫金的西澳州州徽,可不是嘛,在两只面对面站立的袋鼠中间,果然有一只在碧波中漂游的黑天鹅。
谈及黑天鹅,她那般激动,这我完全能够理解。就如同别国人谈起大熊猫时,作为中国人的我也会产生同样情感的。但后来,当我阅读一些材料时却蓦然发觉,我对那位女士的情感并没完全理解。她的兴奋和激动,并不仅仅因为黑天鹅是珀斯特有的珍禽,而且还在于珀斯的发展史同黑天鹅有着某种联系。
珀斯的历史上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17世纪,一位荷兰航海家探险来到印度洋东岸,发现了一个宽阔的河口,在驾船逆水而上时,发现了一群群在别处从未见过的天鹅,黑羽红嘴,美丽动人,于是他就为这条河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天鹅河”,从此标进地图,一直沿用至今。
又过了个把世纪,即1829年,英国人来了,看到天鹅河的河口面对着印度洋,地位颇为重要,便在河两岸建起了移民点,并以英国苏格兰的一个同名城镇“珀斯”命名。显然,那是一种殖民性质的占领,但珀斯最早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则是从那一年开始的。
笔者没到过英国的珀斯,很难做比较。听不少人说,英国的珀斯如今已比不上澳洲的“天鹅城”。“天鹅城”更美丽,更有生气。这倒不是殖民者的功劳,而是后来人们在“天鹅城”一带发现了宝藏,有淘不完的金子,也有世界上最富有的铁矿。宝藏引来了许许多多的人,“天鹅城”也就兴隆起来了。尽管它在地理上显得有点偏远,但这丝毫没影响它发展成一座既幽雅又现代化的都市。站在“帝王公园”的最高点上,我俯视着这样一幅画面:天鹅河将珀斯分成两半,一桥飞架南北;两岸既高楼林立,也花木葱茏;河面宽阔明净,彩帆与黑天鹅结伴同游……(附图片)

信用卡在美国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信用卡在美国
朱华钧韩桂莲
今日美国,信用卡几乎已成为人们居家旅行不可或缺的东西。凡有经济来源的人,大都有好几种信用卡。时下最大的发卡银行和非银行发卡公司不下15家,都在各显神通,争取用户。
一次,我们在美国辛城的一个商业区看到,有名的西尔斯大百货公司门前站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大把金光闪闪的镀金项链,正在热情地向过往行人宣传,说只要填个表,出示本人现有的任何信用卡,就送上一条项链,过几天再寄去该公司的信用卡。原来这是公司为了让顾客多购买本公司的商品而推销自己的信用卡。
信用卡在本世纪20年代出现于美国。二次大战后,随着信用卡流通和使用范围的扩大,美国金融市场建立了银行信用卡制度,并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经营业务。
现行的信用卡是像名片大小的精致卡片,上面有持卡人签字、专门号码和发卡银行或公司的名字。任何有固定收入(工资一般由单位直接转入职工在银行开的帐户上)或在银行有一定数额存款的人,都可得到信用卡。一般要交年费(服务费)15至几十美元。凭卡可到商店购买任何东西或付劳务费。发卡银行或公司根据商店开列的有关持卡人应付的款项,支付给商店。商店由于能及时收到货款,又只交较低的服务费,因而欢迎使用信用卡。
信用卡也备受用户青睐,因为持卡人购物方便,加上能省却携带巨款的麻烦和危险;万一信用卡丢失或被盗,又能马上补发;还可以凭卡从发卡银行或公司遍设各处的机器取(借)款;特别是有些信用卡能在世界通行,非常方便。
对发卡银行或公司来说,信用卡是最赚钱的银行商品。据测算,10大发卡银行中发行量最大的花旗银行,1990年全部纯利9亿美元中,80%来自信用卡业务。因此他们不惜巨额投资,竞出新招,广揽顾客。一次,女儿使用该银行发行的维萨卡购买的书丢失了,竟发现能享有包括该银行负责赔偿等13项优惠服务。非银行发卡公司更使尽浑身解数。如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对使用其发行的“万能卡”的庞大用户免收年费,另外,在付长途电话费时给予9折优待。福特汽车公司为用户提供赊购汽车或在保险、旅游方面给以折扣等优惠服务。
信用卡在美国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美国人每年使用信用卡的金额达1500亿美元。从感恩节到圣诞节,使用信用卡购物约占全年用卡购物的30%。
但美国人并不都喜欢信用卡。正是由于信用卡使用方便,银行又允许透支一定数额,因此有卡在手,往往不易精打细算。结果是买来并不急需的东西,以致成为银行的债户,带来苦恼。这也真是几多便利几多弊。

谁发现了南非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谁发现了南非
温宪
人们一直认为,葡萄牙航海家巴托洛梅乌·迪亚士率领的探险船队于1488年2月3日绕过好望角约350公里后在莫塞尔湾登陆,标志着人们首次发现南非大陆。但最近的考古发现使一些人推测说,或许是腓尼基人早在2000年前就发现了南非。
自今年3月以来,南非开普敦大学的一支考古队一直在开普敦郊外的帕兰德地区进行挖掘。那里曾是索尔特河的支流,但后来河流消失了。考古学者们于3月底在这古老河床的淤泥中发现了3块年代久远的船骨残木。
在1989年,一位名叫奥苏利万的南非律师就在这里发现了一块拇指大小的木头碎片,后来他将这块木头送到瑞士的苏黎世技术研究所进行年代测定,结果发现那块木头已有约2000年历史。开普敦大学植物系经过研究后宣布,那是一种在南非没有的针叶树木,它很可能是黎巴嫩雪松。
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多图斯早就写道,在帕罗哈·内科奥的率领下,腓尼基人的船队曾于公元前约6世纪的时候绕过了现在被称为好望角的海岬。著名考古学家达特教授在他的研究成果中对此也有过猜测。1925年,达特教授在采访一些劳工时得知,这些劳工于1880年在开普敦郊外帕兰德地区曾意外地挖掘出一副古船的船骨,但当时为了取暖而把其中许多木头烧了。基于这些采访所得,达特教授在一份名为“自然”的杂志上撰文宣布说,在帕兰德地区地下6英尺处曾发现一个180英尺长的大船。
奥苏利万认为,如果在帕兰德地区的挖掘工作证明了古船的存在,那将是一个需要改写历史的重大发现。于是他尽力说服一些大企业大力资助这一考古挖掘工作。开普敦大学考古队队长帕金森先生认为,现与大海有3公里之隔的帕兰德地区一度曾与大海相连。自17世纪以后,这里曾是葡萄牙和荷兰船队的修理船坞。他说,一只约2000年前的船木会在这里被发现的确是一个饶有兴趣的问题,“这是一个谜,我应该找到它的答案。”

周末一笑(图片)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周末一笑

周末一笑
祝酒辞 董博绘
照章办事志浩供稿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