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3-04-27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关于《兰亭序》真伪之争鸣

第8版(副刊)
专栏:

  关于《兰亭序》真伪之争鸣
李玉铭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序》,其来龙去脉始终是一个谜。相传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暮春之初,会于会稽之兰亭,修禊事也”。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诸诗友饮酒唱和,得诗37首并序,积成一集。王羲之即席挥毫,写下了《兰亭序》,被推为王书代表。据说,《兰亭序》作为家宝传至王氏七世孙智永。智永是陈代永兴寺僧人,名法极,人称“永禅师”,著名书法家。他在圆寂之前,将《兰亭序》传给了忠实的信徒辨才。唐时为太宗所得,视之为“御宝”,价同国玺。唐太宗死后,高宗李治将《兰亭序》置于太宗枕边,作为陪葬品葬入昭陵。唐以后流传的《兰亭序》均非真本。
关于《兰亭序》的真伪问题,清代学者早就提出来了。只是由于当时晋代碑志出土不多,还不能得到有力的实证。《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墓志》1965年在南京郊外出土,才把这一问题的争论推进了一步。
1965年第6期《文物》发表了郭沫若题为《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的考证文章。郭文认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新近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因而提出了《兰亭序》依托于智永的观点。经郭沫若考证,陈、隋间最有资格、最有可能,又最值得怀疑依托王书作伪的只有智永一人。郭沫若说,像智永这样一位大书家,是能够写出《兰亭序》来的。而且他也很会写文章,不仅《兰亭序》的“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语句很合乎“禅师”口吻,就其时代来说也正相适应。郭文的结论是:《兰亭序》的文章和墨迹实为智永所依托,并进而指出后人所崇拜的王羲之的字迹大都不是王羲之写的,而出于智永之手。
郭沫若的“依托说”提出之后,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称此说为“惊心动魄”之论!高二适不同意“依托说”,对郭沫若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批评。高文引以为证的有文献资料,也有法帖资料。法帖中征引了吴炳藏定武本《兰亭序》、《澄清堂帖》和《淳化初刻》。据此,《驳议》将《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作视为不可更易的铁案,旨在从根本上动摇乃至推倒郭沫若的“依托说”。高二适将此文寄给报刊,以期引起争论,结果未能发表。他又将文章寄给章士钊,希望得到章的支持和帮助。但也许因关系郭沫若的缘故,章士钊感到不大好办,于是写信将高文转呈毛泽东。
毛泽东得悉此事后,于1965年7月18日写信给章士钊,对此论争表述了建设性的意见。
毛泽东在给章士钊写信的同时,于当天又写信给郭沫若,同样表示了积极的关注。从信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提倡正确地、平等地对待不同意见的。各个学派、不同地位的人都应当有同等发表学术观点的权利,都应当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艺术进步和科学发展。
在毛泽东的亲自关怀、过问下,高二适的《〈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于1965年7月23日在《光明日报》发表,1965年第7期《文物》还发表了高文的影印手稿。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郭沫若又在《文物》1965年第9期发表了《〈驳议〉的商讨》、《〈兰亭序〉与老庄思想》两篇文章,从书法风格、哲学思想等方面,进一步肯定、完善了自己提出的“依托说”,并对高二适进行了反批评。
继郭沫若、高二适论争之后,1965年下半年,《文物》、《光明日报》等报刊先后发表了严北溟、唐风等人支持高二适而不同意郭沫若“依托说”的文章。但同时也发表了龙潜、启功、徐森玉、赵万里、甄予、史树青等人赞成郭沫若“依托说”,却不同意高二适观点的文章。争论是友好的,认真的,富有建设性的。
有关《兰亭序》真伪之争,虽然最后没有定论,没有画上句号,争论双方谁也没有说服谁,但这场争论不是远离而是接近了真理。毛泽东所说的“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好就好在有利于艺术和科学的繁荣与发展。而这正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版责任编辑:童古丽珂

城市新声二三事

第8版(副刊)
专栏:热点透视

  城市新声二三事
周迅
一位每年都要往返大陆的港客最近感叹,大陆“城市族”在观念和生活内容等等方面与港人的差异越来越小。尤其是这一两年,在大都市,街市流行的东西并不比港澳慢。
    ●投资新热点,生财又一招
投资股票、房地产在近年一直是热门,但限于环境、精力和资本,一些有心人开始另辟蹊径。先是前几年的邮市“致富”,后是古玩的走俏;鸡年伊始,都市艺术品市场又开始红火。前不久,“首届当代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在深圳博物馆举办,近百件当代画家的作品被拍出251.4万港币。北京、上海等地各种形式、不同规模的艺术品展销与拍卖也吸引了不少“市场中人”。尽管目前国内艺术市场机制漏洞甚多,既然市场需求较大,也就不断有人推出进入商品市场的艺术品。有人趁机“发”了,也有艺术家不满。不管怎样,让艺术品走进人们的生活,让艺术乃至文学作品不断升值,应当说是一种进步。虽说艺术品拍卖尚难有工薪阶层涉足,瞧个热闹不也挺好么?
此外,投资黄金首饰再一次形成热势。而沿海城市的珠宝行则门庭若市,一些内地人凡到这里来或多或少要套购一些。不过,劣质宝石的保值是极不可靠的。吃亏上当的也不是没有。
   ●花钱有新招,持卡走天下
以往,人们采购、出差最担心的就是钱包的安全。塞鞋底,缝腰包,钱放在哪儿都时不时下意识地去摸一下,生怕“三只手”光顾。
现在,一张信用卡往口袋一插,近去街口商店买日用品,远上京广沪昆办事,既方便又牢靠,人称“随身携带的银行”。据悉,大陆目前持有信用卡的人约为170万。而在我国信用卡四大家族当中,工商行的牡丹卡居首位,中行的长城卡、建行的万事达卡和农行的金穗卡也各有自己的“臣民”。做“持卡人”,是很“派”的;不过,先得去“勤劳致富”多挣几个钞票才行。
   ●礼券似雪花,谁解其中味?
原先,一些单位常在主办××活动之后给大家发几张“购物券”以示“纪念”。所谓“购物券”即是与票面等值的,到指定商店可与人民币通用的票券。主要是搞活动的单位便于报帐又优惠各方面人等的一个招数。
最近在一些都市流行的“礼券”大约就是由“购物券”发展、“进步”而来的。一些大商场专门辟有“社会集团服务处”,其中便包括向单位和个人提供“礼仪购物券”、“礼仪购物提货单”的买卖服务。
以个人而言,这种礼券本来可以解除不少私人送礼不当而带来的烦恼。比如朋友生日,同事乔迁,送东西可能重复或者不适当;送上一张精美的礼券,心意到了,效果也好。
但是从单位来说,礼券大量公费购入,势必对廉政是一个冲击。此外,也给投机钻营者化公为私提供了机会。这已经引起公众不满,国务院已下禁令。
   ●爱美没商量,新潮中性化
美容,从七八元一瓶的洗面奶到几百元一瓶的法国香水,高中低档的化妆美容用品在大大小小的商店长销不衰。从发廊做一个新发式到去美容厅整容修饰,城市女性活跃在“制造”漂亮的“流水线”上。
据推测,城市女性化妆美容月平均开支约30元左右,“白领阶层”在100元以上。
除了美容化妆,城市青年十分看好“中性化”。一件T恤衫,一条牛仔裤,一双运动鞋,男孩穿着潇洒,女孩穿着也自在。女性向男性装束靠拢,男性向女性态势贴近,中性化趋势跃入街市。当你走在街上向人问路或是打听什么时,千万先要弄清对方的性别,否则把先生当了小姐,只怕会要看人脸色的。
   ●健身新热点,生命价更高
岳阳市某企业登一则健身健美培训班招生启事,不到三天,来报名的人就超过了300。
《中华工商时报》公布的一组数字很有分量:
——广州市已有30多家健美乐园,女生中一股“KeepFit(保持苗条)”风正方兴未艾;男士则对饱满的肌肉情有独钟。
——北京利生健康城里,每天云集1000多位“健美族”。
——上海威德健美馆堪称沪上第一家,与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西方健身俱乐部不相上下。
凡“热”必有其原因,但也未必都值得追捧。该热的会热上去,不该热的总会冷下来。

大赛中的“曙光”

第8版(副刊)
专栏:漫谈

  大赛中的“曙光”
赵兴林
“曙光杯”全国少年儿童书画大奖赛早已拉开帷幕,上万幅参赛作品,从西起天山脚下,东到黑龙江畔,南至广州、昆明,北到塞外草原,以及遥远的海外飞来。更令人惊奇的是,本次大奖赛的显著特点:一无赞助单位;二不发重金奖,奖品由著名书画家捐出的得意之作;三不为盈利,纯属尽义务。
或许有人问,组织这样的大奖赛图个啥?“图的是这个”,组委会秘书长焦秉义先生拿出一本《心灵的画》精美画册。这是一九九一年举办首届“曙光杯”大奖赛作品选。他说:“本届大奖赛的主题是培养教育下一代热爱祖国、热爱党,讴歌四化建设业绩。有二十多位著名书画界前辈亲临指导,在社会上已引起很大的反响。众多参赛小朋友家长们纷纷来信来电,要求成立函授学校、办学习班,提高下一代人的绘画水平。这给我们多么大的鼓舞和力量呵!”
如今不是说没钱办不成事么?也不见得。“曙光杯”的组织者们对办好本届大奖赛充满了信心。

“南洋一枝笔”——读《周颖南文集》《周颖南与中华文化》

第8版(副刊)
专栏:我喜欢的书

  “南洋一枝笔”
——读《周颖南文集》《周颖南与中华文化》
商金林
周颖南先生1929年出生于福建仙游,1950年南渡印度尼西亚,初在一家工厂任会计,后独自创办企业,并涉足金融业,还担任了雅加达中文报纸《火炬报》的特约记者,他写的通讯、政论和随笔,因思想敏锐、观点鲜明,文风犀利,而名重一时。1970年移弋新加坡,开创了他的事业最为辉煌的时期,成了南洋负有盛名的“企业闻人”、“文坛健将”,被誉为构架海内外文化桥梁的使者。
且不说周先生在工商企业界的成就,单就创作来说作为“南洋一枝笔”的周先生,真不愧是“一位少见的出类拔萃人物”。近年来仅在国内出版的著作就有《颖南选集》、《叶圣陶周颖南通信集》、《俞平伯周颖南通信集》、《南国声华》以及《周颖南文集》(1992年6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周颖南与中华文化》(1992年12月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周先生经商不忘学术,既亲算盘又操笔杆,天资聪颖固然是他成为大手笔的重要原因,雄心背后是数倍于常人的辛劳与汗水,而支撑他的脊梁的是海外游子热得发烫的爱国之心,和追随祖国的步伐前进的信念。
《周颖南文集》分为“散文”、“小说”、“诗歌”、“评论”四辑。单是1965年,周先生就写了《太阳正从我们东方升起》、《潮音花雨满人间——访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赵朴初》、《火树银花不夜天——庆祝亚非会议十周年狂欢之夜》、《李宗仁先生毅然回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等等著名的通讯和政论。这一篇篇植根于“爱”的诗文,真实地记录了周先生在海外40年奋进的历程,以及他的青春,他的才华,他的追求,他的忧思与欢欣。
《周颖南与中华文化》共十二辑。“序跋选辑”、“文苑盛事”、“饮食文化”、“学术研讨”、“华章共赏”五辑是周先生写的序跋和人物专访,笔调“清新,隽永”(叶圣陶语),尤其是评介章士钊、潘伯鹰、沈尹默、丰子恺、俞平伯、张琴、刘抗、蒋抱一、梁振东诗词书画、金石篆刻的序跋,质朴自然如行云流水,情真意切。

艺文短波

第8版(副刊)
专栏:艺文短波

  艺文短波
▲第一届“北京杂文奖”发奖会于1993年3月17日举行。著名老作家夏衍、冰心对会议表示祝贺,冰心还为大会题辞:“杂文大有前途”。获奖者50多人,包括作者和编辑。(胡澄)
▲部队作家吕高排的散文集《穿起你的红裙子》已由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收在该书里的70多篇散文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达了战士纯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种种遐想,具有浓郁的军营生活气息。(也)

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不该断的——总断应该直的——偏歪明明是橡皮——却象是镘头应该下油的——不下文房四宝新品种 毕克官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