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3-04-14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采取断然措施减轻农民负担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采取断然措施减轻农民负担
白清才
农民负担过重,已经说了好几年了,尽管上上下下为此做了很大努力,但从农民现在的实际负担看,这个问题并没有很好解决。在一些地方,税赋不尽合理,负担有增无减,集资摊派屡禁不止,已经成为农民强烈不满的“焦点”问题。
地亩不实,造成税赋畸轻畸重。现在的农业税额,基本上是以50年代核定的土地数量和等级以及人均占有耕地的多少作为计征依据。经过几十年,由于各种因素,土地的实际情况已有很大变化。如果仍沿袭50年代的标准,势必在地区之间和农户之间造成畸轻畸重的不合理负担。农业税是国家在农村的主税。为了使这个税种的征收更为公平合理,有必要考虑重新丈量土地,核实地亩,划定等级,以亩计征,依法课税,从根本上解决税赋不均的问题。
征收办法不尽合理,农民意见较大。国家在农村开征的主要税种,如农业税、农林特产税等,税率并不高。农民之所以有意见,主要是有的地方征收方式不当,程度不同地存在作风粗暴、方法简单、办事不公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设卡拦车、层层课税、随意加码、强行扣款相当普遍。这样做,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造成了干群、党群关系紧张,加大了开展正常税收和其它工作的难度。农民把税交了,但难听的话也说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可以考虑,今后主要税种的征收应尽量避开农忙时节,合并一些相近的税费,及时落实兑现减免税政策等。
隐形负担重,“税”少而“费”多,“赋”轻而“捐”重的情况比较突出。从统计数字看,在农民人均总负担中,国家税收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大约是1/4到1/3。农民反映最强烈的是各种名目的集资、摊派和统筹。有些基层干部为了显示自己政绩突出,超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违背群众意愿,上项目、铺摊子;个别部门和地方擅自制定“土政策”,把本应由群众自愿办的事,搞成强制推行,多头向农民伸手;一些办了实体的行政事业单位,把原来属于支农的无偿或低价收费服务变成超标准收费,为自己捞取“外快”;将一些有特定对象和区域的税费“一刀切”,搞了行政性统筹;挥霍浪费严重,乡村两级的统筹和提留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各种纪念、表彰、评比、检查、招待、参观等开支。一旦入不敷出,就在农民身上打主意。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快得到纠正,国家给予农民的低税照顾就会被名目繁多的隐性负担所冲销。
农民之所以感到负担重的另一个原因,是农民经常性的现金支付能力还不强,通俗点说就是“钱短”。尽管我们统计农民收入时,说他全年能收入多少元。岂不知为收入这些钱,农民在一年中要不断投入,积零为整,通过几次大的交换才能拿到手。虽然他们囤里有粮,槽里有猪,圈里有羊,但变成现钱总得有个过程,这里就有一个今天和明天的问题。如果各种税费要得过繁、过急、过多,农民的心理负担就会很重。现在有的地方,拒收按合同价格订购的粮食,而向农民收取平议差价。还有的把义务工折成工资摊给农民,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应当坚决制止。
要教育各级干部明白这个道理,尽管税赋的货币化从长远看是个方向,但现阶段的农村商品经济是在持续了几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刚刚起步,农业商品化的程度,决定了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中,农民手里的钱依然是十分有限的。我们办任何事都要考虑到农民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即便是该办的事,也要分个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凡能用实物和出工出劳折抵的,就不要向农民直接收钱。否则,就可能事与愿违,把好事办糟。
要吃准农民负担的真实情况,必须深入基层,认真作调查研究。这里也要讲两点论:一方面要看到,合理的税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古来有之,天经地义;另一方面,对下面报来的数字要做一点推敲分析,看看在那个平均数字后面掩盖了什么?同样是几十块钱,对一部分已经率先富裕的农户不是大问题,但放在尚未解决温饱的困难户身上就难以承受。现在越是经济落后的地方,农民的负担越重,有的甚至到了苦不堪言的程度,已经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农业的投入。投入不足,收入上不去,便愈感负担沉重,这不仅不利于农业资金的积累和农民扩大再生产能力,还导致农村市场萎缩,工业品销售疲软,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在多数农村经济基础仍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不增加或少增加农民负担,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我们对待农民的基本方针。因此,我们要紧急行动起来,把保护农民利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一项事关大局的政治任务,采取断然措施,先停后清,尽快把压在农民身上的一切不合理负担减下来。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和党中央、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彻底清理一切涉及农民负担的文件,对所有收费、摊派、集资搞的项目进行甄别,不合理的要取消,重复征收的要核减,非特别急需的要缓办。通过这些工作,让广大农民亲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为人民谋利益的一贯宗旨,使他们觉得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富民政策看得见,摸得着,不会变。唯有此,才能温暖农民的心,稳住工农联盟这个基础,稳住农业这个大头。        (作者为陕西省省长)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审计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审计
李金华
我国企业审计发端于1982年宪法。宪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自1983年9月审计署成立,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都成立了审计机关,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对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审计监督。截至1991年底,全国成立审计机关3157个,审计工作人员75550人,内部审计机构8.6万个,内审人员24万人,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共约4878个,从业人员约3.4万多人。
现行企业审计模式是在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下建立的,适应了国家直接管理企业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其特点是:一是国家审计任务繁重。全国应纳入审计机关审计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就有40多万个,还有大量的有国有资产的集体企业、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等。1991年全国审计机关审计的企业是3.6万个,仅占应审企业的9%。二是国家审计内容广泛。不分企业大小,一律围绕企业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监督,几乎包括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三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和社会审计委托业务不发达,制约了社会审计委托业务的发展。
一定的企业审计模式与一定时期企业形态相适应,企业形态决定了企业审计模式。当前,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们认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比较研究全世界近90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总结出市场经济体制下公营企业的几种形态,应成为我国现行全民所有制企业形态转变的参照系和发展方向,这些企业形态是:一是国营企业。这是指国家所有、国家设立并由政府部门或类似的政府机构直接经营管理的公营企业,主要包括铁路、邮政、通信、港务等垄断性行业。二是国办企业。这是指国家所有、国家设立,但不直接经营的公营企业。三是国有企业。这是指国家拥有全部或部分财产所有权,根据公司法设立并按公司法规则运行的公营企业,故又称国有公司。 审计机关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监督,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审计制度。当前,企业审计沿着下列方向进行改革。
1.正确划分企业审计范围。审计机关重点审计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垄断性国营企业和占有国家资产、上交国家利税、接受财政补贴较多的企业,对其他企业,其年度会计报表和年度决算一律由社会审计组织审计查证,国家审计机关一般不直接审计。但是审计机关认为必要时或本级政府提出要求时,审计机关才对这些公司进行抽查,监督社会审计组织的工作。这种企业审计模式,既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国际通行惯例。
2.合理界定企业审计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大量的经济行为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起约束作用,相应简化一些不必要的企业审计事项,如产品销售、物资采购、投资决策、留用资金分配、资产处置、劳动用工、工资奖金分配等。审计监督的内容应着重围绕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资产负债和损益、利润分配等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是企业自身行为,审计机关一般不审计其经济效益。但对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垄断性企业和国家补贴较多的国营企业,还要审计其经济效益。 3.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和发展社会审计组织。凡垄断性较强的国营企业,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着重围绕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开展审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需要大力发展社会审计组织。在管理体制上,现行的社会审计组织分别归属审计、财政、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所有的体制必须改变。社会审计组织应由全国统一的审计师协会管理,以保证其超然、独立、客观公正的地位。         (作者为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

农业发展要有新突破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农业发展要有新突破
秦德文
安徽阜阳地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区,近年来,以农村市场导向为重点的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绩。去年以来,地委、行署加大了改革力度,明确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基本思路,重点从以下方面组织新突破。
一是努力实现优化结构的新突破。去年,地委、行署明确向各县市提出指导农业生产的一个基本原则:引导和帮助农民走向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什么效益高就发展什么,让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自主种养,灵活经营。近年来,我们从区情出发,进行了“春改夏,旱改水,单改套,低改高,劣改优”为目标的种植结构调整,初步建立了“稳一块,活一块”的弹性调节机制。1990年以来,扩大了水稻、玉米、棉花等高效粮食经济作物面积,粮食总产连续两年过50亿公斤大关。涝灾频繁的颍上县,以稻治涝,种稻面积去年扩大到70万亩。界首市围绕吨粮市建设,狠抓结构调整,全市20万亩玉米全部采用紧凑型品种,平均亩产455公斤。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打破原来的种植模式,逐步形成“粮食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并存的三元种植结构,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全区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1.7%上升到去年的18.4%。蒙城县三级抓养牛,去年大牲畜存栏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37.6万头,户均1.9头,成为全国第一养牛大县。
二是努力实现农业基础建设的新突破。夯实农业基础,这是实现农业“一优两高”的前提。从1989年起,阜阳地区提出了“三基两快一壮大”的基础建设新思路,即加强农业物质基础、技术基础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农业开发和乡镇企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对的,是有成效的。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根据农业发展的新形势,突出抓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目前,我区已有各类集贸市场673个,市场成交额近10亿元,其中专业市场200多个。已经形成规模的有亳州的中药材市场、界首光武小商品市场、临泉的庙岔皮张市场、阜南的黄岗柳编市场、太和的皮条孙撕膜绳市场、颍上的南照米市。去年以来,地委、行署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决定把农业十大系列开发当作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重大举措。十大系列包括:中低产田、后备资源、郊区农业、林业、畜牧、水产、农副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小康户、小康村工程等。
三是努力实现农副产品加工增值方面的新突破。我区认真贯彻“一手抓千家万户,一手抓工业小区”发展战略以来,乡镇企业四轮驱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勃兴,大大强化了农副产品加工业能力,提高了加工水平,从而为农副产品的增值增效开拓了新的领域。去年以来,地委、行署又大力倡导和推动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大力发展工业小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实行股份合作的企业2335个,资产规模达3.4亿元,形成79个工业小区。
四是转变职能,努力实现机构改革的新突破。先从涉农部门示范,精简机构,分流人员,让更多的机关干部、农业技术骨干走上建设“一优两高”农业的主战场,政府着重在制订政策、发布农业信息、产业调整、引进技术、培训人才等方面对农业进行有效服务。       
       (作者为安徽阜阳地委书记)

加快城市水源建设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快城市水源建设
任光照
改革开放的14年,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最快的时期。1980年全国城市只有191个,1992年增加到476个,净增285个。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00年城市将发展到640个左右,城市人口将达2.2亿。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水源必须加快建设,用水问题必须妥善解决。
目前,全国城市缺水严重。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初,首先从北方和沿海少数城市开始,到90年代初全国已有近300个城市缺水,其中缺水较严重的有108个。全国城市总缺水量为54亿立方米(约合日缺水1500万吨)。城市缺水不仅影响城市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同时产生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缺水城市把周围农业用水水源转供城市,造成工农业互相争水的现象;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众多城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面发生沉陷,水质恶化,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后果,等等。
据分析,城市缺水的主要原因:一是北方地区水资源贫乏。以地表水蓄水工程和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城市,由于当地地表水的供给得不到保证,而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整个地区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水源短缺就成为整个地区性问题;二是供水设施和水厂建设落后于城市发展。根据80年代以来城市建设的速度,每年需要为城市开辟新水源20亿立方米,由于投资得不到保证,使一些重要的供水水源工程项目难以实施;三是城市水源受到污染,影响正常取水。这在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尤为突出。
目前,全国城市每年供给的总水量360亿立方米。据有关部门预测,2000年,全国城市总需水量超过600亿立方米,需要新增年供水量240亿立方米。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城市供水事业,特别是城市供水水源基础产业。近年来国家先后兴建了引滦济津、引黄济青、引碧入连、引青济秦等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工程,缓解了天津、青岛等一些城市的供水紧张状况。但也应看到,城市供水建设总的速度和力度还是不够的,如“七五”期间城市年均需增加日供水能力400—500万立方米,实际只完成日供水能力300万立方米,还留有缺口,城市水源建设必须抓紧抓好。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秦皇岛等城市的实践经验表明,抓紧抓好城市供水建设,首先要抓好建设难度大、周期长、投资多、超前性强的供水水源工程。同时在供水水源建设资金上,实行多渠道,多方式筹集,保证供水设施建设资金落实;在利益分配上,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收取水费、设施费及其他费用上,要按照价值规律,加快水费改革办法,明确供水企业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水利企业的合法权益,增强其活力。加强城市水资源统一管理,大力发展城市水利建设和水源建设。 (作者为水利部水资源司高级工程师)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