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3-04-04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李政道谈当代科学几大问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李政道谈当代科学几大问题
李政道教授不久前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时谈到,当代科学的大问题,在宇宙学里有两个,一个是类星体,一个是暗物质;粒子物理学里有两个,一个是对称破缺,一个是看不见的夸克。若能了解这些问题,将对21世纪的科学发展产生重大作用。
李教授说,新星的亮度能在瞬间超出太阳1—10万倍。超新星又比新星亮1—10万倍。类星体更厉害。类星体本身很小,与太阳差不多,但其亮度比100万亿个太阳还亮。我们的宇宙里至少有100万个类星体。最早发现的3C273是在1961年发现的,到了1987年2月的一天,忽然发现它的亮度增加了一倍。一天之内突然产生那么多能量,说明宇宙间有一种我们所不了解的发能方式,它远远超过核能。
银河系里有一个叫作星系群的圆球,那里有3/4的物质是我们看不见的,这就是暗物质。暗物质占了我们宇宙中的绝大多数质量,有很高的能量产生,可我们不知其为何物。
在粒子物理学上,目前的理论是根据对称产生的,可是在宇宙里,还有不少东西又是不对称、不守恒的,这就说明我们现有的知识是很不全面的。第二个谜是看不见的夸克。所有的强子、核子是由夸克来的,有强作用。但单独的夸克从来没有人看见过,这也是很奇怪的。我们能证明夸克是存在的,知道其质量不大,但就是看不见。
李教授说,微观的世界与宏观的世界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能用科学的方法把两者连接起来,很可能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要远远超过20世纪,将来的历史会写上大大的一笔。
(3月10日《青年知识报》王敏才摘)

“东方红二号”卫星超期服役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东方红二号”卫星超期服役
于1988年3月、12月相继发射成功,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两颗“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目前都已超过设计寿命,星上转发器仍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东方红二号”卫星的超期服役,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大容量通信卫星奠定了基础;显示出我国在掌握设计、研制地球静止通信卫星技术上业已成熟。
“东方红二号”卫星设计寿命4年,每颗星上有4路可同时工作的转发器。
“东方红二号”卫星的成功应用,在我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三年来,国内电视的传输主要依靠“东方红二号”卫星,目前电视单收站已猛增至3万多台,覆盖人口率由30%增至80%以上;解决了两套中央电视节目、两套中央教育电视节目和新疆、西藏等几个边远地区电视的卫星传输、广播节目传输。转发器的正常工作,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用于租购他国转发器的外汇开支,促进、推动了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
(3月21日《中国航空航天报》刘杰荣文)

最早提出只生一个孩子的人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最早提出只生一个孩子的人
我国最早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是隋文帝时代(公元590年—660年)的王梵志。他原名叫王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人。成名后出家为僧,所作诗颇似佛家偈语,语言自然,诗作多佚,敦煌残作中尚保留若干诗篇。
他曾写过劝诫世人“少生、优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诗。其中一首是“富儿少生男,穷汉生一群。身上无衣挂,长头草里蹲。到大耶没忽,有似饱糠牲。长大充兵仆,未解其家门。积代不得富,号称穷汉村。”诗意指出了生活贫穷与子女多少有直接关系。子女愈多愈受穷。子女长大了,也很难改变贫困的命运。他提倡“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大胆地否定了初唐时朝廷鼓励多生育的主张,是为先见之明。(1993年第2期《家庭、育儿》周祖祥文张寿长摘)

女性打扮四大风格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女性打扮四大风格
淡雅型这种打扮一般在有一定文化和美学素养的中青年女子中流行。她们不喜欢人为的打扮痕迹,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发、容貌、肤色,稍加修饰,点缀些不显眼的装饰品,穿上适合自己身份、年龄,剪裁合体而又不赶时髦的服饰,显得朴素大方。使人觉得她们时时处处都是同环境相协调的,形成一种有追求但又不露痕迹的清新淡雅的美。
追随型这种打扮往往是在一些生性活泼的姑娘中流行。她们的文化和美学修养不高,但对打扮的潮流特别敏感,常凭着敏感和直觉赶在新潮的前头。但由于审美情趣太浓,往往打扮过头,与环境和身份不符,过分引人注目。
传统型这类女性穿着考究,不喜新潮,但精明有眼光,常修饰得很完美,举止彬彬有礼。传统型打扮风格常常先在比较稳重的妇女中流行。这种打扮若出现在一群五颜六色的现代打扮者中间,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庄重美的效果。
浪漫型喜欢带有男性气质的打扮,发式服饰朝男性化靠拢,仪态不显女性的娇柔,而显男性的粗犷奔放,富有弹性和节奏感,从而形成别具一格、刚柔相济的美。另有一些浪漫型女性,喜欢浓妆艳抹,服饰华丽,有意突出身体曲线,甚至袒胸露臂。(三月十七日《青年知识报》张剑华文龚宝良摘)

快餐与健康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快餐与健康
近些年,我国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快餐有了更多的需要。为此,一些食品供应单位仿照外国快餐制作了汉堡包、热狗、三明治一类的食品,同时还发展了中国式的快餐食品,像猪油菜饭、蛋炒饭、各式盖浇饭、荣华鸡等等。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烦琐的家务劳动也感到厌烦,在家中也常吃快餐,因为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但是,经常吃快餐会影响身体健康。
最近的一份美国研究报告指出,绝大部分快餐的四成以上热量来自脂肪,而且快餐中含有比较多的食盐,常常超过1000毫克。所以经常吃快餐的人容易得心脏病。
英国营养药品协会也有报告指出,快餐的营养成分非常不全。所以,常吃快餐对人的大脑发育不利,年轻人过多的吃快餐常常会引起烦躁和不安,再严重一点还会产生好斗性。
大家知道,英国的足球迷们特别爱闹事。有人对足球比赛中闹事者的食谱进行分析,他们发现足球迷们常吃的就是营养不全的快餐食品,一旦改变他们的食品成分,好斗行为就会有所收敛。
为了适应人们正在变化的饮食习惯,有些国家正在改善或者加强快餐中的营养成分,比如美国生产出了低脂肪的汉堡包,并且在馅里面掺和了多种营养成分。我国的快餐制作行业也应该想办法改善和提高快餐的营养成分,来保障人民的需要和健康。(1993年第3期《现代化》宛常珍文)

我国食品史上的“四大发明”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我国食品史上的“四大发明”
我国食品史上的四大发明是:豆酱、豆腐、豆浆和豆芽。
在世界上,中国是第一个用酶酸大豆的方法生产富含氨基酸的美味食品豆酱及酱油的国家;是第一个制出富于营养的大豆饮料——豆浆、豆汁的国家;是第一个在室内生产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豆芽的国家,是第一个用凝固豆汁的方法生产酪状食品——豆腐、豆腐干、豆腐皮的国家。用我们祖先发明的方法生产出来的大豆食品,无论在营养上还是在口味上,都可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
(3月1日《中国食品报》周肖文)

古代商业之最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古代商业之最
最早的商店招牌:据先秦《韩非子》一书记载,我国最早的商店招牌出现在两千多年前,是用布帛做的“旗”或“招”。
最早的商标:公元十世纪的北宋时期,山东济南有一家“刘家功夫针铺”,使用了“认门前白兔儿为记”的商标,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商标。印刷这种商标的铜板,现陈列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最早的夜市:在唐代,市场交易活动是有严格限制的。中午击鼓300下开市交易,日落前三刻击鼓300下闭市停止交易活动。所以唐代以前基本上没有夜市。到宋代,城镇的交易活动时间、地点限制才被完全打破。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市)店铺林立,处处有酒楼、茶坊、食店,并开始有晚间经营的店铺,有专门的夜市。
最早的商品学专著:唐代陆羽写的《茶经》一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商品学专著。(3月21日《中国青年报》王志振文)

艺术医学——研究艺术家的职业病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艺术医学——
研究艺术家的职业病
艺术家或艺术爱好者常常会患有与他们所钟爱的艺术形式有某种特殊关系的疾病。法国的科研人员正致力于帮助这些特殊病人。法国《艺术与医学》杂志最近载文阐明了诸如为何鼓号手常会有血尿,青年小提琴手往往会求诊于牙科整形大夫等问题。
该文作者阿切尔博士是一名职业医学专家,他希望能创立一门与运动医学并驾齐驱的、专门为艺术家服务的特殊医学专业——艺术医学。
阿切尔说,他将特别致力于血红蛋白尿——许多打击乐手常患的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手掌与手指在乐器上的反复敲击会导致红血球的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入血浆中,再由尿中排出。
该杂志还集中讨论了舞蹈演员的脚部疾病和吹奏乐手的牙齿变形问题。阿切尔说,青年小提琴手由于练琴时间过长而会引起下颏变形,这时就需要口腔整齿大夫对其进行矫形治疗。此外,就甲状腺疾患、妊娠和口服避孕药所引起的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是否会影响歌唱家的嗓音问题,医学界也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得出确实的结论。(3月24日《世界科技译报》徐有张摘)

中国历史上的“四公子”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历史上的“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并称“四公子”。他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四公子”的人。
唐代“四公子”唐朝的“四公子”是姚檐、周曾、王玢、韦清志。他们都是唐德宗时期,淮宁节度使李希烈的部将,因不愿跟从反叛朝廷,密谋杀死李希烈,事泄,俱被害。时人痛惜他们的忠烈,称之为“四公子”。
明末“四公子”明末清初的陈贞慧、冒辟疆、侯方域、方以智,四人门阀清贵,都是明末复社成员,论文议政,以诗文飘逸闻名天下。
清末“四公子”清朝末期的谭嗣同、陈三立、徐仁铸和陶菊存,当时都是官宦子弟,也几乎都是清朝的臣子。他们无意于功名富贵,而醉心于维新变法。这四公子当时与康梁相呼应,锐意变法图强,为时人瞩目。
民国初年“四公子”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段祺瑞之子段宏业和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卢筱嘉,被称为民国初年“四公子”。
(3月8日《文汇报》杰锋摘)

神府东胜煤田的早期发现者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神府东胜煤田的早期发现者
横跨陕西、内蒙古两省区的神府、东胜煤田是我国特大型现代化能源基地,也是世界八大煤田之一。这一特大型煤田是怎样发现的呢?
1954年,国家石油总局西北石油地质局陕北大队106队承担了“陕北盆地东部侏罗纪地层专题研究”课题,队长宋四山和负责技术工作的刘绍龙奉命进驻陕北。在对陕北盆地东部南起陇县北至东胜、达拉特旗地区现场调查采集资料过程中,发现神木、府谷、东胜及达拉特旗一带侏罗系地层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煤炭资源。
宋四山、刘绍龙同志考虑到当时我国已探明的油气资源还不多,煤炭仍是我国主要能源,而当时的煤炭地质工作者正忙于邻近工业城市及交通干线的石炭系(或石炭二叠系)煤炭资源之勘察,位处毛乌素沙漠及其边缘的榆林、神木、府谷、东胜一带尚无煤炭地质工作者之足迹,作为寻找能源的石油地质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在完成石油勘探任务的同时,将这一带煤炭资源调查清楚。队领导迅速作出决定,向全队职工进行动员,并组织学习了有关煤田地质勘探知识。106队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经过3个月的艰辛劳动,终于掌握了幅员辽阔的神府、东胜煤田的第一手资料。
(摘自《中国石油报》王子庆文)

头发趣话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头发趣话
结发,一种婚仪。据《礼记》载:古时候的女子到了可嫁年龄,则及笄;若已许配,使用一条彩色带子束毛发,以示自己有了对象;待大喜之日新郎从她头上解下彩带,算是完婚。
割发,一种惩罚。东汉末年,丞相曹操在一次率兵去征战的途中,踏了麦苗而违反行军纪律,于是用剑断发作为处罚,后世多仿效,因而有了“割发代首”之典故。
削发,一种标志。千百年来,出家的和尚和尼姑都削去头发,留光秃之顶,以为超脱凡尘,志弃七情六欲,遁入空门,皈依神佛。明末满族清兵入关后,强迫汉人削额上前发,改为满族发式,关内汉人因此举行过反削发的斗争。
剪发,一种象征。古代不少恋人或夫妇在分别之际,女方剪下一束头发送给男方,让他“见发如见人,相思盼团圆”,以此象征自己坚贞不渝的爱心。清末,剪发成了革命行动,乃反满之象征。
理发,一种修妆。据史籍载,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就作兴修理头发,后随变迁,理发则成一行业之技艺。相传清代一书画家初到京城时,曾为一家理发店撰写一联:“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更有一语道出理发之益的联话:“进来乌头宰相;出去白面书生。”
发绾,一种艺品。人发与艺术结缘,溯源可追至唐宋时代。唐代佛教信女用己细发绣成佛像,顶礼膜拜。据说宋高宗绍兴年间,就曾有发丝刺绣《东方朔像》,为人欣赏。 (1991年1月22日《生活与健康》何少华文马耀良摘)

春季为何大风多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春季为何大风多
据气候资料统计:我国大部分地区,全年月平均风速的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那么春季大风为何多呢?
这要从风的形成说起。我们知道,太阳照射到地表时,由于纬度差异,各地受热程度不同,因而出现了冷暖差异。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暖的地方空气轻,压力小。空气就像流水一样,从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流动,这种空气的水平流动就是风。气压差大,风就大;气压差小,风就小;春季是严冬与盛夏之间的过渡季节,冷暖空气都很活跃,所以常常出现六级以上大风。
春季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偏北大风。这是由于三、四月份北方冷空气仍然很强,不断南下,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运动,使地面风速加大,形成较强的北风。
(三月十日《今晚报》傅顺利文蔡建忠摘)

羡慕(图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羡慕(3月15日《北京晚报》丁振国画)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