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2-06-10第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加强会计工作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强会计工作促进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王丙乾
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战略选择。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经济搞上去要靠两个轮子:科技和管理。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在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会计的作用,为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已成为一个日益紧迫的现实问题。
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遭受过严重的干扰和冲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我们认识到,会计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首先,做好会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人们进行物质生产,能够取得多大经济效益,首先取决于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但是,在相同的社会制度和相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经济效益也有高低之分,这就取决于是否巧于安排,精于核算。近代会计是一种包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分析、反馈的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只要抓好会计工作,就可以带动其他管理,对提高经济效益起到经久不衰的作用。当然,提高经济效益,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但科技进步需要资金的投入,受到财力的制约。而加强管理却很少受到这种限制,只要善于学习,肯下功夫,任何单位都可以做到。因此,做好会计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其次,做好会计工作,有利于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有人统计,企业管理所需信息,有70%来自会计部门。过去有些人认为,会计信息只对微观经济管理起作用,因而把会计的作用范围局限在企业、事业等个别单位之内。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符合会计发展的趋势。实际情况是,会计信息不仅对个别单位有用,对宏观经济管理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衡量国民经济总体状况的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以及国有资产总额等重要指标,就是由汇总会计报表提供的。又如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行业间的税负程度和盈利水平等都可以从会计报表中取得。这些经济指标对于总量控制、结构平衡乃至经济杠杆的正确运用,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在经济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宏微观经济管理的结合部。从会计发展的趋势看,社会化大生产要求会计向社会会计方向转化。我国正在研究、建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会计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极配合这一工作,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核算体系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做好会计工作,对保证经济活动正常、有序进行有着重要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采用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需要正常的经济秩序。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每一次调整整顿,都要在收紧财务收支,加强会计工作上下功夫。经济的失控往往导致会计工作的混乱,会计工作一乱,又反过来助长和加剧经济的失控。近年来在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中揭露出的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表明,只有在会计这一“关”上把严,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制止。抓廉政建设,杜绝公款请客送礼、公费旅游、铺张浪费等等,也都涉及到会计人员能否依法履行职责;各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也需要会计人员依法监督才能防止。从一定意义上讲,会计是保证经济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关口”。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会计体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在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过程中,我们的会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会计对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日益增强;会计工作法制建设成绩显著,以《会计法》为核心的会计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会计干部专业知识培训取得较好的效果;会计理论研究蓬勃开展。在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会计工作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突出的表现:一是会计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步,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滞后;二是会计监督不严,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违纪现象还较为普遍;三是会计制度还不健全,不配套,缺乏硬约束机制,种种违法乱纪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四是部分会计人员参与意识、效益观念不强,会计队伍素质不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会计的职能,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必须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来解决。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会计体系,是我们会计改革的目标。为此,首先要适应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建立起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有利于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经营型会计。其次,要适应国家机关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在会计事务管理中,逐步实现以《会计法》为核心,以其他会计法规为主体,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并用,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地方、部门、基层单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会计管理体制。还要大力发展全国会计师事业,建立会计的社会监督和咨询服务体系。为实现上述目标,应首先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立足我国实际,大胆借鉴国际经验,制订和实施财务会计准则。我国现行会计核算制度是采取分所有制、分部门、分行业的办法制订的。这种会计核算制度是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那时,国家对企业基本上实行直接管理,除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以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很小,企业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还比较单一,跨行业、跨部门经营的企业很少,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国家计划管理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我国经济结构和企业的内部经营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已难以适应。因此,以《会计法》为依据,按照有计划商品经济对会计核算的要求,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准则,就成为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会计准则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和组织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它可以覆盖各种所有制和各行各业。在它的规范下,财政部或由财政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拟定不同产业或行业的示范会计制度,各单位可以在统一会计准则指导下,根据示范会计核算制度的要求,设计制订适用于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办法。这样,既有统一规范,又照顾了各单位的特点,把一般和特殊结合起来,把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结合起来,其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根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改革会计方法,开拓会计工作新领域。会计工作要在做好记帐、算帐、报帐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到对经济活动和经济效益的预测、决策、控制和监督方面来。让会计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揭露矛盾,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这种转变,要综合利用量本利分析、价值工程、目标管理、预算控制等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参与经营决策,参与经营管理。为此,必须积极而有组织地改革传统的核算办法。比如,会计参与企业经营决策,需要面向未来的会计信息,就应该改革现有单一的成本核算模式。既核算制度成本,以处理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也要核算诸如变动成本、差别成本、责任成本等与决策和控制相关的成本,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其他像计提折旧冲减固定基金,专款专用原则等,不符合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方法,都应该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认真分析,吸收和借鉴那些虽产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但适合社会化大生产一般要求的方法为我所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会计工作也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把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够把主要精力放到分析、预测、决策等多层次工作上面来,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献策。
第三,硬化财务会计的约束机制,强化会计监督。90年代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必须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从实物量调控为主转向价值量调控为主,从运用行政性手段为主转向运用经济杠杆为主。指令计划将进一步减少,指导性计划和政策引导范围将扩大;企业必须面对市场,转变经营机制,以自己的收入抵补支出,并力争创造更多的盈利,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无论宏观还是微观经济管理的这些变化,都要求加强管理,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而强化会计监督,就要加强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法制建设进入一个崭新阶段的重要标志。《会计法》规定了会计工作的职能、地位、工作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会计工作的基本大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但深入贯彻《会计法》,还需要制订与之配套的其他法规和实施细则,形成一整套规范会计行为的法规体系。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经济生活中已经和将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之逐步规范化,形成适合有计划商品经济要求的财会法规体系。同时,各级领导要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绝不允许对坚持原则的会计人员进行刁难和打击报复。对打击报复会计人员的案件,必须依法严肃查处。要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还需要关心会计人员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切身问题,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计人员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到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当好红管家。
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注册会计师是经国家批准从事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他们的业务,主要是依法接受委托,以独立的第三者身分对有关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经济资料,进行合法性、真实性的审查,提出客观、公正的具有法律证明效力的报告。从性质上讲,应该属于社会公证职能,属于社会监督的重要部分。只有大力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形成内外结合的双层监督体制,才能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秩序。
注册会计师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产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大发展,企业经营规模也日益扩大,特别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产生了经理阶层,促使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防止经营者营私舞弊,保护所有者的利益,在英国最先出现了法定的执业会计师,专门负责审查公司帐目,以后这一制度发展到其它商品经济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社会公认的一种独立职业。当商品经济进入市场机制十分发达的时候,经济上利益关系日渐复杂,要求赋予注册会计师以超脱地位,客观公正地向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供可以信赖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报告。这样,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对象就从面对个别企业,发展成为面对整个社会。其职能也从最初的单纯保护投资者权益,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在商品经济活动中为有关利益各方共同需要的社会公证职能。注册会计师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它是由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
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从1980年起我国恢复了注册会计师制度,到目前为止,全国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分设机构已有1500家,注册会计师6700余人,已成为我国会计事务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建立、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注册的会计师,一方面要为对外开放服务,在承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以及外资企业的验资、查帐和解散清算业务中,担负着法定的重要职责,这是我国改善投资环境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他们在对内搞活经济,全面深化改革中,也面临着广阔的工作领域。例如建立证券交易市场,就需要经过公证的财务、会计信息。又如,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之后,能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将成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也需要专业化的注册会计师提供经营诊断和管理咨询。所有这些,都是注册会计师的用武之地。为促进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发展,我们在1988年成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它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同业公会。协会在维护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权益,开展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教育,组织经验交流和进行职业监督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任务。今后,我们要通过立法,确立注册会计师的法律地位,明确注册会计师的职能和责任,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的行为和政府对他们实行管理和监督的权责。同时,要抓紧培训和考试,迅速培养一支年龄、知识结构合理,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并大力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建设,加强领导和管理,更好地发挥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此外,还要继续加强注册会计师国际间的交往,吸收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把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大力发展花卉事业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大力发展花卉事业
陈慕华
花卉事业在最近几年里悄然兴起。回顾这几年走过的路程,展望前景,我们认为这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应该积极规划,大力发展。
这是一项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事业。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花卉事业确实占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花卉的种植,在农业里面是一项精细的作业,它用地少,用工多,经济效益高。因此,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时候,花卉种植业可以发挥其优势。特别是在那些人口密集,土地较少的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花卉种植业,对于就地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改变经济面貌,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以广东省顺德市陈村镇为例,全镇13%的土地种植花卉,而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50%。发展花卉事业,不只引起了农业部门的重视,也引起了林业、水利、城建部门的重视。种花、养花的发展,还可带动其他相应行业的发展。比如,盆栽需要花盆,可以推动制盆业的发展;插花需要各种各样的器具,可以增加这类器具的生产;栽花种草需要专用工具和剪草机,可以促进专用工具的研制。再如,专用的花肥、花药、花土等等,也需要有一批专门生产企业。这就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发展。花卉从种植进入流通,由于其具有娇嫩的特性,又会推动保鲜技术和专门运输包装等行业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像花卉事业那样,由于一项事业的发展而引发其他众多行业的发展和为之服务的现象,并不多见。同时,花卉在国际上具有广阔的市场,是一个大宗的进出口商品。
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花卉事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花卉是美丽的、馨香的、赏心悦目的。重大的节庆日,人们用鲜花装扮我们的城市、单位、家庭;在迎接外国贵宾的时候,献上一束鲜花,表达我们的赤诚之情;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鲜花越来越多地发挥着传达友情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土的绿化美化是一国文明程度的一种标志,也是环境保护的要求。
我国花木资源十分丰富,花卉种类繁多,有许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品种。荷兰的国花——郁金香的祖先在我国;世界各国种养广泛、深受人们喜爱的玫瑰的原种也在我国。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花卉事业没有得到重视和发展,有历史原因,有经济和科技原因,也有政策方面的原因。
改革开放的政策,为花卉事业的兴起提供了沃土。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一批热衷于花卉事业的单位和同志们,为此而发挥的催生作用。1984年11月,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北京市共同倡议成立了中国花卉协会,汇集了一大批热爱、关心、支持花卉事业,并为之奔走、呼号、出力出主意的人。在随后的几年里,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计划单列城市相继成立了花协机构,一些名花如牡丹、芍药、月季、梅花等又成立了分会,我国的花卉事业开始进入有组织、有目标发展的新时期。
我国花卉总产量、品种、产值、商品销售额、出口创汇额正在稳步增长。据16个省区市的不完全统计,1991年种植面积达49.6万亩,生产鲜切花2.2亿支,盆景1300万盆,盆花1.45亿盆,销售额达8.3亿元,其中出口2470万美元。这些指标都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我国花卉事业形势很好,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少有条件发展花卉事业的地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花卉生产企业的规模不大,产品质量不高,形不成批量,不利于进入国际市场;三是信息不灵,流通渠道不畅;四是作为一项事业,需要各方面配合发展,有关措施还不够有力。
我国花卉事业的发展,需要关心,需要引导,需要扶持。为了使之能够健康发展,近期应该解决好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要把发展花卉事业摆在应有的位置。国务院有关部门正把它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一个方面作出安排,而且作为一项特殊产业给予必要的支持,因此各地在安排农业生产时,要把它摆到应有的位置,作为多种经营,消化富余劳动力,增加经济收益,脱贫致富的工作来做。同样,为这一事业服务的其他行业也要作出规划配套发展。
第二,要加强花卉科研,使农科教结合发展。我国大批野生花卉变成商品进入市场,有一个驯化和批量生产的过程,需要开展科研;培育良种、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也需要开展科研;生产适用的保鲜、包装药物,也有一个事先研制的过程。因此,搞好花卉科研是发展花卉事业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还要把对农民的科技知识教育工作抓起来。
第三,要因地制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合理组织生产。我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各有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品种的花卉在不同地区和季节,都可以互补生产。发展批量生产,就需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专业和副业相结合,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花卉生产基地。
第四,要组织好流通环节和服务工作。花卉是一种娇嫩的商品,保鲜要求很高,运送相当困难。因此,要组织好流通环节的工作。首先要建立和发展批发市场,通过批发市场把专业生产的各种花卉集中起来,再分散到花卉网点去销售。花店、花摊还要提供售后服务。
第五,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我国花卉业尚属起步阶段,基础十分薄弱,而且经营花卉有一定风险。因此在资金、税收方面要给予适当照顾。支持花卉出口,需要运输、检疫、海关等方面的配合,要有一套得力措施。

深化农村改革 发展县域经济

第5版(经济专页)
专栏:

深化农村改革 发展县域经济
马国良
县域经济既不是指单一的农业经济,也不是指县本级经济,而是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包括县域范围内多种经济成分、诸多产业和各个经济层次的全部经济活动的总和。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黑龙江省看,经过10多年改革开放,全省农村经济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粮食生产连续登上了175亿公斤和200亿公斤两个台阶;主要农产品粮食、经济作物和畜产品等,也由“六五”时期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一跃超过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整个农村经济正处于由商品生产初始阶段向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迈进,由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向综合发展的阶段性转换时期。但是,县域经济的现状和县乡经济体制与蓬勃发展的农村形势很不适应。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就在于切实强化县这个层次统揽商品经济全局的功能。在一个县的范围内,从经济战略重点的确定、规划措施实施,到产业开发、经济结构的调整,从协调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不同的企业间的利益格局,处理好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到统一各部门的力量,兼顾县、乡、村、户四个层次,切实提高县一级统筹、协调、组织、服务的能力,全面发展县域经济。“七五”以来,黑龙江省凡是按照这一思路继续推进农村改革的县,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都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要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0—300元。
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针对黑龙江省县域经济中比较普遍的农业比重大、工业比重小、财政收入少、第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把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大力发展效益型农业,突出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作为全省发展县域经济的整体思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全省各县分为山区半山区、平原区、城郊、边境地区四种不同类型,分别确定主攻方向。山区半山区县的经济发展要围绕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深度开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和壮大工业,走以山富县、以山富民的路子。平原区耕地连片集中,具有发展大农业的基础,关键是经济发展不协调,农业长,工业短,因此平原县经济发展的思路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突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走以农奠基、以工扶农、兴工富县、兴农富民、工农并举、综合发展的路子。10个大中城市的郊县,则要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依托城市,采取灵活策略吸引专业人才和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工业水平,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城市的市场需要,调整农业结构,不断拓展为城市服务的领域,发展和构造城乡经济双向驱动、双向传递、双向扩张的联系链,走城乡一体的发展道路。边境县份具有对外开放的直接优势,要围绕边贸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充分发挥边贸口岸南联北开的窗口作用,走以贸兴业,牵动开发,富县富民之路。在这样一个整体思路和分类发展原则指导下,各县修订和完善本县的发展战略,并一以贯之地抓下去,逐步形成既有统一目标指引、协调,又有相对独立的自主发展,既有密切联系,又各有特色的县域经济的发展格局。
发展县域经济,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打破常规,创造出与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方式、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从黑龙江省的实践看,推行城乡一体化、粮牧企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和农科教一体化,是新形势下发展县域经济的正确途径。发展县域经济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省委、省政府总的指导思想是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给县一级以较大的自主权和相对的独立性。一是扩大县的行政管理权;二是省直部门切实加强指导和协调,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逐步建立起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各县在这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都要支持,保护;四是保证县级党政领导干部、领导班子相对稳定。对由于工作经验不足造成的失误和为发展经济而采取一些变通措施等,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都要以生产力标准去衡量,正确对待他们的工作。 
(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