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0-06-10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为“灌输”正名

第8版(副刊)
专栏:

  为“灌输”正名
  谈峰
去年北京那场政治风波平息不到一年,“一手软”的情况就出了好的转机,实在不易,令人欣慰。但好转机不等于全转变,继续研究“治软”的长效药,还很有必要。最近,我从一份材料上看到,一位地委书记开了这么个“药方”:请“中央给‘灌输’正名”。
这倒是个对症的方子,前些年在许多地方,思想政治工作“降级”,理论学习“靠边站”,马列课变为“自由谈”,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总根源,还有“反灌输论”的干扰。
由中央给“灌输”正名,当然权威而有力。不过即使上边有个正名的说法,也还需要落实到人们的头脑。干脆,大家来个自我为“灌输”正名,倒也实在便当。这样做,不必考证春秋战国时《诗经》倡导“耳提面命”的谆谆灌输对发展我国文化的作用;不必论证鲁迅在三十年代提出“捡必要的”新智识、新语法、新名词向大众“灌输进去”的成果;也不必阐述毛泽东同志提出要重视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只要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就可以对“反灌输论”作出较为正确的理解。
“反灌输论”的支点是把“灌输”看作“强迫”。这实在是强加给“灌输”的不实之词。
给婴儿喂奶,给需要者输氧输血,教小学生1+1=2,如此种种,不是灌输吗?都是强迫吗?没有这种种必需的灌输,人不能长体智。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若没有长者告诉自己是人,不会有自己是人的意识;若没有导师告诉自己是中国人,不会有自己是中国人的认识,当然也不会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更谈不到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等的道德、信念和理论。
人的思想由不知到知,由谬误到正确,由不成熟到成熟,离不开必需的灌输。在这种灌输中,灌输者和被灌输者之间,显然是一种供给和需要的关系,服务和享有的关系,爱护和被爱护的关系,而不是一方强迫另一方的关系。
学校讲课是灌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灌输,宣传报道也是灌输。不对吗?不接受《人民日报》等党的报刊和广播电视的灌输,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风云,把握时代的脉搏,也不能正确地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情、动力、困难和成就,确定自己的方位和责任。其实,“造谣之音”和黄色声像也是在灌输,要不然,有一段时间,一些本来天真纯洁的心灵里,怎么会灌进那么多谣言,那么多颠倒是非的“新闻”,那么多毒害身心健康的污垢。可见,灌输的实质可分两种:一种是灌输真理,一种是灌输谬误。灌输真理是引人走正路,利国益民,必须坚持;灌输谬误是灌迷魂药,祸国殃民,必须反对。
人需要灌输,又并非都欢喜所有的灌输。灌输的即使是真理,也有人不欢迎,甚至被认为是谬误。这是正常的,不必因此而怀疑灌输的必要和正确。真理总是要经过同谬误的斗争而胜利和发展。对“反灌输论”决不能退缩,如同不能因为有少数孩子不愿上学而取消小学义务教育法,不能因为有极少数人反对或不接受四项基本原则而把它从宪法中抠出来。共产党是宣传真理并为真理而奋斗的。真理总是可以说服人的,总会战胜谬误和邪恶的。
当然,灌输也必须讲究方法和效果。即使灌输的是奶、氧、血,如果不看对象,不讲质量、数量和方法,硬灌、猛灌、乱灌,也会引起麻烦,事与愿违。

风景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

  风景
滕树理 土家族
她现在有些后悔不该到这里来——穷山恶水的,累死人,有什么好看!但那渐渐发福的身躯还在向前移动。有几个青年男女笑闹着超过了她。杉林幽径中的石阶蜿蜒着向上延伸到她看不见的去处……
昨天刚下车,抬头看见那绿树点缀着的奇峰异石,她确实怦然心动:“呵,像真的一样!”真的——可这不就是实实在在的境界吗?她觉得好笑,刚刚在火车上让无数个山洞弄得昏昏沉沉的,一转念又感到自豪:我到了张家界啦!
她摸出手帕又擦了一把汗,双手拄在上山时买的一根竹棍上不停地喘息。不时有人喘着粗气从她身边经过,水壶、照相机、盛着干粮的小包在他们身前背后晃动……唉,这真是自找苦吃!纪念品昨天晚饭后她就买好了:上小学的儿子是一顶印有奇峰图案的旅游帽;丈夫则是一根褐色的竹制拐杖——当然,要派上用场还为时过早。这些东西是她到了人称风景明珠张家界的凭据。
一群穿红戴绿的港客走了过来。后面跟着一个后生,是挑夫,扁担两头皆是大包、小包。
“同志,快走吔,好景致还在上头!”后生对她说。“就走,歇歇就走。”她应道。
这些港佬肯花那么多票子跑到这山沟沟里来,何况我还是顺路呢?不上山看看,岂不可惜!这么一想,脚便又移动起来,一步一个台阶,衬衣已经让汗水浸了个透。
穿过杉林幽径,果然就见到了一些好景致。绝壁刀刻斧削一般,上面则岩松翠绿,像遮阳的伞。几缕游云如茧丝飘絮,天空显得愈加高远、清澈。港客中有一名与港人穿着打扮别无二致的女导游在用普通话作讲解,不时也拖几声粤腔。她心里窃喜,逢上了这不花一文钱的导游。有些景点经导游一讲,确实可以看出那么一回事,有的竟愈看愈像了:那花瓶峰,那点将台,那若隐若现的天然壁画,那神秘的天书宝匣——啊,真像她放在家里大衣橱里的钱匣子:那是她母亲送给她的小件陪嫁,古色古香……
接下来便有定海神针、南天一柱……更有些没有名称、千奇百怪的峰石让她目不暇接,使她那看惯了车辆人流、砖瓦楼房的眼睛豁然开朗。
山顶就在眼前。她的脚肚发胀,额上泛起了一层虚汗。她已经没有要打退堂鼓的意思了,两角钱一根买来的竹棍帮了她大忙。这里就连自然山水也涨价——游览门票一下子竟涨到了六元,前两年每张只要5角钱。她觉得自己这一趟是不是太奢侈了?三步一喘,五步一歇,居然登上了山顶。
清风迎面扑来,视野骤然开阔,这山顶俨然一个巨大的临空观景台。峰林层层叠叠,岩松万千姿态,“不上黄狮寨,枉到张家界”,此话不假。更使她惊奇的是一个名叫“雾海金龟”的景点:大自然鬼斧神工,竟将一块巨大的岩石雕刻的如真乌龟一般活灵活现。她总爱给儿子讲兔子和乌龟赛跑的故事,儿子却总是对那迟笨、憨态的乌龟感兴趣——乌龟后来怎么啦?现在她可以告诉儿子了:乌龟后来一步一步地爬上了张家界,爬上了黄狮寨……

罗爷爷“药到怀春”

第8版(副刊)
专栏:金马人物特写征文

  罗爷爷“药到怀春”
  黄璋尊
“罗爷爷,我已经考上初中了,爸妈说等放暑假就带我去梧州看您老人家……”
“罗爷爷,今年我七周岁了,还没有见过您呢!”
“罗爷爷,我不知道您什么模样,一定长着很长很白的胡子。妈妈说你很慈祥,是天下最好的爷爷……”
罗爷爷叫罗桂新,退休的汽车司机。我好长时间没见到他了。这一回,他非常高兴,特地打开那个装着药书等物的大木箱,拿出一叠信件让我瞧。写信人都是孩子,内容如本文开头引用的那样,感情热烈而真挚。
十年前,我采访罗师傅所在的车站,大家对他赞不绝口,说他有医治奇难杂症的本领,又有一副助人济世的热心肠。罗师傅一面开车,一面给人治病。广西梧州方圆数百里,他开车经过的地方,都流传着他救死扶伤的事迹。人们不叫他司机,而叫他医生。我找上门去,他刚医好一个严重类风湿病人。病人手脚弯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在香港医院住了4年,娶老婆的钱花得精光,绝望地返回故乡,几番寻死未遂。那青年合该有缘遇上了罗师傅,仅两个月便奇迹般地痊愈了。罗师傅只收取代病人买药的钱250元,他自己上山找草药和疗诊一概不算。病人的亲友过意不去,凑上1000元说是“买命钱”要送罗师傅。他执意不收。我就此写了篇《罗桂新义务行医精神高尚》的通讯,发表在《羊城晚报》,一时间,许多外地人给他写信,有赞扬的也有问医求药的,他总是一一作答,既寄处方又寄药物……
从此罗师傅更忙了。有一次,他开往广州的客车刚到站,一对年轻夫妻已在车站恭候多时。罗师傅仆仆风尘,二话没说就为这对陌生人问诊。小夫妻结婚五年,女方不孕。
半年之后,女方就有喜了。娃娃做满月,特地请罗师傅去坐上座呢!主人哪里想到,为了这个小生命,他这把老骨头差点没豁出去。原来,罗师傅的祖传秘方里,有一味土名叫石蛋子的草药,生长在深山的陡崖峭壁上,极稀罕。罗师傅找了大半天,好容易发现虎头崖上有两株,一个劲的往上攀,不料脚打滑,从两丈高处摔下来,昏死过去,幸好过路人护救送医院,才得脱险。
罗师傅连续治好了几个不孕患者,都是义务性的。“药到怀春”,人们这样夸他。我曾想再为他写一条新闻,他半认真半开玩笑地摆摆手:“国家提倡计划生育,我倒做起增加人口的事,唱反调,不行不行!”但消息不胫而走,连青海、新疆都有人写信向他求医求药……
读着孩子的信,我问罗师傅有多少“孙子”?他板着手指头:“广东、湖南、新疆……”算了半天,也没个准数。明年是他75岁,听说许多“孙子孙女”要到梧州来给他祝寿。       (作者单位:梧州日报)

首届书评理论研讨会召开

第8版(副刊)
专栏:

  首届书评理论研讨会召开
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持的“全国首届书评理论研讨会”近期在昆明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类出版社和部分报社,各自带着自己的入选论文共五十多篇,就书评的历史和现状、书评理论的开拓与深化、书评的队伍建设、书评的职能与写作、书评的发展方向和港台及国外的书评动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实际上也是一次书评经验交流会。
                        (白连义)

首届友好古城文化联谊会结束

第8版(副刊)
专栏:

  首届友好古城文化联谊会结束
首届友好古城文化联谊会,最近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有邯郸等十七个文化古城的代表参加了联谊会。大家就古城的历史民情、古迹的发掘和保护,现代城市建设与保存古城风貌,扶植传统艺术与开发现代文明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了经验。               
      (甘)

亚运圣火(朗诵诗)

第8版(副刊)
专栏:

  亚运圣火(朗诵诗)
  石祥
圣火燃起来了,亚运圣火!
火种从哪里来?
不是出自普罗米修斯之手,
而是升起在十一亿中国人民的心窝。
火种从天安门广场点燃,
送往东海、西域、南疆、北国,
传遍九州方圆每一个角落。
古长城举起了这把圣火!
五指山举起了这把圣火!
玉皇顶举起了这把圣火!
莽昆仑举起了这把圣火!
啊,传给你,传给他。
传递圣火的何止万人呵,
每一双眼睛增一分光,
每一颗红心添一分热。
多么巧合呵!第十一届亚运会,
举行在有十一亿人口的中国,
十一亿个东道主,十一亿个参与者。
多么骄傲呵!作为一个中国人,
即便不是直接传递者,
但我是一个炎黄子孙,圣火也从我心上过。
我真羡慕你呵,中国运动员的佼佼者!
由你亲手点燃北京亚运会会场圣火!
多少热情的目光,在你身上凝聚;
多少激动的心,合着你跳动的脉搏!
1990年8月22日上午9时,
历史将记住这个不平凡的时刻。
为了这,我们熬过了多少漫漫长夜,
踏过了多少艰难曲折!
啊,黄皮肤像黄土地一样浑厚朴实,
黑眼睛像黑宝石一样晶亮、闪烁。
可是在万恶的旧社会,
骠悍的中国人,却被称作“东亚病夫”;
勤劳的中国人,却不能过上人的生活。
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呀,只能当牛做马;
颈上有不屈的头呀,惨遭杀害、宰割!
如今中国人屹立在世界东方!
不仅是一只醒了的雄狮,
而且是一群和平的白鸽。
燃起来了,亚运圣火!
这把火不会熄灭,将永载史册。
可爱的中国走出一条
具有自己特色的路,
高唱一曲“团结、友谊、进步”之歌!
今天举起亚运圣火,
明天举起奥运圣火!
听,黄河万里涛声荡胸怀!
看,东方一轮红日正喷薄!

火的咏唱 霞的赞歌——音乐艺术片《大山的奉献》观后

第8版()
专栏:

  火的咏唱 霞的赞歌
——音乐艺术片《大山的奉献》观后
  海暄
《大山的奉献》是一部讴歌井冈山革命斗争史,赞颂井冈山及江西地区特别是新余市改革开放面貌的音乐艺术片。全片七首歌曲做了篇章式的结构安排:起兴篇《井冈朝霞》对井冈山今昔做了热情的描绘;接下来回顾篇《你还在仰望》,对革命先辈的信念,做了形象化的展示;《我的井冈,我的摇篮》、《红星的故事》是转折篇,既褒扬老一代红军对井冈的眷恋,又讲了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的现实情景。《滚烫的红土情》及《红土地的风采》则对新余市今天的喜人面貌做了多组镜头剪接式的梗概介绍;最后一首合唱《大山的奉献》是对井冈精神的赞美,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全片情致交错,跌宕起伏。
这部音乐片的基调是地方色彩浓郁的民族音乐。江西兴国山歌等音乐在几支曲子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及发展。七首歌曲风格多采,又能于江西风韵中达到统一。特别应当提到的是施光南,他为我们留下了他在电视屏幕上最后一首作品《井冈朝霞》,在全片中是出色的。
因为许多画面要靠歌词的意境提供,所以画面的组接更与歌词的结构有着血肉联系。《大山的奉献》的歌词起兴与结尾都紧扣大山,提取了朝霞、杜鹃、毛竹、清泉、苍松、翠柏等等形象,围绕着全片主题做文章。许多歌词情景交融,优美隽永。如“井冈山的朝霞罗,是血?是火?是锦?是花?井冈山的毛竹罗,如枪似剑,青翠挺拔。”作者赋予形象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
画面与歌词的结合,一种是诗配画,一种是通过画面深化歌词。在这部片子里,导演没有把诗配画做为编辑的主导思想,而是处处想到深化主题,并以人文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为辅。如表现武装斗争一段,火与梭标、长矛、火与枪、炮交替出现,不仅加强了动感,而且也把一场血与火的斗争,诗一般地烘托出来。在《滚烫的红土情》一歌中,三次出现木排于惊涛骇浪中顽强前行的镜头。三次出现是三次深化,是对江西人民的精神的歌唱。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